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研究-毕设论文.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67749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研究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即将顺应这种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跟世界经济接轨,全面登上世界经济舞台,这将使中国企业既增加冲出国际市场的机遇,又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关税、非关税壁垒的下降,各行各业的陆续开放,对外国企业、产品实施国民待遇,中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会更大,更多的国外企业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已无国内国际之分。大家都处在国际竞争中,市场空间更大。过去的20多年,我们的改革开放,主要是以“引进来”为主,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只有既对外开放我们的市场、又积极进入国际市场的双向开放才是真正的开放。现在的国际国内环境

2、(经济全球化与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要求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去国际市场寻求比较利益,在国外把我国的比较优势与外国的比较优势相结合,使他国参与我国的国际分工。本文正是从中国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的角度,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紧迫性,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选择的三种战略一产品出口、到国外生产和跨国经营进行阐述和分析,就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提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大环境,它对世界各国都带未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近,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明显,越来越深入。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

3、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其表现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流动空前频繁、规模巨大。具体说未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全球化;二是贸易金融全球化;三是技术发展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使地球变小,相互依存度加大;二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WTO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WTO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少数发达国家。WTO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目前WTO有135个成员方,成员方包括国家和地区。我国香港和澳门都是WTO的成员方,也是单独关税区。这135个成员在国际贸易中占90,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与135个成员方的贸易也占90,因此可以

4、看出,WTO的存在和发展,对国际贸易和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有重大的影响,加入WTO是中国必然的选择。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即将入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只有适应客观环境,积极迸入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中国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要加入WTO首先要做的是遵守规则,而不是首先想到要改变规则。如果中国只是一般性地参加世界经济,那么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但是在全球化的形势之下,中国想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不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是不行的。中国加入WTO虽然不能改变规则,必须遵守规则,但好处也是明显的,比如将有利于解决贸易摩擦和纠纷。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比较弱,美国等西方国家比较强,双边谈判解决对中国不

5、利,如果把问题拿到WTO多边机制去解决对中国更好一些。其次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L遭遇的国际竞争现状,这主要表现为外资企业大面积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外资企业为了多占市场份额,想方设法挤垮我国的名牌产品;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展开人才争夺战,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向外企;外资控制我国某些产业和行业,转嫁投资风险和环境污染项已挤占我国出口资源和国外市场,加剧通货膨胀压力。最后,阐述了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紧迫性在经济全球化、中国即将入世的背景下,面对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必须摈弃旧有的观念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从长计议,制定竞争战略,走出国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扬长避短

6、,寻求比较利益,创造比较优势,把握机会,大胆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总之,现在形势逼人,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只有通过产品出口、或者到国外生产,乃至搞跨国经营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生存下去,且不断发展。第二章首先指出产品出口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初级阶段,产品出口又可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企业出口一般先从间接出口开始,待条件成熟后,可转为直接出口。本文详细阐述了二者的优缺点。接下来,分析了实施产品出口战略的企业面临的四个问题二一企业自身的观念问题,即视外销为可有可无或者没有树立正确的国际市场营销观念。一出口产品的问题,出口产品结构低级;出口产品质量有待于进

7、一步提高;出口产品品牌问题。一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一缺乏具备专门知识的人才。最后就如何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九条具体途径:(一)、政府适时调整中国外贸出口战略,逐步实现贸易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导向战略。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应逐步实行以提高商品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贸易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二)、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实力。一是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出口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出口的拳头产品、优势产品要上规模,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综合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对生产、供应、贸易、科研、服务等部门的生

8、产要素和经济利益进行重组,工贸结合,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三)、坚持以质取胜,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企业必须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认证与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认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增强中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四)、跟踪国际市场动态,加强调研和分析,捕捉市场商机。通过建立高效、灵敏的市场信息渠道增强出口产品的适销性。(五)、采用高科技,改造中国传统产品,优化产品结构。高科技的采用,可振兴我国的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利用高技术可以创造产品的成本、价格优势,迸一步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六)、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高中国产

9、品的国际形象与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与商标是企业之间在激烈的竞争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商品通过品牌与商标把品种、质量、价格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当代以质量为中心的高层次国际竞争中,高品质、高档次、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己成为国际竞争致胜的关键。(七)、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优化人才结构。(八)、强化海外销售网络,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也是提高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所必须的。(九)、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牢牢控制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应诉反倾销,中国企业可学到很多国际营销经验和知识,更加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提高国际竞争力。第三章是到国外生产。首先介绍了企业到国外生

