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的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一课文说明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议论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二问题讨论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论点?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论点。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 “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
2、者得我而受“万钟”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5.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典型例题】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
3、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答: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答:“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5、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
4、、“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答: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8、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0、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
5、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14、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5、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6、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17、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18、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6、19、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20、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答: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21、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22、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答: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24、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25、根据文中内容请用“义”与“利”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答:义:义信人生最重要,利:利益辈辈永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