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学案式教学是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它改变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式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相互质疑,教学相长”的思想。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激发学生了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这是一种真正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导学案式教学在实现有效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优点,但如果没有充分理解导学案的作用,我们也很容易陷入误区。一、导学案式教学能够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主要表
2、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学案式教学能够“增效”,但不“增负”。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分散,没有旧版教材系统。但是其中的素材更贴近生活,学生活动也明显增多。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现行的课时量肯定不够。况且教师要面面俱到地讲解,学生们要面面俱到地学,负担非常大,而且成绩也不很理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易受到打击,放弃学习,导致教学与学习的无效性。但是导学案式教学,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让学生能够紧抓重点难点。这是由于导学案都是教师提前整合教材,广泛查阅各种备课资料,通过细致的思考,力求涵盖所有与本课有关的重要知识点,精选习题,才印
3、发给学生的。教师精心编写出来的导学案,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有解析或提示,有引导性,针对性,又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导学案的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笔记,学会概括、总结知识网络,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把初中化学第三单元中水的净化和爱护水资源整合成一节课。在课前让学生根据导学案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水的现状(水的污染,水的净化方式等),并填写在导学案上。这样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真正上课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尽情的去交流展示自己的调研成果,再让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补充。教师再适时的引导总结一
4、下其中重要的知识点,然后学生进一步完善导学案上的问题并完成导学案后的课堂练习,本节课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了。这样设计导学案,既简化了学习内容,又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能从自主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有成就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能达到了课堂的高效。第二,导学案式教学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导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以及任课班级的学生实际水平编写出来的,具有层次性特点。导学案将重难点知识融合在基础题、中等题及提高题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一节课上完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5、。真正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挑战精神,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有效的主动学习的目的。例如,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基础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若涉及的知识点较难时,我一般将导学案分层设计。如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上,我设计了两种导学案: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不仅要求学生会做基础的计算题(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或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还涉及到了有关质量差,含杂质的计算;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就只要求学生会做基础的计算题。结果在课堂上基础较差的学生大多数都能很顺利的完成基础题,有少数学生还能完成书本上较为复杂的计算题。每做完一题,他们的脸上都洋溢
6、着喜悦的笑容。这样设计让差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见,导学案的分层设计,在化学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三,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好的导学案,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传统教学中,集体备课仅仅是讨论一下对个别较难的知识点的讲解,备课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做不到本学科内的资源共享。因而同一个学科内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成绩往往相差很大。而导学案式教学的实施,实现了同一备课组内部的资源共享,无论是从新课的讲授思路,重点难点的突破还是课后习题的选择、讲解等都是经过了同组教师的充分讨论之后,再由其中一位教师执笔完
7、成的。这就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为实现有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不多,但自从实施了导学案式教学模式后,从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中我获益匪浅,以往所遇到的教学中的困惑迎刃而解。第四,增加师生互动,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机械的“我讲你听”,学生不知道教师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课堂上也就只能被动地听,师生之间没有互动。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死气沉沉的,学生没活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导学案式教学则完全改变了这种情况。因为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需要讲解的,学生需要提前思考的内容编进了导学案,这样就意味着学生在教师讲
8、解新课之前就已经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预习,自己需要掌握的内容,已经掌握了的内容,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心中有数了,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学生既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讲,也可以更好地参与课堂,可以讨论、质疑等。课堂和谐积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当然更好。在没有实施导学案教学之前,上化学课时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热情不高,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一些“老面孔”举手,其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总是当听众,课堂气氛不活跃。但是在进行导学案教学后,这种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有一次,在学习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先给出反应原理然后让学生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实验装置的老模式,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先
9、列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反应,然后让他们自己从中选择合适的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说出理由。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五分钟,然后再交流。结果学生讨论的很起劲,后来交流时也很踊跃的发言,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教师只需适时的引导小结即可。这种教学,老师不再是独裁者,而是一个引路人,既给学生提出一个正确的方向又不包办,引导学生展示和表演,又给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第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导学案的设计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质疑,同时还包括课后学习的延续性。导学案的导学优势还表现在导学案的课后作业这一环节的设置。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料
10、可以说琳琅满目,良莠不齐,都让学生做,搞题海战术,耗时耗精力,效果未见就好。但是如果不让学生做题,学生学过的知识得不到有效地消化和运用,其结果当然更不利。所以导学案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都是先跳进题海,把和本节内容有关的题目都做一遍,然后挑出有代表性的题目以课后作业的形式推荐给学生,这样,学生既跳出题海,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识,保证课堂的长期的有效性。以上实践证明,导学案式教学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中,我体会到,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导学案在这种教学中的真正作用,那么在导学案的编制以及导学案的课堂运用过程中,就会步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通常表现在如下两
11、个方面。二、导学案式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误区:第一,认为导学案中的巩固练习越多越好。为了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许多教师往往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某个知识点。所以他们从手边的资料中网络到了各种“经典”题目,放到导学案中,让学生完成。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必要的。我们的巩固练习,是为了教会学生解题方法,思考如何去解某一类型的题型而设计的。它的精彩之处,主要在于它们是否具有代表性,既是否能让学生通过做几道题,学会了一类题型的解法,或掌握某个知识点。相反,如果练习过多,题海战术会拖累学生们,又没法总结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其结果实际上是适得其反的,而且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
12、、认为导学过程中,老师讲解的时间越少越好。导学案式教学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应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但是有些教师片面地追求少讲。这种想法导致了,有些学生无法解决的、有疑问的问题,教师也没有充分的引导或解析讲解。结果,学生无法理解课堂的疑难,对于巩固练习也无法有效的完成。实际上,对于课堂上的讲解,应该是少讲或者不讲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而对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则应该对症下药,仔细讲解,不能把该讲的也省去不讲或者少讲。导学案式教学提倡教师的讲解是少而精。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语言、内容要精;其次,要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再次,应具有启发性,引导性。总之,这一段时间的实践结果证明,导学案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它实现了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许多教学目标。导学案式教学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模式,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很好的作用,以后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这一模式,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让它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