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58510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相关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实验1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1课:温度计的秘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实验材料】保温杯(内装热水)、小烧杯(一个装有冷水)、水胀缩实验小瓶(有带塞针剂小瓶、红色水、细饮料管构成,在管外套一个小胶圈,用来标记管内页面高度)、用与上面相同的方法组装的煤油胀缩实验小瓶、酒精胀缩实验小瓶。【实验方法】1、将水胀缩实验装置细管外的小胶圈调至液面位置。首先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关内液面有什么变化,再将小瓶放入冷水,观察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2、学生汇报讨论: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做煤、酒精胀缩实验。4、学生汇报讨论。5、根据水、煤油、酒精有热胀冷缩性质,归纳出液体都有

2、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热胀冷缩实验(二)【实验材料】烧瓶(或其他薄玻璃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方座支架(带附件)、酒精灯、有色水(4以上)、石棉网、画有刻度的白板纸、纸胶带等。【实验方法】1、在烧瓶里灌满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会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板纸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2、如图所示,对烧瓶加热,使水温升高,可看到玻璃管中的 水面会上升。停止加热,水温降低,水面就下降。这表明4以上的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注意事项】1、因04的水会发生反常膨胀现象,因此演示中水温不应低于4.为节省演示时间,可将烧瓶浸入盛有热(开)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2、在刚加热时,

3、因烧瓶先受热膨胀,管内水面会略降一点。当烧瓶把热量不断传递给水后,由于水的膨胀系数比玻璃大,水面就不断上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三)【实验材料】平地烧瓶(或其他薄玻璃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或煤油)、烧杯2只,热水,画有刻度的白板纸、纸胶带等。【实验方法】1、在烧瓶里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会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板纸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2、如图所示,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到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这个实验不仅表明了液体热膨胀的规律,而且可用来阐明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4、注意事项】1、因酒精(或煤油)属易燃物品,而且酒精的体胀系数约是水的5倍(煤油的约是4倍),故演示中不能、也不必用酒精灯加热。同时倒入的热水温度也不宜过高,以防酒精沸腾。2、酒精可用墨水(红、蓝)、高锰酸钾或品红容液(煤油则可用红磁漆或烛红染色)。(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盛开水的保温瓶。【实验方法】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如图)。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由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原来垂下的气球就会竖立胀大。把锥形瓶取出,随着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球又逐渐变小。【注意事项】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为使现象明显

5、,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玻璃瓶代替。如果能找到壁很薄的气球,光靠手掌提供的热量(双手握瓶),也能使气球竖立起来。气体热胀冷缩实验(二)【实验器材】圆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弯管、红水、烧杯(内有冷水)【实验方法】1、 用玻璃弯管安胶塞的一端蘸取少许红水。2、将胶塞慢慢塞在烧瓶扣上,控制塞进深度,使红水移至适当位置。3、用双手握住烧瓶球形部分,给空气加热。观察出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4、将烧瓶球形部分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5、总结:实验说明空气有什么性质?实验2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实验操作】1、把小气

6、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原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来。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气球又逐渐变小。【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1、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2、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实验3 固体的热胀冷缩(第2课:自行车为什么爆裂)【实验材料】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属球、套圈)、酒精灯、盛有冷水的杯子。【实验步骤】1、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2、把金属球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3、用酒精灯(外焰)给金属球加热35分钟。4

7、、(迅速)再次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观察是否能穿过。5 把加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然后穿过套圈,看是否穿过。【实验现象】金属球加热后就无法穿过套圈了。受冷后则又能穿过。【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 对金属球加热的时间,师在课前要多做几次,做到心中有数。3、认识岩石采集、观察岩石【实验目的】采集并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岩石、盐酸、滴管、锤子、小刀、铜钥匙、放大镜。【观察、实验步骤】1、请你到旷野、山区或海岸寻找岩石,尽可能多采集些不同种类的岩石。2、用水冲洗并检查每块岩石。摸摸每块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铜钥匙、手指甲刻

8、画每块岩石,测试其硬度大小。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手掰开或者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滴盐酸(注意安全),冒泡吗?【实验现象及分析】岩石名称观察结果花岗岩颜色:花斑(白、肉红色或黄褐、黑)硬度:很硬;结构:块状。遇盐酸:无反应。页岩颜色:花斑红褐色或灰色。硬度:较软;结构:薄层状。遇盐酸:无反应。石灰岩颜色:青灰色或褐色。硬度:较硬;结构:颗粒状。遇盐酸:冒泡。大理岩颜色:纯白色或有花纹。硬度:较软;结构:颗粒状。遇盐酸:冒泡。实验4气温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第6课:岩石的风

9、化)【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实验操作】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2、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碎石屑。【实验结论】气温变化会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实验说明:此实验若用已风化过的页岩,有点裂缝,可节省时间。链接: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就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涨缩不均,内部结

10、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实验5土壤成分分析实验(第7课:土壤里有什么)【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玻璃片、一小块土壤【实验操作】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里的水,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锝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活烧,观察有什么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2、搅拌静置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

11、的沙和很细的黏土。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能溶解于水的物质,如无机盐。4、把土壤放进铁盘里用火烧,发现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里含有能燃烧的物质腐殖质。链接:土壤的组成,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空气。实验6三种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第8课:土壤的种类)【实验材料】广口瓶3个、漏斗3个、砂质土、粘质土、壤土【实验操作】1、在3个广口瓶口分别放1个漏斗,在漏斗内分别放入一分土壤。2、同时向3个漏斗内倒入同样多的水。【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

