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华莱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件编号: CQ-ky09066重庆华莱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一月 目 录1 总论项目基本情况 32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63项目规模及内容 134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175 总体规划方案 206 工程建设方案 257 环境保护 398 消防与节能 439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410 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标方案461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712 社会评价 4913 结论及建议 51附件:有关附表、附图1总论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
2、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 1.1.2建设性质:新建工程 1.1.3项目业主:涪陵区残疾人联合会 1.1.4责任人:余恩来 1.1.5建设地址:涪陵区崇义街道天子殿居委四组1.1.6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主要功能包括:残疾人康复工场、生活训练室、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残疾人文体项目培训中心、聋儿语言培训中心、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图书室、多功能室、残疾人肢体康复训练室、推拿按摩理疗室、残疾人心理辅导室、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爱心超市、信访维权室、监控室、就业服务大厅、用品用具及康复器材展示厅及生活用房、管理用房和附属配套用房等综合服务项目。并购置配套相关设施。
3、配套建设生化池、停车场、道路、室外管网、室外地面铺装、园林绿化等附属设施。1.1.7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分项目投资额及比例为:基本设施建设投资3500万元;装修及设备购置投资1500万元。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40万元,市残联补助11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 万元,自筹 万元。 1.1.8建设工期:2年。1.2项目业主简介涪陵区残疾人联合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地方组织,对残疾人及其残疾人事业具有政治代表、公益服务、事业管理等职能。主要工作任务是: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服务。主要职责:1、听取残疾人意见,反
4、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服务2、团结、教育残疾人遵纪守法,履行应尽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3、弘扬人道主义,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4、开展残疾人康复、扶贫、文化、体育、科技、福利、用品供应、社会服务、无障碍设施和残疾预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扶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5、协助政府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政策、规划和计划,起草有关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文件。调查掌握残疾人状况,向政府提出决策建议。6、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协调司法机关、法律援助中心依法维护残疾
5、人的各项权益。7、协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协调普通高级中学、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8、开展困难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救济等社会保障工作。9、协助乡、镇、街道残联干部的管理工作,并对全区残联干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残疾人基层群众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10、组织实施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就业,开展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专业技术资格鉴定、职称评定及证书发放工作。11、兴办和发展残疾人福利企业,监督和指导残联系统的福利企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监督实施残疾人社会福利生产和其他方式从业的扶持保
6、护政策。12、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实施精神病人家庭康复和监护;开展脑瘫病防治宣传工作,组织实施脑瘫病人康复训练。13、组织协调开展麻风病致残人员的矫治手术,配备辅助用具,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向社会宣传科技知识,消除畏惧心理,给麻风病致残者关爱和扶助;指导和管理各类残疾人社团组织。14、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15、统筹开展为残疾人事业募捐活动。16、管理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协助做好各类残疾鉴定工作。17、开展残疾人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18、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1.3主要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投资项目
7、可行性研究指南(试行版);3)、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4)、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4主要研究内容可研报告对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确定场址选择、确定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建设方案、投资融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测算,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5研究结论经研究,该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项目拟选址在涪陵区崇义街道天子殿居委四组,交通、供水、供电都十分便利,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要求,建设该项目是必要的。同时建好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
8、中心,将完善全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广大居民需求的服务网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推进和谐涪陵建设。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实施的可行性较好。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建设规模1总用地面积平方米200002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100003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50004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4000二项目投资万元50001工程建设费用万元30802设施设备费用万元770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0004基本预备费用万元1502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2.1项目背景 1、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产业发展:五大转型
