收藏 分销(赏)

某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76448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4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某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某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某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某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XXXX工程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XXXX设计院 项目名称:XXXXXX项目工作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XXXX设计院 签审人员:院 长:XXX 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项目负责人:XXX 全国注册一级建筑师参加编制人员: XXX 高级工程师、高级咨询师、国家注册建筑师 XXX 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 XXX 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 XXX 经济师 目 录第一章 概述15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与编制单位151.1.1项目名称151.1.2项目建设单位151.1.3建设项目负责人151.1.4项目编制单位151.2项目概况151.2.1项目主管部门151.2.

2、2建设地址151.2.3建设内容和规模151.2.4建设工期151.2.5项目总投资151.2.6设备设施配置161.2.7宗旨和目标161.3编制依据与范围161.3.1编制依据161.3.2编制范围171.4可行性研究概要171.4.1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71.4.2项目建设地址181.4.3建设内容及规模181.4.4建设条件181.4.5总投资估算191.4.6结论19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202.1建设单位简介202.2法定代表人简介212.3建设单位发展概况212.4“5.12”特大地震建设单位受灾情况及影响21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2.5.1灾后

3、恢复重建项目是地震灾区基础教育恢复重建的需要222.5.2“5.12”特大地震后建设单位面临巨大困难222.5.3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对当地义务教育的重要作用222.6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2.6.1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232.6.2具备场地和资金的需要232.6.3符合地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232.6.4符合震后灾区重建需要242.6.5符合建设单位所在地的教育、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4第三章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263.1生源分析263.2师资情况263.3学校发展规划26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284.1项目选址284.1.1项目建设地点284.1.2地理位置284.2场址条件分析284.

4、2.1地形、地貌284.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84.2.3自然气象条件294.2.4法律支持条件294.3拟建场地地震烈度分析294.4建设条件304.4.1交通情况304.4.2工程用水用电条件304.4.3建材供应条件30第五章 项目用地计划、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315.1项目用地计划315.2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315.3建设方案315.3.1设计依据315.3.2建筑设计指导思想325.4总体规划方案325.4.1总体布局325.4.2建筑风格325.4.3教学大楼面积及功能分布325.5结构部分335.5.1结构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335.5.2设计参数取值335.5.3设计

5、载荷取值335.6配套设施335.6.1给、排水系统345.6.2灯光控制系统345.6.3消防措施34第六章 节能35第七章 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377.1环境影响分析377.1.1环境保护标准377.1.2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377.1.3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387.2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97.3项目施工对在校师生的影响分析39第八章 劳动安全与消防418.1安全措施方案418.2消防设施418.2.1设计依据418.2.2概述418.2.3消防给水部分428.2.4防雷、接地、电气安全42第九章 组织机构、实施保障和项目招标方案439.1组织机构和实施保障439.2项

6、目招标方案43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4510.1项目实施进度4510.2工程进度安排4510.3工程施工与管理4610.4项目管理办法47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011.1投资估算的范围5011.2项目投资构成5011.3投资估算依据5011.4投资估算说明5111.5投资估算结果5111.6资金的筹措52第十二章 项目社会效益评价5412.1效益评价方法5412.2项目效益评价5412.2.1学校硬件条件分析5412.2.2社会效益分析5412.2.3间接社会经济效益分析55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5613.1结论5613.1.1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613.1.2本项目建设的的基本

7、条件具备5613.1.3本项目建设标准、功能和规模适当5613.2建议5713.3附件57附件1:委托合同58附件2:企业法人证书63附件3:组织机构代码证64附件4:鉴定报告65附件5:学校地形图73附件6:土地使用证明74附件7:立项批复75附件9:地址灾害性评估报告78附件10:总平面图80附件11:施工立面图83附件12:施工平面图84附件13:环境影响的批复85附件14:外资捐助协议87附件15:鸟瞰图92附件16:效果图93第一章 概述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与编制单位1.1.1项目名称 XXXXXX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 XXXXXXXXXX。1.1.3建设项目负责人XXXX

