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66822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5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新人教版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5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新人教版年级:姓名:- 10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五)(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B将25 纯水加热至95 时,增大C将纯水加热到95 时,水的离子积变大,pH不变,水仍呈中性D向水中加入醋酸或醋酸钠,均可促进水的电离B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将纯水加热后,水的离子积变大,c(H)变大,pH变小,水仍呈中性;向水中加入醋酸可抑制水的电离,而加入醋酸钠会促进

2、水的电离。2用0.100 0 molL1盐酸滴定25.00 mL、浓度约0.1 molL1氨水的过程中,下列操作、计算或分析错误的是()A取待测液 B滴加指示剂C消耗盐酸26.00 mLD所测氨水浓度偏低D取氨水时,取液后有气泡时,取氨水的体积偏大,滴定时标准盐酸所用量偏多,所测氨水浓度偏高,D错误。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5 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 时NaCl的KwB常温下,pH均为5的醋酸和硫酸铝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104C根据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25 ,水电离出的c(H)H2O11010 molL1的溶液的pH一定

3、为10B温度越高,Kw越大,A错;pH6.8的溶液不一定为酸性,C错;c(H)H2O11010 molL1的溶液pH可能为4或10,D错。4室温下,用0.1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10.00 mL 0.10 molL1的CH3COOH溶液,水的电离程度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B从P点到N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CM点对应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0 mLDN点对应的溶液中c(OH)c(CH3COOH)c(CH3COO)c(H)CA项,应选酚酞,错误;B项,从图像可知从M点到N点,水的电离程度减小,错误;

4、C项,M点为恰好生成盐,正确;D项,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物料守恒:c(Na)2c(CH3COOH)2c(CH3COO)可推知c(OH)2c(CH3COOH)c(CH3COO)c(H),错误。5(2020湖北八校联考)25 时,取未知浓度的硫酸、盐酸和醋酸各25.00 mL,分别用0.10 molL1的NaOH溶液或0.10 molL1的稀氨水滴定得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曲线c为NaOH滴定硫酸B由图可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曲线b、c的滴定实验可用酚酞作指示剂D由图可知滴定前醋酸电离百分比约为1.67%D由图知,

5、加入氨水或NaOH溶液后,a的pH在开始阶段变化大,应为碱滴定弱酸的变化曲线,则b、c为硫酸或盐酸的变化曲线。由于不知浓度,所以无法确定b、c;用氨水滴定盐酸或硫酸,终点显酸性,应用甲基橙作指示剂,A、C均错误;硫酸、盐酸都为强酸,题中纵坐标为pH,不能确定物质的量浓度大小,B错误。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通过计算得出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分别为甲:1.0107 molL1;乙:1.0106 molL1;丙:1.0102 molL1;丁:1.01012 molL1。其中你认为可能正确的数据是()A甲、乙B乙、丙C丙、丁 D乙、丁C若为碱液,c(OH)H2O1101

6、2 molL1,若为盐溶液,c(OH)H2O1102 molL1。7(2020潮州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为1013 molL1BpH2与pH1的CH3COOH溶液中c(H)之比为110C常温下,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CH3COOH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pH7D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3,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92A25 时,0.1 molL1的CH3COOH溶液的c(H)1013 molL1。8将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分成两等

7、份,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A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1;另一份用pH2的一元酸HB溶液中和,消耗酸溶液的体积为V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强B若V1V2,则说明HA的酸性比HB的酸性弱C因为两种酸溶液的pH相等,故V1一定等于V2DHA、HB分别和NaOH中和后,所得的溶液一定都呈中性A中和等量的氢氧化钠需要等量的一元酸,若V1V2,说明HA的浓度小,比HB的电离程度大,HA的酸性强,A正确、B错误;C项,因为酸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所以需要的体积不一定相同,错误;D项,因为不能确定酸的强弱,所以不能确定盐溶液的酸碱性,错误。9(2020湘赣皖联

