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150983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省淮南瓦埠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申报材料申报单位: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申报时间: 安徽省淮南瓦埠湖2011年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名称: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公章)行业名称环境治理行业代码N802所处的区域、流域或海域瓦埠湖流域行政区划代码340402项目开始时间2011年9月结束时间2012年8月联系人姓名办公电话手机号码传真E-mail刘飞15805541590项目申报理由和必要性(150字)由于项目区农民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板结,不利

2、于作物生长,一部分化肥流失造成水源污染,加之工业、生活垃圾等各种途径对水体的污染,农民使用受污染水灌溉,从而加剧了土壤面源污染,不仅产量下降,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采用的污染治理技术和工艺方案(配置方案)治理方案主要是:1、增施土壤改良剂;2、与养殖场合作,增施有机肥;3、深翻、中耕;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团粒结构,提升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肥效作用,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交换容量,达到酸碱平衡,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指标(限200字)建成绿色水稻生产基地2万亩,并通过绿

3、色认证;年产稻谷10000吨,增产400吨;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土壤保水、供肥能力明显改善;农药、化肥用量减少50,肥料逐渐被有机肥替代。具体为:1、增施土壤改良剂10000亩;2、增施有机肥10000亩;3、秸秆还田、深翻、中耕12000亩4、购置10台深松机和5台专业设备,配合项目区原有农业机械,达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目标。投资及其构成、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43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156万元;仪器设备购置37万元;其他1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万元;预备费20万元。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23万元。项目预期效益形成2万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全部收购

4、基地内生产的稻谷,年产稻谷1万吨,以每斤稻谷高出普通价格0.05元,可为农民增收100万元,生产的大米已经荣获了绿色食品证书,可加工7000吨大米,比普通大米售价高100元/吨,每年为企业增收70万元。申请支持方式和金额财政拨款120万元占投资总额比例49%贷款贴息占投资总额比例可研报告编制单位、资质可研报告批复单位、文号、时间环评报告编制单位、资质环评报告批复单位、文号、时间近三年排污费缴纳情况已及时足额缴纳本级环境保护部门意见(中央企业由省级填写) (签署意见、签字、盖章) 年 月 日本级财政部门意见(中央企业由省级填写) (签署意见、签字、盖章) 年 月 日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

5、改良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 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二O一一年九月目录一、项目提要- 1 -1.1、项目基本概况- 1 -1.2、项目编制依据- 2 -二、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2.1 项目建设背景- 3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0 -三、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11 -3.1、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 11 -3.2、单位简介- 11 -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13 -4.1、项目建设地点- 13 -4.2、项目区基本情况- 13 -4.3、经济状况- 14 -4.4、交通条件- 15 -五

6、、技术方案分析- 15 -5.1、技术方案选择- 15 -5.2、治理技术方案- 15 -5.3、防止土壤污染主要措施- 17 -六、项目建设目标- 20 -6.1、生产基地- 21 -6.2、产能- 21 -6.3、地力- 21 -6.4、面源污染控制- 21 -七、项目建设- 21 -7.1、土壤改良剂10000亩- 21 -7.2、增施有机肥10000亩- 22 -7.3、秸秆还田、深翻、中耕12000亩- 22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2 -8.1、投资估算- 22 -8.2、项目总投资估算- 23 -8.3、资金筹措- 23 -九、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24 -9.1、建设

7、期限- 24 -9.2实施进度- 24 -十、土地、规划与环保- 24 -10.1、土地、规划- 24 -10.2、环境保护- 24 -十一、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25 -11.1、项目建设期间的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 25 -11.2、项目建成后的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 25 -11.3、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 26 -十二、效益分析- 26 -12.1、经济效益- 26 -12.2、社会效益- 26 -12.3、生态效益- 27 -十三、结论与建议- 27 -十四、附图和附件- 28 - 4 -一、项目提要1.1、项目基本概况1.项目名称: 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改良生态修复项目;2.建

