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61289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222 大小:4.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议书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议书 目 录第一章项目简介11.1项目名称11.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11.3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依据11.4 项目概况21.4.1编制单位21.4.2项目建设总体目标31.4.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81.4.4建设范围101.4.5建设规模及投资来源101.4.6建设周期101.4.7主要结论和建议11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2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122.1.1区教育局主要职能122.1.2 区教育局内设机构与职责132.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142.2.1领导组织机构142.2.1.3.3工

2、作要求16第三章项目建设政策依据、背景173.1教育信息化政策分析173.2教育信息化政策内容183.2.1 国家政策内容183.2.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83.2.2 广东省政策内容223.2.2.3 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233.3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导向243.3.1 对社会而言,教育信息化政策是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的基础243.4项目提出的背景263.5项目建设要解决的问题303.5.1 教育发展现状303.5.1.3区教育资源情况363.5.2 项目建设要解决的问题373.5.2.1在职教师专业化发展373.5.2.2教学设计

3、的方法、教学手段373.5.2.3教学观摩与教学督导的方式383.5.2.4教师培训情况383.5.2.5教学质量评价383.5.2.6教学研究393.6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403.6.1政策方面403.6.2 技术可行403.6.3 组织保障到位403.6.4 资金保障有力40第四章项目建设必要性、意义、创新41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14.1.1 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督导与教学研究的需要424.1.2 建设本区本校特色教学资源体系的需要424.1.3 打造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的需要434.1.4 确立以“常态”课堂教学的创新为核心的需要434.1.5 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

4、展的需要434.1.6以网络培训为依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444.1.7提供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学互动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444.1.8 扩展课堂教学应用服务对象的需要444.1.9集中投资与管理,兼顾多项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需要454.1.10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454.1.11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454.2 项目建设的意义474.2.1 “三通”平台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474.2.2 逐步培养具有区特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484.2.3加快区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步伐494.2.4 构建先进的现代化教学与管理模式494.2.5 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49

5、4.2.6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省其他教学管理与装备的投入504.3项目建设的创新524.3.1核心性创新:教育生态系统-基于资源生态观的系统化设计524.3.2 项目建设带来的八大应用性创新57第五章需求分析605.1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605.1.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605.1.2 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635.2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分析635.2.1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政策措施635.2.2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发展阶段655.2.3 两大工程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持续、均衡、快速发展665.2.4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675.2.5 各地教育信息

6、化发展前沿规划705.2.6 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实效性的有效途径725.2.7 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的现状与趋势755.2.8 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具体体现775.2.9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用案例795.2.10 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835.3市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835.3.1区教育信息化概况831.政务网:100M带宽连接区政府信息中心,是不上因特网的内部办公网络;835.3.2区信息化的发展需求:87(11)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不足、技术水平不高885.4需求分析885.4.1 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895.4.2 教育改革的需要905.4.3 参与主体的需要(学校、教

7、师、学生)93第六章总体建设方案966.1总体架构图966.2 方案概述976.3 应用拓扑图996.3.1网络拓扑图996.3.2应用示意图1016.4 教室示意图1036.5 多媒体课堂教学采集教室设备功能介绍1066.5.1交互式电子白板1086.5.2课程采集系统1096.5.3交互式直播系统1116.5.4三通平台客户端软件1146.5.5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1166.6 全景式精品课程录播教室1176.6.1基于机器视觉图像分析技术的教师自动跟踪系统1186.6.2基于机器视觉图像分析技术的学生自动定位系统1196.6.3互动教学反馈系统1206.7应用系统1236.7.1建设目标

8、1236.7.2建设任务1241.确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的体系;1243.建立沟通、交流、自学的公共平台,为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服务;1245.形成完整、准确、动态的名师教学资源库;1246.7.3系统总体设计124(1)先进性和成熟性124(2)标准性和开放性125(3)前瞻性125(4)可适应性125(5)高可用性和可靠性125(6)安全性125(7)可管理性1256.8 应用系统功能1286.8.1教学研究系统1286.8.2教学督导系统1346.8.2.2系统功能结构详解1346.8.2.3.1实景网络直播大厅1356.8.2.3.2督导管理系统1356.8

