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知识点题库1单选题1、下表反映了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单位:%)情况,据此推知()年份欧洲美洲非洲1650年18.32.418.31750年19.21.613.1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C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D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答案:D解析:从1650年到1750年,非洲人口在世界人口占比下降,而欧洲人口占比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时期,高产作物的传播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欧洲人口增加,但是美洲和非洲由于殖民扩张,导致其人口数量下降,D正确;政府鼓励移民并
2、不会导致非洲人口减少,排除A;B不能解释欧洲人口占比上升,排除;C不能解释非洲和美洲人口占比下降现象,排除。2、如图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早期的世界形势。该图最适合的主题是A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兴衰C世界白银的流通走势D巴拿马运河开通的价值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这一航线的中心点在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C项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到海上,还涉及到陆路,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大西洋三角贸易的路线,排除B项;从贸易路线看,当时巴拿马运河尚未开通,排除D项。故选C项。3、哥伦布在曰记中写道“黄金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谁有
3、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据此可知,哥伦布航海探险的动力之一是A开辟殖民地B追求物质财富C传播天主教D证明地圆学说答案:B解析:材料“黄金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表达出哥伦布对黄金的极度渴望,由此可知,哥伦布航海探险的动力之一就是追求物质财富,满足对黄金的渴望,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黄金的渴望,没有涉及到开辟殖民地、传播宗教、证明地圆说等信息,故排除ACD。4、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
4、起,一个世界性的近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近代化B近代化过程即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C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近代化D有些国家近代化具有被动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殖民扩张过程中促使殖民地被动进行近代化,“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正说明这一特点,D项正确;A项中的各国已实现近代化说法绝对,排除A项;西方殖民扩张过程中促使殖民地被动进行近代化,排除B项;西方崛起主要最先实现殖民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5、17世纪,欧洲学者帕斯夸莱菲奥雷宣称:“地球通常会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但这对野蛮人来说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无法从自然产
5、品中获得任何利润。”据此推断,帕斯夸莱菲奥雷A继承发展了达尔文进化论B极力为殖民扩张进行辩护C主张帮助殖民地发展经济D反对西方向美洲输出商品答案:B解析:材料“但这对野蛮人来说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无法从自然产品中获得任何利润”体现的是该学者将落后地区的人们比作野蛮人,认为他们无法从自然产品中获得任何利润,结合当时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可知,该主张是为殖民扩张服务,B项正确;材料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且该主张不适合人类社会,A项排除;材料是为殖民扩张辩护,主张帮助殖民地发展经济及反对西方向美洲输出商品的说法错误,CD项排除。故选B。6、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
6、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欧洲的处境得以改善是因为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文艺复兴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早期殖民扩张获得大量的贵金属D鸦片输入中国造成白银流向欧洲答案:C解析:在13、14世纪,欧洲与东方的贸易主要通过陆路进行,贸易中心集中于地中海沿岸,而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入侵美洲,掠夺大量(主要是黄金白银)贵重金属输入欧洲。欧洲航海国家财富迅速增长,购买力增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再加上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心。C项正确;16世纪欧洲处境开始改善时,中国的经济地位开始下降,中国
7、处于优势地位并不是欧洲处境变化的原因。A项错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思想解放的原因,因果关系颠倒。B项错误;鸦片输入中国是在19世纪,而非16世纪。故D项错误。故选C项。7、哥伦布自幼信奉基督教,热爱航海,在读到马可波罗游记后,对东方的财富产生了强烈渴望。他相信地圆学说,认为西行可获得大量黄金和财富,1492年在西班牙女王的资助下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开始远航,结果“发现”了美洲。材料表明哥伦布A最早发现和到达美洲B首航美洲具有必然性C寻求财富而远航美洲D远航因素具有多重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因为哥伦布信奉基督教、热爱航海、追求财富、得到国王资助等多种因素最终促成了其远航,故D
8、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B项中的必然性无法体现;C项理解片面。8、下图是近代形成的某一贸易路线图。该贸易的进行A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B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C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答案:A解析:材料是对三角贸易路线的描述,三角贸易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A正确;B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三角贸易期间的欧洲并未发生工业革命,D排除。故选A。9、下表为近代哥斯达黎加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注:非土著人口包括白人、黑人、混血种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总人口土著人口非土著人口*人数%人数%1522156916111700
9、17411751177818012720017479155381929324126240223421252591272001716614908154891271610109810482911009829597635274212371583136303804114101391326108443101841237473579763842A新兴疾病的传播B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C黑奴贸易的兴盛D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16世纪到19世纪中,土著人口所占比重急剧下降,而非土著人口比例增长非常明显,这反映出随着早期殖民的扩张,哥斯达黎加的人口比重出现了严重变化,B项正确;新兴
