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丹寨县茶产业开发投融资项目第一章 项目区茶产业发展状况一、茶产业发展历程茶叶产业是我县规划发展的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全县只有茶园面积3000多亩,多种于房前屋后和菜园周围,但产量甚低,年产量只有20多吨。上世纪90年代,国营金钟农场实施非耕地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新建茶园3500亩,并组建了黔丹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工“黔丹”牌硒锌茶叶系列产品。进入新世纪后,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情区位优势,决定把茶叶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化生产的决定、关于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创办茶产业基地的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富民工程的意见和关
2、于茶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引导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投资茶产业,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财,加快茶产业的发展。2006年,省委、省政府将丹寨列入全省20个茶产业生产重点县;2008年,将丹寨列入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试点县,并给予大量资金扶持。二、茶产业发展现状1、种植情况。全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8.1万亩,2008年前完成种植2.35万亩,2008年完成种植0.85万亩,2009年完成种植2.4万亩,2010年完成种植1.5万亩,2011年完成种植1万亩。分布于全县7个乡镇场,涉及158个行政村8600余户。栽植品种主要以传统的福鼎大白茶为主,引进的优良品种有金观音、安吉白
3、茶、黔湄809等。2011年可达产茶园面积为3万亩,茶叶总产量可达823.5吨,总产值达8003.4万元,实现产业区农户人均增收589元。2、加工能力。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12家,其中具有一定生产加工能力企业的有8家,分别为:黔丹硒业有限责任公司、添香园硒锌茶厂、贵州合福(台湾)茶业公司、三泉茶业公司、锦鸡茶业文化公司、华阳科技公司、东得来公司、姚茂红加工厂等。目前资产总额2.2亿元、固定资产1.76亿元、销售收入960万元、税后利润总额740万元、带动农户数8700户。2011年我县的茶叶加工在原来加工工艺和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优质茶叶加工水平,如添香园硒锌
4、茶厂,在建的三泉公司加工厂、传福茶叶加工厂都是投资千万以上、按建有现代标准化加工厂要求建设的企业。3、品牌建立。全县有“黔丹”、“添香园”、“东得来”、“黔岭春”、“华阳”、“三泉”和“锦鸡”等7个注册茶叶商标。其中黔丹牌毛尖、神笔咏春、黔丹绿茶获“贵州省地方名茶”称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黔丹毛尖获“贵州省茶叶行业知名品牌”、“贵州省名特优农产品”等称号。2010年“黔丹”牌“苗岭御剑”茶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上荣获金奖;“添香园牌”硒峰翠绿茶荣获“中绿杯”名优绿茶银奖。4、销售情况。主销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及贵阳等地。通过近几年积极组织县内茶企业参加北京、广州
5、、贵阳等地的茶博会及品茗活动,茶品牌知名度有一定提高,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一、地理位置丹寨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西部,与五县市接壤,东靠雷山县,西接都匀市,南邻三都县,北界麻江县和凯里市。辖3镇4乡一个国营农场,157个行政村和4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龙泉镇。二、地形地貌境内地貌属贵州高原苗岭山系东段雷公山西南麓,境内平均海拔在850m左右,最高海拔为1702米,最低海拔为370米。主要有两种地貌类型,东部为前震旦系板溪群变质岩类山地类型,占总面积的70%,西部为沉积岩类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占总面积的30%,是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区域
6、。三、气候资源境内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486.6mm,居全省第二位,年均温14.7,年活动积温36535418度,相对湿度83%,无霜期290天。具有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等特点,其水热条件,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四、土壤资源境内以地带性黄壤为主,占自然土类的90%,大部分土壤耕作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在5.5-6.5之间,属典型的酸性土壤,土壤中微量元素硒、锌的含量达到富高的范围,是发展天然富硒、锌茶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发展我县茶叶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硒为生命元素,号称“抗癌大王”,能抗衰老、抑制心脑血管疾病;锌是智慧元素,可促进青
7、少年身体发育和增进人的智能。五、水文资源县境内分布两大水系,一是位于西北部注入长江流域清水江水系的岩英河,二是位于东南部注入珠江流域都枊江水系的排调河,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分水岭,是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六、土地资源丹寨县现有国土面积1406550亩,其中无林地55613亩,占6;农耕地383184亩,占国土面积27.24,其中25以下农耕地363655亩,现有宜林荒山荒地55613亩。七、森林植被县境内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华西和华南类型区。县境内植被丰富,物种众多,经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达60.31%,是一个森