8、X1.1.4项目编制单位 XXXXXX设计院。1.2项目概况1.2.1项目主管部门 XXXXX局。1.2.2建设地址建设地点位于XXXXX,XXXX区内。1.2.3建设内容和规模XXXXXX综合楼,面积1047.84m2,容纳学生150人左右。框架结构,三层,总高12.75m,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其中:教室6间,240 m2;多媒体教室49 m2;音乐教室40 m2;图书室49m2;办公用房49m2;厨房、餐厅120 m2;厕所99 m2)。1.2.4建设工期该项目建设工期为7个月。自2009年2月起至2009年8月止。1.2.5项目总投资拟建项目投资189.74万元。1.2.6设备设施配置

9、按国家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有关规定及条例配置。1.2.7宗旨和目标四川省XXXXXX综合楼工程灾后重建项目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教学楼设施受损严重,经鉴定为拆除重建,原教学楼现已拆除,造成学校现有教职工12人,6个教学班,学生120人全在活动板房上课,教学无法开展。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四川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及XXX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XXX “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该项目可切实恢复和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已有的办学成果,提高办学质量,满足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重建后的XXXXXX将是一所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10、的高水平的初级教育学校。1.3编制依据与范围1.3.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3、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4、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5、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6、四川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7、四川汶川地震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8、XXXXXX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XXXXXX“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10、XXXXXX“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体系实施规划;11、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12、可行性研究指南;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1、14、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1.3.2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着重对四川省XXXXXX综合楼工程灾后重建项目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建设地址、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组织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论证,并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1.4可行性研究概要1.4.1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四川“5.12”汶川地震对学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学校教学楼严重受损。经河北省专家组鉴定,该楼上部承重结构砖砌体出现剪切水平裂缝及斜向剪切裂缝,一层至三层门洞上方圈梁(兼过梁),多数出现沿横截面的裂缝现象;楼梯间墙体出现典型“X”形地震裂缝;二层窗下纵横墙多有斜向(或水平)开裂现象,三层

12、窗下墙体已震酥;顶层楼梯间屋面结构已经失去墙体的可靠支撑,为危险点,形成危险构件。裂缝的存在使砌体构件的整体性降低,墙体丧失承载能力,形成危险点,构成危险构件。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其安全性鉴定等级为D级,学校已无法正常行课。灾后重建是摆在地震灾区人民面前十分紧迫的事务,是各级政府解决民生的重要工作,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件大事,更是尽快恢复灾区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为尽快消除地震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抗灾自救,奋发图强,重建XXXXXX毁损校舍是众望所盼。XXXXXX教学综合楼重建项目是XXXXXX灾后重建的组成部分。作为XXXXXX区的一所

13、村小,尽快完成灾后重建,改善和恢复教育教学环境,提升办学条件,让灾区学生早日摆脱地震的阴影,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是政府、社会和学校义无反顾的责任。该项目建设是贯彻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科教兴国,教育先行,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基石,对振兴中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因此,XXXXXX综合楼工程灾后重建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对XXXXXX区灾区基础教育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作用。1.4.2项目建设地址项目拟建在XXXXXXXXX,XXXXXX校内。1.4.3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拟建教学大楼一幢,

14、面积XXX.84m2。(其中:教室6间,240 m2;多媒体教室49 m2;音乐教室40 m2;图书室49m2;办公用房49m2;厨房、餐厅120 m2;厕所99 m2)。1.4.4建设条件XXXXXXXXXXXX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处于XXXXXX腹心,为四川的北大门,是进出川的咽喉重地,是川陕甘三省六地(市)十八县(区)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川北金三角之美誉。XXX地处川陕甘接合部,是XXX城西最重要的卫星城镇,全镇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XXXXXX综合楼工程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XXX,处XXX国道南侧50.00m处,地势平坦。校内有车行道与和XXX

15、国道相通,交通极为方便。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可直接安装到校区。1.4.5总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189.74万元。1.4.6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有利于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双丰收,建设该项目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2.1XXXXXXXXXXXX简介 XXXXXXXXXXXX坐落在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XXXXXX镇西南,毗邻清江河,始建于1977年,初名XXXXXX公社小学,1986年改建为单设小学,即XXXXXX镇中心小学,1989年正式命名为XXXXXX市中区XXXXXX一小。200

