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题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综合复习(三十二)1选择题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答案:B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例句句意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定语后置句。A项,句意为:靛青是从蓝草
2、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状语后置句。B项,句意为: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定语后置句。C项,句意为: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判断句。D项,句意为:哪管他在我之前出生还是在我之后出生呢。状语后置句。故选B。2、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心志成熟才可以承担生活中的事情,才可以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一个富有教养的人,不论是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读书,读好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勤读书,会读书,你就会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你的思想就会变得丰盈。A心志B彬彬有礼C息息相通D丰盈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
3、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心志:意思是意志、志气。心智:一指头脑聪明;二指才智,智慧;三指脑力,神志。结合“承担生活中的事情,才可以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分析,应该用“心智”。B项,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形容“一个富有教养的人”,使用正确。C项,息息相通:意思是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形容人和大千世界的关系密切,使用正确。D项,丰盈:指体态丰满;富裕,丰富。结合“思想”分析,使用正确。故选A。3、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这些“大老虎”人前冠冕堂皇,一副正人君子做派,背地里却男盗女娼,他们终究逃不了被人民唾弃的下场
4、。在见诸报端的受贿贪官中,“礼尚往来”是最常用的借口,而诸如端午、中秋、春节、生日之类的日子,都是非常好的时间“载体”。AgunchngshngziBgunchngshngziCgunchngshngziDgunchngshngzi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冠,gun,帽子,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gun,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居第一位;指冠军;姓等。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读作gun。娼,读音为chng。基本字义为妓女。尚,读音为shng。副词,还;尊崇,注重;风尚;古又同“上”;古又同“掌”等。
5、载,zi,年;刊登。zi,装载;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充满(道路);姓;又,且等。载体,读作zit。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承载其他物质的物质。现也泛指一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故选B。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
6、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答案: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等,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下注释的相关内容。C项,对“士大夫”的解说错误。“士大夫”不仅指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故选C。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从而师之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
7、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C择师而教之蚓无爪牙之利D郯子之徙句读之不知答案: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相当于“的”;A项,前者是代词,他,后者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前者是代词,他,后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D项,前者是指示代词,这,后者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故选B。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8、”B从前许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常常有两个名词:一个叫作残酷斗争;一个叫作无情打击。C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D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东西,表现在党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说里面,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一个叫作残酷斗争;一个叫作无情打击”中的分号使用错误,应将分号改为“,”。因为冒号后没有逗号就不能用分号。故选B。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师襄(xing)嗟乎(ji)嘉许(ji)孰能无惑(sh)B老聃(dn)或不焉(fu)谄媚(xin
9、)六艺经传(zhun)C传道(chun)贻笑(y)李蟠(pn)阿谀奉承(x)D句读(d)不拘(j)丰腴(y)苌弘化碧(chng)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B项,“谄媚”中“谄”应读“chn”。C项,“阿谀奉承”中“谀”应读“y”。D项,“句读”中“读”应读“du”。故选A。8、对下列各句中“师”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古
10、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惑而不从师而耻学于师彼童子之师孔子师郯子吾师道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A/B/C/D/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古之学者必有师”是说“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是说“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惑而不从师”是说“感到疑惑,却不向老师讨教”,师:名词,老师;“而耻学于师”是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师:名词,老师;“彼童子之师”是说“那些孩子们的老师”,师:名词,老师;“孔子师郯子”是说“孔子以郯子为老师”,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吾师道也”是说“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师:动词,学
11、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说“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师:名词,指一类人,是对职业的一种敬称。故选D。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B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C学问贵在问,要问就不要怕贻笑大方,而真正的大方之家是不会嘲笑虚心求教的人的。D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的残羹冷炙。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礼尚往来”的意思是礼节上重视有来有往。本句是说夫妻间的理解支持、关心照顾,不属于这个范畴,使用不正确。B“故弄
12、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贬义,用在此处形容老师,感情色彩不当。C“贻笑大方”意思是给懂行的人留下笑柄。根据后面“真正的大方之家是不会嘲笑虚心求教的人的”可知使用正确。D“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前边再用“吃剩的”修饰,语意重复,使用不当。故选C。10、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它被看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B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一件小事故乡社戏阿Q正传均收录在呐喊中。C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重主观表现而轻客观描写;暗示多于解释;大量运用通感、自由联想、暗示等手法;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
13、明显。D杂文,以短小、锋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战斗力。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祝福收录在呐喊中”错误。祝福收录在彷徨中。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故选B。11、下列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闭关主义展览自诩(y)磕头(k)B残羹冷灸魂灵冠冕(min)脑髓(su)C勃然大怒摩登女婿(xu)孱头(cn)D礼上往来国粹蹩进(bi)譬如(p)答案:C本题考查