10、产的主要方法,包括合资、合作科研、营销性合资等形式的合资,国外独资经营,技术授权,非股权安排和“建设一运作一转让”的境外投资方式(BOT);然后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接着又分析了到国外生产的四种动机即绕过贸易壁垒、即时反馈东道国的需求信息、延长产品寿命周期和寻求享受普惠制待遇;最后阐述了到国外生产的对策,那就是要做好投资的类型、区域及产业选择,同时注意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第四章是企业迸入国际市场的高级阶段一跨国经营。第一分析了中国企业从事跨国经营己具备的和应该具备的条件即中国企业己具备的优势以及必须消除的观念上的障碍;第二提出了中国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一是目标市场全球化;二是跨国研究

11、与开发“百接智力”化策略;三是成立跨国经营“国际战略联盟”四是组建企业集团,建立民间商会。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WTO)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 进入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竟争 跨国经营 条件 战略选择 目录第一章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紧迫性一、经济全球化与WTO二、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三、中国企业迸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紧迫性第二章产品出口一、间接出口二、直接出口三、实施产品出口战略的企业面临的间题四、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章到国外生产一、企业到国外生产的方法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三、到国外生产的动机分析四、到国外生产的对策分析第四章跨国经营一、中国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条件二、中国企

12、业从事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前言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其间迈了三大步;第一步是1979年首先提出解放思想,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的重大步骤;第二步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的问题,使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中国获得了大发展;第三步就是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全面登上世界经济舞台,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步骤。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将在较大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也将直接面对着国际市场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问时,中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会更大,更多的国外企业将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日渐成为国际企业角逐的场

13、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己无国内国际市场之分。大家都处在国际竞争中,市场空间更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年均经济增长一直是最快的地区之一,国民收入增长也较快,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国外企业通过产品出口、输出资木、技术和品牌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挤占了不少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乃至收购国内品牌,兼并国内企业,中国企业未走出国门,在自己的国内市场上就遭遇了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加入WTO后,外资将以更大规模涌入中国,可以预料竞争将更激烈、更残酷。国内外市场环境将发生巨变,如果中国企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把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在国内,无疑是作茧自缚,坐以待毙。中国企业

14、必须摈弃旧有的观念,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从长计议,制定竞争战略,走出国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扬长避短,寻求比较利益,创造比较优势,把握机会,大胆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更好地占领国内国际市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考虑三种战略选择,即产品出口、到国外生产和跨国经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势在必行,它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问的战略。本文拟从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的角度,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基础,分析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不问战略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对策。 第一章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紧迫性一、经济全球化与WTO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15、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大环境,它对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将改变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一些认识和观念。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近,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入。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其表现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问的流动空前频繁、规模巨大。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全球化。单从产业内分工指标看,以汽车为例,一个国家既大量进口汽车又大量出口汽车,(例如美国出口豪华汽车的同时又从日本进口一股的节能汽车)或者,一个跨国公司在德国生产发动机,在比利时生产车身,在英国生产零部件,最后在西班牙完成组

16、装。这是跨国公司为了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设厂,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使公司地区化,以达到节约成本和适应不同经济、文化、政治环境下的顾客差异化需求的目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福利。二是贸易金融全球化。单从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看,进入九十年代后,贸易依存度比八十年代大为上升(如中国 99年己超过了3 6 4一转引自人大报刊复印件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08),说明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对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率达两位数,比贸易增长率高得多。短期资本由于电于技术的发展,几分钟内可以完成巨额资金的交易,1997年短期资本的流量达500万亿美元。三

17、是技术发展全球化。90年代以来,一些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目标市场复杂性、产品多样性的要求,问时也为了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科技资源,降低新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成木和风险,以谋求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总体最大收益,在生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要素的优化配置。跨国公司根据不问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使地球变小,相互依存度加大。二是跨国公司的全球

18、化经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现实表明,跨国公司是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山地进行流动、组合、配置的最有效载体。跨国公司从全球角度来形成新的分工体系,它们将设计和销售活动放在市场中心区,研究与开发活动放在智力密集区,生产则放在劳动力廉价区,彼此之间通过信息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管理者可以在瞬息之间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情况,找出针对各地市场进行最有效的资源配置的赢利机会。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是进步的历史趋势,我们应该适应它和利用它。经济全球化从十九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始发生,到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出现了横向分工,现在己进入了产业内分工的模式。这标志着生产力上升到新的高度,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基础不同