8、设单位: 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3.建设地点: 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4.项目类型:改建;5.建设年限:1年;6.项目目标:建成绿色水稻生产基地2万亩,并通过绿色认证;年产稻谷10000吨,增产400吨;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土壤保水、供肥能力明显改善;农药、化肥用量减少50,肥料逐渐被有机肥替代;7.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本项目覆盖面积为20000亩,施用土壤改良剂1万亩,增施有机肥1万亩,秸秆还田、深翻、中耕12000亩,购置深松机10台和专用设备5台,人员培训5000人次。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243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156万元;仪器设备购置37万元;

9、其他1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万元;预备费20万元。(2)、资金筹措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资金123万元。9. 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项目区农作物耕作制度为稻麦轮作,主要产品是稻谷和小麦。通过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民签订粮食订单,形成2万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全部收购基地内生产的稻谷,年产稻谷1万吨,以每斤稻谷高出普通价格O.05元,可为农民增收100万元,生产出的大米已经荣获了绿色食品认证书,可加工7000吨大米,比普通大米售价高100元吨,每年为企业增收70万元。(2)、生态效益由于项目区农民长期过分依赖化肥的增产效果而

10、忽视农家肥料,特别是过量施用化肥和使用比例失调,使得农业系统内部结构受到破坏,农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团粒结构破坏并减少,蓄水保肥能力下降,肥效作用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影响了氮磷等养分通过扩散作用向作物根系移动的速率。有机质含量降低,不仅使得反硝化细菌作用强烈,氮素肥料以气态氮的形式损失增多,而且使土壤中残存的硝态氮因难以形成有机氮而发生渗漏,污染地下水。因土壤结构的破坏,磷素肥料有效磷含量降低,并且,由于大量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造成磷肥随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而损失,降低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由此可见,化肥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项目在农业生产中适量减少化肥的使

11、用,增加农家肥的用量,使我们在获益的同时减少对土壤的消极影响。1.2、项目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6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2年;3.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年-2010年);4.安徽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安徽省环保局;5.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7.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2000年8月原国家经贸委);8.安徽省瓦埠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二、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建设背景化肥是重要的农田物资,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过很大作用,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对土壤产生了不

12、良影响,不仅不利于作物稳产增产,还降低了农产品质量,主要表现在: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导致土壤硝酸盐积累;破坏土壤结构,促进土壤酸化;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改变了土壤的性状,降低了土壤肥力,降低了作物产量,产生追施化肥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防治土壤化肥污染就显得尤为重要。化肥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必需品,它的好处是很多的,但如使用不当亦可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化肥中除了植物必需的氮、磷、钾外,其分子中必然还含有植物不需要的其它元素,可以看成是痕量污染物。这些元素有许多是比较不易移动的,实际上土壤起了浓缩器的作用。当肥料年复一年地施于土壤中,则使这些无用元素在植物根部附近的浓度达到可能损害植物生长的程度

13、,当动物吃了这种植物时,也要发生病害。例如,长期施用硫铵肥料,其铵离子经过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慢慢被作物吸收,而硫酸根则逐渐积累在土壤中,日久酸性不断加强,土壤就会板结,而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使用农家肥料、合理轮作等措施对改良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有一定好处的。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土壤污染主要污染源为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灌溉用水受到污染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金属和有毒元素有所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产生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Zn、Cu、Co和Cr。从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总是给化肥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其中以磷肥为主。目前我国施用的化肥中,磷肥约占20%,磷肥的生产

14、原料为磷矿石,它含有大量有害元素F和As;同时磷矿石的加工过程还会带进其它重金属Cd、Hg、As、F,特别是Cd;另外,利用废酸生产的磷肥中还会带有三氯乙醛,对作物造成毒害。研究表明,无论是酸性土壤、微酸性土壤还是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化肥还会造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比如,长期施用硝酸铵、磷酸铵、复合肥,可使土壤中As的含量达5060 mgkg;同时,随着进入土壤Cd的增加,土壤中有效Cd含量也会增加,作物吸收的Cd量也增加。2微生物活性降低,物质难以转化及降解土壤微生物是个体小而能量大的活体,它们既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执行者,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具有转化有机质、分解矿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