9、.2.3.3公文传输系统1366.8.2.3.4督导信息发布系统1366.8.3教学质量评价系统1366.8.3.3.1教学实录采编系统1376.8.3.3.2教学实录上传系统1376.8.3.3.4教学质量对比系统1386.8.4教学开放系统1386.8.4.3系统描述1406.8.4.3.2开放课堂预约管理1416.8.4.3.3原生态课堂教学实录广播1416.8.4.3.5教学开放论坛1426.8.5教师网上培训系统1426.8.5.3系统功能描述1446.8.5.3.2网上学习室1446.8.5.3.4课程作业1446.8.5.3.6专家咨询室1456.8.6教学设计应用系统1456.

10、8.6.3系统功能描述1466.8.6.3.2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常态课堂教学备课系统1476.8.6.3.1教学应用系统1476.8.7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系统1486.8.7.2系统功能结构1486.8.7.3系统功能描述1496.8.8名师教学资源库系统1506.8.8.3系统功能描述1516.8.8.3.2资源制作中心1526.8.8.3.3实录管理中心1526.8.8.3.4实录点播中心1536.8.8.3.5咨询答疑中心1536.8.9 虚拟实验教学系统1536.9技术架构设计1556.9.1技术前瞻性1556.9.2安全性1576.9.3稳定性1576.9.4扩展性1576.10应用

11、展望158第七章主要设备技术要求1597.1互动设备技术要求1597.2资源采集设备技术要求1647.3服务器技术要求166第八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1678.1环保1678.2消防1678.3职业安全1673. 对消防、电磁干扰满足工作人员的卫生环境要求。1678.4节能167第九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1689.1项目组织领导和工作分工1689.1.1领导组织机构1689.1.2项目建设机构1699.2项目保障机制措施1699.2.1 加强领导,形成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1699.2.2 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形成制度保障1699.2.4 事前宣导,事半功倍1699.3培训计划1709.

12、3.1培训内容1709.3.2培训方案1709.3.3培训对象1709. 4 成立业务指导及运维小组170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17210.1项目建设周期17210.2系统实施安排计划17210.3招标实施安排179第十一章投资匡算及资金筹措18011.1投资匡算编制依据18011.2投资匡算18011.2.1第一期项目投资匡算18111.2.2第二期项目投资匡算19311.2.3第三期项目投资匡算19911.2.4项目投资匡算总表20411.3资金筹措206第十二章效益与风险分析20712.1社会效益评价20712.2经济效益评价20912.3风险分析与控制21012.3.1风险识别与控制210

13、12.4 结论与建议211附件1:区委领导工作会议纪要 中共市区委办公室 20100610213附件2:关于对“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议书进行评审的报告217第一章 项目简介1.1 项目名称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1.2 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1.4 项目概况1.4.1编制单位1.4.2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实现以课堂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的教师自我教学反思模式.总体目标具体目标核心目标 促进教学改革与教育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均衡化、优质化.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创建以课堂教学过程录制为手段的教学资源积累模式式.提供基于教育城域网的在线课堂教学督导

14、模式式.以网络观摩课为依托,提供家长网上体验模式.实现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的在线教师培训模式.为学生提供同步课程在线体验复习与预习的新模式式.搭建完整的“教学通、教研通、资源通”三通平台.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构建资源信息生态环境境.1.4.2.1 总体目标本项目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效益”为导向,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深层次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与效益。本项目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构建优质教育资源体系为切入点,在科学发展观、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均衡化、优质化”为总体

15、目标,整合各方力量,完成:教育信息网络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及应用系统建设、信息化教学与教育管理建设、技术服务与培训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最终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建成覆盖全区的以“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为支撑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项目从“课堂教学”应用实际出发,着重关注常态教学下的教学创新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基于三通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在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确立基于常态课堂教学应用的理念,建立有效实现共建共享的资源汇聚技术平台, 形成自身特色的资源信息生态环境,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面向广大教师