8、林植被垂直分布、珍稀物种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相对完备的天然基因宝库。八、交通运输资源县境内各种公路共计37条,其中321国道至都匀贵(阳)新(寨)高速公路、省道至麻江下司凯(里)麻(江)高速公路已都全部实现国家三级柏油路面。以县城为中心北距凯里70公里,西至都匀50公里,南至三都33公里,西北到贵阳202公里。厦(门)蓉(成都)高速公路贵州段已建成通车、贵(阳)广(州)快速铁路和即将修建的凯里鸭塘丹寨羊甲高速公路均过境丹寨,并设置有出口或站点,由丹寨至广州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20多个小时缩短到7个小时,由丹寨至贵阳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丹寨县成为黔东南乃至
9、贵州省南下珠江三角洲的“桥头堡”,为茶叶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九、社会经济状况2008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6677万元,财政收入5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41元,农民人均占有粮371公斤;全县总人口16.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万人,分布有苗、汉、水、布依等18个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2.5万人,为茶产业项目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力保障。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一、良好的政策环境1、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生态要先行”的发展战略,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也提出了“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技强县、城乡带县”发展战略。在具体的项目
10、建设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因素,还要兼顾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既要有利于我县经济建设,又要有助于我县生态环境的改善。茶叶基地建设就是基于这种要求而提出来的。2、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茶产业的发展纳入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列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进行扶持,作为招商引资的项目进行推介,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进行安排部署,认真解决加快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我省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2008年我县列入全省第一批20个茶叶生产重点县,第一批10个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项目县, 2009年-
11、2011年连续三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多年来通过,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文件精神,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之一。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富民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丹党发20081号),把茶产业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丹寨县人民政府丹寨县茶产业发展项目规划(2008-2020年(2007年12月)把发展茶叶生产列入长期规划及根据县人民政府最新调整安排,茶产业作为我县农业重点支柱产业,力争到2020年我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目标。二、优越的地理条件丹寨县属中亚热
12、带常绿阔叶林季风湿润气候区。县境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486.6咖,居全省第二位,年均温14.7,大于10的积温在3,6535,418度之间,相对湿度83,无霜期290天,县境内常年云雾缭绕,具有温暖湿润、寡日照、漫射光多、热量丰富等特点,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全县适宜栽植茶叶的荒山、低产低效林地和坡耕地面积有25万多亩。三、独具特色的硒锌资源丹寨县是我省3个硒、锌元素皆具的县之一。经检测,我县生产的茶叶产品,平均硒元素含量为0.14mg/kg,平均锌元素含量为95.5mg/kg,达到富高的范围,是名符其实的纯天然富硒、锌茶。随着消费者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注重健康和保健,产品深受消费群体的
13、喜爱。四、明显的区位优势已建成的厦蓉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贵广快速铁路和即将开工的凯里至羊甲高速公路,极大的缩短了丹寨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丹寨县则成为我省南下出海快速通道的“桥头堡”,从丹寨到广州的时间由原来的20多个小时缩短到5个小时左右、到贵阳只要一个半小时、到凯里只要半个小时,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为丹寨茶产业拓展南部沿海发达地区茶叶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五、可观的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饮品结构和饮用习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人们追求食品、饮品“返朴归真”、“天然绿色”、“营养保健”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饮料不再单纯是解渴的需要,而需求
14、口感好且具有天然性、安全性、保健性及药用性。研究表明,绿茶中富含的茶多酚具备极强的供氧体活性,对脂质氧化具有很强的抵抗作用,是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衰老剂。在降低胆固醇、保护人体细胞免受损害以及抵抗各种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外,欧美人饮食偏重肉类和乳制品,容易引发心血管病,在国内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急剧上升,因此,绿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尽管当今世界茶叶市场仍是红茶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绿茶消费量的增加却以超过红茶消费增长率1.5倍以上的速度递增,由“红”转“绿”正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新趋势。为此权威专家预言“饮料行业的二