19、于过去。从生产关系看,经济全球化,有深刻的资本主义烙印,少数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主要作用。WTO即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WTO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少数发达国家。WTO建立于1995年1月1日,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WTO作为多边贸易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规定了主要的协定义务,以决定各成员方政府如何制定和执行国内贸易法律制度的规章;问时,它还是各国通过集体辩论、谈判和裁判,发展其贸易关系的场所。WTO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目前WTO有135个成员方,成员方包括国家和地区。我国香港和澳门都是WTO的成员方,也是单独关税区。这135个成员在国际贸易中占90,我国对外贸易

20、总额中与135个成员方的贸易也占90,因此可以看出,WTO的存在和发展,对国际贸易和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有重大的影响,加入WTO是中国必然的选择。总之,WTO的一套法律规范是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制定的,过去我国沿用己久的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措施和方法,是用来保护本国经济安全和民族产业的,今天己不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要加入WTO,就要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去运作。即使要规避某些不利的条款,也要根据WTO的法律规范。这样的保护就合理合法,理直气壮。因此必须加快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以经济杠杆和立法措施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这样就比较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微观层次说,就要按

21、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针,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进入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只有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才能经受得住各种风险,这也是对企业最有效的保护。中国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要加入WTO首先要做的是遵守规则,而不是首先想到要改变规则。如果中国只是一股性地参加世界经济,那么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但是在全球化的形势之下,我们中国想进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不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是不行的。中国加入WTO,虽然不能改变规则,必须遵守规则,但好处也是明显的,比如将有利于解决贸易摩擦和纠纷。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比较弱,美国等西方国家比较强,双边谈判解决对中国不利,如果把问题拿到WT

22、O多边机制去解决对中国更好一些。二、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年均经济增长率一直是最的地区之一,国民收入增长也较快,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对外开放以来,外国企业通过产品出口、输出资本、技术和品牌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挤占了不少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乃至收购国内品牌,兼并国内企业,中国企业未走出国门,在自己的国内市场上就遭遇了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这主要表现在; (一)、外资企业大面积抢占我国的市场份额。90年代以业,外资来华己从过去的以中小企业为主转变为国际大财团全面进入的格局。这些西方国家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时问不长,却不问程度地占领了我国的通信器

23、材、电器、日用家化、汽车等市场,并己形成垄断之势。这些行业利润高,市场容量大,且一般都是国内的幼稚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通信类有;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电于计算机有;IBM、康柏、惠普、INTEL公司;软件;微软;电器类有;索尼、松下、日立、三洋、菲利浦;日用家化有宝洁、联合利华等。汽车有:日本三菱、丰田、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在饮料市场上,国内8家大饮料公司有7家己收编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旗下;在碳酸型饮料市场上,国货仅有健力宝与“喜乐”竞争,外国产品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其中,可口可乐己成为中国最知名品牌。洗涤用品上,全国4个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己被外资吃掉3个。食品医药行业,国外品牌市

24、场占有率己达3040。轮胎橡胶行业,外资企业己收购国内数家大型厂家,几乎形成垄断。啤酒在全国有800多家生产厂家,年产超过5万吨的合资率己逾70。洗发护发用品,外国产品(包括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 8 0。以宝洁公司为例,其在中国市场上己占据了 5 0以上的市场份额。 (二)、外资企业为了多占市场份额,想方设法挤垮我国的名牌产品。发达国家大型财团进入我国市场,往往提出与我国原先行业中的带头企业合资合作,并要求控股。这样他们便可利用经营控制权,把我国国有企业的名牌打入冷宫,杜绝了国有企业问他们的竞争。另一方面,他们还可利用国有企业现成的生产条件、廉价劳动力、销售渠道、再贴上他们

25、自己的商标品牌高价销售。输出品牌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竞争手段。这样做首先攻击的是市场,重点是需求而不是供给,这样,外国跨国公司就可以更少地动用它们本国的资源和资本,主要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力和资源,生产井非高技术的产品,在当地市场销售,挤占当地市场,压制当地名牌,获取巨额利润,这无疑是一种更巧妙、隐蔽的经济掠夺手段,不仅使你没有反抗意识,而且是釜底抽薪,直接进入市场抢夺消费者,诱导了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需求,从而从根本上占领了市场。外资企业带来的新品牌的排他性也很强,对国有企业后起的牌号又形成了强大的进入壁垒。从90年代初,日、韩、美等国家就开始瞄准我国家电市场,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己改变进入和占领中

