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12-古代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54112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12-古代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12-古代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12-古代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12-古代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12-古代诗歌阅读-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提升练12 古代诗歌阅读 名句默写 论述类文本阅读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提升练12 古代诗歌阅读 名句默写 论述类文本阅读年级:姓名:5提升练十二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贵州省高三第二次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 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句写吴中健儿驾舞龙

2、舟,水面飞驶竞渡的壮观场面。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B“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们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色。C词的上片四句着重写人事,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以此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D“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句中“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解析】C项,“以此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错

3、误,整首词从热烈欢快渐趋恬静宁谧,成功地表达出一个悠闲的耋耄老人所独有的心理状态,而非孤独寂寞。2“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句,以写景工绝著称,请简要赏析。答:(示例)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动静结合。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别具一种朦胧之美,令人玩味。寓情于景。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词人告别了白日的喧闹,回到了自家的庭院,可以享受一下月光下的静谧。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解析】解答本题时,需要准确把

4、握景物特点,结合文本分析所用手法。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写热闹之后的静谧幽美的夜景,一动一静,互相对应,表现词人对动之美与静之美皆能欣赏的豁达情怀。“无影”言杨花小而轻,实为突出庭院的寂静无声,动中有静,以动衬静。白日、夜晚的不同景象,寓情于景,表现出词人节日的快乐;对庭院夜景的描写表现出恬淡、清明的意境和词人闲适、平和的心境。二、名句名篇默写3(2020河南省名校高三3月线上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集中表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而男子却怀有二心的诗句是:“_女也不爽_,_士贰其行_。”(2)劝学中用走路从反面设喻,来强调学习重在积累的句子

5、是:“_(故)不积跬步_,_无以至千里_。”(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海内存知己_,_天涯若比邻_”两句,表达了彼此天各一方,但友谊长存的情怀。三、论述类文本阅读(2020 高三查漏补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华经典诗词内容广泛、意象精美、韵律和谐、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伦理观念,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千百年来,人们援引诗词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点亮生活、诗化人生。今天,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华经典诗词可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中华经典诗词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提供了

6、强大的精神支撑。毛泽东同志写长征,开篇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唐朝李白行路难说得好:“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骆宾王在西京守岁中写道:“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拥有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面对疫情,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暂时困难,我们也要有必胜的信念。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精神动力。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比如写小草

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看似柔弱的小草、竹子竟也刚毅坚卓、傲然不屈。像“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诗句,体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越是艰苦卓绝,越是挺身向前,不战胜敌人决不罢休。当前,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此时,更加需要强化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有了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我们就能坚持不懈,赢得最终胜利。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手足情怀,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情感依托。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经过艰苦

8、努力,付出巨大牺牲,终于取得积极成效。从医务工作者到居家老少,人人都是战士;从定点医院到社区街道,处处都是阵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这些诗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也写出了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牵挂与不舍。这些诗词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共情,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积极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从容的气度,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心理基石。疫情病痛固然可怕,但恐惧绝望却要不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恐慌焦虑于事无补,从容淡定方能进退有据。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经典诗词告诉我们: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大雪压青松

9、,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是要努力保持“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的恬淡心境,我们不仅要战胜病毒,更要成为身心健康的胜利者。只有这样,才能在“回首向来萧瑟处”时,感受到“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欣喜;才能无比欣慰地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摘编自康震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A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只要阅读了中华经典诗词,人们就一定能获得精神力量,从而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点亮生活、诗化人生。B长期以来,中华经典诗词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

10、、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这是我们面对疫情,要有必胜的信念的原因。C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是要努力保持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D当前,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使得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有了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我们就能坚持不懈,赢得最终胜利。【解析】A项,“就一定能获得精神力量”说法绝对,根据文章第段可知,阅读了经典诗词,人们可获得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但并非“一定能”。B项,强加因果,“中华经典诗词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与“我们面对疫情,要有必胜的信念”并无因果关系。C项,偷换概

11、念,根据文章第段可知,与“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相关的是“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是要努力保持恬淡心境”。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证了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华经典诗词可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的中心论点。B文章第段指出抗疫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抗疫过程中,一些诗词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共情,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C文章化用大量中华经典诗词,如第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有力支撑了论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D文章论证时兼顾诗词内容的精确和对现况的指导意义。既有对诗词的解说,又有对现况的分

12、析。【解析】C项,文章并非化用,而是引用了大量中华经典诗词。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经典诗词章句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可以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B当下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但仍然不能松懈。不得举行大规模的聚集性活动,也不要外出聚餐。C这次疫情来势汹汹,防控阻击战任务重、时间长,对所有人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此时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打好打赢这场硬仗的心理基础。D“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千里同好,坚于金石”,体现了世界人民守望相助的手足情怀,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共情。【解析】B项,“不要外出聚餐”说法绝对。根据实际情况可知,可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有秩序、有要求地适当外出聚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