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农业生态园区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生物制气).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60748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6.50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园区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生物制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农业生态园区项目建设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生物制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及建设原则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第四章 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第五章 规模及方案 第六章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第八章 项目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九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第十一章 附 件 第一章 概 述 一、概 况 某某市地处某省回族自治区西部平原,黄河上游,水利资源的开发地带。是某省工业重镇和商品粮基地,不仅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还有富足的能源、有利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建成西北地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水利电力枢纽以及高耗能源工业和旅游业的现代化城市。 “天下黄河富某省,首富某某”这句民间传说揭示了某某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某某是包兰铁路、宝中铁路、甘武铁路及规划中的中太铁路的交汇点,是继兰州、宝鸡之后的西北第三大铁路枢纽,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路。并具有纵横南北、贯穿东西的公路交通网,石(嘴山)~迎(盘水)公路、中(卫)~静(宁)公路、下(河沿)~古(城子)公路及镇(罗)~阿(拉善)公路。各乡镇间均有公路相通,乡间销路密如蛛网,对外交通联系方便,是自治区较为发达的重要城镇。 某某市是某省的工业重镇和商品粮食基地,不仅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还有富足的能源(煤、水资源、沙坡头水电站、大柳树水电站),有利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著名的沙坡头、高庙),城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将建成西北地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水利、电力枢纽以及高耗能源工业和旅游业的现代化城市。 二、项目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目前某某市的党政工作大局及服务农村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某某市市委、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节本降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开工建设了某某市美利生态农业园区。随着园区生态农业发展建设速度的加快,园区生态农业产生的树叶及特色养殖业产生的粪便,给园区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为此,我集团公司拟在某某市美利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生物制气厂,以解决园区生态农业产生的树叶及特色养殖业产生的粪便,给园区造成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四、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某某市地处某省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蒙、甘交界地带,东临吴忠市、南接固原市、北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西与甘肃省景泰县接壤,市域范围界于东经104°17'—106°10',北纬36°06'—37°50' 之间。市区南依黄河,界于东经104°17'—106°10',北纬36°58'—37°43'之间,距银川市166公里,距吴忠市143公里,距固原市241公里。市域总面积15743平方公里。项目区距离某某市市区约9公里,总用地约210平方公里。 2、地形 项目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以北,属黄土丘陵山地、台地,其西北部为腾格里沙漠边缘,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地势北高南低,台地上沟壑纵横,冲沟交错,沙化严重。境内地形呈北高(台地)中低(沙谷)西高(阶地),平原依次排列,海拨高度1220米—1440米。 根据地貌形态可划分为山地、谷地、台地、阶地、河谷和沙丘五大单元。山地、台地、阶地及河谷是本地区主要地貌,由砾岩、砂岩和红褐色粘土组成,西北部沙丘多为黄褐色粉细砂,松散、流动性强,可覆于各种地貌之上。 3、气象 中某某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地处内陆,靠近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兼沙漠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寒漫长、夏少酷暑、雨雪稀少、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1)、气温 1.1、历年日极端最高温度37.6℃,(发生于1971年7月29日)。 1.2、历年日极端最低气温-29.2℃(发生于1975年12月12日)。 1.3、历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22.6℃(最热月为7月)。 