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 业 设 计(说明书)题目: 数控机床的加工与维护 姓名: 编号: ( )字 号 中 国 矿 业 大 学二0一六 年 十 月 二十 日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毕业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课 题 数控机床的加工与维护 专 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 班 级 机自14 学生姓名 毛志朴 学 导师姓名 2016年10月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已是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的必经之路是未来工厂自动化的基础需要大批量能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修的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目前振兴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很有利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我国
2、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建设成一个制造业强国成为世界顶级制造业基地之一但数控机床是一种价格昂贵的精密设备目 录 第一章数控机床的简介 211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212数控机床的分类 313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5 第二章数控加工的准备阶段 921数控加工刀具的要求及种类 922装夹方式和夹具的选择 1123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 13第三章实例加工 1431零件图纸 1432材料的选择 1433铣床的对刀 1534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分析 1535编制加工工艺过程 1736编制数控刀具及加工工艺卡 18第四章数控机床的维护 2041制订数控系统日常维护的规章制度 2042应尽量少开数控柜和强电柜的门 2043定
3、时清扫数控柜的散热通风系统 2044经常监视数控系统用的电网电压 2145定期更换存储器用电池 2146数控系统长期不用时的维护 参考文献 致谢 23 数控机床的简介11数控机床的发展史20世纪中期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的出现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推动了机床自动化的发展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
4、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这台机床是一台试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产出来 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中最初出现并获得使用的是数控铣床因为数控机床能够解决普通机床难于胜任的需要进行轮廓加工的曲线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
5、事部门使用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到了1960年以后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量发展据资料表明到1966年实际使用的约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控制的机床 数控机床的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这是一种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能实现工件一次装卡而进行多工序的加工这种产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国卡耐特雷克公司KeaneyTreckerCorp开发出来的这种机床在刀库中装有丝锥钻头铰刀铣刀等刀具根据穿孔带的指令自动选择刀具并通过机械手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对工件进行加工它可缩短机床上零件的装卸时间和更
6、换刀具的时间加工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不仅有立式卧式等用于箱体零件加工的镗铣类加工中心还有用于回转整体零件加工的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所谓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mdashFMS之后美欧日等也相继进行开发及应用 1974年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机床使数控的软件功能加强发展成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简称为CNC机床进一步推动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大力发展 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14台加工中心或车削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装置的柔性制造单元Fle
