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三十一).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65013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三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三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三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三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三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通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三十一)1单选题1、已知Na2SO3溶液能够将XO4-还原,本身被氧化成Na2SO4。又知反应消耗的SO32-与XO4-个数之比为32,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B+2C+3D+4答案:D假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为n,则根据关系式:X+7O4-Xn(7-n)e-,S+4O32-S+6O42-2e-,得到的电子数为:N(e-)得=2(7-n),失去的电子数为:N(e-)失=3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可得:2(7-n)=32,解得:n=4,故答案选D。2、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OH=Na+O2-+H+BH2SO4=H2+S

2、O42-CBa(OH)2=Ba2+2OH-DNaHCO3=Na+H+CO32-答案:CANaOH电离产生Na+、OH-,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A错误;BH2SO4电离产生H+、SO42-,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B错误;CBa(OH)2电离产生Ba2+、OH-,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C正确;DNaHCO3在水中电离产生Na+、HCO3-,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B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C在

3、1L2molL-1的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粒小于2NA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答案:A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100nm,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A错误;B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均是胶体,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胶体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在1L2molL-1的Fe(OH)3胶体中,含有的Fe(OH)3胶粒小于2NA,故C正确;DFe(OH)3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故选A。4、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4、:下述转化关系不正确的是AMgO2MgOHClMgCl2Na2SO4MgSO4BNaO2Na2OH2ONaOHCH3COOHCH3COONaCCO2CO2H2OH2CO3Na2ONa2CO3DSO2SO2H2OH2SO3CaOH2CaSO3答案:AA镁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氧化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但氯化镁与硫酸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MgSO4,故A错误;B常温下,钠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故B正确;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故C正确;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

5、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故D正确;故选A。5、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ABCD答案:D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A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无法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故无法证明质量守恒,故A不符合;B二者不发生反应,故无法证明质量守恒,故B不符合;C有空气中的氧气参与,无法称量参与反应的氧气的的质量,故无法证明质量守恒,故C不符合;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可证明质量守恒,故D符合;答案为D。6、化学变化多姿多彩,美丽如花。如图所示,甲、乙、丙X分别是Fe2O3、C、

6、CO、盐酸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则X是ACBFe2O3CCOD盐酸答案:B甲、乙、丙X分别是Fe2O3、C、CO、盐酸中的某一种,甲、乙、丙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从四种物质的两两反应关系可知,只有Fe2O3能与其它三种物质分别反应,则X是Fe2O3,故答案选B。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K+、MnO4-、Na+、Cl-BK+、Na+、NO3-、CO32-CNa+、H+、NO3-、SO42-DFe3+、Na+、Cl-、SO42-答案:BAMnO4-呈紫红色,不符合题意的无色溶液,A错误;B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B正确;CH+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

7、在,C错误;DFe3+呈黄色,且Fe3+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故选:B。8、砒霜的成分是As2O3,剧毒。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As(砷)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但同时食用大量海鲜和青菜,易产生As2O3而中毒。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正确的是A青菜中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维生素C能将+5价砷氧化成As2O3D致人中毒过程中+5价砷发生还原反应答案:CA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同时食用大量海鲜和青菜,易产生As2O3而中毒,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故A正确;B海鲜体内的As(砷)元素是+5价,As2O3

8、中的As(砷)元素是+3价,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海鲜体内的As(砷)元素是+5价,As2O3中的As(砷)元素是+3价,说明维生素C能将+5价砷还原成As2O3,故C错误;D海鲜体内的As(砷)元素是+5价,As2O3中的As(砷)元素是+3价,食用大量海鲜和青菜,易产生As2O3而中毒,说明致人中毒过程中+5价砷发生还原反应,故D正确;本题答案C。多选题9、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A当丁为碳酸钠,甲、乙、丙可以分别为酸、碱、

9、盐B当丁为酸时,甲、乙、丙可以分别为单质、碱、盐C当丁为单质时,甲、乙、丙可以分别为甲烷、一氧化碳、钠D当丁为碱时,甲、乙、丙可以分别为酸、盐、氧化物答案:BDA丁为碳酸钠时,碳酸钠属于盐,则丙不能为盐,故A错误;B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分别为铁、氢氧化钠、碳酸钠,故B正确;C当丁为单质时,丙不可以为钠,钠为单质,故C错误;D丁为氢氧化钙时,甲、乙、丙可以分别为盐酸、碳酸钠、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BD10、由多糖和多功能无机纳米颗粒组成的多糖基纳米材料(直径在10-910-7m之间)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具有协同性能和功能;将多糖基纳米材料颗粒分散到水中,下列关于该分散系的说

10、法错误的是A该分散系属于胶体B多糖基纳米颗粒直径很小,可以透过滤纸C该分散系和氯化钡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D将该分散系静置片刻,可以观察到出现沉淀答案:CD分析: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溶液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于1nm的分散系;浊液是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的分散系;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将多糖基纳米材料颗粒分散到水中,该分散系属于胶体,A正确;B胶体可以透过滤纸,多糖基纳米颗粒直径很小,可以透过滤纸,B正确;C该分散系和氯化钡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颗粒大小不同,C错误;D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将

11、该分散系静置片刻,不可以观察到沉淀,D错误;故选CD。11、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FeSO4.Fe2(SO4)3.H2SO4均能循环利用B只有FeSO4是该流程的催化剂C该过程中吸收的S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图中涉及的反应有Fe2SO43+SO2+H2O=FeSO4+H2SO4答案:AC分析:根据工艺流程所示可知,该工艺中Fe2(SO4)3溶液吸收SO2生成FeSO4和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2H2O+SO2=2FeSO4+2H2SO4,然