1.4、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1℃(最冷月为元月)。 2)、气压 2.l、历年平均最高气压878.8毫米,发生日期1977年。 2.2、历年平均最低气压877.8毫米,发生日期1964年。 2.3、历年月最高气压888.0毫米,发生日期1975年12月。 2.4、历年月最低气压867.9毫米,发生日期1971年7月5日。 2.5、历年极端最高气压907.6毫米,发生日期1959年4月5日。 2.6、历年极端最低气压856.9毫米,发生日期1965年4月14日。 3)、降水量 3.1、年平均降水量188.4毫米。 3.2、历年全年最大降水量308.2毫米,发生日期1978年。 3.3、历年全年最小降水量86.5毫米,发生日期1966年。 3.4、历年最大一日降水量68.3毫米,发生日期1968年8月1日。 3.5、月平均降水量 单位:毫米 月 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平 均 值 0.6 1.2 3.5 9.8 17.3 15 32.3 57.5 31.6 13.9 4.7 0.8 4)、蒸发量 4.1、历年最大全年蒸发量2288.4毫米,发生年份1969年。 4.2、历年最小全年蒸发量1692.5毫米,发生年份1975年。 4.3、历年年平均蒸发量1947.5毫米。 4.4、历年最大逐月蒸发量347.4毫米,发生月份1969年6月。 4.5、历年最小逐月蒸发量22.5毫米,发生月份1975年12月。 4.6、历年各月平均蒸发量 单位:毫米 月 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平 均 值 51.2 71.2 159.0 266.2 288.7 283.5 253.9 217.6 155.9 131.4 72.9 43.0 5)、湿度:历年最高月湿度(相对湿度)81%,发生年月:1961年8月;历年最低月相对湿度34%,发生年月:1978年4月。 历年逐月平均相对湿度 单位:% 月 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平均 值 53 51 49 47 53 58 66 70 71 67 64 60 1959-1980年22年平均值:59%。 6)、日照:平均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比 单位:小时.% 月 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平均 日照 时数 213.9 200.6 222.5 236.2 270.1 283 268.5 256.3 221.2 236.0 210.6 212.0 日照 百分 率 70 66 60 60 62 65 60 61 60 68 70 72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833.9小时。全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4%。 7)、大风、沙暴: 7.1大风指数(>8级)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0.4 0.2 1.5 1.9 1.0 0.7 0.7 0.3 0.3 0.2 0.2 0.4 最多 2 1 5 7 7 2 3 2 2 1 2 2 最少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2风沙指数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5.6 6.4 9.4 10.4 8.4 5.5 4.7 2.9 1.6 2.0 3.0 4.1 最多 9 14 14 19 17 11 12 9 4 3 11 8 最少 2 1 2 12 1 1 1 0 0 0 0 1 8)、风向与风速 8.1历年逐月平均风速 单位:米/秒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风速 2.08 2.79 2.52 5.22 2.94 2.43 2.36 2.40 2.08 1.32 2.16 1.99 年平均风速3.1米/秒;最大风速24米/秒 8.2风向统计 N NNE NE NEE E EES SE SSE S SSW SW SWW W 3.46 0.82 4.36 2.50 18.09 4.45 2.73 0.23 0.91 2.00 2.00 2.00 3.41 9)、冻土 9.1年平均无霜冻期(大于0度)为167天。一般十月份出现初霜,来年4月终霜。 9.2历年最大冻土深度83cm,发生日期1968年2月。 9.3历年最大积雪深度6cm,发生日期1968年1月。 4、水文 水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构成。平均年总量329.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均量为328.52亿立方米,占年总水量的99.56%,分布很不均匀。项目区年有水量0.81亿立方米,只占总水量的2.5%。 1)、地表水 有天然地表水和过境黄河水两部分。其中过境黄河水量为328.14亿立方米,占地表水量的99.88%,水质良好,既有肥水淤积之便,又有自流引灌之利,是全市生产、生活主要水源。天然地表水少,通过季节性河流、洪沟汇流或潜流补入平原,年平均汇水量为0.38亿立方米,丰水年有0.52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0.77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6。汇水径流量年均为7.7毫米,不足某省年平均水平的一半,致使占91.7%的山区、沙漠区土地缺水。 2)、地下水 据勘测,地下水资源14410万立方米,占总水量的0.44%。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差别大,分布多寡悬殊,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为4310万立方米,且埋藏深,水质差,难以开采利用。 3)、可用量 自古以来,某某人民利用黄河灌溉之便,不断发展灌溉农业经济。据史料记载,西汉已引河开渠,灌溉屯耕。元代有引黄灌溉蜘蛛渠。明代黄河两岸有灌溉干渠12条,灌田21万余亩,清代发展为16条,灌溉面积扩大到31万多亩。民国年间析出中宁县后,境内有干渠14条,灌地23万亩。至1949年,干渠只有9条,溉地减少为22万亩。到1993年,已建有设施较为配套齐备的4大渠系,灌溉面积增加到33.83万亩,均赖黄河过境水利资源。此外,还巧用天然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农牧业生产和供人畜饮水。1949年前,山旱地区多用拦洪漫地、截引潜流泉水灌地耕种和蓄水饮用,山川人民还开挖土圆小井饮用地下水。1950年以来,对干旱山区的天然地表水和宜于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进行开采利用。