7、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这种单元少见效快既可单独长时间少人看管运行也可集成到FMS或更高级的集成制造系统中使用 目前FMS也从切削加工向板材冷作焊接装配等领域扩展从中小批量加工向大批量加工发展 所以机床数控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基础技术12数控机床的分类加工用途分类1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分别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数控镗床以及加工中心这些机床的动作与运动都是数字化控制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特别是加工中心它是一种带有自动换刀装置能进行铣钻镗削加工的复合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又分为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等还实现了在加工中心上增加交换工作台以及采用主轴或工作台进行立卧转换
8、的五面体加工中心2金属成形类及特种加工类数控机床 它是指金属切削类以外的数控机床数控弯管机数控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等等都是这一类数控机床运动方式分类1定位控制数控机床它是指能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精确定位控制系统而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不能进行任何加工 通过采用分级或连续降速低速趋近目标点来减少运动部件的惯性过冲而引起的定位误差2直线运动控制数控机床它是指控制机床工作台或刀具以要求的进给速度沿平行于某一坐标轴或两轴的方向进行直线或斜线移动和切削加工的机床这类数控机床要要求具有准确的定位功能和控制位移的速度而且也要偶刀具半径和长度的补偿功能以及主轴转速控制的功能现代组合机床也算是一种直线运动控
9、制数控机床3轮廓控制的数控机床它是指能实现两轴或两轴以上的联动加工而且对各坐标的位移和速度进行严格的不间断控制具有这种控制功能的数控机床现代数控机床大多数有两坐标或以上联动控制刀具半径和长度补偿等等功能按联动轴数也可分两轴联动两轴半三轴四轴五轴联动等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多坐标联动控制也越来普遍控制方式分类1开环控制系统它是指没有位置检测反馈装置的控制方式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难以实现运动部件的快速控制广泛应用于步进电机低扭矩高精度速度中等的小型设备德驱动控制中特别在微电子生产设备中2半闭环控制系统它是指在电动机轴或丝杆的端部装有角位移角速度检测装置通过位置检测反馈装置反馈给数控装置的比较器与输
10、入指令比较用差值控制运动部件特点是调试方便良好的系统稳定性结构紧凑但在机械传动链的误差无法得校正或消除目前采用滚珠丝扛螺母机构有很好的精度和精度保持性和采取看可靠的消除反向运动间隙的机构可以满足大多数的数控机床用户因此被广泛的采用且成为首选的控制方式3闭环控制系统是在机床最终的运动部件的相应位置安装直线或回转式检测装置将直接测量到的位移或角位移反馈到数控装置的比较器中与输入指令位移量比较用差值控制运动部件优点是将机械传动链的全部环节都包含在闭环内精度取决于检测装置的精度超过半闭环系统缺点是价格昂贵对机构和传动链要求严格不然会引起振荡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加工水平分类一般把数控机床分为精密型普通型经济
11、型数控机床水平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参数和功能 1中央处理单元经济型数控8位CPU精密和普通型有16位发展到32或64位且采用精简指令集的CPU2分辨率和进给速度经济型数控分别率10m进给速度815mmin普通型数控分别率1m进给速度1524mmin精密型数控分别率01m进给速度24100mmin 3多轴联动功能经济型数控23轴联动普通与精密型数控35轴联动甚至更多 4显示功能经济型数控只有简单的数码显示或简单的CRT字符显示普通型则有较为齐全的CRT显示还有图形人及对话自诊等功能精密型则还有三维图形显示 5通信功能经济型无通信功能普通型有RS232或DNC等接口精密型有MAP等高性能通信接
12、口除以上四种分类外目前还有用数控装置的构成方式来分类分硬件和软件数控控制坐标轴数和联动咒术方式分位三轴二联动和四轴四联动等13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数控机床最早诞生于美国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在研制加工直升机叶片轮廓检查用样板的机床时提出了数控机床的设想后受美国空军委托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于1952年试制了世界上第一台三坐标数控立式铣床其数控系统采用电子管1960年开始德国日本中国等都陆续地开发生产及使用数控机床中国于1968年由北京第一机床厂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1974年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机床进一步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飞速发展由于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一直在不断更
13、新到目前为止已经历过以下几代变化第一代数控19521959年采用电子管构成的硬件数控系统 第二代数控19591965年采用晶体管电路为主的硬件数控系统第三代数控1965年开始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的硬件数控系统第四代数控1970年开始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数控系统第五代数控1974年开始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系统第六代数控1990年开始采用工控PC机的通用CNC系统前三代为第一阶段数控系统主要是由硬件联结构成称为硬件数控后三代称为计算机数控其功能主要由软件完成 近2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对数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数控技术主要朝以下方向发展1向高
