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魏兴中心校改造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69762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兴中心校改造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魏兴中心校改造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魏兴中心校改造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魏兴中心校改造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魏兴中心校改造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中心校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中心校改造二、建设地点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校园内三、项目建设期限2010年四、建设性质改建五、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改建运动场650平方米,并购置生活设施。六、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本项目估算总投资5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解决。七、主要效益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改善魏兴镇中心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增强学校发展后劲,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八、项目建设单位达州市通川区魏兴中心校九、项目责任主体单位达州市通川区教育局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

2、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全体人民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二十一世纪,我国急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事业九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国民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确立了大力发展教育的战略方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提

3、高国民素质为导向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出现逐步回升的良好势头。农村义务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义务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筹人力开发中仍存在着忽视农村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倾向,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忽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倾向,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措施。改善农村教育基础

4、设施,对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尽快改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农村义务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跨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与改革也正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因此,随着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强师资培养和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必将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四川省作为全国有名的人口大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多项人均指标均排在全国钟后列,人口负担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

5、变,工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造成种种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四川省的教育事业不够发达,人口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现实,目前四川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省人口的千分之一。人民素质和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四川省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从盛情出发,充分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在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性,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由此可见,农村义务教育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

6、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三章 编制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发200715号);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六、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总体方案;七、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意见;八、教育部财务司

7、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关于编制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二期)需求规划的通知(教财司函200923号);九、四川省“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十、达州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项目区农村初中教育设施现状;十二、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编制可研报告的基础资料。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概况达州市通川区是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东邻宣汉,其余与达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037.51073922.5,北纬310730302730,东西宽24.5公里,南北长28.8公里,幅员面积445平方公里。河流属嘉陵江流域渠江水系。区境河流以洲河为主要干流,较大的支流有明月江、双龙河,其余有三十余条小溪分布

8、于沿河流域。洲河境内流长18公里,流域面积263平方公里;明月江境内流长14.3公里,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双龙河境内流长18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一)地质概况本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北端,境内山岭呈北东南西走向。在地质构造上,本区位于川东弧构造带内之华蓥山平行褶皱带北段。侏罗系红层遍布本区,地层岩主要为须家河组、珍珠冲组、自流井组、新田沟组、沙溪庙上亚组等,特别是沙溪庙上亚组出露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0%。下部为砂石层或砂砾层,上部为棕黄色或紫色砂质粘土与砂质泥岩互层居多。(二)地貌类型分布及特点本区属川东平行岭谷带,其地貌基本顺应地质构造的形态。可分以下几种地貌单元:1、长垣状背斜低

9、山西部的铁山(最高1068.80米),东部的雷音铺山(最高747.5米)及北部的魏家山(最高890米)。2、丘陵山间广大地区为丘陵,其展布面积约占全面区积的70%以上,海拔高度在300450米之间,相对高差50150米。3、河成阶地主要在洲河沿岸,有一、二级阶地和河漫滩阶地。一级阶地阶面海拔高度在280285米之间,高出河水面1217米,属基座阶地。二级阶地遭受剥蚀后,仅有局部残留,其阶面海拔高度320340米。(三)气候特征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空气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日照1472.7小时,其中夏季占42%,冬季只占12%。年平均气温17.3。年均降雨量1190.8m

10、m。(四)土壤全区土壤以紫色土类为主,另有少量冲积土类和黄壤土类。1、紫色土类由侏罗系各组地层残积物风化而成。由于其母质物理风化强烈,而化学风化较弱,表现出发育程度较浅,表层更新频繁,保持着与母质基本一致的紫色色调,淋溶损失少、盐基物质丰富,但速效磷和有机质缺乏。2、红棕紫泥土分布于凤凰山边缘陡坡地带。其母质中泥岩比例和碳酸钙含量高,所处部位地形较陡,冲刷严重,因而粗骨土、砾石土多,养份含量低,尤其磷素极缺。谷底至山丘顶部依次为大土泥土、黄泥土、夹沙土、沙土或石骨子土,自下而上土壤发育程度由深变浅,质地由重变轻,养分含量由高变低。3、冲击土类和黄壤土类冲击土类分布于洲河一级阶地段,呈紫色,土层