16、7年因行政区域名变更,学校更名为XXXXXXXXXXXX。学校占地面积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标准活动场地5900平方米。学校服务XXXXXX镇石桥村、爱国村、田垭村、龙泉村、老林村、新街社区、花园社区等7个村组及XXXXXX水泥厂企业,覆盖人口近5万,服务半径达20公里。现辖1所村小(即石桥村小),有教学班20个,学生8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教职工7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45人,高级职称1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0人。学校校舍在“5.12”地震中严重受损,教学楼已拆除,校舍重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岁月沧桑,三十多年来,XXXXXX一小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历史文

17、化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以“循循善诱,交互主体,同仁共勉;谆谆教诲,治学严谨,同舟共济”为办学理念。2007年以来,新一届学校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宏扬办学优良传统,融入时代教育理念,制定了“健康、活泼、乐学、成才”的校训,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改善办学条件,拓宽办学途径。学校先后与市内外多家学校、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凭籍雄厚的实力,“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严谨治学作风,通过抓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抓继续教育和教学研究,培养“三高三强”型教师,近两年学校教师发表、获奖的教学论文数十篇。积极推进课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研办法,全面推进素

18、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发展。每年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大批的合格毕业生。学校现已成为XXXXXX区教育教学质量名校,在老百姓中有着良好的口碑。 目前尽管学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仍有大量学生不能如愿,因此继续增加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不仅是学校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更是该学区广大人民的众望所归。2.2法定代表人简介XXXXXX,男,汉族,学校校长,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1年毕业于四川省XX师范,先后在XXXXXX区XX镇、XX镇、XXXXXX镇、XX城区等地的学校任教,自1994年起,先后在上述各地学校任副校长、校长等职。该同志熟悉中小学管理

19、,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2007年9月至今任XXXXXX校长。2.3XXXXXX发展概况四川省XXXXXX位于XXXXXX市中区XXXXXX镇西部石桥村,距XXXXXX城区25公里,学校紧邻XX国道和宝成复线,交通比较便利。根据学校统计资料,每年该校新入学学生人数约为30人。根据XXXXXX区教育规划布局,将继续加大该学校的教育投入,届时学校将XXXXXX镇石桥村及其周边村落适龄学生的小学教育,服务半径十公里,服务人口近4000人。学校招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在校师生总人数将达到150人。2.4“5.12”特大地震XXXXXX受灾情况及影响四川5.12汶川地震对学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学校教学

20、综合楼1050m2严重受损;教学设备损坏较为严重。经河北省专家组鉴定,该楼上部承重结构砖砌体出现剪切水平裂缝及斜向剪切裂缝,一层至三层门洞上方圈梁(兼过梁),多数出现沿横截面的裂缝现象;楼梯间墙体出现典型“X”形地震裂缝;二层窗下纵横墙多有斜向(或水平)开裂现象,三层窗下墙体已震酥;顶层楼梯间屋面结构已经失去墙体的可靠支撑,为危险点形成危险构件。裂缝的存在使砌体构件的整体性降低,墙体丧失承载能力,形成危险点,构成危险构件。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其安全性鉴定等级为D级。教学综合楼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因此学校已无法正常行课。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5.1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是XX灾区基础教育恢复重

21、建的需要“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省损失惨重,对灾区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造成毁灭性的打击。XXXXXX项目可使该校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使该村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得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2.5.2“5.12”特大地震XXXXXX受灾情况及灾后教学面临巨大困难“5.12”特大地震给XX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不少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遭到严重损毁,XXXXXX受损情况犹为严重,震后学校的电脑、图书、实验器材等设施设备几乎全部毁损。目前学校虽已在搭建的过度板房内全面复课,但由于活动板房隔热、防寒、隔音等性能差,师生经受着冬寒夏热的煎熬,老师往往是挥汗如雨,学生也是汗流满面,老师的教学效

22、率、学生的学习情绪均受到严重影响。四川省XXXXXX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要求,对XX灾区基础教育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作用。2.5.3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对XX的义务教育的重要作用如果灾后重建不能按计划进行或不能进行,XXXXXX区XXXXXX镇石桥村及周边100名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受到影响,这对XX的基础教育和顺利推进教育布局的调整肯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造成学生到外地读书,增加学生就读的经济成本,更重要的是其他学校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学生。所以,无论是站在教育发展的全局角度,还是站在XXXXXX自身灾后重建及恢复发展的角度,都应尽快实施重建方案,满足老百姓子女接受小