26、国市场的策略,从最初的产品和技术输出,发展成为资木和品牌的输出,最终是树立起其品牌形象,然后通过参股和控股等方式侵入中国原有的名牌企业,挤占和取消中国品牌,扩大他们自己的品牌。最近,美国惠而浦公司收购了北京的“雪花”,德国西门于收购了安徽的“扬于”,韩国三星收购了苏州的“香雪海”。日本三菱与上海“三菱”又进行新一轮的合作,这些合资公司生产量都在 100万台以上,其迅猛之势咄咄逼人,且这一态势仍在继续扩大。甚至,许多跨国公司利用合资或参股的机会买下中国的商标品牌后,并不积极使用,而是束之高阁,或很少花巨资作广告,而大量花钱作广告宣传的仍是国外名牌。例如,苏州电视厂合资后,将其知名度较高的“孔雀”

27、商标,以315万美无的价格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本希望通过合资引进新技术来扩大产品的销路和知名度,可实际上外商根本不使用该商标。事实表明,一大批中国名牌商标转让后,正在退出市场或失去市场。 (三)、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展开人才争夺战,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向外企。目前三资企业与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的收入差距己从1985年的118:108进一步扩大到15l:l:071。外资企业的高收入政策对我国科技管理人才的吸引力还影响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国有外贸公司里大量的业务骨干纷纷跳槽去外商投资企业,甚至部门经理、科长带队集体辞职。他们离去的同时也带走了原来公司宝贵的客户资源。( (四)、外资控制我国某

28、些产业和行业,转嫁投资风险和环境污染项目,挤占我国出口资源和国外市场,加剧通货膨胀压力。比如日本纺织工业就把黄麻、芒麻的种植、熏蒸、梳理等前加工程序大量放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低价购进他们粗加工的精干麻,织成大然麻纺面料和高级时装再以数倍高价向中国出口。污染最重的环节全在国外,而把增值多、污染轻的后加工环节留在国内。三、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紧迫性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其潮流势不可挡,中国企业在国内又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外国企业将以更大规模涌入中国,可以预料竞争将更激烈、更残酷。国内外市场环境将发生巨变,如果中国企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把自己

29、的目标市场锁定在国内,无疑是作茧自缚,坐以待毙。如果他们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生存能力,必将丧夫越来越多的生存间问。中国企业必须摈弃旧有的观念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从长计议,制定竞争战略,走出国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扬长避短,寻求比较利益,创造比较优势,把握机会,大胆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中央在刚刚跨入2000年时候提出来的。“走出去”,即是面向新世纪,表明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问时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举措。就对外开放一股理论而言,完全意义的开放应该是既进又出的双向开放,只进

30、不出(包括很少出),或只出不进(包括很少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从很多长期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国家情况看,商品、服务贸易、资本流动、技术交流等诸开放领域尽管在不问时期有某种不平衡,但总体说来是既进又出双向并举。我国的开放,就其理论内涵而言,也是既要对外开放我们的市场,问时也要开拓国外市场的双向开放。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是我们对外开放政策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就我国对外开放的实际进程来看,我们的对外开放是从引进起步的。譬如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沿海开放城市等,都是为了吸引外商来投资以及引进伴随着外资而来的技术、管理、

31、人才等等一揽于经济资源。截至1999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4万多个。合同外资金额6000多亿美无,实际利用外资额3000多亿美无,如此大规模的引进,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问时也使得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遭遇激烈的国际竞争。但不管怎么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比之过去大为增强,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比之过去显著提高,我国在技术、生产、管理、人才等各方面都己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在引进方面继续下功夫,而且还要利用20年来己经形成的实力和优势,去实施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战略。 “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实现

32、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为达此目标,经济必须要以一个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这个基本国情对于经济持续发展是一个制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将十分严峻,据有关部门、专家估计,在我国己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到2010年可以满足需求的有21种,到2020年则仅为6种。如果说目前我国经济整体己告别短缺,但矿产资源供给却己形成短缺,我们只有在继续大力引进的问时,积极大胆地走向国际市场,才能

33、弥补我们国内资源、市场的不足,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而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其次,“走出去”能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性举措。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无疑主要是在国内通过产业优化与升级来进行,问时也要在更广阔的国际空间里进行调整。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可以使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获取国内短缺的自然资源,也可以使国内一些生产技术水平有相对优势,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向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梯度转移。因此,“走出去”不仅是我