14、速度高精度方向发展速度和精度是数控机床的两个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产品的生产周期和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m提高到5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m提高到115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01m加工精度的提高不仅在于采用了滚珠丝杠副静压导轨直线滚动导轨磁浮导轨等部件提高了CNC系统的控制精度应用了高分辨率位置检测装置而且也在于使用了各种误差补偿技术如丝杠螺距误差补偿刀具误差补偿热变形误差补偿空间误差综合补偿等在加工速度方面高速加工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电主轴和直线电机的应用为特征使主轴转速大大提高进给速度达60mmin以上进
15、给加速度和减速度达到12g以上主轴转速达100000rmin以上高速进给要求数控系统的运算速度快采样周期短还要求数控系统具有足够的超前路径加减速优化预处理能力前瞻处理有些系统可提前处理5000个程序段为保证加工速度高档数控系统可在每秒内进行200010000次进给速度的改变2向柔性化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数控机床在提高单机柔性化的同时朝单元柔性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如出现了数控多轴加工中心换刀换箱式加工中心等具有柔性的高效加工设备出现了由多台数控机床组成底层加工设备的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
16、temFMS柔性加工线Flexible Manufacturing LineFML在现代数控机床上自动换刀装置自动工作台交换装置等已成为基本装置随着数控机床向柔性化方向的发展功能集成化更多地体现在工件自动装卸工件自动定位刀具自动对刀工件自动测量与补偿集钻车镗铣磨为一体的万能加工和集装卸加工测量为一体的完整加工等3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不断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新一代的数控系统中由于采用进化计算Evolutionary Computation模糊系统Fuzzy System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等控制机理性能大大提高具有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负载自动
17、识别工艺参数自生成运动参数动态补偿智能诊断智能监控等功能1引进自适应控制技术 由于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精度因素较多如工件余量不均匀材料硬度不均匀刀具磨损工件变形机床热变形等这些因素事先难以预知以致在实际加工中很难用最佳参数进行切削引进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目的是使加工系统能根据切削条件的变化自动调节切削用量等参数使加工过程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从而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同时也能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和设备的生产效率 2故障自诊断自修复功能 在系统整个工作状态中利用数控系统内装程序随时对数控系统本身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设备进行自诊断自检查一旦出现故障立即采用停机等措施并进行故障报警提示发生故障的
18、部位和原因等并利用冗余技术自动使故障模块脱机接通备用模块 3刀具寿命自动检测和自动换刀功能 利用红外声发射激光等检测手段对刀具和工件进行检测发现工件超差刀具磨损和破损等及时进行报警自动补偿或更换刀具确保产品质量 4模式识别技术 应用图像识别和声控技术使机床自己辨识图样按照自然语言命令进行加工 5智能化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目前已研究能自动识别负载并自动调整参数的智能化伺服系统包括智能化主轴交流驱动装置和进给伺服驱动装置使驱动系统获得最佳运行 4向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一直是用户最关心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取决于数控系统各伺服驱动单元的可靠性为提高可靠性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更高集成度的电
19、路芯片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专用及混合式集成电路以减少元器件的数量提高可靠性 2通过硬件功能软件化以适应各种控制功能的要求同时通过硬件结构的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及系列化提高硬件的生产批量和质量 3增强故障自诊断自恢复和保护功能对系统内硬件软件和各种外部设备进行故障诊断报警当发生加工超程刀损干扰断电等各种意外时自动进行相应的保护5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数控机床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柔性生产线柔性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VE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GM的基础单
20、元目前先进的数控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联网能力除了具有RS232C接口外还带有远程缓冲功能的DNC接口可以实现多台数控机床间的数据通信和直接对多台数控机床进行控制有的已配备与工业局域网通信的功能以及网络接口促进了系统集成化和信息综合化使远程在线编程远程仿真远程操作远程监控及远程故障诊断成为可能 数控加工的准备阶段21数控加工刀具的要求及种类加工刀具的要求 1铣刀刚性要好一是为提高生产效率而采用大切削用量的需要二是为适应数控铣床加工过程中难以调整切削用量的特点2铣刀的耐用度要高尤其是当一把铣刀加工的内容很多时如刀具不耐用而磨损较快就会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而且会增加换刀引起的调刀与对刀次数