16、、学生、家庭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增值服务,有效缓解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优质教育提供不足所产生的矛盾。力争用23年时间,完善区教育信息化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项目建设,通过建设:l 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平台体系;l 面向现代化教育、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的应用系统软件体系;l 基于教学应用创新平台的专业服务体系;在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l 以常态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l 有利于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运行保障机制并最终实现:l 服务全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区以更高的目标追求,

17、清晰的发展思路,有力的政策措施,大手笔规划教育发展,大气魄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建设教育信息化先进示范区,大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为特区教育改革发展树立新榜样,力争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1.4.2.2 具体目标1.4.2.2.1 创建以教学互动为模式的新型教学环境 以交互白板为代表的技术集成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本班师生与外界师生及专家的交互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这种技术集成支持构建了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在这种交互式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开展基于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协作教学与学习,有利于教师发挥导学和

18、助学的作用,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有更灵活的或强或弱的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参与和协作、活力和凝聚力。 境.4.2.2.2的教育资源的协作教学与学习。样化方面,交互白板1.4.2.2.2 实现以课堂教学实录为研究对象的教师自我教学反思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途径。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往往当时难于发觉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课后回想时又总是有一些细节被遗忘。课堂教学资源的录制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真实反映课堂

19、教学情况。教师课后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课堂资源,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1.4.2.2.3提供基于教育城域网的在线课堂教学督导与教学研究模式教学督导是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得当有力的教学督导工作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对牵引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对保证学校常规教学机制的高效运转以及为教育主管机构决策提供相关的教学信息和依据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观摩活动是教学督导与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

20、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方案建设所部署的录直播服务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区内学科教师可以随时对区内任何班级的课堂实况远程观摩,同时也可以远程录制观摩课堂的实况,供后期评议和课件点评。1.4.2.2.4以网络观摩课为依托,提供家长网上体验模式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同时,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家长评价教师一方面是家长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也增强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有助于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反思能力的提高。通

21、过三通平台的教学开放系统,以“教学开放日、开放周”的形式,向学生家长,提供学校常态课堂教学直播、录播、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观摩孩子的学习情况,实现家校的互通、家校的协同教育。1.4.2.2.5实现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的在线教师培训模式基于互联网音视频直播、课程实录点播技术,向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网上课堂直播、实录点播,可进行跨地域不受时空阻隔的网络音视频课程。通过三通平台的网上培训系统,可以实现区内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相互学习,形成一个具有交互功能的远程教育培训系统。1.4.2.2.6为学生提供同步课程在线体验复习与预习的新模式复习是指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

22、进行巩固、深化、扩展的课型。其主要任务是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种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强化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三通平台名师教学资源库,在互联网上将优秀教师的优质资源以知识点形式或同步课堂的形式提供给校内学生,既满足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又实现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可以课前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进行预习,课后观看本班教室的教学实录强化学习效果。1.4.2.2.7课堂教学过程录制为手段的教学资源积累模式课堂的教学资源是高度情境化的资源、承载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资源。这种资源是不可能被厂商所制造的,只能由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来创造,

23、因此是一种基于情境的再生资源。通过三通平台的全自动录播系统,每一位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让系统自动完成课堂教学录制和保存,系统自动生成可供网络点播使用的WEB课件,时时刻刻,轻轻松松积累自己宝贵的教学资源。1.4.2.2.8建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资源信息生态环境以课堂教学资源应用为核心,建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通过课堂教学资源采集系统,自动生成原生态的课堂实录初级资源;通过“三通”公共服务平台的多种资源增值服务与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专业学习,大量衍生出再生资源;再经过“三通”公共服务平台的高级服务,如专家点评与教学指导、信息技术工具应用等生成更具蕴含丰富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高级

