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机械加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Leo(XX有限公司,省 市 邮编)摘要目的 明确某机械加工厂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 运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结果 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其他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电焊弧光、噪声。结论 3个噪声接触岗位不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应加强对其危害的监管与控制。进一步完善职业
2、危害防护设施建设;加强防护用品的验收、保管、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督促职工正确使用现场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关键词 机械加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该厂成立于200X年XX月XX日,注册资金1200万元,专业从事高层建筑擦窗机、智能立体车库、高处作业吊篮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租赁、安装施工和技术服务,同时开展特种安全作业平台、起重设备和钢结构工程施工。是我国西南地区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企业。1 内容与方法1.1 评价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种类及分布;作业方式及接触水平;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等。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
3、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3、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8、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烃类化合物10、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1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31.3 评价范围 以该公司现有的工程内容为准,包括该公司现运行的生产车间的下料切割岗,打磨岗,
4、铆焊岗,氩弧焊岗,机加工车床、钻床、铣床岗,不包括装配岗以及辅助车间的电工和维修操作岗,不包括生产工艺发生重大改变后产生的职业病危害。1.4 评价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职业健康监护,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程度进行分析,运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2 结果2.1 职业卫生调查2.1.1 工程概况 高层建筑擦窗机,年生产量30台2.1.2 生产工艺流程 见图1。原材料加工成型装配测试拆解表面处理组装成品机加工(车床、钻床、铣床)打磨
5、铆焊氩弧焊打磨抛光热镀锌喷漆下料切割外协主要为厂区外作业(大部分装配工作在项目上进行,少部分小型件的装配工作在厂区进行)部分外协(大型件喷涂为外协,仅小型件及修补漆在厂区)内图1 生产工艺流程图2.1.3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其他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电焊弧光、噪声。2.2 评价结果 本次评价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和方法,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2.2.1 粉尘 从表1的检测结果来看,该公司下料切割、打磨、铆焊、氩弧焊岗位的总粉尘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
6、C-TWA)均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各作业点总粉尘浓度15min检测值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表1 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及计算结果岗位检测项目检测地点15min检测值范围(mg/m3)接触时间(min/d)C-TWA(mg/m3)职业接触限值PC-TWA(mg/m3)超限倍数下料切割总粉尘(其他粉尘)下料切割操作位00.72400.382休息位0.3240打磨总粉尘(砂轮磨尘 )打磨操作位0.73.32401.282休息位0.3240铆焊总粉尘(电焊烟尘 )铆焊操作位00.72400.442休息位0.3240氩弧焊总粉尘(铝尘)氩弧焊操作位0.31.31200.332休息位0.3360注:本次检测
7、总粉尘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3 mg/m3。2.2.2 苯、甲苯、二甲苯 从表2的检测结果来看,喷漆岗苯、甲苯、二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的要求,C-STEL检测值符合短时间接触限值(PC-STEL)要求。表2 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检测及计算结果岗位检测项目检测地点15min检测值范围(mg/m3)接触时间(min/d)C-TWA(mg/m3)职业接触限值(mg/m3)PC-TWAPC-STEL喷漆苯喷漆操作位01.651200.41610休息位0.05360甲苯喷漆操作位04.441200.5
8、850100休息位0.05360二甲苯喷漆操作位0.051200.0550100休息位0.05360注:本次检验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m3、甲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m3、二甲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m3。2.2.3 锰及其化合物 从表3的检测结果来看,该公司铆焊岗的锰及其化合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TWA)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各作业点锰及其化合物C-STEL检测值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表3 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浓度检测及计算结果岗位检测项目检测地点15min检测值范围(mg/m3)接触时间(min/d)C-TWA(mg/m3)职业接触限值PC-TWA(mg/m
9、3)超限倍数铆焊锰及其化合物铆焊操作位0.011-0.2202400.0620.153休息位0.003240注:本次检验锰及其化合物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6 mg/m3。2.2.4 噪声 从表4和表5的检测结果来看,该公司所有岗位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均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85dB;机加工车床操作岗以及喷漆、打磨操作岗的8h等效连续A声级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但超过80dB,为噪声作业岗位;其余岗位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打磨操作位的噪声检测值超过了85dB,其他各作业点噪声检测值均未超过85dB。根据频谱监测结果分析,打磨操作位的噪声属于高频噪声。表4 各作业岗位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
10、结果序号岗位名称检测地点接噪时间(min/d)声级dB(A)主要作业方式8小时等效声级LEX,8hdB(A)职业接触限值dB(A)备注1下料切割操作岗下料切割操作位24075.9现场操作73.485未超标休息位24067.12机加工操作岗车床操作位24084.4现场操作81.585未超标休息位24067.13机加工操作岗钻床操作位24079.6现场操作76.885未超标休息位24067.1 4机加工操作岗铣床操作位24082.2现场操作79.385未超标休息位24067.15喷漆、打磨操作岗喷漆操作位12075.8现场操作84.085未超标打磨操作位24086.6空压机巡检位3082.3休息位
11、9067.16铆焊操作岗铆焊操作位24081.9现场操作79.085未超标休息位24067.17氩弧焊操作岗氩弧焊操作位12081.3现场操作75.785未超标休息位36067.18装配操作岗装配操作位24072.6现场操作70.785未超标休息位24067.1表5 频谱监测结果序号检 测 地 点声级dB(A)频谱(Hz)31.5631252505001K2K4K8K1打磨操作位86.649.251.358.359.561.272.979.882.180.92.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2.3.1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2.3.1.1 防尘 厂房内设有一台轴流风机,厂房设有北、西、南三个
12、出口,利于自然通风。2.3.1.2 防毒 该公司大型件喷涂为外协,仅小型件及修补漆在厂区内,降低了厂区内人员接触苯系物等毒物的可能性;同时,喷漆地点设置在厂房外部空旷地点,便于空气流通稀释有毒物质浓度。另外,喷漆作业时间与其它工种作业时间错开,防止相互干扰污染。2.3.1.3 防噪声和防紫外线 在总平面布置上,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布置,避免生产区的噪声干扰;生产工人集中控制,合理分区,避免交叉影响;机加区的车、钻、铣床采用了基础加固减振措施;喷漆岗单独设置在厂房外,避免了空压机对厂房内其他员工的干扰。在紫外线接触岗位为工人配置相应的紫外线防护设备,如眼睛、衣服。2.3.1.4 防高温