14、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自诩”的“诩”应读作“x”;B.“残羹冷灸”的“灸”应写作“炙”;D.“礼上往来”的“上”应写作“尚”。故选C。12、下列选项中,和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定语后置句,“利”“强”都是后置定语。其他三项皆是介宾短语后置句,标志是“于”“于”“乎”。故选A。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15、远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蟹六跪而二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A/B/C/D/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而”,连词,表转折,却;“而”,连词,表修饰,形容“呼”的状态;“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表转折,却;“而”,连词,表递进;“而”,连词,表并列;“而”,连词,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递进/表并列/表承接。故选B。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斧B而闻者彰:清楚C而绝江河:超过D锲而不舍:刻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16、和用法的能力。C.“绝:超过”说法错误,“绝”在此处的意思是“渡过”。句意: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故选C。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互相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B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C他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残羹冷炙。D真正推动油价疯狂上涨、在幕后兴风作浪的正是人为设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在全球自由游弋的金融资本。答案: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项,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
17、究有来有往。不能用于夫妻之间,使用错误。B项,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使人迷惑,无法捉摸。使用正确。C项,残羹冷炙:指吃剩的汤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使用正确。D项,兴风作浪: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使用正确。故选A。1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阅读首先是一种个人行为,_;_,_,由此阅读可以重塑个人的精神世界。亚里士多德曾经给人做出过最科学经典的定义:理性的动物。_。_,_,而阅读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行为。这或许才是阅读的本质,由亚里士多德而来。是与个体经验的对接其次对于内容的感悟也基本是个体的那里面有切实的人生知识与过去年代人
18、类理性智慧的积淀你读与不读,读什么书,大多可以由你个人决定而书本正是人类理性的结晶尤其是那些杰出的经典之书更是人类奋斗最为经久不衰的成果ABCD答案: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性。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解答此题,主要根据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标志性词语来排序。首先综观全段是阐述阅读的本质,先强调是“个人行为”,后面的横线处当选第句,是具体说明;紧接着选,个体感悟和个体经验是相联的,且语言标志“其次”与“首先”
19、呼应;第四处横线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理性的动物”衔接最紧的是,这是由内容和标志性词语“而”所决定;最后是,这是由标志性词语“尤其”和指代词“那”所决定。故选A。1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开办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答案:D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
20、能力。考生要必须特别注意问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的用法,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了解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功用,养成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提高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中,A项,“三四”应当是概数,中间不用标点,删去顿号。B项,分号用得不妥,因为在这个句子中,分号前后两层并非并列关系,应将分号改为冒号,表示对前文的总结。C项,书名号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的名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属于此列,不应加书名号。故选D。18、对下面虚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吾尝题乎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臣以为
21、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A/B/C/D/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本题要求选择对下面虚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都是与虚词“乎”,的句子。“乎”的主要用法是两类,从位置来看主要有句中和句尾。在句中多相当于介词“于”,而句末多是语气助词,可译为“吗”。很明显的“乎”在句中,相当于“于”介词;其他都在句末,是语气助词。故选D。19、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意
22、义判断正确的一项()而耻学于师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相同D只有相同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而耻学于师”中“于”是介词,向;“其皆出于此乎”中“于”是介词,从;“于其身也”中“于”是介词,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中“于”是介词,比;“不拘于时”中“于”是介词,被;“学于余”中“于”是介词,向。只有相同。故选C。2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中绳(zhng)槁暴(go)磨砺(l)锲而不舍(q)B须臾(y)跂望(q)靛青(din)参省乎己(shng)C跬步(gu)句读(du)郯子(tn)生非异也(xn
23、g)D老聃(dn)阿谀(y)李蟠(pn)六艺经传(zhun)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B“跂望”的“跂”应读q。“参省乎己”的“省”应读xng。C“跬步”的“跬”应读ku。故选D。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其”,都是代词。B.“之”,都是代词,这。C.“乎”,句末语气词,呢/介词,比。D.“而”,都是连词,表顺承。故选C。22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吾从而师之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答案:CA项,“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作“游泳”。B项,“师”,名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作“把当做老师”。D项,“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作“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故选C。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
25、,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
26、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
27、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
28、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之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题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题目之一: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做了对比。D文章
29、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答案:D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属于强加因果。阅读第三段,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作者用天宝的乱离、北征诗论证了杜甫“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的观点,所以杜甫之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并非是因为他广泛汲取前人传统。故选D。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从而师之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不必贤于弟子ABCD
30、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学者”,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为求学的人。“所以”,今义是一个表结果的连词,古义在这里为“用来的”。“从而”,今义用作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表结果、目的的连词;古义“从而”是两个词,“从”是动词,跟从,“而”是连词,并且。“所谓”,意为“所说的”,古今义相同。“众人”,今义指很多的人,古义指一般的人。“先后”,指先后的顺序,古今义相同。“小学”,今义指对少年、儿童施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古义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不