8、考)甲胺(CH3NH2)的性质与氨气相似。已知pKblgKb,pKb(CH3NH2H2O)3.4,pKb(NH3H2O)4.8。常温下,向10.00 mL 0. 1000 molL1的甲胺溶液中滴加0. 0500 molL1的稀硫酸,溶液中c(OH)的负对数pOHlgc(OH)与所加稀硫酸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点对应的溶液的pOH3.4B甲胺溶于水后存在平衡:CH3NH2H2OCH3NHOHC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CBAD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NH)的大小顺序:DCBADC点硫酸与CH3NH2H2O恰好反应,由于

9、CH3NH的水解程度较小,则C、D点n(CH3NH)相差较小,但D点加入硫酸溶液体积为C点2倍,则c(CH3NH):CD,D错误。10现有常温下的六份溶液:0.01 molL1 CH3COOH溶液;0.01 molL1 HCl溶液;pH12的氨水;pH12的NaOH溶液;0.01 molL1 CH3COOH溶液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0.01 molL1 HCl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1)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填序号,下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的是 。(2)若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 。(填“”“”“c(H),则混合溶液可能呈 (

10、填字母)。A酸性 B碱性C中性(5)25 时,有pHx的盐酸和pHy的氢氧化钠溶液(x6,y8),取a L该盐酸与b L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恰好完全中和,求:若xy14,则a/b (填数据);若xy13,则a/b (填数据);若xy14,则a/b (填表达式)。解析(1)酸和碱都会抑制水的电离,故只有(NaCl溶液)对H2O的电离无抑制作用。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相同。(2)因pH12的氨水中c(NH3H2O)0.01 molL1,故混合,欲使pH7,则需体积。(3)稀释相同的倍数后,溶液的pH:;。(4)由电荷守恒知:c(Na)c(H)c(CH3COO)c(OH),仅知道c(CH3COO)c(H

11、),溶液酸碱性均有可能存在,故选ABC。(5)若两溶液完全中和,则溶液中n(H)n(OH),即10xa10y14b,整理得10xy14,若xy14,1;若xy13,则0.1;若xy14,则10xy14。答案(1)(2)(3)(4)ABC(5)10.110xy1411甲胺(CH3NH2)与NH3类似,常温下CH3NH2H2O的电离常数为Kb,已知pKblg Kb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NH3)2SO4溶液中离子浓度:c(CH3NH)c(SO)c(OH)c(H)B常温下,pH3的盐酸和pH11的CH3NH2H2O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呈酸性C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CH3NH

12、2H2O溶液的实验中,选择酚酞作指示剂D常温下向CH3NH2H2O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c(CH3NH2H2O)c(CH3NH)时,溶液pH10.6D已知常温下CH3NH2H2O的电离常数为Kb,pKblg Kb3.4。根据(CH3NH3)2SO4溶液类似硫酸铵溶液分析判断,c(CH3NH)c(SO)c(H)c(OH),故A错误。CH3NH2H2O是弱碱,常温下,pH3的盐酸和pH11的CH3NH2H2O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有大量的CH3NH2H2O分子剩余,混合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CH3NH2H2O溶液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酸性,据此分析判断应该选择甲基橙作指

13、示剂,故C错误。根据Kb,并结合c(CH3NH2H2O)c(CH3NH)可知,Kbc(OH),pH14pOH143.410.6,故D正确。 12常温下,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A和HB溶液,绘制如图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lg 20.3)()AHA的电离常数Ka109B滴定HA溶液时,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C滴定HB溶液时,当V(NaOH)19.98 mL时,溶液pH约为4.3DV(NaOH)10.00 mL时,存在c(B)c(HA)c(A)B滴定20.00 mL HB的过程中,当V(NaOH)20.00 mL时,pH7,说明HB为强酸。又因为HB起点的pH为1,