10、疾病的传播能够说明“土著人口比例急剧下降”的原因,但是不能解释“非土著居民增长”这一史实,排除A项;黑奴贸易只能证明黑人数量的增加,但是不能完全解释题干表格中“上升和下降”两个史实,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这与题干的开始时间“1522”年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10、16世纪,英国、荷兰等国相继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如荷兰的巴伦支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东西方的传统航路已被隔断B欧洲商业危机急需得到解决C英荷欲开辟最短的欧亚航线D西葡占据最有利的通商路线答案:D解析:根据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东西贸易
11、新航线,他国只能向高纬度地区探索新航路,说明西葡占据最有利的通商路线,D项正确;A、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英荷向高纬度地区探索探索新航路是被迫的,而非主动寻找,因此C项不能解释材料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1、1600年,不列颠驻威尼斯(今意大利城市)大使写道:“就贸易而言,这里的衰落已相当明显,不出二十年,此城将完全崩溃。”以下关于威尼斯商业地位衰落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完全断绝B“三角贸易”使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C新航路开辟促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D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内陆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600年是新航路开辟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12、,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传统贸易城市走向衰落,C项正确;“完全断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角贸易”以及白银流入中国与威尼斯商业地位的衰落没有关系,排除BD项。故选C项。12、观察地图,开辟图中ABC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字母从左到右分别是A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B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C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D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航线,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因此根据图片信息可知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13、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
13、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谷物价格上涨5倍多,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一现象出现导致A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B西欧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地中海贸易中心的巩固D工业革命时代迅速到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仅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这说明殖民掠夺导致贵金属大量流入欧洲。这一现象使欧洲市场的贵金属持续贬值,商品的价格直线上升,地主阶级衰落,资产阶级崛起,B项正确;A项是材料中价格革命的原因,排除A项;商业革命使世界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
14、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14、1700年,北美的黑人奴隶仅有2.7万人;到了1860年,北美的黑人奴隶已经增至400万人。北美黑奴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美非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推进C殖民扩张方式的变化D世界市场的发展答案:D解析:到1860年,北美的黑人奴隶已经增至400万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黑奴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的发展,故D正确;美非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推进不是主要原因,故AB错误;殖民扩张方式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15、马克思说:“航海业是确定的资产阶级的行业,它把自己的反封建性质也烙印到了现代的一切舰队上了。马克思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A使世界
15、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造成封建制度完全解体C推动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航海业是确定的资产阶级的行业,它把自己的反封建性质也烙印到了现代的一切舰队上了”可知马克思认为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求,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不是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A项;造成封建制度完全解体,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不是推动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填空题16、其他航路的开辟(1)北大西洋海上航线:1497年,英国_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
16、布拉多半岛。(2)北冰洋海上航线:16世纪,荷兰航海家_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_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3)南太平洋海上航线:1578年,英国人_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_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答案:卡伯特父子巴伦支哈得逊德雷克塔斯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1
17、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17、时间航海家方向航线1487年_向东绕过非洲西南端的_,到达_东海岸1492年_向西开辟了从欧洲到_的新航路14971498年_向南向东绕过好望角驶达_,从此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_贸易的主干道之一15191522年_向西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_航行答案:迪亚士好望角到达非洲哥伦布美洲达伽马印度欧亚麦哲伦环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14971498年,达伽马绕
18、过好望角驶达印度,从此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15191522年麦哲伦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8、_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答案: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9、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动因(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历史传统:从_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岛屿获取资源。经济原因(根本原因):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了_,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日益迫切。思想原因: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社会原因:马可波罗行纪的广泛流传,认为富裕的