15、作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试验表明,施用不同的肥料对微生物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大小的顺序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单施无机肥。目前,项目区施肥的化肥中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低,这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3养分失调,硝酸盐累积目前,项目区施用的化肥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和复合肥较少长期施用造成土壤营养失调,加剧土壤P、K的耗竭,导致N03-N累积。NO3-N本身无毒,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摄入人体后被微生物还原为NO2,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同时,NO3-N还可以在体内转变成强致癌物

16、质亚硝胺,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癌变,危害人体健康。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即使是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100cm土层中NO3-N累积量也在240740kgm2。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是治理农业污染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加上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造成的点状综合污染,使农业土壤质量呈现劣化趋势。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世纪末,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工业“三废”污染面积达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面积为1

17、30多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粮食减产就达1000万吨,还有1200万吨粮食受污染,两者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往往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土壤污染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土壤一旦遭到污染,治理成本巨大且很难彻底根除,如果不加以治理,仅由土壤本身自然恢复,一般需要耗费两三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不仅是量的概念,更是质的要求。淮南市各级政府要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明确有关职能部门对土壤污染防治、农产品检测的工作职责,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监管监控,严格控制污染源头,尤其是要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如

18、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为监管重点,开展农业土壤环境监测、评估与安全性划分;同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土壤污染修复技术。2瓦埠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治污刻不容缓瓦埠湖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一个时期以来,瓦埠湖污染加剧,水环境继续恶化,这主要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农村不合理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面源污染也起了一定作用,特别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致使氮、磷污染,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近年来,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化学品以及畜禽粪便随意排放造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排收的污染物进一步污染灌溉水源,再次加剧土壤面源污染,从而引起有毒有害物质积

19、聚在农产品内。目前淮河流域土壤面源污染所占比例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3瓦埠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瓦埠湖流域土壤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田过量使用化肥造成氮、磷物质的流失;广大农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降雨时产生的径流污染以及农村养殖废弃物污染等。其中,大量生活污水排放和农田农药、化肥流失是农村面源污染主要“贡献者”。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华东农村生活废水中,有约25直接排入村河,约50排入屋后及地表渗入地下,还有约25排入沟渠。这些问题不仅造成农村资源浪费,而且破坏了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污水和固体废弃物长期积累在渠沟、水塘,这

20、些水源被农民用作灌溉水再次污染农田。4项目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实施区域主体部分是仅适宜发展农业的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项目实施区域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因此,项目实施区域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生态化、效益化、集约化”为发展模式,切实保护耕地,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效率,加强农业环境管理,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由于地处淮河流水系,常年利用水质状况较差的水体进行农业灌溉,使区域的土壤生态环境面临着较大的威胁。因此,项目区要实现其未来的生态农业发展目标,真正建立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土壤污染的综合防治工程已刻不容缓

21、。5项目建设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针对项目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必须紧密结合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以保护农业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达到经济、生态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是中央积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

22、可直接改善项目区土壤环境状况,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扩大生产规模提供可靠的环境保护,是实现项目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前提和条件。6项目建设是消除土壤污染,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需要绿色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其质量要求主要是看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绿色农产品成功栽培的影响因素除了直接施用化肥、农药以外,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土壤环境。以土壤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为例,我国目前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镉污染耕地1133万m2,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

23、;被汞污染的耕地312万m2,涉及15个省21个地区。重金属沿着食物链累积,在农产品中残留并最终导致人体中毒的严重事故时有发生。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重金属一直受到各国环境生态学家的广泛重视。重金属对人类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而且重金属污染具有潜在性,无明显可见的标识,普通消费者无法从外观上判断农产品是否受重金属污染并避开它。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开展,降低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的总量,减少重金属等污染物进入农作物的机会,才能保证项目区各类农产品的安全性,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保障。7项目建设是构建生态农业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需要农

24、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生态农业阶段。所谓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某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也就是说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减少输入,求得尽可能多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土壤是农业生产系统内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土壤环境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生态农业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8项目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安徽的具体行动安徽是个农业大省,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提出建设生态省的省份,通过生态省建