24、资源,从而形成一种完善的资源信息生态环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既避免重复建设,又整合各级教育资源。1.4.2.2.9搭建完整的“教学通、教研通、资源通”三通平台通过前述建设目标的实现,将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整体目标。系统建设涵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研开展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手段的信息化。我们称实现上述三方面信息化的系统为“基于信息化课堂教学应用与创新的三通平台”。 “三通”分别是指:“教学通”主要指班与班之间可以远程互动教与学,实现“班班通、堂堂用”这一信息化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开放的公众参与的接口,实现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开化教学参与形式,将对

25、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家长纳入到教学开放环节,实现家校联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教研通”主要指校校之间可以远程互动教与学,共享校际间的优质资源,为授课教师、教学研究者搭建一个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观摩的信息化平台;“资源通”主要指利用先进的课堂资源采集手段,将区内的优秀教师的优质教学资源随堂采集,并按照科目、年级、版本等方式进行管理,向区内众多的教师、学生开放,实现本区优秀校本资源的快速积累与广泛传播,弥合教学水平的差距,达到在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前提下的教育公平。1.4.2.2.10基于三通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面向

26、课堂、面向教学,建立起一个能够涵盖信息化学科教学的整个流程,灵活、开放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环境,整合各级各类社会教育资源, 搭建终身教育公共学习平台, 提供交互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过程的有组织、专业化、标准化的支持服务。1.4.3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教育信息化基础平台体系 三通平台建设主要内容 应用系统软件体系 专业服务体系1.4.3.1教育信息化基础平台体系. 多媒体课堂教学采集教室建设实现班内教学过程的完整记录、网络远程教学观摩与教学督导、自我教学反思;. 全景式精品课程录播教室建设实现网络远程教学观察、授课教师完成课程设计、自我教学反思、本校优秀教师的优质精

27、品课程资源采集;. 校级教学技术应用与管理平台建设-节点应用管理;. 教学督导中心建设实现对网络远程教学过程的集中观摩、教师教学评价;. 区级教学技术应用与管理平台建设集中式区内优秀资源管理与“教学通”、“教研通”的业务应用管理平台;. 区教育信息中心资源存储等设备建设本次建设所需的数据中心、存储中心、认证中心相关的硬件设备搭建、改造与升级;1.4.3.2应用系统软件体系. 教学研究系统-教学研究主要讨论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 教学督导系统-建立教学督导监控中心,集中式展现区内各班级教学实况,并可重点观察、远程遥控、录制、远程呼叫。.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是采

28、用传统评估方法(使用等级量表、评分法和开放性等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教学开放系统提供了家庭、学校教师和社会间的协同教育。. 教师网上培训系统-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音视频交互式网络课堂,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指导教师的学习、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教学设计应用系统-是面向教师的,采用以btx格式教学资源为基础的电子白板的交互式教学设计、基于无线手写板的教学设计、探究式的教学设计、协作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反馈式答题的教学设计等教学设计方法,组织新型教学方式、教学设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研究。.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系统-整合音频、视频、即时通讯等互动形式,加强学生的安全教

29、育、心理教育、德育教育、探究学习教育。. 名师教学资源库系统-建立区级名师教学资源库,名师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能够促进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实验教学课程中,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1.4.3.3专业服务体系. 高级专家服务项目建设期内的每一年将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提供现场授课,以系列化讲座的形式为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把脉问诊;并延请专家辅导组提供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教法分析等多形式的服务。. 专业精品资源制作项目建设期内的每一年,针对本区优秀教师在常态课教学过程中积

30、累下来的系列化课堂实录,并整合相应的讲义、教纲、习题、多媒体素材,由专业化资源制作团队,按照建设区内精品资源为目标,提供专业化制作、编辑、整合、重组服务。建设目标为覆盖基础教育全部年级的主要科目,预计每年制作资源总数为5TB。. 引进区外名优教师资源-有计划的根据区教学水平情况,引进区外、省外优秀教师的全景式课堂录播资源(项目建设期内每年引进省外资源数量为0.5TB),并可与我市先进区的优秀教师合作进行重点科目优秀课程案例的联合制作(区外市内优秀资源数量预计0.5TB). 建立优质资源制作服务保障机制为鼓励区教师积极参与到优质资源制作与共建共享这一提升全区教学水平的行动中,将建立相应的服务保障