11、深厚疏松。由阶地前缘至后缘依次为潮沙土、潮沙泥土、潮泥土。黄壤土类局部残留于洲河二级阶地上,风化程度高、富铝,胶体的品质和结构性差,土层板结,通透性不良,先天肥力低。二、社会经济概况通川区历史悠久,古属巴地,夏时称作“梁州”。东汉和帝时分宕渠县之东置宣汉县。西魏改为石城县。隋改为通州县,明为达州,清改为达县。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达县分出部份地域设立达县市,1993年7月达川地区行政区划调整时更名达川市,199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设立达州市的同时,达川市更名为达州市通川区,并于1997年率先在四川省建成了川东北地区第一个小康区,开创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通川区

12、下辖七镇(西外、北外、复兴、双龙、罗江、蒲家、魏家)三乡(盘石、东岳、新村)三个街道办事处(东城、西城、朝阳路)和一个管委会(莲花湖),79个村,总户数17.05万户,其中农业户5.46万户;总人口41.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53万人,农业劳动力10.2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5.81%,全区人口密度为936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密度373人/平方公里。(一)农业生产状况通川区农业为典型城郊型农业,人均耕地面积0.22亩,常年粮食总产量6.28万吨,平均每公顷5788公斤,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04.38公斤。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薯类、豆类;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西瓜、蔬菜等

13、;水果以柑桔为主,其次有苹果、梨、葡萄、桃、李等。年出栏牲畜34.45万头(只),家禽243.7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5345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二)工农业生产2009年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14.9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25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41.75%,林业产值900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0.60%,牧业总产值8.14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4.38%,渔业产值3200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2.14%。除小麦、水稻外,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食用油除部分小作坊式加工外,规模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尚属空白。(三)都市经济及第三产业通川区交通发达,不仅是达州市政治、经济、文

14、化中心,而且是川、陕、鄂、渝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和物资贸易中心,区位优势显著,都市经济发达。以商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3%以上。假日经济、网络经济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四)社会事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文化繁荣,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2以内,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能基本满足城镇居民就近就医的要求。(五)居民生活2009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34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748元,已整体进入小康行业。随着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们不断追求优

15、质、多样、高品位的生活。第五章 项目区农村办学现状项目区农村共有7镇3乡,共有64所学校(含镇中心校和2所民办小学),共有12968名中小学生,644名教职工,建筑面积199396平方米。2003年,为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实现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 200121号),并结合当时通川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区政府批转了区教育局关于全区城市中小学建设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区府办200314号)文件,我区对农村中小学生源差、地处偏远进行了撤并,校点布局按3:4:3比例进行整合、布点,共撤并了43所学校,学生转移到附近村小学就读,有效的解决了当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16、的发展。目前,项目区在撤并停办的学校中除北外镇田家塝村小、磐石乡天坝村小、魏兴镇大坪村小外,其余的学校均没有学生在撤消的学校入学就读。学校撤并后,我区农村学生单程上学路程最多不超过2至3公里,交通比较方便,确保了每位学生的就近入学。全区撤并43所村小,其中已撤并40所村小学生均安排就近学校安全校舍里就读,另撤并的三所村小由私人领办,并投资对校舍进行部分维修改造。项目区农村学校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场地狭窄,房屋陈旧,设备简陋。这些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入学人口逐年增长,原有教育设施已不能满足需求,加之项目区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农村教育设施损毁严重,许多建筑都有安全隐患。由于经费紧张,项目

17、区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不但无法满足正常开展教育工作的需要,而且严重影响师生职工的人身安全。第六章 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一、必要性分析(一)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 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必

18、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2、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 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3、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基本普

19、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 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的历史性任务,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丰富的人才资源。但是,我国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在新的形势下,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 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二)实施“初中工程”具有重大意义1、实施“初中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两基”成果的重大举措

20、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初中工程”。这是国务院站在义务教育发展新的起点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而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定,是保持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一系列重大专项工程的实施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但与实际需求相比,农村初中校舍不足等办学条件严重短缺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中西部非“两基”攻坚县,大部分属于粮食主产区和农业人口大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比较困难,当年靠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实现的“两基”目标,水平较低,基本办学条件仍然较差。据统计,中西部农村初中生均校舍面积为