23、学义务教育的愿望,以教育的和谐促进XX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2.6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6.1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1.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2.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3. 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996640号);4. 国家有关部分灾后出台的重建的政策及配套建设资金。2.6.2具备场地和资金的需要 在拆除受到破坏的原有建筑之后,校园有满足新建教学综合楼的所需场地。该项目投资总额为189.74万元,资金筹措:XXXX股份有限公司捐赠XX万元人民币;向区政府争取灾后重建专项资金XXX万元。2.6.3符合XXX

24、XXX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学校建设必须跟上胡锦涛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本项目建设应该是一所地处农村但又能彰显现代化城市新形象的功能齐全、建设标准较高、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型学校。经过可行性研究,XXXXXXXXXXXX综合楼建设项目符合XXXXXX教育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可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2.6.4符合震后灾区重建需要该建设工程符合5.12地震后国家重建学校的国家政策。5.12地震后,温家宝于6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农业生产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草案规定,要求灾后恢复重建优先安排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住房

25、、学校、医院等,并对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的抗震设防提出特殊要求.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统筹指导、协调和帮助灾区开展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日前,教育部成立了以周济部长为组长的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要求各受灾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迅速成立灾后学校恢复重建领导机构,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直接领导下,统筹做好当地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2.6.5符合XXXXXX镇当地教育、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必要的教育教学硬件设备、设施是办好教育的基础条件。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农村教育面临新的困难,教育保障机制尚不巩

26、固和完善,“两基”成果巩固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对教育的新期望也层出不穷。整体上要求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让群众对教育的选择性增加,抓紧落实并实施好灾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让学生尽快复学,回到校园,正常学习,不耽搁其素质的提高,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也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第三章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3.1生源分析二十一世纪开始五至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发展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国各级政府重视教育事业,提出“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策。根据XXXXXX区教育规划布局,将继续加大该学校的教育投入

27、,届时学校将担负着XXXXXX镇石桥村及其周边村落适龄学生的小学教育,服务半径十公里,服务人口近4000人。学校招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学生人数将达到150余人,预计每年新入学学生将达到30余人。3.2师资情况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建立起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现在教师12人,都具有合格学历,教师结构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制定了班主任管理考核办法,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管理考核办法等,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学质量及师资队伍的相对稳定。3.3学校发展规划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落实“科研兴校、科研强校”、“内强

28、素质、外树形象”的发展道路,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师生的教学素质和学校声誉,特制定本规划:(一)坚持“立足实际、讲求效益、适度超前、合理配置、积极建设、充分利用”的发展原则,力争在近期把学校建成农村推进现代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二)、结合当今国内外教育发展新的形势和学校发展目标,加强现代教育的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促进领导和教师对加强现代技术教育学习和应用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紧迫感。(三)、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系统工程

29、的全面展开。(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品牌专业建设的主力和关键。为适应专业建设要求,学校将全力抓好教师队伍素质,为推进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学历达标率100%,培养出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专业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的学科带头人。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4.1.1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地点位于XXXXXXXXXXXX区XXXXXX镇石桥村二组。学校原有受到破坏的建筑已经拆除,有满足新建教学综合楼的所需场地,不再征用新的教学楼用地。校内有车行道与和国道108线相通,交通极为方便,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可直接安装到校区。4.1.2地理位置XXXXXX位于X

30、XXXXX镇XX,距XXXXXX区约25公里,位于XX国道南侧50m处,总用地面积366.90m2,场地地势平坦,无滑坡等地质安全隐患,交通便利,环境幽美,空气清新,没有噪音、水质、空气污染、空中无任何障碍物。阳光充足,朝向合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4.2场址条件分析4.2.1地形、地貌本项目所在地,地势平坦,地形变化小,周边为平坦农田。构造裂缝不发育。4.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建设地点地质构成主要有: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素填土:为平整场地时堆填的,主要由碎块石组成,含少量碎砖石和素混凝土碎块等,土质松散,抗剪性能差,层厚0.501.50m。2. 第四系