12、最快,粘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注意事项此实验为对比实验,一定保证瓶子的大小相同,三种土壤的多少相同,倒入水的多少相同。实验7光沿直线传播(第11课:认识光)【实验材料】1、三张硬纸卡片(中间带孔)、蜡烛2、纸筒、蜡烛3、烧杯、水、牛奶、激光灯【实验操作】1、将三张卡片放在蜡烛和人眼之间,调整卡片,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2、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通过纸筒看蜡烛,然后在将蜡烛的前端弯折后观察。3、在烧杯中倒上水(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里面加一些牛奶),用激光灯从烧杯的一侧照向另一侧。【实验现象】

13、1、只有当人的眼睛与卡片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2、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3、在烧杯中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笔直的光束。【实验结论】光沿直线传播。说明:学生对“直线”和“四面八方”的认识的误区:相矛盾。教师的措施:1、讲解不同:一个是指线路,一个是指方向。“直线”是就一束光而言,“四面八方”是就整个光源来说的。 2、设计不同的实验并加以比较。 实验8 玩镜子1、平面镜:所成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是正立的。物体与虚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球面镜(1)凹面镜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2

14、)凸面镜:只成正立的缩小像。3、三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凸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大,凹面镜的反射范围最小,平面镜居于凸面镜和凹面镜之间。实验9 光的折射(第13课:筷子“折”了)【实验材料】玻璃杯、水、一枚硬币【实验操作及现象】在空杯内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杯子和你的头的位置不变,由另一人慢慢向杯中倒水,现在可以看到硬币了。【实验结论】和筷子折了是一样的道理。由于光从一种物质(水)进入另一种物质(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射入人的眼睛时,在我们的视觉上感觉是杯底的位置升高了一点。也可以用以下实验:把一白色薄纸剪成长等于杯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一半涂黑,

15、并在涂黑处刻一条缝,贴在外壁。让手电筒光通过缝射入杯内,在缝对面做一记号,再加入水,就看到光线发生了偏离;或用激光灯照射一光线,做一记号,不改变等位,前面放入透明物质,再看光线的改变。实验10 制造彩虹(第14课:彩虹的秘密)【实验材料】平面镜、脸盆、水【实验操作及现象】(太阳斜射的时候),把一只盛有清水的脸盆放在门口的阳光下,拿一块长方形镜子,与水面成30度角放进脸盆,这时阳光透过水面正好照到镜面上,再由镜面把阳光透过水面映照在室内白色的碰壁上。这时在墙上会出现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跟天空的彩虹一样美丽。链接:彩虹形成的条件是:阳光、小水滴。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它把

16、阳光分解成了七中色光。天空为什么这么蓝【实验材料】玻璃杯、牛奶、滴管、玻璃棒、手电筒、黑纸。【实验步骤】1、 在玻璃杯里注入大半杯水,用滴管滴一滴牛奶,并用玻璃棒将加入牛奶的水搅匀。2、 在黑纸上挖一个孔,拿一只手电筒,用黑纸遮住手电筒的玻璃,使手电筒的光从小孔射出。3、 将黑纸和手电筒紧贴在玻璃杯的侧面看,也就是从光线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会发现乳白色的溶液变成一片浅白色。【实验分析】空气中有许多微粒无规则地散射着太阳光,加了牛奶的水中也有许多微粒在散射着手电筒的光。而且频率越高的光线,被散射得越厉害。红光的频率较低,蓝光的频率较高。因此。杯中的液体会变成浅蓝色,天空是蓝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变

17、色陀螺【实验材料】白纸板、彩笔、铅笔、剪刀。【制作步骤】1、八把白纸板剪成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盘,用彩笔按太阳光谱画出鲜艳的色彩。2、把圆盘贴在用纸板做的半截线轴上,中间插入半截铅笔,让让它旋转。3、这时你会发现,陀螺像中了魔法一样,所有的颜色均消失了不见了,整个圆盘变成了灰白色。【实验分析】圆盘上的色彩和太阳光光谱一致。圆盘旋转时,我们的眼睛在瞬间分别接受了各种色彩,但由于眼睛的视觉暂留效应,不可能跟上如此飞速变化的色彩,所以向大脑传递的信息,就是白色或浅灰色。 三色光的混合【实验材料】直径约10cm的硬纸板、彩笔、针、1米长的细绳。【实验步骤】1、把硬纸板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并分别用彩笔按

18、顺序涂成红色、绿色和蓝色。2、在圆心两侧小心的各打两个孔,两孔相距2cm.3、用细绳穿过两个孔,把绳的两端系在一起。4、使盘两边的绳的长度相等了,转动圆盘使绳索绷紧。当圆盘快速旋转时,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实验分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他们混合后就会出现白光,当圆盘快速旋转时,由于视觉暂留的效应,就会让三种光混合在一起,成为白色。实验11玩三色陀螺(第15课:飞旋的陀螺)【实验材料】学生已做好的三色陀螺【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玩三色陀螺,随意组合三种颜色,先记录下陀螺的颜色,再旋转陀螺,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实验现象】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汇报【实验结论】两种以上的色彩混合之后,会产生一种新的色彩。

19、链接:色彩的种类不下几千种,我们见到的光的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三种色光是不能用其他色光相混产生的。故称为光的三原色。 实验12 测力计的使用(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1、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处。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3、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实验13重力的方向(第20课:苹果为什么落地)【实验材料】铁架台(带漏斗架)、漏斗、锥形瓶、大米粒【实验要求】每人2粒米,分别放进漏斗里,要让米落在锥形瓶中。不准用手拿着锥形瓶,不准捡掉落的大米。全部放完后请坐端正。看哪组米落进锥形瓶中的最多。【实验分析】操作时,一要注意让米粒从漏斗的管的中间下落,最好不碰壁,二要注意要让漏斗的管和锥形瓶的口对准。因为米粒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结论】地球上或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