21、6.17平方米,与国家规定的9.72 平方米相差3.55平方米;生均生活用房为2.79平方米,与国家规定的4.34平方米相差1.55平方米。要巩固中西部地区“两基”成果,就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完善其基本的办学设施。推动未纳入“两基”攻坚计划实施范围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改善农村初中办学条件,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国家投入100亿元,在中西部地区非“两基”攻坚县实施“初中工程”,使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校园、校舍和体育活动设施,加强寄宿学校必需的食堂、饮水设施和厕所建设,改善卫生条件,这是完成“十一五”期间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任务的重大举措,是中央投入义务教育的又一重大民

22、心工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2、实施“初中工程”,是贯彻落实新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宗明义,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个方向性目标,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对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重点推进了占全国人口50%左右的农村地区加快实现“普九”,也成为2000年在全国实现“两基”最重要的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些地区克服了初中入学高峰、“普九”欠债、农村学龄人口随父母转移等多方面的困难,牢牢抓

23、住“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不放松,义务教育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是,由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两基”带有较强的突击性,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这些地区的支持相对较少,一些地方因种种原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增幅有所回落,因此,2000年前实现“普九”、未纳入“两基”攻坚计划的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困难。一方面,城乡之间还很不平衡,办学条件和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不断向县城和一些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导致大班额现象日益严重;此外,大量“留守儿童”也需要寄宿学习,农村初中寄宿需求不断扩大,一些地方的学生因学校无法寄宿只能寄住在亲戚家或租房学习,存在很大的安

24、全隐患。实施“初中工程”,就是为了集中解决这些地区在寄宿比例低、大班额现象严重、办学条件不足等方面的新的发展问题,也是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3、实施“初中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苦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虽然通过艰苦的努力,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教育发展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农村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面临的困难依然远远大于城市,除了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25、历史欠账较多之外,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实施“初中工程”,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初中入学率和三年保留率,不断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缩小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就是要进一步美化农村初中的校园面貌、完善农村初中的教学设备,将农村初中建设成当地最好的建筑,切实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当地村容、村风的转变。这种作用在“两基”攻坚中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后,已经初步显现。因此,实施“初中工程”,是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的具体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三)项目建设单位亟待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地处通川

26、区北部汉渝公路沿线,距达州城区17公里,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3000余人。魏兴镇中心校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最初仅有4间民房,5名老师。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极为重视我区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尽力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学习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学校多方设法,购置了电脑等设备,先后设置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演播室,开通了校园网和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

27、学校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目前,魏兴镇中心校共有21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13个,小学班8个),学生人数1446人(其中初中生867人,小学生579人),在职教职工69人(其中: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10人;大学本科学历14人,大专以上学历46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35.6岁。学校现占地面积12亩,总建筑面积2612平方米,其中教学及综合用房1668平方米,学生宿舍944平方米。学校因多年的发展,虽已具一定的规模,但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教学教辅用房严重不足,因差教辅用房10个,只能占用教室,导致教室严重不足,存在大班额现象。(平均每教室要坐70人左右

28、)二、各种功能室配备不足,(无图书室,无美术室、音乐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功能室)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三、学生公寓面积严重不足,住200多学生,只有18个寝室,每个寝室要住12个学生,有的床上要睡2个学生,并且床铺严重不足,刚修建的学生伙食团要添置大量的设施设备(2009年修建)无法满足留守学生入住的需要。四、学校操场极不平整,下雨天严重积水,泥泞不堪,学生经常摔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并且操场面积教小(200平方米左右),无法开展体育锻炼活动,需重新修建一个650平方米操场,才能满足需要。二、可行性分析(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

29、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战略决策。200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各级政府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除学杂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取得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2003年

30、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努力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呈快速、大幅增长态势。党中央、国务院对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作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同时,各级政府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2004年我国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并为此投入专项资金100亿元的同时,中央和地方共投入110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31、工程”。2006年,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扩大至全国范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从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费使用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享受生活费补助资金。中央和地方财政同时安排了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实施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为实施此项改革,“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财政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65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1604亿元,地方财政新增1048亿元。2007年,我国还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央从20072010年共将投入资金100亿元。此外,为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