六七十年代进行小水库、塘坝工程建设,80年代重点发展打井抗旱、截引潜流泉水灌溉、蓄水。至1993年,先后在南部山区和西北部沙漠边缘小盆地中兴建水库、塘坝5处,有效库容量达220万立方米,打成大口深井85眼、机井97眼,灌地0.34万亩。同时,在灌区平原乡村普及手压钢管井。城镇工矿区基本实现了深机井自来水,供应工业生产及群众生活。全市地表、地下水利用总量年均3.29亿立方米,最高达8.21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2.5%,其中黄河过境水年均引用量为42亿立方米,占总量的1.85%;利用天然地表水年均400万立方米,占全市汇流地表水总量的10.53%。 5、地震 1)、地质构造 某某市从地震构造背景看,处于活动构造的青藏块体东北边缘。南部海原县城南侧、西华山、月亮山一带,有世界著名的海原深大活动断裂带;东部在中宁县城东南有烟筒山断裂带;北部在某某城区南部的夜明山、香山和天景山山前一带,有香山——天景山活动断裂带,该断裂带西起甘塘以西景泰南、东南至固原七营一带,全长约240公里,贯穿全市,它与北部的烟筒山断裂带、清水河断裂带、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共同组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弧形断裂带,这些活动断裂带与强震甚至大震关系密切。 2)、地震活动 某某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中强地震,又多次遭邻区强震波及破坏。其中南部在1920年12月16日,沿海原活动断裂带发生了一次8.5级特大地震,该地震造成了23万人死亡,海原、固原、西吉、静宁等地的建筑物几乎夷为平地,地震烈度达到12度,是我国地震烈度最高的地震;北部某某永康南1709年10月14日,沿天景山活动断裂带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造成2000多人死亡;东部中宁1561年7月25日,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 3)、震情分析 根据国家最新公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某某市大部分地区属8度烈度区,海原为9度烈度区。 据专家预测,某某市潜在发震构造仍然是历史上发生过大地震的断层,有发生6—7.5级地震的危险。某某市被自治区列为重点监测区域,防御五级以上。 6、水文地质 属全新统及上更新统粗粒物质组成的含水岩组,其纵向与横向均有较大变化,纵向自西向东,含水层由厚变薄,含水层的岩石颗粒由粗变细,矿化度由低变高。横向:平原北部近山地区为粗相沿积带,自北向南颗粒由粗变细。 7、矿产资源 市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膏、煤炭、铜、铁、白云岩、陶土、芒硝、石油、天然气等20多种。石膏储量70多亿吨,品位高、开采条件好;煤炭储量12亿吨,属低灰、低磷、低硫、高密度、高强度、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 8、土壤植被 项目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种类较多,具有独特的植被风貌和自然环境。土壤可划分四大类型:砾石、砂岩、红褐色粘土及细砂。植被可分为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干旱草原及灌丛草原四个类型。 9、生态资源 项目区内以山地、台地、河谷、沙丘为核心组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西部风貌特点突出,沿山一带自西向东分布着新安寺、姑姑塔、长城庙及断壁残恒的长城,历史文化古迹与独特地貌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一幅优美的“流动画卷”。 10、市政设施 项目区内市政设施基础差,基本为原生态地貌,项目区内道路均为土路,无硬化路面;用地西侧引北干渠有一道阿盟扬水干渠,贯穿用地南北;干渠一侧为110KV高压线路;供水及排水工程均无。 11、资源评价 1)、地形地貌 根据对项目区内地形地貌量化分析,区域内高差达200米,近一半的用地为山地,高差大,不能作为项目区的建设,可保留原生态地貌,两山之间的河谷土质多为黄褐色粘土,只要能引水灌溉可作为经济林种植用地;西部台地虽有部分地区有沙漠化现象,但地势变化不大,利于项目区建设;沿山一带结合现有古迹可建成城市森林公园。 2)、生态及矿产资源 本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降水多少决定植被的生长状况;矿产资源丰富,但未进行系统勘察,矿点分布较散,盲目的开采对矿藏及当地的生态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3)、市政设施 现有市政设施基础差,当前建设的投入大。 第二章 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及建设原则 一、工程目的 根据某某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对某某市北部单梁山区域约21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对建设的某某市美利生态农业园区进行一区多园和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目的是对拟建项目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形成独特的“湖光山色”景观,达到生态、农业、社会、经济共赢,切实实现带动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目前随着园区内种植业、养殖业的正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林业安全、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给当地的土质、水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致使养殖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沼气作为有效的防治粪水污染的有效手段日益显得重要和必要。为此,我集团告诉拟建设某某市美利生态农业园区生物制气厂,以解决日益突出的林业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个完整的沼气工程同时具备消除污染、产生能量和综合处置三方面的主要功能。也就是说,林木数枝杂叶及畜禽粪便和污水经过厌氧消化后,即可获得优质的能源(沼气),又能处置废弃物、净化环境,还可进行生物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综合利用。 