9、 加快实现工业经济由重点企业主导型逐步走向产业集群型和园区基地型,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七大支柱产业集群,提升涪陵工业整体竞争力。农业经济由零星松散型逐步走向规模基地型和特色品质型,围绕四大特色和十大产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商业经济由小散杂乱型逐步走向区域商圈型和专业市场型,加快建设专业市场,积极打造“百亿商圈”,努力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增强商业的辐射力;房地产业由低端品质型逐步走向环境品质型和功能配套型,在培育高档精品楼盘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市民多层次尤其是低收入者购房需求;旅游产业由弱小自娱型逐步走向资源品牌型和景区特色型,以
10、城乡统筹扩大旅游领域,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味,以商业地产提高旅游效益,缩短旅游投资回报期,增强旅游开发的吸引力。 城市发展:五个涪陵,三大转变 建设工业涪陵,安商涪陵,宜居涪陵,人文涪陵,港城涪陵。逐步由建设主导型向规划主导型转变,加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科学制定重点地段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地块规划图则,以高水平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展现建筑风格,提升城市魅力。由投资主导型向经营主导型转变,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整合各类资源,提升土地价值,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取向、多元投入”城建投融资运营机制。由经济主导型向生态主导型转变,按照“减量、留白、增绿、添色”的原则,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大力实
11、施森林工程,强化污染源治理,改善空气质量,营造“天蓝、地洁、水清、人和”的城市环境。2、我国残疾人的现状为全面、准确掌握残疾人贫困状况,中国残联1998年开展全国残疾人贫困户调查的工作。绝大多数地区采取入村入户登记、逐人逐户筛选的方法,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下报告包括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 3、调查统计结果 1).全国有残疾人贫困户10,589,678户,其中:可扶持的7,781,583户,占总数的73.5%;应救济的2,808,095户,占总数的26.5%。 2).全国有贫困残疾人13,721,089人。其中,适合参加生产劳动、可扶持的残疾人9,971,61
12、9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72.7%;缺乏劳动条件、应予救济的残疾人3,749,470人,占27.3%。 3).在适合参加生产劳动、可扶持的9,971,619名残疾人中,农村有8,766,440人,占87.91%;城镇有1,205,179人,占12.09%。 4).在缺乏劳动条件应予救济的3,749,470名残疾人中,农村有3,291,398人,占87.78%;城镇有458,072人,占12.22% 4、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我们以前掌握的数字,截止到1996年底,全国共有贫困残疾人1700万。1997年通过开发扶贫和社会保障,分别使162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和108万城乡特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城镇就业
13、人数未计算在内)。截止到1997年底,尚有1430万贫困残疾人。这一数字与此次调查所得的1372万贫困残疾人数字差距不大。此次调查结果可扶持贫困残疾人为997万,比原掌握的数字略少;应救济人数(特困人数)375万(含“三无”残疾人),比原掌握数(不含“三无”残疾人)稍多。从发展来看,可扶持残疾人占贫困残疾人比例逐年下降,应救济残疾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5、此次调查显示: 1) 、贫困残疾人数量 全国共有贫困残疾人1372万,占全国6000万残疾人的五分之一以上;约占全国5000万贫困人口(截止到1997年底)的三分之一。 贫困残疾人最多的10个省为:河南(156万)、云南(130.2万)、四川
14、(117.9万)、湖北(111.9万)、广西(106.5万)、湖南(100万)、河北(79.5万)、贵州(62.4)陕西(52.8万)、山东(52万)。 贫困残疾人占本省残疾人数比例最高的10个省为:宁夏(66.1%)、云南(52.9%)、广西(42.5%)、贵州(40%)、甘肃(38.6%)、内蒙(37.9%)、湖北(35%)、陕西(34.3%)、山西(33.7%)、湖南(33.3%)。 2)、贫困残疾人地域分布贫困残疾人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 农村贫困残疾人12,057,838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13,721,089人的87.9%;中西部地区的21个省(区、市)
15、共有贫困残疾人12,531,080人,占全国贫困残疾人总数的91.33%。 3)、贫困残疾人与贫困人口的比例 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贫困残疾人占本地区贫困人口的比例较低;反之,则较高。 6、残疾人贫困的主要原因 1)、自身残疾影响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有诸多不便;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2)、外界条件限制 缺乏适宜的康复训练条件,无力负担康复费用。 缺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以河南省为例,在156万贫困残疾人中,文盲和小学文化的有136.5万人,占87.5%;初、高中文化的仅有19.5万人,占12.5%。 由于社会偏见,残疾人在就业或从事生产劳动时,常因残疾而受到歧视。
16、3)、扶持力度不够 大多数贫困残疾人能参加生产劳动,可以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但在扶贫工作中,常因残疾而被忽视,相当数量未被列入扶持对象。 国家投入的专门用于残疾人的康复扶贫专项贷款,规模较小,一些地方没有落实匹配资金,受惠的残疾人有限。 4)、保障标准偏低,现行政策不落实截止到1998年3月,全国已有约400个城市、近1000个市县的乡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部分地区存在着保障金不落实或保障标准偏低的问题。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后,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扶助规定,但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等原因,政策和规定并未真正落实,残疾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扶持和救助。7、中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目前,我
17、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因自身残疾的影响以及外界环境的障碍,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生活在农村的贫困残疾人中,30%生活在国定贫困县,70%居住在其它地区。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残疾人扶贫工作,通过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和扶贫配套实施方案,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年-2000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办法(1998年-2000年),设立康复扶贫专项贷款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对贫困残疾人予以扶持。十年的残疾人扶贫开发,已使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基本解决了温饱,残疾人扶贫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残疾人摆脱贫困的信心得到增强,残
18、疾人的贫困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1)、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工作计划,统筹安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自始至终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991年国务院批转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第一次以国家计划的形式,提出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目标、方针、途径和措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对残疾人扶贫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入户调查,摸清了贫困残疾人底数;199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了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年-2000年)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
