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高中部分)
班级 姓名
9《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10年12考)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
5、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
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
7.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8.《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9.《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
10.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
11.《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 。 , 。 , 。 , 。
11《离骚》(屈原)(10年11考)
1、 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 。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 , 。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5、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 。
6、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7、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8、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 。 9、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句子是: , 。 10、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 。 11、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 。 12、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 。 13、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 。 14、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 。 15、表现作者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了解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 。
16.在《离骚》中,作者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17《赤壁赋》(苏轼)(10年34考)
1、《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 。
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 。
3、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
4、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 。
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
6、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 , 。
7、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
8、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 。
9、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 。
10.《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
11.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
12.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 。
1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15.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 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 。
16.《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 , 。”而你我只是 “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 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9 《蜀道难》(李白) (10年24考)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 ,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13.《蜀道难》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 , 。”
14.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 。 ” 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15.《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远古蜀王开国艰难的句子是“ , 。” 又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16.《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7.《蜀道难》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18.《蜀道难》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烘托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9.《蜀道难》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20.《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 是“ ,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21.《蜀道难》诗中 “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从人的角度极写蜀道的高危。
22 《登高》(杜甫)(10年19考)
1、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6.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
7.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空旷寂寥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3《琵琶行》(唐·白居易)(10年22考)
1、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_ ? ”,“ _ ,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_ , ”。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 ? ”,《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 , ”。
6.《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 诗中写到“月”的 5 个句子:
7.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 。
8.诗歌中第一次 写 到 琵 琶 女 演 奏 音 乐 的 诗 句 是 : , 。
9.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 。
10.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 , 。 , 。
11.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 : , 。 , 。
12.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 。 , 。
13.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 。 , 。 , 。
14.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 。
15.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 。
1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 。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 。
17.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 , 。 , 。
18.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 。 , 。
19.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 ? 。
20.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 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 , 。
21.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 。 , 。
22.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 。
23.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24.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 “ ,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5.“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6.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 。”
27.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些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劈啪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 绝唱。如“ , 。嘈嘈切切错杂弹, 。 ,幽咽泉流冰下难”。
28.《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 ”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 , ”。
29.《 琵 琶 行 》 中 既 交 代 秋 天 的 背 景 又 蕴 含 离 别 之 意 的 句 子 是 : , 。
30. 《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 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 , 。 ”。
3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 是“ , 。 ”,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句子是 “ ”,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3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 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33. 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 如白居易 《琵琶行》 “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34.就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 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 , ”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3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 。”
36.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 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 会让人想起 《琵琶行》 中那两句“ , ”
37.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白居易《琵琶行》 的警策语是“ , 。”
38.古代诗文中, 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 如白居易 《琵琶行》 中的“ , 。”
39.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 , 。 , 。”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 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40.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 ”的感喟。
27《劝学》(选自《荀子》)(10年29考)
1、 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青,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12、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4、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1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16、《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 。”
17、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
18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
29 《师说》(韩愈)(10年16考)
1、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 , ”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
33《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10年8考)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 , 。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 。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 , 。
4.《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5.大江东去,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6.《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 ”两句,从声色角度描写滔滔的江流。
3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0年17考)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 , 。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
4、 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
5、 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