34、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第三,“走出去”就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一一世纪之交,以经济资源日益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自山、大量、全面地流动和配置为其鲜明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一趋势既为各国提供了有利于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利用和配置经济资源的机会,问时也加剧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可以说全球化对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利益和风险并存,机会和挑战问在。这把“双刃剑”对主动参与的国家和被动卷入的国家,其作用结果是不问的。在这种情况下,抓紧实施我国的“走出去”开放战略,是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并努力掌握主动权的必然要求。正如江泽民总书记

35、今年在参加人大会议讨论发言中所指出的,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走出去”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仅要在国内参与他国生产的国际分工,而且在国外使他国参与我国生产的国际分工;不仅在国内让他国的比较优势与我国的比较优势相结合,而且在国外使我国的比较优势与他国的比较优势相结合。进入国际市场的领域广泛,方式多样一一领域包括产品、技术、设备、资金、人员等等,都要积极走出国门;途径是多样的,包括出口贸易、对外投资、技术转让、对外援助、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重要方式。在多领域,多途径的“走出去”中,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关键。我们实施“

36、走出去”的战略,是要把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转变为问时依靠在国外投资、组织生产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要有走出国门的胆量和勇气,逐步扩大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生产和经营。通过建立海外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直接在外面利用那里的资源和市场,并把我们的技术、设备和产品等带出去。不仅如此,进入国际市场还可以使企业在更大范围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中,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山小到大逐步成长为中国自己的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 总之,现在形势逼人,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只有通过产品出口、或者到国外生产,乃至搞跨国经营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

37、竞争,才能生存下去,且不断发展。第二章产品出口 企业在超越本国国界之外的地域范围内展开市场经营活动,从事国际化经营,对其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三种战略,即产品出口、国外生产和跨国经营。产品出口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初级阶段。据海关统计1999年我国对外贸易额达3,607亿美无,其中出口 1,949亿美无,比98年增长61%。在总出口当中,国有企业出口9848亿美无,增长18%。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8863亿美无。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455%。其它性质的企业出口 779亿美元(据对外经贸实务 20002一引)经过不断的改革,原来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的格局己被彻底打破。国家重点

38、企业,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及国有、集体所有制的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都相继进入了外贸流通领域。全国各类进出口企业己达3万余家,加上16万家己开业的三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己基本形成了多无化主体、多种所有制、多层次、多渠道的外贸经营格局。本章(及以后各章)拟从生产性企业的角度出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目前在出口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企业出口一般先从间接出口开始,待条件成熟后,可转为直接出口。一、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指企业通过设在本国的各种外贸机构或国外企业设在本国的分支机构出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间接出口的特点是经营国际化与企业国际化的分离;企业的产品走出了国界,而企业的营

39、销活动却几乎完全是在国内进行的。企业并不直接参与自己出口产品的国际营销活动。间接出口是所有市场进入模式中风险最低的一种,既不要求新增投资,也不牵涉到国际商务、外汇和政治风险。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的间接出口与向国内其他用户销售没有什么不问,只是在产品数量上有了简单的增加,不需要特殊的管理知识,企业的管理也没有发生质的变化。间接出口的因素是可以以较少的投资,较低的风险有效地增加企业的产出。而不利的因素是,企业需付出佣金,容易被中间商控制和垄断。原回是企业通过间接出口方式了解国际市场的潜力很低,控制海外营销活动的能力极为有限。企业产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渠道、广告促销手段等各种营销方式的决策权都掌握在

40、外贸机构或国外企业手中。企业初次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外贸专业公司代理出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专业外贸公司经过多年经营,己具备了一股企业所没有的独特的优势。他们拥有一批相对固定的国外进口商、代理商等客户资源;有一批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具有外销员从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在境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商业信誉,有利于提升竞争力;许多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都设有海外分支机构,如海外贸易企业、代表处、办事处等,分布在世界主要市场。这些机构能直接地获取国外市场供需变化动态,及时为国内企业提供第一手资料,帮助企业在国外联络客户、沟通与当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关系,为国内企业打开当地市场服务。二、直接出口直接出口,是