25、设,促进省内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高水平地发展己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本项目的实施体现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农业理念,成为建设生态省的一项基本内容。土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宝贵资源,本项目实施后,将彻底消除因污染水体灌溉造成的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促进了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真正形成项目区健康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并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使农民增收,解放农村生产力,增强了地方经济活力,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最终实现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开发、生产多种无公害乃至有机食品,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农村经济高水平、可持续发展。9项目建设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的生存活

26、动对土壤及其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地方因污染和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土壤破坏仍在继续,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好今天的耕地,对维护本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降解污染等均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0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从国内外的经验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必须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要从源头控制入手,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从源头减控氮磷流失污染;二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寓于农业增效

27、、农民增收之中;三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技术,推进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四是土壤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坚持不懈地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理,力争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本项目的建设具体地点是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面积20000亩,全部建立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稻谷10000吨,可加工大米7000吨,项目产品为人们基础消费品,市场大前景广阔。2项目建设单位基础雄厚,经验丰富本项目建设单位是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是一家民营企业。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曹

28、庵镇宋王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紧靠206国道东侧,距合淮阜高速公路入口仅O.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项目单位具有将近20年的行业从业经验,主要从事稻谷收购、加工和销售,场区总占地面积53亩,已建成两条日产200吨精制大米生产线,年加工稻谷7.5万吨。企业总资产68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365万。2009年销售收入11005万元,利税462万元,目前资产负债率为27.69。现有员工136人,其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0人。上述资料显示,项目单位具有经济和技术实力承担该项目,米面厂与当地农民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三、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3.1、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

29、表建设单位: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单位性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长仁。3.2、单位简介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位于淮南市田家庵曹庵王郢米面厂宋王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紧靠206国道东侧,距合淮阜高速公路入口仅O.5公里,交通四通八达。本厂于1992年成立,主要从事稻谷收购、加工和销售,现总占地面积53亩,目前企业总资产68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365万。两条日产200吨精制大米生产线,年加工稻谷7.5万吨。2009年销售收入11005万元,利税462万元,目前资产负债率为2769。现有员工136人,其中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0人。主要产品有绿淙香米、绿淙丝苗米、叶芽米和三鑫贡米等

30、系列大米,规格有25kg、15kg、10kg和5kg,采用本地优质水稻“两优6326”为原料,经先进设备加工而成,此米清香纯正,口感柔软,米粒形状均匀,光泽润滑,无杂质,无污染,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青睐。企业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民签订粮食订单,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生态水稻,企业以曹庵镇、史院乡为中心,已形成了8.5万亩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生产出的大米荣获了绿色食品认证书。带动10341户农民致富,仅2009年就让利农户1295万元以上,得到市农委、区政府、镇政府、乡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确保企业生产绿色大米原料的来源。2008年企业被市农委评为“淮南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31、业”,同年“绿淙”牌精制大米被市政府评为“淮南市知名产品”。2010年被淮南市农委评为“2009年度淮南市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企业在田家庵区曹庵镇物流园区又征地30亩,计划总投资4735万元,建设年产1.5万吨精制米糠油生产线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审批、环评、征地、规划等前期工作,厂房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米糠油精炼项目被安徽省纳入“861”重点项目和被淮南市人民政府列为市“977l”行动计划。企业为了做强做大,全厂职工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再创辉煌。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4.1、项目建设地点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4.2、项目区基本情况淮南市境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

32、地处东经1162121”117115 9”与北纬323245”33024”之间,东与滁州市风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西南与六安市属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颍上县,毫州市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怀远县相交,东与滁州市凤阳、定远县搭界。最东端位于孔店乡东河村以东与定远县交汇之窑河河面,最西端位于风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孙庙乡庙塘村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风台县与蒙城、利辛县交汇处。全市总面积2596.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566.4平方公里,凤台县面积10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曹庵镇是淮南市的南大门,

33、北距市区17公里,206国道、311省道和合淮阜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并贯穿全镇。全镇辖11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2万,总面积56.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曹庵是农业大镇,这里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特色农产品有:草莓、桃子、蔬菜、西瓜等无公害农产品为主的种植业;有以鸡、鹅为主的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有经济实惠的餐饮服务业和以货运为主交通运输业。九大农业专业协会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曹庵牌农产品、兴杨牌禽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认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4.3、经济状况2009年淮南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

