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5∕T 2814-2023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148815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6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5∕T 2814-2023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45∕T 2814-2023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45∕T 2814-2023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45∕T 2814-2023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45∕T 2814-2023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40 CCS B 65 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 28142023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 效益评估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benefit assessment of forest and gras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ject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2023-12-26 发布 2024-02-01 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5/T 2814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估目的与周期.2 目的.2 4.1 周期.2 4.25 评估方式.2 6 评估流程.2 7 评估指标与计算方法.3 评估指标.3 7.1 评估指标计算方法.4 7.28 评估综合指数与分级.7 综合指数计算.7 8.1 综合评估分级.8 8.29 评估报告.8 附录A (资料性)评估指标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9 A.1 评估指标数据来源.9 A.2 计算方法.9 附录B (资料性)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报告编写提纲.11 DB45/T 2814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

3、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提出、归口并宣贯。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南宁师范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蔚生、卢峰、苏宏新、覃星铭、蔡会德、胡宝清、莫剑锋、闫妍、农胜奇、徐占勇、蒙检、童德文、文娟、李惺颖、罗捷、刘频。DB45/T 28142023 1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 效益评估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的评估目的与周期、评估方式、评估流程、评估指

4、标与计算方法、评估综合指数与分级、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利用财政资金开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LY/T 2994 石漠化治理监测与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石漠化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rocky desertifi

5、cation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石漠化区域林草植被恢复为核心,合理实施坡改梯及配套田间生产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畜牧业发展设施等治理措施,对石漠化土地实施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受损的岩溶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3.2 林草植被恢复工程 forest and gras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roject 在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以提高植被综合盖度为目标,通过封山育林、封山管护、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森林抚育等措施,使覆盖地面上的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林草植被得以保护、修复和生长的综合措施,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基础。3.3 林草植被恢复类型 forest and grass r

6、estoration types 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形成的地表植被状况,包括乔木型、灌木型、草丛型、旱地作物型、无植被型。来源:GB/T 151632018,有修改 3.4 效益评估 benefit evaluation DB45/T 28142023 2 对从石漠化综合治理实施林草植被恢复工程获得的政策能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的评估。来源:LY/T 2994-2018,有修改 4 评估目的与周期 目的 4.1 全面掌握一定时期区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开展情况,科学评价工程实施成效,为下一步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相关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周期

7、4.2 评估分为工程年度评估和区域周期评估。工程年度评估每年开展一次,开展区域周期评估的当年不开展工程年度评估。区域周期评估的年份原则上与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期限相对应,每个五年规划期结束后开展一次。5 评估方式 本评估采取定量评估的方式进行,评估指标值为评估期指标数值与基期数值的比值(公式1)或差值(公式2),评估指标值的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评估指标值计算公式为:=10 100%(1)式中:k 评估指标值;X1 评估期指标数值;X0 基期数值。=1 0 (2)式中:k 评估指标值;X1 评估期指标数值;X0 基期数值。6 评估流程 主要包括确定评估范围、周期、指标、分析方

8、法,获取数据并建立评估数据集,开展评估综合指数计算与分级,编制评估报告及成果审查归档等环节,具体流程见图1。DB45/T 28142023 3 图1 评估流程图 7 评估指标与计算方法 评估指标 7.1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以及30个三级指标。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表1 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一、政策效能 1.政策兑现(1)林草植被恢复工程中央财政资金实际到位的比例(2)林草植被恢复工程中央财政资金实际使用的比例(3)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中的占比 2.下达任务完成情况(4)人工造林面积完成率(

9、5)封山育林面积完成率(6)森林抚育面积完成率(7)人工种草面积完成率(8)草原改良面积完成率 二、生态效益 3.改善区域生态环境(9)完成石漠化治理土地面积占计划治理面积的比例(10)中度及以上石漠化治理土地面积占实际治理总面积的比例(11)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率(12)森林覆盖率变化(1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变化(14)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15)植被固土量变化 DB45/T 28142023 4 表1 评估指标体系(续)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二、生态效益 4.增强林草植被恢复 (16)林地面积变化(17)草原面积变化(18)森林蓄积量变化(19)草原产草量变化(20)林草植被恢复类型变

10、化 三、经济效益 5.促进经济发展(21)林业产业总产值变化(22)林果产品产值变化(23)林下经济产值变化 6.提高土地生产力(24)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变化(25)草原单位面积产草量变化 四、社会效益 7.生态旅游与文化服务(26)生态旅游景区数量变化(27)自然教育基地数量变化(28)生态与文化旅游客流量变化 8.社会认同(29)群众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的知晓度(30)群众对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满意度 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7.2 7.2.1 政策效能 7.2.1.1 政策效能评估指数计算见公式(3)。=1 (3)式中:PIE政策效能评估指数;PIEi政策效能类第i项指标得分;W 指标权重;