15、十一世纪将是绿茶的世纪”。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绿色消费和绿茶消费热将进一步拉动中国绿茶市场。绿茶上升,红茶下降, 茶叶已成为世界性的饮料,以其芳香、解渴、保健的特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青睐。欧洲人均年茶叶消费量0.61千克。而英国是非产茶国家,茶叶进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全国77%的人有饮茶习惯。俄罗斯历来是茶叶消费大国,95%的居民有饮茶的习惯,人均饮茶超过1.3公斤,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全世界都居于前列,茶叶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茶叶仅占俄市场份额的8%,俄罗斯茶叶市场尚未饱和,正以每年5000吨以上的速度增长。中东地区茶叶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是咖啡市场规模的一倍,中东及其周边地区占有全球茶叶市场
16、进口的25%。中东地区消费量达21.7万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消费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为0.4千克左右,还不到世界人均0.5千克的消费水平。这说明我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上名优茶、绿茶、礼品茶的消费逐年增加,而且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内茶叶消费市场的开拓和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据业内人士调查分析,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杯,那么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千克。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的话,茶叶消
17、费量将达到200万吨,国内的茶叶消费将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贵州茶区基本处在绿茶生产的黄金区域,是发展绿茶生产的理想之地,地理生态条件优越,所产茶叶品质优良,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生化成份组成比例合理,并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独特的品质个性,具有香高馥郁、鲜爽醇厚的独特品质,优质低价的名优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人均日硒摄入量还不足27微克,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50-270微克的健康标准。中国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理事长于若木指出: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人体补硒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应该像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科学家们也郑重呼吁,若长期低于50微克,就容易引起
18、多种疾病,因此每日适量补硒能够大大预防多种病患,提高生命质量。在这种大前提下,富硒产品一下成了市场的宠儿。经中国预防医学院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检验,我县茶叶产品硒含量为11.42ug/100g。硒在人体的主要作用是组成各种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参与辅酶的合成,保护细胞膜的结构,是人体的必需的元素,科学家誉为“抗癌之王、生命火种,生命之奇效元素”,锌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由于硒元素不能在体内合成,所以通过食物补硒是唯一的出路。六、雄厚的技术力量我县茶叶产业形成“茶叶办龙头企业乡镇农推站茶农(基地)”的生产管理服务体系。县茶产业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1人,初级技术职称13人。龙头企
19、业黔丹硒业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人,技术工人123人。乡镇农推站中级技术职称7人,初级技术职称24人。通过多年农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训了一大批农村技术骨干,农业科技含量在农村不断得到提高,广大农民基本掌握了科学种植和加工茶叶技术。七、较强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快全县茶叶产业构调整发展步伐,全面提升茶叶产业经营水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政策扶、资金贴、成效奖”三项措施推进丹寨县茶业发展。并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茶叶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产品、产中、产后的各种关系,做好宣传、鼓动、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工作,明确以黔丹硒业为
20、龙头开发茶叶基地。第二章 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一、项目规划与建设内容1、新建茶园11.9万亩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园总面积8.1万亩,根据丹寨县茶产业发展项目规划(2008-2020年目标要求,为实现到201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到2020年力争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和实现我县农业龙头产业“三年整体脱贫,五年跨越发展”目标,计划2012年至2016年完成新建茶园11.9万亩。2、实施幼龄茶园抚育18万亩目前全县已建成茶园总面积8.1万亩,其中:丰产茶园面积3万亩,幼龄茶园5.1万亩。根据各年度新建基地的规模和2011年以前的幼龄茶园计算,需要实施的幼龄茶园抚育面积为18万亩。二、项目实施进