13、该公司仅焊接过程会产生高温,厂房内设置有3台工业风扇和3台壁扇防暑降温;厂房天花板设置有隔热层,避免日光直射。2.3.2 防护设施评价 该公司防护设施的设置和运行情况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针对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从厂房建设、装置平面布置、工艺设备布局考虑了职业病防护设计,采取生产现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生产工人集中控制、缩短接触时间和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在相应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了警示标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不良影响。企业在采取一定工程防护的情况下虽然在噪声、粉尘、毒物等方面均达到了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但仍需加强个体防护;同时,要对防护设施进行维护,对达
14、不到要求的防护设施进行更新,对防护设施正常运行起到防护作用,完善防护设施检维修相应的台账。2.3.3 职业卫生管理 该公司明确有关科室及专人具体负责职业卫生相关工作。该公司制定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并定期委托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承担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工作。该公司建立有相关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的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档案,主要包括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断等,对于离退休或调离职业危害岗位职工的健康监护档案封存保管,保存期限3年。为保证发生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减少事
15、故对职工生命的危害及财产损失,该公司成立了应急救援小组,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置了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职责及救援电话。该预案落实了事故处理流程、救援物资、医疗救护等内容,并由相关科室定期组织演练。该公司明确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全厂范围内安全标志和标识的制作、发放、登记备案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其现场可见相关警示标志、标识。该公司有基本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并有工人健康检查档案。该公司设置有专项资金,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2.3.4 防护用品评价 该公司制定相关制度和领用标准,按有关要求发放了个
16、人防护用品。经过整改,已为接触噪声较大的下料切割、铆焊、氩弧焊、打磨、喷漆、机加工等岗位发放防噪耳塞,将现有纱布口罩替换为专用防尘口罩。同时该公司需加强防护用品的验收、保管、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确保防护用品的有效使用,加强工人劳保用品佩戴监督。2.3.5 职业健康监护调查评价 该公司已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率 100%,符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1( GBZ 188-2014) 的要求。3 结论与建议3.1 结论 本次检测的粉尘、毒物接触岗位均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该公司机加工车床操作岗以及喷漆、打磨操作岗的8h等效连续A声级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17、但超过80dB,为噪声作业岗位,应将其作为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加强对其危害的监管与控制。而铆焊、氩弧焊岗位粉尘和毒物虽符合限值要求,但其为主要工序,结合现场情况,仍需作为关键控制点。该公司建有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其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能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其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运行。该公司针对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作业环境。综合分析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该厂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采取的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可有效降低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不良影响。3. 2
18、建议 针对上述关键控制点,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建设。加强防护用品的验收、保管、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督促职工正确使用现场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时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4的要求做好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2011-12-31.2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Z.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Z.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Z.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
19、12第73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Z.6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7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8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S.9 GBZ/T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S.10 GBZ/T160.4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芳香烃类化合物S.11 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12 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S.13 GBZ/T192.
20、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况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41.3 承办单位简介41.4 项目区概况51.5 可行性研究依据91.6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10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12.1 项目建设背景112.2 项目建设必要性14第三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条件173.1 项目建设地址173.2 项目建设条件17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224.1 项目设计依据与原则224.2 工程规划方案234.3 工程技术方案254.4 给排水工程304.5 供电工程314.6 采暖及通风354.7 燃气设计37第五章 环境保护385.1
21、 环境保护标准385.2 环境影响初步分析385.3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395.4 运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415.5 绿化425.6 环境影响评价43第六章 节 能446.1 依据标准、法律、法规和规范446.2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446.3 节能措施45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487.1 设计依据487.2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487.3 安全设施及措施487.4 消防设施50第八章 抗震设防528.1 编制依据528.2 建设场地条件528.3 建筑结构概况与抗震设计54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569.1 组织机构569.2 项目管理56第十章 项目建设实施进度5910.1 项目建设
22、期5910.2 项目建设实施规划59第十一章 工程招标6011.1 招标依据6011.2 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6011.3 项目概况6111.4 项目提前招标情况6211.5 项目招标内容62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措筹6512.1 建设投资估算的范围6512.2 投资估算依据6512.3 投资估算编制内容6612.4 资金筹措70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7113.1 项目实施对社会的影响分析7113.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7113.3 社会风险分析7213.4 社会评价结论74第十四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7514.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因素7514.2 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分析76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7815.1 研究结论7815.2 建议78 第10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