19、办法(1998年-2000年),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扶贫的目标、任务、途径、措施、政策,对残疾人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1998年5月,为加快残疾人扶贫攻坚的进程,确保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目标的实现,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残疾人扶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对残疾人扶贫攻坚进行了总动员。此外,中国农业银行制定了康复扶贫贷款管理办法,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给予特别关照。国务院扶贫办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工作计划,进行指导。财政部提供了扶贫贷款贴息和工作经费。 地方各级政府真正将贫困残疾人作为扶持对象,将残疾人扶贫
20、以具体的措施和明确的要求切实纳入了政府扶贫计划,制定了地方残疾人扶贫计划,加强领导,组织各有关部门规划和实施项目,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层层分解任务指标,层层落实责任,限期完成任务。各级残联把残疾人扶贫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协助政府摸清底数、制定计划、建立完善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为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提供全方位服务。初步形成了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上下一心,全力攻坚的残疾人扶贫的新局面。 2)、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帮、包、带、扶 扶贫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残疾人扶贫始终是倡导全社会参与的广泛行动,在发扬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和我国基层政权的政治优势的基
21、础上,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志愿者组织及党员、干部、职工、学生、街坊邻里等社会各界,采取一帮一单位包户等多种形式,进行帮、包、带、扶,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等团体和组织在残疾人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取得十分显著的成绩。 3)、在国定贫困县以外的地区安排康复扶贫贷款,由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农业银行共同组织实施,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 自1992年国家设立康复扶贫贷款,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康复扶贫贷款投入数量,到2001年底累计共投放34亿元。为了用好残疾人扶贫专项贷款,发挥其最大效益,中国农业银行专门制定了康复扶贫贷款管理办法,对康复扶贫贷款的对象,申报程序
22、,利率,投放渠道等作了明确规定。并多次派人与中国残联联合对康复扶贫贷款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中国残联于1999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康复扶贫贷款管理切实做好防范风险工作的通知,从防范金融风险,防止挥霍、贪污、腐败的角度对康复扶贫贷款的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因残疾人扶贫贷款导致腐败而受到制裁的案例。所有这些都有效的保证了康复扶贫贷款的安全周转和使用。 4)、加强基层残联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为积极配合农业银行做好康复扶贫贷款的发放、使用、回收和管理,帮助得到康复扶贫贷款的残疾人贫困户选择项目,进行技术培训并提供从事生产所需的各项服务工作
23、,按照六部门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办法(1998年-2000年)的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基层残联和残疾人服务社建设。到2001年底,全国已建立县级残疾人服务社2218个,占县(市、区)总数的77. 5%,实有人员5810人,乡镇残疾人服务社23829个,占乡镇总数的46 .9%,实有人员28450人,初步形成了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体系。 5)、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项目和方式 残疾人的贫困主要是由于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造成的,他们参加生产劳动有很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残疾人扶贫开发重点扶持有助于直接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选择适合当地市场经济发展
24、需要,与地方支柱产业相配套,兼顾残疾人特点的项目;选择的项目资金覆盖面大,效益到户到人率高,与直接提高贫困残疾人收入有密切联系;并主要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或小额信贷扶贫到户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做到扶持资金、干部帮扶、扶贫项目和生产服务到户到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残疾人扶贫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随着扶贫开发进入新的阶段,扶贫开发的对象是最低收入的贫困人口,贫困人口中残疾人比例更高,绝对不容忽视。为进一步解决好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残疾人扶贫作为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之一,要重视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把残
25、疾人纳入扶持范围,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对残疾人扶贫工作的有关要求,2001年10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和中国残联共同制定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现正在实施。8、全区残疾人基本情况根据2006年全国第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区共有残疾人6.1万人,占全区单位人口的6.02%,其中视力残疾8357人,听力残疾16714人,言语305人,肢残22753人,智力残疾2562人,精神残疾4892人,多重残疾5439人。我区残疾人主要分布于偏远乡村,交通不便,信息避塞。9、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近年
26、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我区残疾人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全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是社区康复服务逐步开展,残疾人康复受益面不断扩大。止目前,已有 10279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其中 7835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27392多人次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得到了便捷的服务,有效地改善了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增强了参与社会的能力。2)是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先后创建了市级康复示范社区24个,配备了康复器材。精神康复和预防工作。3)是将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
27、划,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区政府残工委被市政府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我区荣获全省“十五”无障碍建设先进区,全省先进残联组织,全国抽样调查先进调查办公室等称号。据统计,“十五”以来,全区累计扶持 13725 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对 6148 名残疾人进行了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安置 5348名残疾人稳定就业,残疾人就业率达到 87%。实施复明、助行、助听项目,为 485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贫困残疾人安装假肢 126具、捐赠轮椅 750辆。为 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其中 7835人不同程度康复。稳定 多名残疾儿童少年在校就读,残疾儿童少年入
