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希腊罗马时期高考原题 选择题罗马法部分1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2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
2、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3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4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
3、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5.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6 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不能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这则材料说
4、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7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9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
5、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10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 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 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11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
6、他。”这说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12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13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7、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古代希腊民主部分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2.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3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
8、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4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5.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
9、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6.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7.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
10、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腊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不列颠文明 D阿拉伯文明8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9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城邦公民的平等B
11、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C共同的宗教信仰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10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11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
12、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12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13下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参考答案罗马法12345678910111213BBBCADDCBADAB雅兴民主12345678910111213BAACCDABADD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