32、岗位计划”,推动化解“普九”债务,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开展免费师范生教育,中央财政已投入约80亿元。不少地方也因地制宜,设立了一些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如四川省实施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云南省实施了“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额2992亿元,比2003年1365亿元增加了1627亿元,增长119%,年均增长21.7%。同期,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8.3%,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3.4个百分点。这个速度是非常惊人和可喜的。这种增长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

33、育公平的政策重心。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田祖荫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的倾斜,所有新增经费还会向农村倾斜,以尽快缩小农村和城镇之间的义务教育差距。(二)项目区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组建了相关协调小组为使通川区农村校舍改造工程顺利进行,改善通川区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构建和谐新通川,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通川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协调小组”,由区长陈文胜同志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张学军同志、副区长倪欣同志任副组长,发改、教育、建设、国土、环保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为成员。协调小组抽调精干力量,为项目

34、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经过协调小组的努力,项目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建设、国土、环保等相关手续正在有序办理。综上所述,包括魏兴镇中心校在内的通川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既是重大的社会工程,也是重大的政治工程,更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结合魏兴镇中心校的具体情况,其实施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项目区政府也组建了项目协调小组,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第七章 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一、场址选择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达州市通川区魏兴镇中心校院内,学校周边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环境适宜,基础设施齐全。二、地质条件魏兴镇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北端,境内山岭呈北东

35、南西走向。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川东弧构造带内之华蓥山平行褶皱带北段。侏罗系红层遍布本区,地层岩主要为须家河组、珍珠冲组、自流井组、新田沟组、沙溪庙上亚组等,特别是沙溪庙上亚组出露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0%。下部为砂石层或砂砾层,上部为棕黄色或紫色砂质粘土与砂质泥岩互层居多。三、地理位置魏兴镇位于达州市通川区的北门口,汉渝公路沿线,距市区中心17公里,襄渝铁路 、210国道、魏复公路穿腹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系商贸集散重镇。四、气象条件魏兴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空气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日照1472.7小时,其中夏季占42%,冬季只占12%。年平均气温17.3。年均

36、降雨量1190.8mm。良好的气象条件使工程施工不需进行特殊处理。五、水文条件魏兴镇水资源丰富,有双龙河等主要河流,均属嘉陵江水系,地下水资源埋藏相对较浅,水质良好,便于开采。六、抗震设防该地区地质结构稳定,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地震烈度为度设防。七、动力条件(一)给排水所见项目的给排水均与现有校园内的供水、排水管道相接。现有供水、排水设施齐全,供水压力充足,供水稳定,可保证用水需求。(二)供电所见项目的供电采用现有校园内的供电设施,其供电可靠性强,变配电设备运行正常,现有用点负荷稳定,项目用电有保证。八、通讯条件目前,学校区内及周边敷设有完善的通讯管线,固定通讯、移动通讯、

37、互联网均已开通,可满足学校通讯要求。第八章 主要工程技术方案一、项目组成达州市通川区魏镇中心校改造项目,主要由运动场改造及生活设施购置两部分构成。二、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2、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国家有关法律、法规;6、本专业有关的其他规范、规定等。(二)设计原则1、学校建设既要有严谨求学的学术气氛,又要有活泼、轻松、优雅的花园式景观,做到二者完美有机结合。2、设计应吸取近年来学校建设的先进经验,各种建筑物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学生学习、生

38、活,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学习效率。(三)设计方案对现有操场进行平整和硬化,修建堡坎、围墙和排水沟,以及花台和升旗台等。同时进行必要的生活设施购置。(四)总平面布置结合新时代对高素质教育的崭新理念,注重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具有活力的校园空间。通过建筑和绿化设计,创造适宜师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尺度宜人、各具特色的外部空间。第九章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技术方案,本项目由运动场改造及生活设施购置两部分构成,主要建设内容如下:一、运动场改造改建运动场65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详见下表:序 号项目名称工程量备 注1平整场地975立方米2堡 坎3620.8浆砌条石3围 墙180米三八墙3排水沟116米