从我国近几年所建设的沼气工程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系统,且技术成熟,对于种养产生的污物做到了无害化处理,无害化排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种植安全的压力及对环境的污染,消除了粪水中的有害物质,消除了病虫害。实践证明在修建了沼气工程的畜禽养殖场,由于粪水排放得到控制,蚊蝇和寄生虫总固体物(TS)去除率可达80%—90%,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可达80%—90%,大肠杆菌死亡率为10-2—10-1,蛔虫卵死亡率为100%,在处理粪污的同时获得清洁的能源——沼气。 在我国石油、电力日益紧缺的情况下,沼气作为清洁的可再生的新型能源,会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同时沼气还可以作为发电的新型能源,它没有常规火力发电的粉尘污染,在沼气发生完以后的沼液,还可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料,生产真正的绿色有机肥,提供给生态农业园区有机食品、花卉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所以沼气不但能够有效消除粪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为人们生活提供清洁的燃料,而且沼渣可以制成有机肥,饲料等产品。同时获得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沼气项目就是要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粪便污染环境及种植业废枝杂草影响林业安全问题,将养殖业污染源集中工厂化处理,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和无害有机肥。这是一项既解决环境污染,又变废为宝,开发能源,促进农业、养殖业和谐发展,具有一举多得、生态良性循环的无害化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环保工程。 综上所述,随着项目区的快速发展,项目区将形成某某市重要的生态农业基地。但项目区养殖业带来的粪便污染环境及种植业废枝杂草影响林业安全问题,已制约着项目区的进一步发展。该项目的实施不但可有效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粪便污染环境及种植业废枝杂草影响林业安全问题,而且可开发清洁的能源,有机肥,饲料等,同时获得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建设项目区生物制气厂工程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建设原则: 充分利用项目区土地资源优势,以环保为龙头,以治理为目标,坚持“全面保护、治理优先、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通过解决项目区养殖业带来的粪便污染环境及种植业废枝杂草影响林业安全问题,逐步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实现项目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项目区在某某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构建某某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服务。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1、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持续发展生态农业 循环经济理论是建设生态综合种养基地的支撑理论。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物质、能量的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总的指导思想,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原则,建设示范项目典型。 由于项目园区及周边养殖业、种植业配套合理,具备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基础,为物质、能源的可再生回收利用有机的结合为一体,真正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商品化,形成没有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体系。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农业,体现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的优势,以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促进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形成一个经济、合理、完整、多层次、多功能的良性循环系统。 2、排放减量化 在项目场区内推行清洁生产,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技术,大幅度降低粪污对场区的污染,确保生产的安全和人身的健康;采取先进的清粪工艺,对养殖区的粪便污水治理,从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采取用水量少的清粪工艺,减少污水量,使干粪与尿污水分流,最大限度地保存粪的肥效与能效,同时便于收集和运输,以利于集中高效生产沼气和有机生物肥料。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现种植、养殖、加工的协调发展 该项目突出区域性特点,突出地方性特色。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正确识别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制约因素。建设切合实际,既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又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种植、养殖、加工业的有效结合,实现废气物的回收利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化项目区所产生的所有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废弃物,可大大降低废水处理的费用。