34、,第一产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比例为8.69:61.11:30.20。按常住人口计算,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809元。全年工业增加值2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7亿元,增长26.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71.2亿元,增长7.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城市零售额110.2亿元,增长23.3;县零售额12.9亿元,增长20.7;县以下零售额10.8亿元,增长20%

35、。由于地缘优势,特别是淮南煤电化基地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山南新区建设,为曹庵镇经济腾飞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机遇,曹庵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围绕“一个中心、实施三大战略、建设四首之区、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思路,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以经济民营化为突破口,以农村城镇化为着力点,以行政行为规范为总抓手,解放思想、解放行动,全力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商贸兴镇”三大战略,打造靓丽南大门,建设精品卫旱镇,努力实现与市区的同步发展与进步。4.4、交通条件淮南处在中国承东启西、南北相接的过渡带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东连京沪线,西接京九线,淮南线和206国道穿境而过,淮河水运通江达海,京福高速、

36、合阜高速纵贯于城市东南两翼。五、技术方案分析5.1、技术方案选择结合“自然免耕”措施,增施土壤改良剂、有机肥,合理水旱轮作换茬,以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农民培训,科学合理地使用肥料,以减少农药化肥污染,进而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活条件,促进土壤生态平衡,调节土壤养肥状况,增加有机质含量,并最终达到水稻稳产、优质、增产的目的。5.2、治理技术方案 1“自然免耕”对于土壤结构较好的田块,要保持这种良好结构,使之能长期发挥作用。(1)、依靠毛管水的不断浸润,严防变干,做到水、气、热含量相对稳定,为作物根系连续地吸收养分、水分创造良好条件;(2)、依靠施用有机肥以改良土壤胶体品质,提高土壤稳定结构的能力,加强突

37、然那个对于过热、过冷、变形、变质的抗逆力;(3)、对于土壤结构不良的田块,首先依靠精耕细作消除不良结构,使之适合自然免耕的标准。具有自然免耕条件的土壤,无论水田或旱地都能表现出通气、透水、导温和供水、供肥能力稳定而强盛的优点,这样既能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又能抗拒久旱久涝、暴冷、暴热、风蚀、水蚀等自然灾害侵袭,收到抗灾增产的效果,是水稻土培肥的重要途径之一。2增施“土壤改良剂”结合项目区土壤特点,具有针对性地施用土壤改良剂,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而不是主要提供植物养分,根据不同田块特点,施肥量1550公斤亩不等。(1)、土壤改良剂具有固氮、解磷和解钾功能,促进

38、作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同时释放土壤中的铁、镁、锰、锌、硫、硼、钙、硅等多种中微量元素,平衡氮、磷、钾的吸收,解除肥害。有效防治农作物生理性缺素症(早衰、小叶、黄叶、裂果、黑心、腐心、水心、苦豆病、缩果等),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及化肥残留,有效恢复地力,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增强作物抗逆境能力; (2)、内含的多种功能性微生物进入土壤后,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产物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变得疏松、绵软、保水保肥性能增强,水、气、热更加协调,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3)、土壤改良剂

39、内含多种有益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在作物根系周围迅速大量增殖,调节根周围微生物平衡,并逐年累计,形成一道严密的保护屏障,这些根周围的微生物通过重寄生、营养或空间竞争,分泌生长素,诱导作物抗病性能等机制,抑制或拈抗有害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轻土传、连作及根结线虫的危害,有效防治因土传或重茬引起的死棵(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进而起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4)、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加强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最大限度促使有机物分解转化,生产多种营养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细菌多糖、酶等)和刺激性物质(赤霉素、吲哚乙酸、核苷酸),反过来又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健壮,提