39、60cm45cm4硬 化129.6立方米砼C305片石层194.4立方米含碾压费6三渣层162立方米含碾压费7花 台225平方米含花草费8升旗台1个不锈钢旗杆9其 他二、生活设施购置所需购置的生活设施详见下表:序 号项目名称单 位数 量备 注合 计1床套1002大冰柜个13冰 箱个24消毒柜个25杀菌灭蚊灯具盏286照明灯盏257餐 盘套3008饭 碗副309不锈钢菜盆个2010垃圾桶个611蒸 笼套412锅 具口613桌 凳套2014菜 板个415三眼灶台个116不锈钢面板个117洗碗洗菜台个818不锈钢食品架套819凉菜台个1203P空调台321抽油烟机个322其 他第十章 环境保护一、环

40、境现状项目所在地位于学校校园内,周围无工矿企业,环境适宜,没有污染源,状况良好。二、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本项目没有工业性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为废渣、污水和噪音。详细情况分述如下:(一)废渣主要为建筑垃圾。(二)污水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的外排水。(三)噪音噪音主要来源于电气设备,声强在4080分贝。三、治理方案(一)治理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二)三废治理方案1、废渣治理按照废物资源化的要求,进行垃圾分类。2、污水治理本项目粪便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

41、水一起排入校园内原有排水管道。3、噪声治理采用隔音效果较好的材料进行减噪处理,并在建筑物周围种植绿化带,以确保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以上措施可以使噪声值降低到环保标准规定的指标以下确保学校有适宜的环境,四、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地下水的卫生标准和环境的卫生标准,以确保生活环境和周围没有被污染。学校将设有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保工作,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是环保工作有效运行。五、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实施以后,校区环境和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新的污染。项目产生的废渣、污水和噪声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所有排放物可以做到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达标排放。第十一章 消防、安全和节能一、消防(一)本项目建筑执

42、行建筑设计防火规程(GBJ1687)。建筑防火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防火标准的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二)院区道路一般宽度大于3.5米,有障碍处的净宽度大于4米,可作为消防车道使用。(三)消防系统室外消防系统采用原校园内的消防设施。(四)在电气系统设计中,要符合国家有关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规定,电器线路全部采用加金属套管保护的铜芯线,人离开时,必须切断电源。确保用电设备及电气接地系统的可靠性,要设置完备的防雷装置。(五)消防设施与器材要设专人负责,对其监管、维护、使用等负全责。消防设施与器材要常年保持完好状态,一旦出现丢失、损坏、失效、报废、消耗或配量不足等情况都要及时补充和处理。

43、二、安全(一)校区自然条件安全根据四川省地震局提供的资料,通川区为7度地震区,建筑抗震设计按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二)总图布置安全总图布置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如消防通道、人、物流通道宽度,道路转弯半径及各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等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三)运输安全校园内道路设置安全标志,其位置、形式、尺寸、颜色等均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志,道路转弯处应按有关标准,有足够的视野宽度。(四)健全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建立健全确保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狠抓落实,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三、节能(一)设计依据1

4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二)节能措施1、总图布置设计力求使人流、物流流向合理、便捷。2、供电设备选用新型节能配电设备,实现节能运行,确保节能效果。3、在建筑材料选择上要严格把关,选用环保、节能材料,防止在使用中对空气造成污染,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第十二章 项目管理为做好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一)项目实施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施工招投标制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的原则进行管理。(二)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

45、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三)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合格资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四)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五)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第十三章 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根据工程建设相关程序,本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准备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论证、审批、准备设计资料等。施工准备及实施:仪器、设备采购,落实协作关系,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等。竣工验收:交工验收,投入使用。为加快建设

46、进度,缩短建设周期,个阶段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交叉。综上所述,本项目总建设工期为6个月,即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实施进度安排详见下表:项 目2010年7月810月11月12月可行性研究及论证项目设计、招投标及相关审批事宜施工准备施工实施设备采购及安装竣工验收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投资估算是在对该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一、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范围项目建设范围内的运动场改造、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二)投资估算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年第三版)2、1996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1996628号文)3、达州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4、达州市安装工程计价定额;5、达州市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6、达州市市政工程概算定额;7、本工程方案图及工程量表;8、目前市场上相关的设备的市场价格(或询价)。(三)投资估算说明1.本项目建筑安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