14、所以c(HB)0.1 molL1。HA和H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起始时c(HA)0.1 molL1。HA起点的pH为5,c(H)c(A)105 molL1,Ka105105/0.1109,A项正确;HA的酸性很弱,从图中看出突跃部分太短,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剂,B项错误;当V(NaOH)19.98 mL时,溶液中c(H)0.10.02103/40103 molL10.5104 molL1,可得pH4.3,C项正确;HB为强酸,V(NaOH)10.00 mL时,两溶液分别为等浓度的HB、NaB和HA、NaA,B不水解,浓度最大;由HA的Ka109可知,HA的电离程度小于A的水解程度,c(HA)c(

15、A),D项正确。13(2020石家庄模拟)下图是0.01 molL1甲溶液滴定0.01 molL1乙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其中曲线是盐酸滴定NaAc溶液,其他曲线是醋酸滴定NaOH溶液或者NaOH溶液滴定盐酸。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条件相同时导电能力:盐酸NaAcB曲线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C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仍然保持最高导电能力Da点是反应终点C由曲线盐酸滴定NaAc溶液,导电能力升高,滴定到一定程度后导电能力迅速升高,说明条件相同时导电能力:盐酸NaAc,故A正确;曲线的最低点比曲线还低,为醋酸滴定NaOH溶液的曲线,因此曲线是NaOH溶液滴定盐酸导电能力变化曲线,

16、故B正确;由曲线起始点最高,说明盐酸的导电能力最强,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逐渐变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根据曲线可知,氢氧化钠的导电能力不如盐酸,而随着甲溶液体积增大,曲线的溶液逐渐变成盐酸为主的导电能力曲线,因此最高点曲线,故C错误;反应达到终点时会形成折点,因为导电物质发生了变化,即a点是反应终点,故D正确。14(1)(2020乐山模拟)取w g纯净的光卤石KClMgCl26H2O溶于稍过量的稀硝酸中,再用水稀释,配制成250 mL溶液。取25.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几滴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1的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V mL AgNO3标准溶

17、液。纯净的光卤石中所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w、c、V的代数式表示)。其他操作均正确,若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结果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为了测定产品中Na2S2O3的纯度,实验如下:准确称取w 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0 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S2OI2=S4O2I。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 mL。产品的纯度为 (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3)现用滴定法测定产品中锰的含量。实验步骤:称取4.000 g试样,

18、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磷酸和硝酸,加热使产品中MnCO3完全转化为Mn(PO4)23(其中NO转化为NO);加入稍过量的硫酸铵,发生反应NONH=N22H2O以除去NO;加入稀硫酸酸化,再加入60.00 mL 0.500 molL1硫酸亚铁铵溶液,发生的反应为Mn(PO4)23Fe2=Mn2Fe32PO;用5.00 mL 0.500 molL1酸性K2Cr2O7溶液恰好除去过量的Fe2。酸性K2Cr2O7溶液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试样中锰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1)根据关系式:Mg2KClMgCl26H2O3Cl3AgNO3可知Mg的质量分数为100%。若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

19、数,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测得的结果会偏低。(2)因指示剂为淀粉,当滴定到终点时,过量的单质碘遇到淀粉显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起始体积为0.00 mL,终点体积为18.10 mL,因此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18.10 mL;该滴定过程中反应的关系式为:2S2OI2,n(S2O)2n(I2)20.1 molL118.10103 L3.620103 mol,则产品的纯度为100%。(3)加入的硫酸亚铁铵中的亚铁离子分两部分,与Mn(PO4)23和K2Cr2O7反应,n(Fe2)n(Cr2O)61,n1(Fe2)60.5 molL10.005 L0.015 mol,n2(Fe2)n(Mn(PO4)23)11,n2(Fe2)n(Mn(PO4)23)0.500 molL10.060 L0.015 mol0.015 mol,根据Mn原子守恒,则m(Mn)0.015 mol55 gmol10.825 g,质量分数100%20.625%。答案(1)偏低(2)由无色变为蓝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18.10100%(3)6Fe2Cr2O14H=6Fe32Cr37H2O20.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