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工艺论文 作者(王彤辉) (天津国土资源与房屋职业学院, 15建工3班 第三组) 摘要: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应熟悉锤击沉桩的打桩顺序,打桩工艺,接桩和质量控制,熟悉静力压桩的施工,了解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和堆放要求,了解锤击沉桩的设备和预制桩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才能提高施工建筑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 钢筋混凝土: 预制桩: 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工艺前言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易小于C30,主要根据桩断面大小及吊装验算来确定。在桩顶和桩尖部位应加强配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包括桩的制作,起吊,运输和堆放。以
2、及沉桩的施工工艺过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桩方法有锤击法,静力压桩法,和振动法,本论文主要讲解静力压桩法。(一) 总则1适用范围 静力压桩适用于软土、填土及一般黏性土层中应用,特别适合于居民稠密及危房附近环境要求严格的地区沉桩,但不宜用于地下有较多孤石、障碍物或有厚度大于2m 的中密以上砂夹层的情况,以及单桩承载力超过1600kN 的情况。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二)术语 静力压桩
3、:系用静力压桩机或锚杆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分节压入地基土中的一种沉桩施工工艺。(1)基本规定 静力压桩包括锚杆静压桩及其他各种非冲击力沉桩。施工前应对成品桩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接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锚杆规格及质量也应进行检查。硫磺胶泥半成品应每100kg 做一组试件(3件) 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10%的探伤检查。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 施工结束时,应做桩的承载力及桩体质量检验。 压桩时压力不应超过桩身所能随的强度。同一根桩的压桩过程应连续进行。压桩时操作员应时刻
4、注意压力表上压力值。并在压桩前排出合理的压桩顺序。(三)施工准备技术准备(1)认真熟悉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标准。(3)针对工程基本情况,收集工程所需的相关规定、标准、图集及技术资料。收集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及场区地下障碍物、管网等其他资料。(4)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和施工方案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5)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的有关文件和规定。(6)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7)其他技术准备工作。(四)材料要求预制桩材料要求(1)钢筋: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
5、小于0.6,主筋直径不宜小于14。(2)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静压预制桩施工材料要求(1)钢板: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宜用低碳钢。(2)电焊条:电焊条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一般宜采用E43。(3)硫磺胶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4)法兰的钢板和螺栓宜用低碳钢。(五)主要机具(1)全液压静力压桩机主要技术 (2)其他机具:吊车、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电焊机。(六)作业条件(1)施工现场具备三通一平。(2)施工人员到位,机械设备已进场完毕。(3)测量基准已交底、复测、验收完毕。(4)混凝土预制桩已从具备资质的预制构件厂定购,部分进场并验收合格。(5)临建工程搭设完毕。(七)
6、材料和质量要求材料的关键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要求。(2)硫磺胶泥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八)技术关键要求(1)桩机就位:静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将静压桩机调至水平、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和移动。(2)预制桩起吊和运输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3)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强度设计值的70方可起吊。(4)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强度设计值的100才能运输和压桩施工。(5)起吊就位时,将桩机吊至静压桩机夹具中夹紧并对准桩位,将桩尖放入土中,位置要准确,然后除去吊具。(6)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移动静压桩机时桩的垂直度偏差不
7、得超过0.5,并使静压桩机处于稳定状态。(7)测桩记录:桩在沉入时,应在桩的侧面设置标尺,根据静压桩机每一次的行程,记录压力变化情况。(8)压桩:压桩顺序应根据地质条件、基础的设计标高等进行,一般采取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顺序。密集群桩,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进行,当毗邻建筑物时,在毗邻建筑物向另一方向进行施工。(九)压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静压桩机应根据设计和土质情况配足额定重量;(2)桩帽、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应重合;(3)压同一根桩应缩短停歇时间;(4)为减小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可采取下列技术措施:1)对于预钻孔沉桩,孔径约比桩径(或方桩对角线)小50100mm;深度视桩
