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练题总结1单选题1、朝花夕拾中,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A日本B美国C苏联D英国答案:A选A。依据作品内容可知,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日本。【点睛】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这时离满满大约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的不下三万人。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
2、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A“半个钟头”是偏正短语。B“因为我有了这种防御,所以就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是递进关系复句。C“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一句中的“我”是代词。D“我赶紧涉水而过”一句中的“赶紧”是状语。答案:B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包含了短语结构、复句关系、词性、句子成分等知识点,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及时归纳总结。B项的表述有误,从关联词“因为所以”可以看出本句是因果关系复句,不是递进关系复句。故答案为:B【点睛】语法知识涉及面比较广,短语类型、复句单句、词性等,知识零碎,考生需要在平
3、时注重积累,多思考、多总结。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排比)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C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比喻)D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答案:CC这句话虽然有比喻词“像”,但不是比喻句。比喻句应该要有三部分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
4、确。4、在图书馆,新生小林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的成长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B我很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无知的保姆长妈妈,有倔强耿直的范爱农,还有严谨正直的藤野先生答案:C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
5、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C项表述不恰当,“偷罗汉豆”是鲁迅小说社戏中的情节。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解答这类题目,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段、人物的性格特点。把选项信息与原著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提取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辨析正误。“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是小说社戏中的情节。5、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C这个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
6、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答案:C美女蛇的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增添百草园的神秘色彩,增添百草园的情趣。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柳宗元,他们都是宋代文学家。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人称“诗仙”,行路难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都是他
7、的作品。答案:B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秋天,我和朋友去爬山,沿途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呀!B听了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魔术利用的是人类的视错觉原理。C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研究,不求甚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D摆在阳台上的月季开了一朵,花团锦簇,
8、好看极了!答案:DD项,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该句中月季只开了一朵,不合语境。A项,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B项,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C项,不求甚解: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A,B,C三项中的划线词语使用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8、根据朝花夕拾故事情节,请选出
9、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B勾魂使者-阿长与C庸医误人-父亲的病D衍太太-琐记答案:B勾魂使者源于五猖会,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形象。故答案B【点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小说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明确作者的作品及主要内容以及艺术特色。9、(题文)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B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
10、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C莎莉文小姐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D由于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为了一个作家。答案:BA项是对老师形象的分析,C项、D项均是内容上的总结。故答案为:B【点睛】文章主旨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一些带有议论、抒情的句子,尤其是开头、结尾段落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10、下面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是()A孔乙己B寿镜吾老先生C藤野先生D范爱农答案:A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判断,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判断时要抓目题中的重要信
11、息(人名、地名、物名、情节点)来解答。常考“三名”:作者名、作品名、作品中人物名。其中“孔乙己”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不是朝花夕拾的认为。故答案为:A【点睛】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11、对下列各句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从静态的角度描写百草园中的景物)B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用猜测的语气表现“我”告别百草园时无可奈何的心情)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12、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先生的严厉、令人害怕)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仰”“摇”“拗”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生读书入境、自我陶醉的情态)答案:CABD理解正确。C应是“表现出先生的严而可亲、严而可敬”。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以及分析句子内涵的能力。赏析时在理解句子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一般都要紧扣内容和主旨两个方面。12、阅读下文: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13、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A
14、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B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C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D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答案:D这段话写了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是油蛉、蟋蟀们的声音;二是蜈蚣、斑蝥喷烟雾。三是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的形状;四是覆盆子的形状和味道。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因此选D【点睛】考查对文段的理解和掌握。这段位子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个找出一个例句:写听觉的: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写视觉的: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味觉的:还可以摘到覆盆
15、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此题从记忆的准确性中,找出答案很简单。13、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答案:CC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14、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
16、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选段出自作品()A无常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答案:BA.无常主要描述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深受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不会涉及赛会的知识,故不是;B.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里面有写盼望看
17、迎神赛会,原因交代,应该有,故正确;C.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故没有赛会知识;D.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不会有赛会知识。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的内容的识记与掌握。平时阅读名著要有意识的识记与理解,可以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18、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B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C“热忱”和“热情”是同义词,“愿意”是动词,“传统”是名词。D“令尊”“垂询”“高见”“久仰”是敬辞,“舍弟”“拙作”“见谅”“惠顾”是谦辞。答案:DD:“惠顾”是敬辞。故答案为:D【点睛】本道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19、。填空题16、文学常识填空。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答案:海伦凯勒;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沙利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17、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
20、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答案:拟人;排比;对偶“低唱”“弹琴”这两个动词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个“也行”句排在一起,构成了排比句。认真分析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上下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词性相同,平仄相对,属于对偶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拟人;排比;对偶【点睛】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18、朝花夕拾原名“”,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21、。答案:旧事重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点睛】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19、读朝花夕拾,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玩耍。答案:百草园依据作品内容不难填出,鲁迅小时候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点睛】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体会以下那个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梦,体验一下那时鲁迅的美好童年。20、鲁迅在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答案:藤野先生根据平时对朝花夕拾基本内容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点睛】本题考查对朝花夕拾的积累。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共收录了鲁迅的十篇散文,平时学习中要对这十篇散文的篇目、内容、人物等要熟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