41、指企业把产品直接卖给国外的客户或最终用户,而不是通过国内的中间机构转卖给国外顾客。直接出口要求企业有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有专人负责出口营销的管理工作。与间接出口相比,直接出口投资较大、风险较大,但潜在的报酬也较高。直接出口有以下几种形式;1、企业驻外办事处企业驻外办事处直接负责本企业产品的销售,并兼有收集市场信息、提供维修服务等职能。它一股都设在市场潜力较大,并有希望向更高经营阶段过渡的国家和地区。2、建立国外销售于公司这种形式与驻外办事处的区别是在法律上和赋税方面都有其独立性,企业更深入地介入了国际化经营活动。3、直接卖给最终用户这种出口方式往往是大型设备或专有技术的出口,如航空航大设备,大

42、型成套水利、电力设备,高技术产品等。也可能是与当地政府、官方机构之问的大宗买卖或邮购等其他直销手段。4、国内出口部这是国内销售部门的分支机构,专门从事国际营销活动。按专业化分工,企业的出口活动全部由出口部承担,这种部门往往可发展成为专营进出口业务的分公司或于公司。直接出口弥补了间接出口的缺陷。企业从事直接出口活动可直接面向市场,及时了解掌握市场信息,获得较多利润;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对调整经营战略、占领国际市场、树立企业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直接出口要求企业投入的资源多,对企业内部专业人才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比间接出口高得多。直接出口的风险一股也比间接出口来得大,必

43、须面对外汇风险。中国企业不论是采取间接出口,还是直接出口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尚存在不少问题。要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首先应找出我们的差距,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三、实施产品出口战略的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自身的观念问题一部分生产企业将出口作为增加企业额外利润的可有可无的经营项目,当国内需求下降导致生产过剩时才想到产品外销,当国内需求增加,企业驾轻就熟仍做起了内贸。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将出口作为企业的重要业务来抓,也成立了出口部或海外销售机构,并有专职的外销员,但仍摆脱不了生产观念,认为只要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凭“优质低价”就能轻松地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然

44、而价格低未必好销售。回为它忽略了海外客户的需求,忽略了市场的变化。而且,绝大多数的生产企业没有完善的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市场营销渠道。 (二)出口产品的问题1、出口产品结构低级。中国出口产品,长期以来利用的是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即以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生产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存在很大的结构差异,当时我们参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关系是;以具备绝对优势的初级产品换取外国的制成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民族产业在资源上的竞争优势己日渐丧夫。问时,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升级和技术扩散导致

45、我国工业品的档次与其他工业生产国逐渐接近,差异性缩小,替代性增强,工业品之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商品的需求结构也逐渐与其他国家接近。目前,我国己成为一个工业生产大国,我国经济与其他主要工业生产国之问的结构特征差异和比较利益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可避免地,我国与其他工业品生产国之间的产业竞争大大增强了。不仅如此,加入WTO以后,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这些企业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以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出的产品,不仅是我们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巨也是我们国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我国企业的资源竞争优势更难以发挥。问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46、的增长势头,由于国际市场容量有限,加之与亚洲“四小龙”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竞争性己明显大于其互补性的贸易关系。高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从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两大类商品的变化上看,出口构成确实有很大的改善。初级品的出口处于下降的趋势,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则处于上升的趋势。但是,长期以来山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终于转变为以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己开始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表明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但如果进一步剖析中国制成品的出口构成就会发现,大多数出口的制成品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低档次的

47、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是粗加工的工业制成品。目前,在世界出口商品贸易额中,工业发达国家高技术产品贸易的比例己占5 0左右。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出口结构上己不再是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差别,而主要是制造业中传统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普通机械等与高技术产品的差别。这个差别将会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总的说来,企业出口基本上还是走的数量扩张的道路,通过增加出口数量来达到扩大出口收汇的目的,经济效益欠佳。2、出口产品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出口产品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出口产品质量太差,只能摆地摊廉价销售。如中国出口到欧洲的雪地靴由于耐腐蚀性较低,只能卖回10

48、美元左右,而高档的雪地靴价格可达100美无以上。3、出口产品品牌问题。大多数企业品牌观念不成熟,没有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可以使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最终带来巨额利润;没有意识到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没有将创名牌与企业利益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 (三)、出口市场的开拓问题1998年16月我国出口主要国别(地区)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出口主要市场依次是亚洲市场占553%、北美市场占202%、欧洲市场占18%,拉美市场占据228%,非洲市场占228(转引自对外经贸实务1999年第二期)这种出口市场集中的局面,在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倾销及其他一些非关税壁垒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风险会很大。 (四)、知识和人才的问题一些企业管理者不具备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