沼气燃用又为项目区生态农业提供高品位的能源保障,沼气是优质的可再生能源,而沼渣和沼液是优质有机肥,可以促进项目区种植业的发展,真正实现“物尽其用,低尽其利”的循环经济模式,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建设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4)《某某市总体规划》 (5)《沼气工程技术规范工艺设计》 (6)《沼气工程技术规范供气设计》 (7)《沼气工程技术规范施工及验收》 (8)《沼气工程技术规范运行管理》 (9)《质量评价》 (1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1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12)《沼气发电机组》 第四章 项目规模及方案 一、建设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 2、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 3、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与兴利并举的原则; 4、坚持推进沼气建设与解决农民生计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的原则; 5、坚持沼气工程建设与服务体系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 二、建设规模 拟在某某市美利农业生态园区内,建设日供气2万方的生物制气厂一座。其中包括: 1、日产沼气480m3的USR厌氧反应器(1200m3)6座及配套沼气净化,沼液、沼渣利用等设施; 2、容积400m3的贮气柜5座及阻火设施; 3、沼液贮存池2100m3; 4、沼渣浓缩池100m3; 5、保温设施:换热器6套; 6、沼气供应网络。 配套设备包括:污水提升泵,USR反应器,沼渣浓缩池,沼液贮池,干化场,沼气的贮存与利用系统400套等。 三、建设方案 园区内生态农业、特色养殖的动物粪便、植物树叶等废弃物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于生态农业园区的炊事、取暖、照明等生活用能;沼气发酵后的沼渣可以直接做原料制成有机肥料,也可用于美利生态园区建设的生态农业工程,当作生态农业底肥使用;沼液可直接施肥,也可添加适量的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经深加工制成高效液肥,做叶面喷施肥和无土栽培营养液,也可作为追肥使用,能快速补充植物所需营养,并可预防多种病虫害;固体沼渣经过生物转化以及深加工可制成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结合本地土壤肥力及目标产量提供生产配方,这种肥料是农作物的良好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特别针对美利农业生态园区内的道路绿化种植、生态农业,可以明显提高产品品质与产量,从而促进生物制气厂周边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回报率。 本项目产品方案 序号 产品 数量(年产) 备注 1 沼气 2万米3 供生产、生活用能 2 沼渣肥 1560吨 用于生态农业 3 沼液肥 4890吨 用于生态农业 1、沼气的产生 沼气产生原理是利用厌氧细菌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经过厌氧消化作用转化为沼气和二氧化碳,可用于发电或直接满足生活、照明用能。 2、沼气燃用 随着常规能源的日益减少及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沼气燃用是国家完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状况的有效手段。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通常占总体积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约占总体积的25~40%,其余是硫化氢、氮、氢和一氧化碳等其他约占总体积的5%左右。 甲烷的热值很高,达36840KJ/ m3,甲烷完全燃烧时仅剩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能,是一种清洁燃料。由于沼气中甲烷含量的不同,沼气的发热值约在20930~25120KJ/m3,其着火温度为88oC,沼气中因含有二氧化碳等不可燃气体,抗爆性能好。 3、沼液 沼液是经厌氧发酵所产生的,经厌氧处理后,寄生虫和害虫的虫卵多数被杀死,减少了病虫害的来源;再者,沼液中还含有吲哚乙酸、赤霞素等杀虫成分,可以有效杀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因此沼液可用于喷淋花卉、苗圃、果树和灌溉农田等,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量。 4、沼渣 沼渣是经厌氧发酵所产生的沉积物,经一定的脱水后作为生物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经常使用的土壤,有机物、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明显增加,土壤活性增强、肥力增强,促进农业增产,降低了化肥的使用。厌氧处理后的沼渣经沉淀,与沼液分离后晾晒,结合本地土壤肥力生产高效有机肥用于果园、玉米、大棚蔬菜等的基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养分。 四、建设范围 (一)土建工程范围:格栅集污池、调粪池、调节池、厌氧反应器基础、贮气柜基础、沼渣浓缩池、干化场、造肥车间、贮液池、配电室、化验室、值班室等各种建筑、构建物。 (二)构筑物建筑内容和形式 1、集污池 集污池主要用于收集养殖区污水和生活区废水,经引入沟渠(砖混)输送。集污池入口设置两道格栅,控制大直径废弃物进入集水池造成污水泵的堵塞。采用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壁作防水处理防止污水的渗漏。集污池的基本尺寸:长4m、宽2.5 m、深4 m,池底设泵坑。 2、调粪池 设立调粪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污水中的有机质含量,以提高产气率,池内设有搅拌装置,将干清粪定时投入池内,经搅拌成为高有机质浓度的液体。采用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壁作防水处理防止污水的渗漏。调粪池的基本尺寸:直径 4.2m、深3m,池底设泵坑,顶部设盖板。 3、调节池 酸化调节池主要功能是厌氧预酸化,酸化调节池为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酸化调节池的基本尺寸:长5m、宽4 m、高5 m,池底设泵坑,顶部设盖板。 