28、学率达到 87.5 %。为2.5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和服务。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是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维护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残疾人全面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解决残疾人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关注残疾人的利益,确保残疾人有保障、有尊严、有安全,使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2.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是改善残疾人生产和生活条件,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的需求。涪陵区现有各类残疾人6
29、.1万多名,其中有 1.2 万多名处于贫困状况,占全区残疾人总数量的 19.7%。虽然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和康复项目的实施,投入了一定资金,但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残疾人生存状况较差,生活水平较低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全区残疾人特别是肢体重度残疾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工作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肢体重度残疾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难、劳动就业难、托管托养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加快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充实服务人才,配备服务设备和器材,改善残疾人生产和生活条件,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发挥综合服务设施工程对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3.修
30、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有利于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团结和睦,更加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这将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还存在着综合服务设施严重滞后,基础管理服务薄弱,残疾人社会保障范围不顺畅的问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还不高,影响到整个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可以满足残疾人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推进全区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
31、力。修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是一项民生、德政、民心和稳定工程,是促进残疾人共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需要。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利于增强为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残疾人保障法第4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明确提出“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服务业”, 国务院办公
32、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提出“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供养范围,改善供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也明确提出“依托社区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广“阳光之家”经验”。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场地,是残疾人直接受益的基础工程,是改善残疾人身体功能和基本生活状况的民心工程,通过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
33、、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系统全面的康复服务,可有效地解决残疾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特殊困难,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托养服务,从根本上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2.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广大残疾人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又是小康成果的共享者,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残疾人由于自身功能障碍,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最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发挥残疾人潜能,帮助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是党和政府应尽之责。和谐社会首先要让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救助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不断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使贫困残疾
34、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有利于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通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联动的残疾人事业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普遍提高,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化平均水平间的差距已逐步缩小,残疾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专业化和社会化。残疾人就业遍布城乡各行各业,就业渠道由摊点型向福利企业、民营经济转变。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广大
35、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4.具备开展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的基本条件。涪陵区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服务体系完善,业务人员经过多层次培训,开展综合服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土地资源,资金及水电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具备,切实可行。3 项目规模及内容31建设目标重庆市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按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服务残疾人的职能要求,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指导(包括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援助)和重度残疾人托养用房、文体活动功能用房和辅助用房,满足残疾人综合服务的需要。32建设内容和标准重庆市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0亩,计划建筑面积