21、也会使工作表面留下因对刀误差而形成的接刀台阶降低了工件的表面质量除上述两点之外铣刀切削刃的几何角度参数的选择及排屑性能等也非常重要切屑粘刀形成积屑瘤在数控铣削中是十分忌讳的总之根据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热处理状态切削性能及加工余量选择刚性好耐用度高的铣刀是充分发挥数控铣床的生产效率和获得满意的加工质量的前提铣刀种类1面铣刀图2-12成型铣刀图2-23球头铣刀图2-34鼓形铣刀图2-4除上述几种类型的铣刀外数控铣床也可使用各种通用铣刀但因不少数控铣床的主轴内有特殊的拉刀装置或因主轴内孔锥度有别须配制过渡套和拉杆22 装夹方式和夹具的选择装夹方式数控机床上零件的安装方法与普通机床一样要合理选择定位基准和
22、夹紧方案要求有以下两点 1力求设计工艺与编程计算的基准统一这样有利于编程时数值计算的简便性和精确性 2尽量减少装夹次数尽可能在一次定位装夹后加工出全部待加工表面综合以上分析可选用平口钳夹具选择对夹具选择的基本要求 1为保持零件安装方位与机床坐标系及程编坐标系方向的一致性夹具应能保证在机床上实现定向安装还要求能协调零件定位面与机床之间保持一定的坐标尺寸联系 2为保持工件在本工序中所有需要完成的待加工面充分暴露在外夹具要做得尽可能开敞因此夹紧机构元件与加工面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同时要求夹紧机构元件能低则低以防止夹具与铣床主轴套筒或刀套刃具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碰撞 3夹具的刚性与稳定性要好尽量不采用
23、在加工过程中更换夹紧点的设计当非要在加工过程中更换夹紧点不可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因更换夹紧点而破坏夹具或工件定位精度以下为常见的夹具手动螺栓紧固夹板 液压式紧固夹板23 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加工操作基本注意事项 1工作时请穿好工作服安全鞋戴好工作帽及防护镜注意不允许戴手套操作机床 2不要移动或损坏安装在机床上的警告标牌 3注意不要在机床周围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4某一项工作如需要俩人或多人共同完成时应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一致 5不允许采用压缩空气清洗机床电气柜及NC单元 加工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1机床工作开始工作前要有预热认真检查润滑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如机床长时间未开动可先采用手动方式向各部分供油润
24、滑 2使用的刀具应与机床允许的规格相符有严重破损的刀具要及时更换 3调整刀具所用工具不要遗忘在机床内 4刀具安装好后应进行一二次试切削 5检查卡盘夹紧工作的状态 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禁止用手接触刀尖和铁屑铁屑必须要用铁钩子或毛刷来清理 2禁止用手或其它任何方式接触正在旋转的主轴工件或其它运动部位 3禁止加工过程中量活变速更不能用棉丝擦拭工件也不能清扫机床 4铣床运转中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机床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车 5经常检查轴承温度过高时应找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6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打开机床防护门 7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机床由专人使用他人使用须经本人同意 加工完成后的注意事项 1清除切屑擦拭机床
25、使用机床与环境保持清洁状态 2检查润滑油冷却液的状态及时添加或更换 3依次关掉机床操作面板上的电源和总电源 实例加工31 零件图纸件一32 材料的选择由于各种机械的用途和性能不同其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技术要求也各不相同 零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如调质正火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45钢是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材料选为毛坯37142242铝材料33 铣床的对刀对刀 装工件刀具主轴正转500 对X轴 将刀移到工件一侧 轻碰 提刀
26、上来相对坐标X清零 移刀到工件另一侧记录当前坐标X1 将刀移到X12处X清零 对Y轴 将刀移到工件一侧 轻碰 提刀上来相对坐标Y清零 移刀到工件另一侧记录当前坐标Y1 将刀移到Y12处Y清零 对Z轴对工件表面清零即可 设置工件坐标 1对刀完成后到在X0 Y0 Z0 2POS坐标一般全设 3将刀提到安全高度34 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分析工序两配合件要求外形轮廓相配销孔相配配合间隙要求等于006从图形可以出轮廓的周边曲线圆弧和粗糙值要求都比较高零件的装夹采用平口钳在安装工件时需要注意工件安装要放在钳口中间部位安装台虎钳时要固定好钳口工件被加工部分要求高出钳口避免刀具与钳口发生干涉加紧时注意工件上浮先加
27、工件上表面再加工件下表面加工坐标系G54建立在工件表面上零件的对称中心处1工件上表面加工工序为 1铣大平面保证尺寸不小于14024017选用80可转位面铣刀T1 2铣轮廓外形选用80可转位面铣刀T1 3精铣外轮廓外形周边选用16立传铣刀T2 4先用3中心钻定位再钻孔30孔选用30的麻花钻头T3 5铣内轮廓2mm厚度的周边选用16立转铣刀T2 6铣内轮廓R45R7R10的周边选用16立转铣刀T2 7铣边角料选用16立转铣刀T2 8钻孔211孔选用118钻头T4 9 铰孔212H7选用12H7的铰孔T52工件下边面加工工序为1铣大平面保证尺寸19选用80可转位面铣刀T1 2 先用3中心钻定位T3
