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一、说课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总体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本学段(
2、79年级)目标与内容(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
3、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
4、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三)写作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
5、.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
6、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四)口语交际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
7、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
8、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二、说教材(一)、编排特点: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在选文、练习、活动等方面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对课文主题的分析讨论,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样解读,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充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2.注重学科的整合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如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在美术课上绘制公益广告;在音乐课上学唱保卫黄河歌曲,在语文课上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作。在这样的学科整合中,既扩充了语文学科的外延,又提高了语
9、文听、说、读、写以及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3.注重了自身的艺术性和内在的实用性。教材在封面及插图的设计上有较强的艺术特色,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流动着艺术美。教材还注重实用性,如单元提示,课前小语,课后附文,古诗背诵,名著导读,书法知识,汉语知识等,都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力,是切合学生实际的。4.注重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综合学习。教材特别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如木兰诗中的“研讨与练习” “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这就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教材最有特色的部分是综合性学习,如“马的世界”安排的活动有收集与马有关的传说、人物;与同学交流与
10、马有关的故事;举办“马的命运”的研讨会;最后要求写出自己对马的希望与祝福。把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5.注重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教材课后的名著导读充分体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教材还把语文学习放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如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之后,要求“课外听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结合课文思想内容,说说你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二)编排体例: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主题单元、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
11、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有5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三)内容结构:教材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
12、、附录共五大部分。“阅读30课,现代文24课,文言文6课,分成六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成长足迹、热爱祖国、走近名人、文化艺术、探索自然、倾听物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扣阅读安排了六个专题分别是: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的世界。课外古诗词背诵安排了10首古诗。名著导读2部:童年昆虫记附录中有临摹、欣赏颜体书法和汉语词类表。 (四)知识整合:通过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便于在教学中前后联系,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以第六单元为例,第六单元主题是倾听物语,横向上它和前面第五单元探索自然作为主题单元,相互联系,同属于人与自然这一板块。在教学中我选取了第五
13、单元的短文两篇和第六单元的狼整合成块进行对比阅读教学,从体裁、主题思想、文言知识积累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完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有比较才会有鉴赏,在比较中学生们得出了文章的异同,获得了更深的体验。通过整合优化,课堂效果显著提高。第六单元还和后面的名著导读昆虫记相辅相成。在教学第六单元时,把昆虫记作为了拓展阅读,通过整合把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即加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纵向上它承接着上册的18课绿色蝈蝈,向下联系着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存与环境。具体来看,绿色蝈蝈是科学小品文,生动有趣,本单元以散文为主,情感至深。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科学文艺
14、作品,主题深刻,发人深思;绿色蝈蝈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介绍,本单元讲了一些感性的故事,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绿色蝈蝈这样趣味盎然的文章,放在七年级上学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本单元主要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而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环保意识。它们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在能力训练上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经过半年的努力,七年级学生已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语文整体素养在不断提高,这为本学期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有以下建议:1.激活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应充分
15、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重视朗读。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作品,体验作品。3.分层教学,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次指导,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次活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4.开展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5.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学校提倡的“三步五环”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三步是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课
16、内探究又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拓展提升、达标检测五个环节。大力提倡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所有建议的施行,都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评价建议: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1.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
1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
18、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立足教材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第一、课外阅读,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做好名著导读工作。第二、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第三、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第四、人力资源,学生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奇异多彩的想法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第五、积极利用校本课程。学校创办的文学社、校报已成为了重要的校本课程。我研说的内容就是这些,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