40、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3增施有机肥料、加速土壤熟化根据有机肥原料、以及营养元素含量多少,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定量施用,有机肥料中的主要物质是有机质,施用有机肥料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农作物秸秆也是很重要的有机肥源,其养分丰富,来源广,数量多,可直接还田,也是堆、沤肥的重要原料。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每年总生成量平均为4亿多吨,按稻草还田率30、麦秸还田率45、玉米秸还田率20计算,每年可用作有机肥料的秸秆就有1.3亿多吨,约可提供氮素66万吨、磷素40万吨、钾10.6万吨。5.3、防止土壤污染主要措施在本项目区内,

41、过量使用化肥是主要土壤污染源,其次是农药以及使用受到污染的河水灌溉。化肥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如果使用适当,对农作物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促进土壤酸化,导致营养失调与硝酸盐积累,土壤结构破坏,以及微生物活性的降低等,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防治土壤化肥污染。1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管理目前,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化肥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加强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充分意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调动广大公民参与到防治土壤化肥污染的行动中。有机肥是我国传统的农家肥,包括秸秆、动

42、物粪便、绿肥等。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吸收容量,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2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减少化肥的浪费,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3加强土壤肥料监测和管理注重管理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物质。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4施用化肥增效剂施用化肥增效剂,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5改进施肥方法应根据化学肥料的性质确定施肥方法,如氮、钾肥应深施,磷肥宜集中施用或与有机肥掺混后施用。6推广合理水旱轮

43、作、节水灌溉在项目区推广“稻麦”等水旱轮作模式,合理轮作不仅有利于抑制杂草和病虫害、改善养分供给、降低水资源污染。培训农民,利用节水灌溉措施。节约水稻灌溉用水,不仅有利于防止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降低灌溉水污染土壤的风险,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缓解农业用水的重要措施。已经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正在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先进的灌溉制度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灌溉的发展,并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插秧前做池段要想节约用水,首先就要整平土地,使土地平整达到最优。这样泡地时,水层深浅才能均匀,从而有效避免高处无水、低处水深,高处有水、低处淹苗的现象,自然就节约了用水,在整平地面的

44、同时,还要打好田埂使其坚固,防止漏水,会避免水的浪费。 2)、泡田插秧期泡田是用水比较多的时期,用水较多的原因有,土壤干旱、泡田时间长(以前达20天)、采用上灌下排泡田法;另外,传统的水耙地时排水浪费严重,以至泡田定额每亩达到300多立方米。因此要想在此段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水量,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加强生产的集约化,缩短翻地、耙地及泡田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块水分散发;b、废除泡田时间过长的现象,耙地时将多余的水分充分利用,将其排入另一池中;c、要集中泡田、跳格泡田、井字泡田、先灌高后灌低的先进泡田法;d、提倡水田旱耙地,即采用翻地-耙地-泡田-插秧连续作业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几个

45、生产环节密切配合,缩短了泡田时间,提高了泡田质量,既节约了泡田期用水量,又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益处,省水-降低了生产成本,缩时-降低了用工数量,增产-提高了经济效益。3)、选择先进的灌溉制度水稻的浅水灌溉(水层在14厘米)已是成熟的经验,是能够满足水稻生长要求,达到水稻丰产的灌溉制度。它改变了大水串灌、深水层灌溉的方式,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做到浅水耙地、浅水插秧、浅水追肥、浅水中耕。4)、充分利用雨水灌溉根据自然降雨量的大小,确定停、供水时间,充分利用雨水灌溉,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六、项目建设目标农业土壤一旦遭到破坏,进行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能单靠某一个项目或者政府

46、资金投入,最重要的是培训农业生产人员具有耕地保护意识,运用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措施,控制污染源,调节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发展。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环境。建成后的农田土壤基本可以实现生态平衡,土壤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通过加强环境资源监测、宣教培训、科学研究、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从而使环境保护和土地的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1、生产基地建成绿色水稻生产基地2万亩,并通过绿色认证。6.2、产能年产稻谷10000吨,较项目建设前增产400吨。6.3、地力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土壤与相邻农田土壤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土壤保水、供肥能力明显改善。6.4、面源污染控制与同地区非项目区比较,农药、化肥用量减少50,肥料逐渐被有机肥替代。七、项目建设7.1、土壤改良剂10000亩1土壤结构改良剂用量一般以占干土重的百分率表示,用量少改良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