31、全新统冲洪积层 粉土:褐黄色,松散,干。主要由粉粒、粘粒组成,土质均匀,含有砂粒物质约10%。 卵石土:灰色、杂色,卵石母岩成分以灰岩、砂岩和石英岩、花岗石为主,含少量的硅质岩,稍密中密。3. 三迭系下统嘉陵江组地层 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矿物主要为粘土矿物为主,次为碎屑矿物,岩石构造裂缝不发育。通过现场勘察,该拟建场地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处于河流冲积平坦,地势平坦,不存在活动断层、构造破碎带、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现象。适应本项目工程建设。4.2.3自然气象条件该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生长期平均310天,年均无霜期263天,年日照

32、时数1342小时。自然灾害以旱灾多发,偶有洪涝灾害发生。4.2.4法律支持条件项目建设规模、使用功能和各项技术指标均依据义务教育法、学校建设的相关文件以及参照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996640号)的相关条款。项目从土地利用、设计、建筑施工和配套设施完善,都严格执行土地法、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建筑法和能源节约法等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不会有违反停止实施项目建设法规的可能。4.3拟建场地地震烈度分析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联录A资料,XXXXXX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

33、震分组为第二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6.0.8)“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可以提高一度,暂按8度进行抗震设防。若国家对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有调整,则按调整后标准执行。4.4建设条件4.4.1交通情况项目所在地位于XXXXXX镇西部石桥村二组,距XXXXXX区25公里,场地势平坦,距清江河1500m,国道108线50.00米,交通便利。当地通信网络覆盖良好,可以满足本项目实施后通讯及信息交流方面的需要。4.4.2工程用水用电条件新建位置自来水及配套工程均较完善,且留足发展空间,

34、完全可满足工程施工用水及项目建成后生产生活用水,水质良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学校配有专用的变电设备,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用电负荷。水电条件满足建设运营需要。4.4.3建材供应条件项目所在地位建材资源丰富,项目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XXXXXX建材厂家提供。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综上所述,该拟建场地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处于河流冲积平坦,地势平坦,不存在活动断层、构造破碎带、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现象。项目实施的各项建设条件具备。第五章 项目用地计划、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5.1项目用地计划四川省XXXXXX项目用地位于XXXXXXXXXXXX区X

35、XXXXX镇石桥村二组,石桥村小校园内,原教学楼位置(原教学楼已拆除)。该地块土地使用者为XXXXXX中区XXXXXX镇石桥村小,用途为教学、办公,土地性质为集体用地。5.2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新建教学综合楼,面积1047.84m2。(其中:教室6间,240 m2;多媒体教室49 m2;音乐教室40 m2;图书室49m2;办公用房49m2;厨房、餐厅120 m2;厕所99 m2)。拟建建筑物为教学综合楼,楼高三层,12.75米,呈“”型分布于校园南端。 5.3建设方案5.3.1设计依据1.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1)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1996640号);(2)义务

36、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99-2003.J282-2003);(3)其他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2.办学规模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学办学条件进行修建,学校承担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教学任务。学校现有6个班级近120人,教职工12人。学校建成后将担负着XXXXXX镇石桥村及其周边村落适龄学生的小学教育,服务半径十公里,服务人口近4000人,在校总人数将达到150人。3.教学大楼面积教学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047.84m2。5.3.2建筑设计指导思想XXXXXXXXXXXX综合楼建设项目,应该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兼顾“实用”、“经济”、“美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学

37、生角度出发,使其在功能上更合适。5.4总体规划方案5.4.1总体布局重建后的教学大楼成“”型,大门朝向西北方向。教学综合楼位于校园南端。5.4.2建筑风格教学综合楼立面设计上采用简洁、明快、现代的手法,创造出庄重又具有内涵的建筑立面。外装修应力求简洁大方、现代、庄重又不失活跃,能很好的融合在整个校园中。内装修整个色调以明快色调为主。楼地面采用地砖,墙面刷乳胶漆。5.4.3教学大楼面积及功能分布1. 教室6间,面积240m2;2. 图书室1间,面积49m2;3. 多媒体教室1间,面积49m2;4. 音乐室1间,面积40m2;5. 办公室2间,面积49m2;6. 厨房、餐厅2间,面积120m2;7