31、必”,今义是不需要,古义是不一定。故选A。25、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君子生非异也吾尝跂而望矣ABCD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知”同“智”,智慧。“有”同“又”,再次。“暴”同“曝”,暴晒。“生”同“性”,本性,禀赋。故选B。2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B“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C“君子”是古代统治
32、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答案:A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记忆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中“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故选A。2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C师者,所以
33、传道受业解惑也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词语的能力。古今异义词主要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词义弱化、词义强化、古褒今贬、古贬今褒等。辨别古今异义,关键在于对语句含义的理解,然后将文言句中的含义和现代汉语的含义进行比较。A项,“可以”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表示可能或能够。B项,“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指学问广博精深。C项,“所以”,用来的;今义指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不必”,不一定;今义指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故选A。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城管人员白天执法,晚上练摊,折射民生之困,同时也佐证:一
34、个城市要“面子”,更要要“里子”。诚如是,这位城管员也可以冠冕堂皇地利用业余时间练摊了。B针对此事件,作为盟友的英国人认为,你监视我,却指望我无动于衷,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答案: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在与语境不合、修饰对象不当、褒贬不当、范围不当、谦敬不当等等。所以学生首先要知道成语的意思,然后关注它所修饰的对象以及所在的语境。A项,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本句是写“
35、要里子”的话,那么城管人员也有充足的政策支持自己“练摊”,并非“外表体面”内里不堪,使用错误,应改为“光明正大”。B项,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此处用的是后一个意义,正确。C项,残羹冷炙: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题型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使用错误。D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用于形容他人说的话,使用错误。故选B。2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端章甫,感为小相焉。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答案:B本
36、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B.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相。C.风:名词作动词,吹风。D.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故选B。30、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1)青出于蓝(2)冰寒于水(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𫐓以为轮(6)金就砺则利(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1)(3)(5)(7)B(1)(2)(5)(6)C(2)(4)(7)(8)D(3)(5)(6)(8)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
37、喻的一项”,然后理解“正面设喻”的意思,再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辨析。首先理解何为“正面设喻”,所谓“正面设喻”是指借助已知事物从正面说明对新的事物的认识,或阐明深刻而精微的道理。然后分析所给的句子,(1)“青出于蓝”意思是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借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2)“冰寒于水”是说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5)“𫐓以为轮,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这是说学习的影响;(6)“金就砺则利”意思是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这是说学习的价值,由此可知,这几句都是从正面设喻阐释学习的重要性,都属于正面设喻。(3)“骐骥一
38、跃,不能十步”意思是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以此说明作学问要持之以恒;(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这也是说明做学问要持之以恒;(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意思是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这说明要持之以恒;(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这几句都是从反面设喻来说明做问问要持之以恒。故选B。课内阅读31、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请分析
39、师说这一段的论证结构。答案: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开头“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接着以孔子言行为例,这为“圣人”从师提供依据,也与士大夫之族形成对比。最后得出结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文字虽少,却令人信服。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证结构的能力。论证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的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开头必须提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应选用材料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这一部分是课文的第三段,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能者为师的道理。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这一段的论点,那就是“圣人无常师”,与开头“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由
40、“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接下来举例论证,以“孔子”为例,来证明“圣人无常师”,紧接着又使用了引证法,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那就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文段论证层次鲜明,语言简明,说理透彻。符合一般论证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3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41、,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案: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尼采自诩为太阳,“送去主义”者说中国地下的煤足够全世界用几百年,都是自夸,结果都可悲:尼采发了疯,中国的子孙后代只好磕头贺喜。这一类比论证,形象地揭示送去的危害。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品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读文本,明白题干意思,把握答题方向;还要熟练掌握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如引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2、等以及这些论证方法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文中尼采自诩为太阳和“送去主义”者说中国地下的煤足够全世界用几百年,都是自夸,此处运用了类比论证。当然,结果也都是可悲的:尼采发了疯,中国的子孙后代只好磕头贺喜。“送去主义”,为了媚外,把自己国家的东西不分类别统统送出去,是没有未来的。小提示:解答论证方法的题目,先要点明具体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这种论证方法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
43、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让人印象深刻)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6.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33、鲁迅曾说,杂文家批评一个人或一种文化现象、社会思潮常“加以简括的名称,虽只寥寥数字,却很要明确的判断力和表现的才能的”,请你分析拿来主义一文中的“简括法”。答案:拿来主义一文处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简括法”:从全篇来看,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的简括,对比鲜明,简洁醒目;从局部来看,对“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概括,对“孱头”“昏蛋”“废物”的概括,对“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