12、后硫酸亚铁在酸性溶液中吸收氧气又转化为硫酸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O4+2H2SO4+O2=2Fe2(SO4)3+2H2O,据此分析解答。A根据分析结合图示可知,该过程中FeSO4.Fe2(SO4)3.H2SO4均能循环利用,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过程中FeSO4.Fe2(SO4)3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未发生改变,均可作反应的催化剂,B错误;C根据工艺流程所示可知,该过程中该过程中吸收的S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正确;D由分析可知,图中涉及的反应有Fe2(SO4)3+2H2O+SO2=2FeSO4+2H2SO4,题给方程式未配平,D错误;故答案为A

13、C。12、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外观都是澄清、透明、均匀的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C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通路”;光束通过蔗糖溶液时,则看不到一条光亮“通路”D溶液最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很不稳定,放置后很快会生成沉淀答案:BDA、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均为澄清、透明、均匀的分散系,A正确;B、溶液中溶质粒子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均能通过滤纸,B错误;C、蔗糖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淀粉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D、溶液最稳定,胶体属于介稳体系,放置后不可能很快会

14、生成沉淀,D错误。答案选BD。小提示:明确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二者性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题目难度不大,选项D是易错点,注意介稳体系的特点。13、下列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家庭中用醋酸溶解水垢中的CaCO3:CaCO3+2H+=Ca2+CO2+H2OB将钠粒投入水中:2Na+2H2O=2Na+2OH-+H2C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变成浅绿色:Fe3+Fe=2Fe2+D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Cl2+2OH-=Cl-+ClO-+H2O答案:BDA醋酸为弱酸不能拆,反应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A错误;B

15、钠粒投入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B正确;C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变成浅绿色:2Fe3+Fe=3Fe2+,C错误;DCl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Cl2+2OH-=Cl-+ClO-+H2O,D正确;故选BD。填空题14、动手实践:在食盐中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症的有效方法。通常,在食盐中加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入碘化钾(KI),另一种是加入碘酸钾KIO3。请设计实验方案检测某种含碘盐中加入的是碘化钾还是碘酸钾,并检测自己家中的含碘盐_。提示:碘单质I2遇淀粉变蓝;维生素是生活中可利用的还原剂;“84”消毒液是生活中

16、可利用的氧化剂答案:取少许食盐加入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分装两支试管A、B中;向其中A试管中加入少许维生素C,振荡,然后加入淀粉液,若变蓝,说明食盐中加入的是KIO3。向其中B试管中加入少量适宜浓度的84消毒液,加入淀粉液,若变蓝,说明食盐中加入的是KI。利用二种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差异,进行鉴定,根据结果的不同得出加入碘的种类。向其中A试管中加入少许维生素C,振荡,然后加入淀粉液,若变蓝,说明食盐中加入的是KIO3。向其中B试管中加入少量适宜浓度的84消毒液,加入淀粉液,若变蓝,说明食盐中加入的是KI。15、某同学用离子方程式表达两种物质相遇时发生的变化。请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表达

17、了相应的操作和结果;不正确的,请加以改正。(1)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H+CO32-=H2O+CO2_(2)向Cu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SO42-+Ba2+=BaSO4_(3)向Na2SO4溶液中滴加CuCl2溶液:SO42-+Cu2+=CuSO4_(4)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滴加稀硫酸:H+OH-=H2O_答案:(1)否;CaCO3+2H+=Ca2+CO2+H2O(2)否;Cu2+SO42-+Cu2+2OH-=BaSO4+Cu(OH)2(3)否;二者不能发生离子反应(4)否;Cu(OH)2+2H+=Cu2+2H2O(1)CaCO3难溶于水,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应该写化学式,反应的离

18、子方程式应该是:CaCO3+2H+=Ca2+CO2+H2O;(2)二者反应除产生BaSO4沉淀,还产生Cu(OH)2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u2+SO42-+Cu2+2OH-=BaSO4+Cu(OH)2;(3)向Na2SO4溶液中滴加CuCl2溶液,二者不能反应产生沉淀,不具备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因此不能发生离子反应,没有相应的离子方程式;(4)Cu(OH)2是难溶性固体,应该写化学式,二者反应产生可溶性CuSO4.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u(OH)2+2H+=Cu2+2H2O。16、有下列物质:碳酸钠Na2O2液态HCl氨水二氧化碳AlFeBr2酒精熔融氯化镁CuSO45H2

19、O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电解质的有_(填序号)。(2)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3)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与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向FeBr2的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5)关于以上10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有_。a.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用BaOH2溶液b.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Na2O2是碱性氧化物c.都能导电d.Al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答案:(1)(2)Na2CO3=2Na+CO32-(3)2Na2O2+2CO2=2Na2CO3+O2Mg2+2NH3H2O=Mg(OH)2+2NH4+(4)2Fe2+4Br-+3Cl2=2Fe3+2Br2+6Cl-

20、(5)d解析:(1)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则排除氨水Al,且二氧化碳、酒精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则属于电解质的是;(2)碳酸钠在水中的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氨水具有碱性,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2NH3H2O=Mg(OH)2+2NH4+;(4)向FeBr2的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4Br-+3Cl2=2Fe3+2Br2+6Cl-;(5)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均能产生沉淀,不能鉴别,应选BaCl2溶液,a错误;b.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正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错误;c.液态HCl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c错误;d.Al具有两性,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d正确;故选:d。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