36、1400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指导站,残疾人就业服务所(包括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部),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部,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法律服务部、文体活动站等。并按照“七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需要,购置配套相关设施。4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建设地址 1、涪陵区所处的区位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北纬2921至3001,东经106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 41.4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 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
37、武隆县、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重庆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至武隆、彭水、沿河等县,直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2、本项目区位涪陵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项目位于涪陵区崇义街道天子殿居委四组。4.2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建设场地形状总体方正;建设场地西北高、东南低,较为平坦,便于利用。2、自然气候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
38、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3、地质条件区境处于四川盆地东部的“盆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一般海拔为200800米,最低处龙驹乡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由于岩性和地质构造上的差异,区境呈现两类迥然不同的地貌景观。西北部碎屑岩广泛分布,属盆东平行岭谷范围,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河谷为宽谷;东南部大片出露炭酸盐地层,属南北经向构造体系,以岩溶地貌为主,河谷多为窄谷。区境地
39、貌类型多样,交错分布,很难准确区分,但根据地质构造、地形趋势和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仍可将区境地貌分为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带坝区和后山区3个一级区,以及沿江丘陵、沿江低山、后山低山槽谷带坝、后山低中山4个二级区。本项目目前尚未进行地质勘察,根据现场踏勘,场地地质条件稳定,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属一般地震地区。4、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本项目安排在涪陵区崇义街道天子殿居委四组,紧邻公路,交通条件便利。(2)水、电供应供电:按规划分别沿路埋地辅设成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电力供应网络已形
40、成,用电方便。供水:供水管网已形成,用水方便。(3)施工条件本项目工程所需碎石、碎砂、片石、条石、水泥、石灰、木材、钢材及其它建筑材料可在区内购买,有些材料可以就近取材,运输十分便利。本工程主要施工机具是挖掘机、碎石机、压路机、拌和机等,选择具有一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均能达到要求。5.交通组织分析规划以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城市道路为骨架,辅之以区间道路,采用环状的道路布局模式,将中心紧密地连成了一个整体。消除内部的尽端道路,形成几个大的交通环,确保交通的流畅和便捷,提供稳定、便捷的交通体系。环形车道的设置满足消防的要求。5.1.1出入口的设置对外设1个主入口,2个次入口。5.1.2交通组织机动交通
41、系统外部利用城市骨干道路,内部利用规划的两条区间道路将院区联系起来,并充分结合建筑布局、空间节点、地面停车位等因素,在满足出行、安全、救护等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形成:“两环一纵”道路网络系统。5.1.3步行系统步行系统贯穿行于整个医院区域当中,形成一横一纵的主体步行格局,同时结合绿化景观和部分空间节点,与道路的步行道一起,形成宽窄不一、收放有度、尺度怡人、舒适安全的完整步行网络系统。5.1.4停车场设置均为地面停车方式,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5.1.5竖向设计项目用地总体平整,因势利地,减小土石方,根据场地合理确定建筑标高。5.2绿化景观规划总体绿化以道路绿化为骨架,绿化片区为基础,庭院
42、绿化为肌质点缀其中,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并结合步行系统一起考虑,突出生态绿化的主题。入口绿化广场区域打开院区的整体空间形式,成为院区总体绿化景观的起点,并将其引入到院区的内部,激活院区的活力;大面积绿化景观区域是整个院区的绿化核心区域,成为院区绿化的高潮地段。道路绿化以高大乔木为主,片区以草地为主,花灌藤篱为辅点缀其中,庭院绿化则精心别致,以群落立体式种植手法表现绿色景观,注重层次、尺度、色彩与空间变化,注重季节树种的搭配和常青树与落叶树种的结合。三者共同作用,构成院区全方位立体式的结构形式,提供一个绿色的休憩空间。 5.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5-1.表5-1
4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建设规模1总用地面积平方米200002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100003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50004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4000二建筑密度25三容积率0.7四绿地率35五地上停车位个705.4主要设计依据 1、城区1:500地形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3、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4、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 5、国家有关的设计规范及法规; 6、现场踏勘资料;7、规划红线图;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11、其它技术资料。5.5用地使用现状该用地条件较好,地质情况简单
44、,地块相对规整,规划区内地势有一定的高差。6 设计概要6. 1.1指导思想 改善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建成功能完备、基本满足广大居民需求的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网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当地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的原则,从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体现“以人为本、亲切、温馨的建设理念,力求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突出、环境优美、舒适的现代化院区。6.1.2规划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布置残疾人
45、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大楼,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各区域相对独立,互不影响,功能分区明确。在场地内充分利用地形和地势设置中心绿化区、休闲亭、广场和停车位等。6.1.3道路交通设计尊重自然地形,按照地形进行竖向设计,严格控制挖、填方量,道路最大纵坡不超过3%,道路连接顺畅,室外场地的连接方式采用平坡式。整个场地规划交通互相贯通。6.1.4环境、景观、绿化设计1、绿化(1)绿地规划布局“点、“线”结合;(2)规划区绿地园林化、艺术化;(3)采用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方式,在场地内规划整齐、成片的绿地,在规划区域周边布置连片树阵,既有绿化作用,又不占用空间;(4)中心绿地景观突出。2、规划区景观系统(1)采用直、曲线型相结合的方式使规划区平面布局灵活多变,有更多的空间用于绿化;(2)室外地面铺装选用传统的地面拼花。6.1.5给水排水设计1、给水系统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道统一供给。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GBJ15-88)所制定的预测人口数预测生活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及公建用水量之和的10%考虑。用DN150管引入市政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