11、i 指标序号;n 指标数量。7.2.1.2 政策效能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见表 2。表2 政策效能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表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指标对应分值 35分 30分 25分 0分 1.政策兑现 0.235(1)林草植被恢复工程中央财政资金实际到位的比例 0.070 X=100 100X80 80X60 X60(2)林草植被恢复工程中央财政资金实际使用的比例 0.075 X=100 100X80 80X60 X60 DB45/T 28142023 5 表2 政策效能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表(续)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指标对应分值 35分 30分 25分

12、 0分 1.政策兑现 0.235(3)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经费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中的占比 0.090 X75 75X50 50X25 X25 2.下达任务完成情况 0.765(4)人工造林面积完成率 0.153 X100 100X80 80X60 X60(5)封山育林面积完成率 0.153 X100 100X80 80X60 X60(6)森林抚育面积完成率 0.153 X100 100X80 80X60 X60(7)人工种草面积完成率 0.153 X100 100X80 80X60 X60(8)草原改良面积完成率 0.153 X100 100X80 80X60

13、 X60 注:1.三级指标(1)实际到位资金的比例为“0%”时,则不予评估;2.三级指标(2)实际使用资金的比例为“0%”时,则综合评估等级认定为“差”;3.三级指标(4)、(5)、(6)、(7)、(8)任一项指标未下达任务时,则该项指标对应分值取最高值35分计算。7.2.2 生态效益 7.2.2.1 生态效益评估指数计算见公式(4)。=1 (4)式中:EB 生态效益评估指数;EBi生态效益类第i项指标得分;W 指标权重;i 指标序号;n 指标数量。7.2.2.2 生态效益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见表 3。表3 生态效益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表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指标对应分值

14、35分 30分 25分 0分 3.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0.644(9)完成石漠化治理土地面积占计划治理面积的比例 0.140 X100 100X80 80X60 X60(10)中度及以上石漠化治理土地面积占实际治理总面积的比例 0.103 X60 60X40 40X20 X20(11)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率 0.120 X25 25X15 15X5 X5(12)森林覆盖率变化 0.075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 DB45/T 28142023 6 表3 生态效益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表(续)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指标对应分值 35分 30分 25分

15、0分 3.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0.644(1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变化 0.040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14)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 0.087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15)植被固土量变化 0.079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 4.增强林草植被恢复 0.356(16)林地面积变化 0.093 X110 110X105 105X100 X100(17)草原面积变化 0.055 X110 110X105 105X100 X100(18)森林蓄积量变化 0.080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19

16、)草原产草量变化 0.052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20)林草植被恢复类型变化 0.076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 注:1.三级指标(9)比例低于“60%”时,则综合评估等级认定为“差”;2.未下达草原类型任务指标时,则三级指标(13)、(16)、(19)对应分值取最高值35分计算。7.2.3 经济效益 7.2.3.1 经济效益评估指数计算见公式(5)。=1 (5)式中:EP 经济效益评估指数;EPi经济效益类第i项指标得分;W 指标权重;i 指标序号;n 指标数量。7.2.3.2 经济效益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见表 4。表4 经济效益评估指

17、标赋分赋值表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指标对应分值 15分 12分 9分 0分 5.促进经济发展 0.666(21)林业产业总产值变化 0.282 X110 110X105 105X100 X100(22)林果产品产值变化 0.188 X110 110X105 105X100 X100(23)林下经济产值变化 0.196 X110 110X105 105X100 X100 DB45/T 28142023 7 表4 经济效益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表(续)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指标对应分值 15分 12分 9分 0分 6.提高土地生产力 0.334(24

18、)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变化 0.219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25)草原单位面积产草量变化 0.115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 注:当未下达草原类型任务指标时,三级指标(25)对应分值取最高值15分计算。7.2.4 社会效益 7.2.4.1 社会效益评估指数计算见公式(6)。=1 (6)式中:SR 社会效益评估指数;SRi社会效益类第i项指标得分;W 指标权重;i 指标序号;n 指标数量。7.2.4.2 社会效益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见表 5。表5 社会效益评估指标赋分赋值表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权重 指标对应分值 15

19、 12 9 0 7.生态旅游与文化服务 0.483(26)生态旅游景区数量变化 0.226 X3 3X2 2X1 X1(27)自然教育基地数量变化 0.257 X3 3X2 2X1 X1 8.社会认同 0.517(28)生态与文化旅游客流量变化 0.253 X105 105X102 102X100 X100(29)群众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的知晓度 0.122 X90 90X80 80X60 X60(30)群众对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满意度 0.142 X90 90X80 80X60 X60 8 评估综合指数与分级 综合指数计算 8.1 评估综合指数计算见公式(7)。=+(7)式中:CB 评估综合