21、度1、新建茶园建设11.9万亩分年度为:2012年完成3万亩;2013年完成3万亩;2014年完成3万亩,2015年完成2.9万亩。2、实施幼龄茶园抚育17万亩分年度为: 2013年5.1万亩,2014年6.6万亩,2015年8.6万亩,2016年8.6万亩,2017年8.5万亩,2018年5.6万亩,2019年5.6万亩,2020年5.6万亩。三、达产目标进度 茶园建设5年达产,项目于2012年开始实施,根据各年度抚育规模情况, 2014年达产茶园3.6万亩,2015年达产茶园5.1万亩,2016年达产茶园6.1万亩,2017年达产9.1万亩,2018年12.1万元亩,2019年15.1万亩
22、,2020年18万亩。 第四章 项目投资概算一、项目总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51,545万元,其中:新建茶园每亩投入2350元,11.9万亩共需投入27,965万元;幼龄茶园抚育每亩投入1310元,18万亩共需投入23,580万元。二、单位投入概算1、新建茶园每亩投入2350元,其中:1)苗木费:5000株/亩0.18元株=900元;2)底肥:200/亩1.5元/kg =300元;3)整 地:400元1亩=400元;4)人工工资:15个工/亩50元/工日750万元。2、幼龄茶园抚育每亩投入1310元,其中:1)茶叶专用肥:200kg/亩1.50元/kg =300元。2)病虫害防治:30元1亩=30
23、元;3)中耕施肥:200元1亩=200万元;4)苗木补植:1000株/亩0.18元/株180元。5)人工工资: 12工日/亩50元/工日600元。第五章 财务效益分析一、亩产值估算达产后,每亩茶园分别产毛尖、毛峰和普通干茶为5斤、100斤和1000斤,销售价分别按1200元、100元和10元计算。则亩产值为26000元,其中1)毛尖茶收入=5斤/亩1200元/斤=6000元2)毛峰茶收入=100斤/亩100元/斤=10000元3)普通茶收入=1000斤/亩10元/斤=10000元二、销售收入产口品销售率达100%,每亩销售收入为26000元三、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税金及附加=26000元13%=
24、3,380元四、生产成本估算按1:4的鲜叶与干茶比,每亩年产毛尖、毛峰和普通鲜叶分别为20斤,400斤和4000斤,采摘收购价分别为40元、10元和0.5元,加工成本按收购成本的20%计算。则:每亩茶叶生产成本=毛尖鲜叶收购成本+毛峰鲜叶收购成本+普通鲜叶收购成本+加工成本=20斤40元/斤+400斤10元/斤+4000斤0.5元/斤+(20斤40元/斤+400斤10元/斤+4000斤0.5元/斤)20%=8160元五、经营成本经营成本=8,160元(1+10%)=8,976元 (销售费用等按生产成本的10%计算)六、财务效益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税前利润:26000元-3380元-8160元-
25、8,976元=5484元所得税:5484元33.3%=1826元税后利润:5484元-1826元=3658元 2、达产年利润分析按照每亩税后利润为3658元和各年达产情况计算,则2014年3.6万亩约为13,170万元;2015年达产5.1万亩约为18,660万元;2016年达产6.1万亩约为22,310万元;2017年达产约为9.1万亩33,290万元;2018年12.1万元亩约为44,262万元;2019年15.1万亩约为55,240万元;2020年18万亩约为65,840万元。第六章 项目融资贷款方案一、项目融资贷款金额30,000万元项目总投资51,545万元,按照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新建
26、茶园每亩补助400元计算,新建11.9万亩约共补助5,000万元,按自筹30%比例计算约为15,000万元,则需向省国开行申请贷款30,000万元。 贷款分两期:第一期2012年至2013年贷款15,000万元;第二期2014年至2015年贷款15,000万元。二、贷款期限项目贷款期限为5年三、贷款主体 贷款主体是企业或农户, 按照“以统一的标准模式解决千家万户的共性问题,以批发的方式解决零售的问题”的原则,建立“四台一会”的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组织统一借款、统一担保、组织用款和统一还款。四、贷款用途项目贷款主要用于购置苗木和肥料等。五、还款计划1、还款计划每年按协议还息, 还款分两期:第一期
27、还款计划于2016年还本金5000万元,于2017年年底前还本金10000万元;第二期还款计划于2018年还本金5000万元,于2019年年底前还本金10000万元。2、还款措施从2014年开始在银行开设还款帐户,并将项目利润的30%存入还款帐户,按还款计划将所积累的资金用于还款。2014年实现利润13,170万元则存入3,951万元;2015年实现利润18,660万元则存入5,598万元;2016年实现利润22,310万元则存入6,693万元;2017年实现利润33,290万元则存入9,987万元;2018年实现利润44,262万元则存入13,278万元;2019年实现利润55,240万元则
28、存入16,572万元。六、清偿能力分析从以上积累资金数据分析,完全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第七章 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每亩可为当地财政增加5206元收入,农民每亩纯收入达3658元。二、社会效益1、产业建设期间,平均每年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150多万个临时劳动用工,解决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临时劳动收入近9000万元。2、繁荣山区经济。通过项目建设,生产出特色产品,使外面通过对产品的了解而扩大我县的影响力和知明度,促进对外开放,带动旅游、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3、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4、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组织化程度。以乡镇为实施单位,组织农民兴办
29、茶叶专业合作社,走现代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模式,。5、促进了农民多渠道创收,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和促进其它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三、生态效益1、项目实施完成可增加11.9万亩茶叶基地,并巩固新建茶叶基地的建设成果,提高茶园的保存率,进一步改善我县的生态环境,增强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火固沙,改良土壤,抵御和减少自然灾害能力,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有力地促进生态农业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2、项目建设,将为我县增加林地覆盖面积10000亩,森林覆盖率得到提高,进一步改善我县区域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美化当地环境,为实现