8、距和土的密实度、渗透性而定,一般宜为桩长的13l2,应随钻随压桩。2)限制压桩速度等。(十)接桩:(1)桩的一般连接方法有焊接、法兰接和硫磺胶泥锚接三种,焊接和法兰接桩适用于各类土层桩的连接,硫磺胶泥锚接适用于软土层,但对一级建筑桩基或承受拔力的桩宜慎重选用。(2)应避免桩尖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处于硬持力层中接桩。(3)采用焊接接桩时,应先将四周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并确保焊缝质量和设计尺寸。焊接的材质(钢、焊条)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件应做好防腐处理。焊接接桩,其预埋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 左右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 mm,节
9、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4) 硫磺胶泥锚接桩应按下列要求作业:1)锚筋应调直并清除污垢、油迹和氧化铁层。2)锚筋孔内应有完好螺纹,无积水、杂物和油污。3)接点的平面和锚筋孔内应灌满胶泥。4)硫磺胶泥溶剂灌注及停歇时间应符合表2.1.7 的规定。5)胶泥试块每工作班不得少于1 组。(5)法兰连接桩上下节桩之间宜用石棉或纸衬垫,拧紧螺帽,经过压桩机施加压力时再拧紧一次并焊死螺帽。(十一)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的中心线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孔应立即回填。(十二)质量关键要求(1)施工中应密切关注压桩的压力变化,确保工程质量。(2)按标高控制的桩,
10、桩顶允许偏差为土50mm。(3)压桩时压力不得超过桩身强度。(十三)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1)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2)施工属于露天作业,必须做好作业人员夏季防暑、冬季防冻工作。(3)遵守劳动保障法规定的相关职业健康及安全要求。(十四)环境关键要求(1)现场生活区、施工区、办公区等应分区布置,降低影响或干扰。(2)施工垃圾、生活垃圾等分类收集,定期定场所处理,减少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施工中因施工而修建的临时设施完工后应及时清除。(十五)施工工艺(1)测量放线:在打桩施工区域附近设置控制桩与水准点,不少于2 个,其位置以不受打桩影响为原则(距操作地点40m 以外),轴线控制桩应设置在距
11、外墙桩510m 处,以控制桩基轴线和标高。(2)桩机就位:按照打桩顺序将静压桩机移至桩位上面,并对准桩位。(3)起吊预制桩:将预制桩吊至静压桩机夹具中,并对准桩位,夹紧并放入土中,移动静压桩机调节桩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将静压桩机调至水平并稳定。(4)压桩:压桩时注意压力表变化并记录。(5)接桩:待桩顶压至距地面1m 左右时接桩,接桩采用焊接、法兰、硫磺胶泥等方法。(6)送桩:如设计要求送桩时,应将桩送至设计标高。(7)移动至下一根桩位处,重复以上操作。(8)为防止桩身断裂、桩顶碎裂、桩顶位移、桩身倾斜等问题。在桩的堆放、运输、起吊时严格检查桩身的外观质量,防止使用断桩。在开始压桩前,应调好桩身垂
12、直度,使其垂直度轴线与桩顶平面垂直度的轴线一致。同时静压桩机应水平、稳定、桩尖与桩身保持在同一轴线上。(9)下压过程中,如桩尖遇到硬物,应及时处理后方可再压。(十六)质量标准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17 的规定。 成品保护(1)现场测量预制桩、控制网的保护工作。(2)已进场的预制桩堆放整齐,注意防止施工机械碰撞。(3)送桩后的孔洞应及时回填,以免发生意外伤人事件。(十七)安全环保措施(1)施工应按顺序有系统的进行,保持现场文明施工、安全施工。(2)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定期清理,以免污染环境。(3)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十八)质量记
13、录(1)桩的结构图及设计变更通知单。(2)材料的出场合格证和试、化验报告。(3)焊件和焊接记录及焊件试验报告。(4)桩体质量检验纪录。(5)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报告。(6)压桩施工记录。(7)桩位平面图。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况1二、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6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四、项目的可行性12第二章 市场预测15一、市场分析15二、市场预测16三、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9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2一、建设规模22二、产品方案22三、质量标准22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25一、项目建设地点选择25二、项目建设地条件25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28一、技术方案28二、产品特点3
14、0三、主要设备方案32四、工程方案32第六章 原材料与原料供应35一、原料来源及运输方式35二、燃料供应与运输方式35第七章 总图布置、运输、总体布局与公用辅助工程37一、总图布置37二、 运输38三、总体布局38四、公用辅助工程39第八章 节能、节水与安全措施44一、主要依据及标准44二、节能44三、节水45四、消防与安全45第九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47一、法规依据47二、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48三、环境保护措施48四、环境影响评价49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50一、项目建设期管理50二、项目运行期组织管理52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55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6一、投资估算56二、资金筹措58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61一、项目财务评价61二、财务评价结论65三、社会效益68四、生态效益68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70一、主要风险分析识别70二、风险程度分析及防范风险的措施70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72一、招标范围72二、招标组织形式72三、招标方式72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74一、可行性研究结论74二、建议75附 件77一、附表77二、附件77三、附图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