19、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宗教原因: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2)条件(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客观条件: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使用: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经_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14世纪在欧洲得到广泛使用;绘图技术的进步:地图的准确性提高;_学说的出现;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造船技术的进步。(具有较强抗风力的海船的建造,不仅可以顺风行驶,而且也能逆风行进;_的出现,加快了航行的速度。)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
20、萄牙王室的支持。答案:13资本主义萌芽阿拉伯人地圆多桅杆帆船(1)根据材料“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就尝试从大西洋中的岛屿获取资源。”可分析出这一时期为13世纪;根据所学知识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4世纪地圆学说的出现;根据材料“具有较强抗风力的海船的建造,不仅可以顺风行驶,而且也能逆风行进;”可知是多桅帆船的出现。20、国际贸易格局变化(1)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2)17世纪,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荷兰商人被称为“_”。(3)17世纪,英国打击荷兰(航海条例、三次英荷战争),逐渐控制
21、了海上贸易。(4)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_和世界贸易中心。(5)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答案:海上马车夫世界工厂结合所学知识,(2)17世纪,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荷兰商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4)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2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_沿岸。答案:大西洋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2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人口的迁移(1)欧洲人入侵、非洲黑人被贩卖,加上
22、原住民_,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2)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有此现象物种大交流(1)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物种引入美洲;(2)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印度洋贸易:欧洲商人在与_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大西洋贸易:形成了罪恶的“_”。主要国家的商业贸易国家表现葡萄牙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_,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西班牙利用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中国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围绕_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以图解史:“三角贸易”(三)早期殖民扩张表现殖民国家概况葡萄牙
23、16世纪,将_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_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荷兰、英国和法国17世纪,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评价(1)对殖民地: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对欧洲:给_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引发商业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
24、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杨利川地理环境与世界历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a._;b.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增长;c.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e.各地联系的加强。引发价格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万多千克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a.从现象看: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
25、活跃。b.从影响看:资产阶级获得暴利;封建地主衰落;_。资本主义发展:欧洲从_、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人类社会: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_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以图解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答案:印第安人阿拉伯商人三角贸易海上贸易网络白银巴西菲律宾新兴资产阶级商品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殖民掠夺多元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入侵、非洲黑人被贩卖,加上原住民印第安人,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欧洲商
26、人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葡萄牙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16世纪,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对欧洲来说,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商业革命表现a.商品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贸易规模的扩大;b.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增长;c.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d.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e.各地联系的加强;价格革命从现象看
27、: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b.从影响看:资产阶级获得暴利;封建地主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资本主义发展: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23、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概况及特点:特点: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的交流主要是在_的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州交流。答案:彼此邻近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概况及特点:特点: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的交流主要是在彼此邻近的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州