30、秀美山川增光添彩。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省国开行、省扶贫办、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扶贫办、财政局、发改局、监察局、各乡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贷款项目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相关工二、组建“四台一会”管理模式1、融资平台丹寨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作为统一借款人,该公司以借款人身份与省开行签订借款合同,并按合同及相关协议约定履行借款人各项义务,负责贷款资金的发放、回收和管理。2、担保平台丹寨县振兴担保公司为担保平台,负责为省开行贷款提供100%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负责保前调查和担保确认;贷款发放前负责审核管理平台所提交的申请资料;在贷款发放后,负责保后监管、协
31、助融资平台和管理平台做好贷后管理等一系列工作。3、管理平台丹寨县茶产业中心为管理平台,负责宣传、组织、管理、推动、落实等工作,做好用款人的管理工作,以及负责审核、筛选并向投资平台推荐合格的用款人。4、公示平台一般由管理平台或乡、镇、村等基层政府在政务公开栏建立公示平台,公示内容包括:具体用款人姓名、申请借款额度、借款期限、资金用途、还款日期、还款结果等。5、信用协会在公示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省国开行指导融资平台及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农户信用意识和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积极推动信用协会的建立。三、小额贷款标准 1、贷款主体。贷款主体为本县从事茶叶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的农户或合作社。农户主要支持苗木和肥
32、料等的融资需求,合作社主要支持鲜叶收购融资需求。2、贷款额度单个农户最高额度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含),个别大户不超过100万元,单个合作社最高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含)。新建茶园最高贷款额度为1500元/亩,抚育茶园最高贷款额度为1000元/亩,鲜叶收购最高贷款额度为1000元/亩。3、贷款期限新建茶园贷款期限为5年,抚育茶园贷款期限为5年减茶园已种植年限,鲜叶收购贷款一般在一年(含)以内,利息一年一付,可提前还款。29目 录前言4一. 项目概述41.1项目名称41.2项目地点41.3承建单位41.4行业现状41.5 报告编制依据51.6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思路5二项目背景52.1 20
33、11年上半年全国经济背景分析52.2 援疆建设背景72.3 新疆发展规划背景72.4大宗商品交易所应用前景分析82.5新疆发展电子交易的优势82.5.1 农业及特色林果资源优势92.5.2 矿产资源优势10三项目发展规划及项目建立的必要性113.1 项目初期规划113.2 项目建立的必要性113.2.1 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113.2.2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体系12一期工程的可行性分析143.3 新疆枣树发展概况、优势和前景143.3.1 发展概况143.3.2 优势和前景143.3.3 新疆近年来红枣产量和内地产区的对比153.3.4 枣果发展前景展望163.4 红枣交易所建立的必要性163.
34、4.1 传统贸易存在的问题173.4.2 电子交易的优势17四电子交易市场交易体系的建设174.1 交易特性分类174.2 交易模式184.3 交易流程的设定184.4 交易所制度的设定20五项目组织与发展策略205.1 管理措施205.2 职责规划215.3发展策略22六投资及盈利预算236.1 交易中心的盈利途径236.2 效益分析236.3 投资估算25七风险的评估及规避257.1 政策风险257.2 市场开拓风险257.3 管理风险267.4 运行风险267.5 经营风险267.6 信用风险277.7 同业竞争风险277.8 技术风险27八、社会效益288.1 直接效益分析288.2
35、潜在社会效益分析29结束语29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6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四、项目的可行性12第二章 市场预测15一、市场分析15二、市场预测16三、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9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2一、建设规模22二、产品方案22三、质量标准22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25一、项目建设地点选择25二、项目建设地条件25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28一、技术方案28二、产品特点30三、主要设备方案32四、工程方案32第六章 原材料与原料供应35一、原料来源及运输方式35二、燃料供应与运输方式35第七章 总图布置、运输、总体布局与公用辅助工程37一、
36、总图布置37二、 运输38三、总体布局38四、公用辅助工程39第八章 节能、节水与安全措施44一、主要依据及标准44二、节能44三、节水45四、消防与安全45第九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47一、法规依据47二、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48三、环境保护措施48四、环境影响评价49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50一、项目建设期管理50二、项目运行期组织管理52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55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6一、投资估算56二、资金筹措58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61一、项目财务评价61二、财务评价结论65三、社会效益68四、生态效益68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70一、主要风险分析识别70二、风险程度分析及防范风险的措施70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72一、招标范围72二、招标组织形式72三、招标方式72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74一、可行性研究结论74二、建议75附 件77一、附表77二、附件77三、附图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