31、机制,使优秀资源的提供者不但服务于区内的其他教师,更能从中获益。1.4.4建设范围本项目最终可服务于区基础教育所有学校,立项覆盖教育局信息中心和80所公办学校,多媒体教学采录课室2300间;服务教师近2万,服务现有学生共计约25万,作为固定资产,在今后持续循环使用,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受益学生可新增38万75万。1.4.5建设规模及投资来源一期直接工程费用约为3711万。一期工程投资总额约为4203万,由区政府统筹安排。根据一期建设情况,优化完善二、三期工程建设规划,二、三期费用参见如下。一、二、三期直接工程费用合计约为14096万。1.4.6建设周期计划于2012年12月31日前全部建设完成

32、,按统一标准分三期投资建设(详见第十章)。第一期建设高中、初中学校,共计25所,每年级建设两间多媒体课堂教学采集教室,共计294间。全景式精品课程录播教室每学校建设一间,共计25间。25所学校的校级平台及区级平台完成开发并上线运行。工程预计于2011年9月1日前完成,直接工程费用约为3711万,投资约4200万元;第二期建设28所小学,每班建设多媒体课堂教学采集教室,共计758间(含新建校教室、部分实验室及功能活动室的建设,共计160间)。全景式精品课程录播教室每学校建设一间,共计28间。28所学校的校级平台上线运行并入区级平台。工程预计于2012年3月31日前完成,直接工程费用约为4512万

33、,投资约5100万元;第三期建设27所小学,每班建设多媒体课堂教学采集教室,共计586间,并完成初高中剩余642间多媒体课堂教学采集教室的建设,总计1228间。全景式精品课程录播教室每学校建设一间,共计27间。27所小学的校级平台上线运行并入区级平台。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直接工程费用约为5467万,投资约6600万元。1.4.7主要结论和建议结论: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议尽快实施,早日建成和受益。建议: 分阶段实施项目建设工作;让区教育局的教学和管理和评价方式和本项目建设、运作和维护协调一致。第215页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2.1.1区教

34、育局主要职能区教育局是区政府主管全区教育事业的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能是: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本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2、统筹管理区教育基金:监督检查镇级教育经费的落实执行情况;监督和管理区直属单位经费运作情况;统筹规划、实施和管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和监督教育系统审计工作;统筹全区教育系统学校基本建设工作。3、统筹规划和管理本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电视大学教育。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本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计划;负责中专、中小学、幼

35、儿园招生的组织工作;负责中考、会考、高考和成人高考的组织工作;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增设(撤并)和管理工作。4、规划、指导和协调本区教育系统的科研、科普工作;指导和管理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的工作。5、指导本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精神文明工作、国防教育工作和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指导学校安全、治安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6、管理本区教师工作;组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指导各类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学校行政干部的考察、任免工作;指导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指导管理本区教育系统与

36、区外教育系统的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会同有关部门对外籍教师进行日常管理。7、指导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负责全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8、承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设在区教育局,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教育督学的有关规定,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区直属学校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和指导。2.1.2 区教育局内设机构与职责根据区教育局的职能,区教育局内设5个科室:秘书科(党委办)、人事科、基础教育科、职业与成人教育科、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1、秘书科(党委办)(1)负责局机关的综合协调、重要会议的组织安排;(2)负责文秘、档案、保密、信访、督办、