4、厌氧反应节池 厌氧罐容积半地下式,采用柱形钢结构,外加复合彩钢保温结构。外设钢爬梯,罐顶有围栏,放空安全装置,检修孔等。内设进料管、溢流管、排渣管、人孔、布水器等,厌氧反应器的基本尺寸:直径9.2m、高9.2m。 5、沼液池 地下池,利用周围地形加防渗结构,长50m、宽20 m、深4 m,足够大的沼液池,使沼液真正达到零排放。 6、沼渣浓缩池 沼渣浓缩池用于收集浓缩沼渣,为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底部斜锥体。其基本尺寸:长4m、宽4 m、高2.5 m,池底设泵坑,顶部设护栏和盖板。 7、干化场 采用素土夯实,石灰粉碳灰基层,水泥抹平。 五、项目实施计划: 该项目工程计划于2008年6月开工,2009年6月竣工; 第五章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一、项目的实施原则及组织 1、符合国内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审批程序,同时积极配合各有关单位,创造良好条件,筹措工程资金。 2、建立专门机构作为项目的执行单位,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3、指定专人担任项目实施负责人,作为项目的法人代表或成立项目经理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挥、招标,均由项目经理或法人代表负责。 4、项目的设计、供货、监理、施工安装等履行单位应与项目执行单位履行必要的法律手段,违约责任应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5、本工程为生态农业项目,应通过招标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 二、项目运行的管理机构 本项目属于生态农业项目工程,项目的承办与管理单位是某省回族自治区某某市公司,由某某市人民政府领导。 三、劳动定员情况 为做好项目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按城乡建设部(85)城劳字第5号文“关于印发《城乡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的通知”。 生物制气厂按22人编制,其中: 管理人员6人; 生产工人12人; 辅助生产及勤杂人员4人; 第六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1、工程征地的影响 按本工程建设要求,工程需要征用土地及临时占用土地。项目区的土地系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项目区占用土地不会使耕地减少,影响农业收入。 2、对交通的影响 本工程实施过程中,需沿路开挖敷设管道,由于堆土、见者材料的占地,使道路变的狭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路滑,使交通变得拥挤和混乱。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3、对原有给排水系统的影响 因该地没有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中对给排水系统没有影响。 4、施工扬尘、噪声的影响 1)、扬尘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会有堆土裸露,会部分破坏山体植被,造成山体裸露,以致车辆过往时,漫天尘土,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厚厚的尘土,影响周围环境的整洁。 2)、噪声的影响 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施工机械如挖掘机、压路机、搅拌机等和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特别是在夜间,施工的噪声将产生严重的扰民问题,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 5、弃土的影响 施工期间将产生许多弃土,这些弃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车辆装载过多会导致沿途泥土散落;车轮沾满泥土导致运输公路布满泥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影响行人和车辆过往和环境质量。 弃土处置地不明确或无规则,乱丢乱放,将影响土地利用、泻洪道畅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弃土的运输需要大量的车辆,弃土在白天进行,必将影响项目区的交通,使路面交通变得更加拥挤。 (二)缓解环境影响的对策 1、对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 道路的开挖将严重影响该地区的交通。在制订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对于交通繁忙的路段要设计临时便道,并要求施工分段进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开挖、排管、回填工作。挖出的泥土除作为回填土只外,余土要及时运走,堆土应尽可能少占道路,以保证开挖道路的交通运行。 2、减少扬尘 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对弃土表面采取洒水或遮蔽的措施,防止扬尘。并且要及时清运弃土,并在装运的过程中不要超载,保持车辆整洁,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 3、施工噪声的控制 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施工施行严格控制,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环境质量。 4、施工现场废物处理 工程施工时可能被分成多段同时进行,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劳动者提供临时的膳宿。施工单位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物;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弃废弃物,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5、制定弃土处置和运输计划 工程建设单位应会同当地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按规定地点处置弃土和建筑垃圾,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 根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本工程采用以下劳动保护措施: 1、采用自动控制,在控制调度室通过人机界面控制系统运行,以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水平。 