38、. 厕所3间,面积99m2; 5.5结构部分5.5.1结构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5.5.2设计参数取值1. 基本风压: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XXXXXX基本风压值为0.3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2. 积雪载荷: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XXXXXX基本雪压值为0.1KN/m

39、2,设计可不考虑;3. 抗震设防: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XXXXXX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特征周期0.10g。考虑本建设项目为教学楼,属重点设防类,故抗震设防烈度定为8度,本项目工程建筑设防类别及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划分为乙类建筑。5.5.3设计载荷取值1. 楼面活载荷:教室:2.0KN/m2走廊、楼梯、门厅:2.5KN/m22屋面活载荷: 一般上人屋面:2.0KN/m2 非上人屋面:0.5KN/m2 主体工程采取全框架全现浇结构。5.6配套设施5.6.1给、排水系统生活用水水源由XXXXXX镇自来水给水管网供给。直接从XXXXXX镇自来水给水管网干管接入,满足生活及

40、其它用水的需要。室内排水采用污水、废水分流制,室外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粪便污水进入校园污水管网。校区生活污水用化粪池处理,达标后集中用专管排于河中。5.6.2灯光控制系统一般场所为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楼梯间设置应急照明,采用220V电源供电,现场控制开关。在大空间房、走廊、安全出入口、楼梯间和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5.6.3消防措施1. 所有建筑物按有关消防规范设计;2. 建立校区内消防系统,室外设置消火栓,在建筑物内部的适当位置设置气体或其他固定消防设施;3. 严格消防管理,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消防工作。 第六章 节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同时保持能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

41、展,本项目能够采取具体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主要有:(一)、建筑节能措施1、做好节能宣传,加强职工和学生的节能意识。2、建筑材料首选建设部推荐产品,应用上以节能、环保、健康材料为主。3、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及门窗型材,提高建筑的保温功能,建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二)、电气节能措施1、完善水、电计量设施,建立严格的计量制度,为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提供可靠的依据。2、变配电箱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能量耗损,同时选用节能安全型的电力变压器及配电设施。3、照明灯采用高光效、高显色、低眩光、长寿命格栅日光灯。日光灯能采用长寿命、低损耗的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不小于0.

42、95)。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产品和设备。尽量降低峰值负荷和缩短运行时间,起到最大节能效果。(三)、节水措施1、积极开展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2、安装工程实施中保证给排水线路工程质量,防止跑、冒、滴、漏等。3、所有用水区均安装计量表,便于管理和考核。4、卫生间采取节水措施,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以节约用水。第七章 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7.1环境影响分析7.1.1环境保护标准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3. 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8978-1996);4. 地表水环境质量

43、标准(GB3838-2002);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6);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8.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2005);9. 建筑施工场所噪声标准(GB12523-90)10. 其他有关标准。7.1.2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污水为厕所粪便污水。粪便污水进入校园污水管网后用化粪池处理,达标后集中用专管排于校区外的河沟中,对环境影响较小。2.噪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所在地安静,主要噪声为教学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极少。 3.大气环境影

44、响分析教学不产生废气污染。学校有少量汽车进出,尾气排放量小,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4. 固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要产生的是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镇环卫部门处理。本项目落实各种污染防治对策后,产生的污染均能达标排放,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7.1.3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1.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回填、浇筑、建材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严重。(2)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的噪声主要有挖土机、装卸机、水泥搅拌机、吊车、砂轮机、电钻、切割机及各种车辆

45、等。(3)施工排水、弃土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需排放一定量的生活废水。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弃物,同时在建设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瓦和木料等。2.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应严格按照当地有关规定进行文明施工,落实具体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 施工扬尘对运输砂石、建筑垃圾等车辆应严密覆盖,绝对防止散落;对施工场地和道路应实施洒水抑尘;对露天砂石等建筑材料堆场必须用帆布或塑料纺织布封盖;禁止在大风天气进行建材的露天堆放及搅拌作业。(2) 施工噪声施工过程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减少设备非正常的噪声;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和噪声敏感时段;除抢修、抢险、施工工艺或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尽量不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因特殊要求需夜间施工的,报环保部门审批,并且告示附近居民及在校师生,施工噪声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所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规定。(3) 施工排水、弃土和垃圾 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废水、机械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