37、文印、用印、宣传及其它后勤事务工作;(3)负责教育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4)负责局党委的日常工作;(5)承办局务会决定的其他事项。2、人事科(1)负责局机关干部和学校教职工的调配、工资、考核、培训、人事信息、档案管理、教师资格认定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2)按干部管理权限管理学校领导班子,并对局机关干部和学校领导人员进行考察任免;(3)参与编制管理;(4)负责离退休教师和离退休教育行政干部的管理工作;(5)组织和实施本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6)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外籍教师日常管理工作;(7)承办局务会决定的其他事项。3、基础教育科(1)综合管理中等普通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

38、育的教育教学工作;(2)参与制定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规划;组织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3)协助做好普及十二年教育工作;(4)组织指导国家课程的实施、地方课程的建设和本校课程的开发;(5)负责普通高中、初中会考工作和全区中小学的招生工作;(6)指导学校、幼儿园德育、科技教育、国防教育、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7)承办局务会决定的其他事项。4、职业与成人教育科(1)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区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划,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2)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教育的推进工作;(3)负责本区成人教育机构的管理;(4)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成人高考的组织工

39、作;(5)承办局务会决定的其他事项。5、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科(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方针、政策;(2)拟定本区社会力量办学发展规划,审核报批社会力量办学机构;(3)监督管理社会办学机构,依法办学、依法治校;(4)负责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年审和财务监督工作;(5)协助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考核、评估和业务指导2.2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2.2.1领导组织机构2.2.1.1项目领导小组由区主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负责本项目的全面领导和宏观调控。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1.审核制订的建设项目方案和发展战略;2.批准项目实施计划;3.批准项目推广的工作方案;4.审查阶段性成果,批示

40、工作报告。2.2.1.2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工作小组负责本项目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能是:1.为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性意见,起草相关文件;2.审核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3.组织项目的验收工作;4.组织项目中的各种关键(疑难)技术和方案的论证;5.检查各试点应用单位的使用情况;6.审核项目开发及培训推广规划并报领导小组批准;7.负责项目的保密和安全工作;8.其他有关的具体工作。2.2.1.3项目建设机构2.2.1.3.1项目建设机构为切实落实会议要求,加强对该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区推进“基于课堂教育与应用的三通平台”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构成如下:组 长:曾稳高(区人民政

41、府副区长)副组长:臧 动(区教育局局长)成 员:杜楚明(区纪委/监察局)张晶晶(区发展和改革局)刘少明(区财政局) 李继鹏(区科技局) 英文军(区审计局) 李永芳(区政府采购中心) 袁学锋(区教育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推进的日常工作,教育局袁学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教育局牵头落实项目推进工作,具体是:1.项目方案制订。 2.项目建议书评审。 3.项目计划财经的统筹安排。 4.项目招标采购。5.项目施工管理与验收。6.项目质量督察。7.项目应用管理与指导。2.2.1.3.2推进措施1.充分调研、科学规划,制订高水平的项目建议书。2.科学论证、结合实际,下达合理的项目建设计划。3

42、.合理安排、规范采购,按时顺利的完成该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4.科学管理、加强监督,聘请专业监理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全程监理,力求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施工。5.加强培训、科学应用,组织专门的队伍进行研究与实践。2.2.1.3.3工作要求本项目涉及资金较大,涉及单位较多,跨度时间长。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1.按程序、按规范、按进度完成各项工作。2.建立专人负责机制。3.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第三章 项目建设政策依据、背景3.1教育信息化政策分析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发展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

43、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3.1.1教育现代化的维度指向教育现代化,从时间维度讲,它是指从与传统的封闭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向现代的开放的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相适应转化的过程;从价值维度讲,它是指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新时代精神和特征。它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现实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和全面进步的过程。在当前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已经开始把教育信息化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

44、年就开始关注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重要指示;1991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并把推进信息化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重点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要求覆盖中西部地区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让一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表明,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3.1.2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所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教育思

45、想、观念、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深刻变革,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教师授课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这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落实。信息化教育,它是利用计算机、交互式电子黑板、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多媒体设备,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信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这样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各画面之间好像有无形的链条互相串联,这种无形的链条被称为超链接,这种带超链接的多媒体又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