20、指数;PIE 政策效能指数;DB45/T 28142023 8 EB 生态效益指数;EP 经济效益指数;SR 社会效益指数。综合评估分级 8.2 评估综合指数分为优秀(CB90分)、良好(90CB75分)、中等(75CB60分)、差(CB60)四个等级。9 评估报告 编写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报告,审查后归档。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B。DB45/T 28142023 9 A A 附录A (资料性)评估指标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A.1 评估指标数据来源 数据全部来源于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监测获得的各项监测结果,具体监测技术要求按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监测技术规程执行。

21、A.2 计算方法 三级指标具体计算方法见表A.1。表A.1 指标计算方法 指标 计算方法(1)林草植被恢复工程中央财政资金实际到位的比例 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林草植被恢复工程计划投入的中央财政资金(2)林草植被恢复工程中央财政资金实际使用的比例 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实际使用的中央财政资金/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3)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中的占比 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际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4)人工造林面积完成率 实际完成人工造林面积/下达的人工造林面积任务指标数值(

22、5)封山育林面积完成率 实际完成封山育林面积/下达的封山育林面积任务指标数值(6)森林抚育面积完成率 实际完成森林抚育面积/下达的森林抚育面积任务指标数值(7)人工种草面积完成率 实际完成人工种草面积/下达的人工种草面积任务指标数值(8)草原改良面积完成率 实际完成草原改良面积/下达的草原改良面积任务指标数值(9)完成石漠化治理土地面积占计划治理面积的比例 完成石漠化治理的土地面积/石漠化土地计划治理面积(10)中度及以上石漠化治理土地面积占实际治理总面积的比例 实际完成中度及以上石漠化治理土地面积/实际治理石漠化土地总面积(11)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率 完成石漠化治理的土地面积/区域石漠化土地

23、面积(12)森林覆盖率变化 工程实施后森林覆盖率/工程实施前森林覆盖率(1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变化 工程实施后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工程实施前草原综合植被盖度(14)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 工程实施后生物多样性指数/工程实施前生物多样性指数(15)植被固土量变化 工程实施后植被固土量/工程实施前植被固土量(16)林地面积变化 工程实施后林地面积/工程实施前林地面积(17)草原面积变化 工程实施后草原面积/工程实施前草原(草地)面积(18)森林蓄积量变化 工程实施后森林蓄积量/工程实施前森林蓄积量(19)草原产草量变化 工程实施后草原产草量/工程实施前草原产草量(20)林草植被恢复类型变化 工程实施后林

24、草植被恢复类型(乔木型)面积/工程实施前林草植被恢复类型(乔木型)面积 DB45/T 28142023 10 表A.1 指标计算方法(续)指标 计算方法(21)林业产业总产值变化 工程实施后林业产业总产值/工程实施前林业产业总产值(22)林果产品产值变化 工程实施后林果产品产值/工程实施前林果产品产值(23)林下经济产值变化 工程实施后林下经济产值/工程实施前林下经济产值(24)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变化 工程实施后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工程实施前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25)草原单位面积产草量变化 工程实施后草原单位面积产草量/工程实施前草原单位面积产草量(26)生态旅游景区数量变化 工程实施后

25、生态旅游景区数量-工程实施前生态旅游景区数量(27)自然教育基地数量变化 工程实施后自然教育基地数量-工程实施前自然教育基地数量(28)生态与文化旅游客流量变化 工程实施后生态与文化旅游客流量/工程实施前生态与文化旅游客流量(29)群众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的知晓度 知晓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的群众数量/调查群众总数(30)群众对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满意度 对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满意的群众数量/调查群众总数 DB45/T 28142023 11 B B 附录B (资料性)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报告编写提纲见表B.1。表B.1 石漠化综

26、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章节 主要内容 一、前言 简要介绍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的工作背景与意义、组织形式、工作过程与评估结果 二、区域概况 介绍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基本概况,包括:区域范围、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林草资源以及人口、教育、经济发展等状况 三、工程概况 介绍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实施规模、建设工期、资金投入、组织形式、治理措施、工程进度等 四、数据来源与评估方法 阐述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工作使用的基础数据、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情况 五、评估结果 分别从政策效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4 个方面阐述评估指数情况,分析综合指数结果,评定等级 六、经验做法、存在问题与建议 总结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绩、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七、附件 包括林草植被恢复工程设计与实施相关资料,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效益评估统计表、图件,以及其它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