2、尽量减少噪声源,对有噪声的场所采取降噪、隔噪得等安全卫生措施,值班室与操作间隔开,并设双层玻璃观察窗,使噪声控制在60分贝以下。 3、药剂库、加药间和工作车间均分隔开,内设检测报警装置、轴流风机,保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第七章 项目总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工程投资估算 该工程是某某市应理城乡市政产业(集团)生态农业项目,工程总投资额为743.15万元,详见投资估算表。 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依据 1)、某省回族自治区某某市美利生态农业园区生物制气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图纸、文件及有关资料; 2)、某省回族自治区现行的《土建工程预算定额》、《安装工程概预算定额》及相关的费用额和文件; 3)、某省工程造价管理站《某省工程造价》(2007年10—12月);某某地区价格。 4)、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3、固定资产投资价值确定 1)、建筑材料执行《某省工程造价》(2007年10—12月)中所颁布的某某地区材料价格; 2)、设备及其他管材:按设备及管材生产厂家的出厂价格,综合运杂等费用取定;运杂费按6%取定。 3)、基本预备费: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合计的4.72%记取。 4)、涨价预备费:根据计投资[1999]1340的规定,投资价格指数为零。 二、资金筹措: 工程总投资:743.15万元 其中:银行贷款:520.21万元 财政拨款及企业自筹资金:222.94万元 第八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 发展生物制气工程,可以大幅度提高本园区及周遍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业发展后劲、改善美利农业生态园区内环境卫生质量,在减少园区内林业安全及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推进该区域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实施后将使该园区内部分区域用上优质生活燃料,有效改善园区内环境卫生状况,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通过实施以生物制气为纽带的生态能源模式建设,有利于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推动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发展园区生物制气,还可有效地拉动该区域的消费需求,为园区周遍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新的就业途径。  发展园区生物制气工程,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如“四位一体”模式,把沼气池、动物圈舍、植物种植基地、温室大棚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沼肥实施和沼气气肥技术,促进园区内生态农业的发展;“动物粪便、树叶—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把沼气池和生态农业园区、动物圈舍相结合,通过植物沼液喷施和施用沼肥,促进了林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又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项目工程的建成必将促进某某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某某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某某市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社会及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二、生态效益分析。 发展生物制气工程,能够从源头上避免能源焚烧,避免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以畜粪、植物根叶入沼池既获得了能源,又降低了饲料成本,能够有效地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使用沼气,改能源为气,较好地解决了该园区内生活用能与生态保护矛盾;能够培肥地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促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通过沼气生产,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发酵成无害化的优质有机肥,增加农田有机肥施用量,改善不良土壤结构,减少无机肥料施用量,从而推动我市生态农业园区内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进程。     沼气池是微生物消化还原的关键设施,是植物生产和动物转化的有效纽带,发展区域内沼气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氮素利用率达90%,总能量利用率达80%。发展园区内沼气,能够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以资源消耗型的常规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生态农业的转变。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某某市美利生态农业项目生物制气工程的建设条件成熟,建设措施科学,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合理,组织保障有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该项目工程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 本报告经主管部门评审审批后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