28、交流。24、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历史条件(1)海路在世界贸易中,形成齐头并进态势_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_、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2)欧洲商人在海路贸易中逐渐占据优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_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_,将欧洲生产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重_、蔗糖和烟草。答案:全球海路大西洋贸易阿拉伯沿海港口金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根据所学知
29、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将欧洲生产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重金属、蔗糖和烟草。25、新航路的开辟(1)路线人物时间航线支持国国籍_1487葡萄牙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葡萄牙葡萄牙达伽马_-_葡萄牙_葡萄牙葡萄牙哥伦布1492西班牙_一个小岛_意大利麦哲伦(船队)1519-1522环球航行西班牙_(2)评价积极:1)整个世界开始日益紧密地连成为一个整体;2)西欧各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开拓了世界市场,为资本主义创造条件;3)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加剧了相
30、互碰撞与冲突,交流与融合的过程。4)促进了世界上不同物种之间的传播。消极:西欧各国踏上了血腥的殖民扩张道路,逐步建立起世界范围的殖民体系。答案:迪亚士14971498印度美洲西班牙葡萄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87年,在葡萄牙的支持下,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14971498年,在葡萄牙的支持下,达伽马开辟了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1492年,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1522年,葡萄牙籍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闵家楠、曹小曙国际人口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材料二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移民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
31、亿增加1.91亿,其中包括难民。2005年,全世界共有1.91亿移民,其中1.15亿在发达国家,7500万在发展中国家。移民总人数的增长率也一直在上升,从19901995年1.4%增加到20002004年1.9%。1990年至2005年期间,发达国家的移民人数增加了3300万,发展中国家的增加数刚刚达到300万。因此,2005年,所有国际移民中有61%的人居住在发达国家。冉小毅中国大陆的人口国际迁移(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国际人口迁移怎样的方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地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原因。(2)从材料二中你能看出国际人口迁移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的原因。答案:(1)方向:北美、欧
32、洲、亚洲波斯湾地区(或西亚地区)是主要的迁入地;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南亚地区是主要的迁出地。原因:迁入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达,就业条件好,收入高;迁出地地区经济落后,就业难度大,收入低。(2)特点: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大、不均衡。原因: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生产的国际化分工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解析:(1)“方向”要根据地图来回答,即北美、欧洲、亚洲波斯湾地区(或西亚地区)是主要的迁入地;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南亚地区是主要的迁出地。“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主要是迁入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达,就业条件好,收入高;迁出地地区经济落后,就业难度大
33、,收入低。(2)“特点”要从材料中概况,尽量要做到多个角度或多个视角,即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异大、不均衡。“原因”要结合所学分析,从全球化、国际分工以及劳动力市场三个角度进行。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等商帮的行为,这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不可同日而语。棉纺织品取代奢侈品和土特产品,成为远距离贸易的主要内容。“我国国内市场也从这时起,有了真正的扩大”,但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此时的商业革命只是一场没有完成的革命。江南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严重失衡,这制约着国内市场
34、的扩大,阻碍了商业革命向纵深拓展。尽管此时“恤商”观念有所抬头,但封建王朝的抑商政策和“病商”弊政依然存在,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引发了近代欧洲的商业革命。欧洲与亚、非两洲的商业范围扩大,并开始与美洲有了商业联系。不同种类的商品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意大利的商业城市趋于衰落,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等大西洋沿岸的城市日益繁荣。海外贸易有利可图,新兴国家为了获取丰厚利润,采取出卖特权给私人企业的方式,代理行和特许公司随之发展起来。作为改变世界面貌的重大革命,商业革命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摘编自曹顺先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
35、括16世纪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未能完成商业革命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6世纪至18世纪的中国相比,近代欧洲商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表现:国内远距离长途贸易的兴盛;商帮出现;棉纺织品成为长途贸易的主要商品。原因: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腐朽的封建统治对商业资本的摧残与压制;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倭寇及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袭扰。(2)不同: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不断增多;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欧洲的对外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一定
36、的条件。解析:(1)表现:依据材料“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等商帮的行为”可以得出国内远距离长途贸易的兴盛;商帮出现;依据“棉纺织品取代奢侈品和土特产品,成为远距离贸易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出棉纺织品成为长途贸易的主要商品。原因:依据材料“江南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严重失衡,这制约着国内市场的扩大,阻碍了商业革命向纵深拓展”可以得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依据“封建王朝的抑商政策和病商弊政依然存在”可以得出腐朽的封建统治对商业资本的摧残与压制;依据“16世纪至18世纪”并结合所学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倭寇及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袭扰等角度进行补充。(2)不同:依据材料“欧洲与亚、非两洲
37、的商业范围扩大”可以得出贸易范围广;依据“不同种类的商品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可以得出商品种类不断增多;依据“采取出卖特权给私人企业的方式,代理行和特许公司随之发展起来”可以得出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影响:依据材料“作为改变世界面貌的重大革命,商业革命成为工业革命的先导”并结合商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欧洲的对外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启与欧洲人对胡椒的饥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搜寻胡椒的过程中,欧洲人经历无数次失败才取得成功。香料时代横跨中世纪与近代,从文
38、化的显著意义上,胡椒是完全中世纪的,然而,“商品像人一样,也具有社会生命”。以胡椒为代表的香料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通过香料贸易引起的战争与掠夺,西方逐渐控制了东方。从十字军东征开始提起欧洲人胃口的香料到17世纪欧洲人开启对外殖民征服时就失去其至上地位。香料不再是天主教弥撒的必需品,香料的味道也失去了“来自天堂的味道”的神圣感。香料曾给平淡无味的饮食增添了味道,其所代表的社会风尚的重口味逐渐与不新鲜食材和暴饮暴食联系在一起。人们开始注重食材本身的自然味道、色泽与健康的烹饪方法。胡椒走上更多寻常人家餐桌,因而不再受到贵族的青睐;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摘编自薛洁试论食物在社会支配结
39、构中的等级区分功能以18世纪之前的香辛料胡椒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来香料“失去其至上地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概括欧洲香料贸易的特点,简析香料贸易对欧洲的影响。答案:(1)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东西方贸易扩大,使得香料能满足欧洲市场需要。(2)特点:持续时间长;由奢侈品演变为普及;由欧洲主导,带有血腥性;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社会风尚由重口味、暴饮暴食变为清淡、健康的烹饪方法。影响:积极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和生活;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灾难的同时
40、,也促进了其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进步。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启与欧洲人对胡椒的饥渴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十字军东征开始提起欧洲人胃口的香料到17世纪欧洲人开启对外殖民征服时就失去其至上地位。香料不再是天主教弥撒的必需品”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东西方贸易扩大,使得香料能满足欧洲市场需要。(2)特点:依据材料“香料时代横跨中世纪与近代”可以得出持续时间长;依据“胡椒走上更多寻常人家餐桌,因而不再受到贵族的青睐”可以得出由奢侈品演变为普及;依据“通过香料贸易引起的战争与掠夺,西方逐渐控制了东方”可以得出由欧洲主导,带有血
41、腥性;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之一;依据“香料曾给平淡无味的饮食增添了味道,其所代表的社会风尚的重口味逐渐与不新鲜食材和暴饮暴食联系在一起。人们开始注重食材本身的自然味道、色泽与健康的烹饪方法”社会风尚由重口味、暴饮暴食变为清淡、健康的烹饪方法。影响:依据材料“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开启与欧洲人对胡椒的饥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搜寻胡椒的过程中,欧洲人经历无数次失败才取得成功”、“通过香料贸易引起的战争与掠夺,西方逐渐控制了东方”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进了其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进步;依据“人们开始注重
42、食材本身的自然味道、色泽与健康的烹饪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和生活;29、1500年前后开辟的新航路是西欧殖民扩张之路,也是西欧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摘編自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材料二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
43、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摘編自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开展了以“三角贸易”为特征的西方殖民掠夺。欧洲商人将廉价的运到非洲换取,再将换取来的运到美洲卖掉,然后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如此的循环贸易活动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欧其他三位同样对新航路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2)据材料二,从科学与思想
44、两个方面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3)根据你对“三角贸易”的了解,描述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3个贸易航路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早期殖民活动的影响。答案:(1)目的:寻找黄金;传播基督教。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2)意义:科学方面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思想方面破除了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3)内容:航路主要贩运廉价的枪支和工艺品;航路主要贩运黑人奴隶;航路主要贩运美洲的农作物和金银等。影响: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罪恶的黑奴贸易,使得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解析:(1)目的:根据材料“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可知,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根据材料“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哀和目的”可知,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航海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辟新航路的重要航海家还有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2)意义: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可知,在科学方面,新航路开辟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根据材料“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可知,在思想方面,破除了对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