28、3 精铣外轮廓外形周边选用16立传铣刀T2 4 铣内轮廓中的残料选用32立铣刀T7 5 铣内轮廓R45R7R10的周边选用16立转铣刀T2com计 1选择加工方案 面粗糙度为16采用粗铣-精铣方案即可孔尺寸精度要求为IT8级粗糙度为16为防止钻偏按钻中心孔一钻孔一扩孔一铰孔方案进行10mm沉头孔在孔基础上锪至尺寸即可 2确定加工顺序 按照先粗后精先面后孔的原则及为了减少换刀次数不划分加工阶段来确定加工顺序具体加工路线为粗精铣面-粗半精精镗孔-钻各光孔和中心孔-钻扩铰-钻孔再倒角具体顺序见表 3确定装夹方案和选择夹具 分析该盖板零件形状不是特别复杂尺寸较小四个侧面较光整加工面与非加工面之间的位置
29、精度要求不高故可选通用台钳以盖板底面和两个侧面定位用台钳钳口从侧面夹紧 4选择刀具 根据加工内容所需刀具有面8mm铣刀中心钻11mm麻花钻12mm铰刀立铣刀锪孔等其规格根据加工尺寸选择精铣铣刀直径应选大一些以减少接刀痕迹考虑到两次走刀间的重叠量及减少刀具种类经综合分析确定粗精铣铣刀直径都选为8mm其他刀具根据孔径尺寸确定 5确定进给路线面的粗精铣削加工进给路线根据铣刀直径确定因所选铣刀直径为8mm故安排沿x方向两次进给因为孔的位置精度要求不高机床的定位精度完全能保证所以所有孔加工进给路线均按最短路线确定35 编制加工工艺过程加工工艺过程序号 工序内容定位及夹紧1装夹工件夹持工件250mm140
30、mm机械式平口钳夹持2铣平面保证尺寸37mm机械式平口钳夹持3钻孔10mm钻深为17mm机械式平口钳夹零件4钻孔212mm钻深17mm机械式平口钳夹零件5铰内孔16铰内孔224至尺寸精铣及检查机械式平口钳夹零件36 编制数控刀具及加工工艺卡 工件的刀具卡片零件名称相配件零件图号刀具号刀具名称刀具备注直径mm 刀长 mm T01可转端面铣刀840粗铣平面T02立铣刀845精铣平面T03球头立式铣刀645钻孔T04麻花钻1145钻孔T05铰刀1140铰孔工件上表面件的加工工序卡片数控加工工艺卡片零件号零件名称材料 1盖板铝工序号程序编号夹具名称使用设备数控铣床台虎钳工步号工步内容刀具号主轴转速rm
31、m进给速度 mm min背吃刀量 备注1粗铣表面留余量1 mmT018005035粗加工2精铣表面T0212002005精加工3加工R45内孔R45外圆R34弧度T018005002粗加工4加工R45内孔R45外圆R34弧度T0212006002精加工5钻212孔至10mmT043005001精加工6钻30mm孔至24mmT0330050005粗加工7铰30mm孔至24mmT053006001精加工件二的加工工序卡片数控加工工艺卡片零件号零件名称材料2铝工序号程序编号夹具名称使用设备数控铣床台虎钳工步号工步内容刀具号主轴转速rmm进给速度Mmmin背吃刀量备注1粗铣表面留余量1mmT01800
32、7035粗加工2精铣表面T0212005001精加工3粗加工R45R7R10内孔T018002001粗加工4加工212的圆孔至19mmT043002002精加工5精加工R45内孔T023005002精加工 数控机床的维护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因此数控机床的维护主要是数控系统的维护数控系统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使用电子元器件性能要老化甚至损坏有些机械部件更是如此为了尽量地延长元器件的寿命和零部件的磨损周期防止各种故障特别是恶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数控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概括起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41制订数控系统日常维护的规章制度根据各部件特点确定各自保养条例如文明规定哪些地方需要天天清理如CNC系
33、统的输入输出单元 光电阅读机的清洁检查机械结构不分是否润滑良好等哪些部件要定期检查或更换如直流伺服电动机电刷和换向器应每月检查一次42应尽量少开数控柜和强电柜的门因为在机加工车间的空气中一般都含有油雾灰尘甚至金属粉末一旦它们落在数控系统内的印制线路或电器件上容易引起元器件间绝缘电阻下降甚至导致元器件及印制线路的损坏有的用户在夏天为了使数控系统超负荷长期工作打开数控柜的门来散热这是种绝不可取的方法最终会导致数控系统的加速损坏正确的方法是降低数控系统的外部环境温度因此应该有一种严格规定除非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维修不允许随便开启柜门更不允许在使用时敞开柜门43定时清扫数控柜的散热通风系统应每天检查数控系
34、统柜上的各个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应视工作环境状况每半年或每季度检查一次风道过滤器是否有赌塞现象如果过滤网上灰尘积聚过多需及时清理否则将会引起数控系统柜内温度高一般不允许超过55造成过热报警或数控系统工作不可靠44经常监视数控系统用的电网电压FANUC公司生产的数控系统允许电网电压在额定值的85110的范围内波动如果超出此范围就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引起数控系统内部电子部件损坏45定期更换存储器用电池FANUC公司锁生产的数控系统内的存储器有两种 1不需要电池保持的磁泡存储器2需要用电池保持的CMOS RAM器件为了在数控系统不通电期间能保持存储的内容内部设有可充电电池维持电路在数控系统通
35、电时由5V电源经一个二极管向CMOS RAM供电并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当数控系统切断电源时则改为由电池供电来维持CMOS RAM内的信息在一般情况下即使电池尚未失效也应该每年更换一次电池以便确保系统能正常工作另外一定要注意电池的更换应在数控系统供电状态下进行46数控系统长期不用时的维护为提高数控系统的利用率和减少数控系统的故障数控机床应满负荷使用而不要长期闲置不用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数控系统长期闲置不用时为避免数控系统损坏需注意以下两点1要经常给数控系统通电特别是在环境湿度较大的梅雨季节更应如此在机床锁住不动的情况下即伺服电动机不转时让数控系统空运行利用电器元件本身的发热来驱散数控系统内的潮气保证
36、电子器件性能稳定可靠实践证明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经常通电是降低故障率的一个有效措施2数控机床采用直流进给伺服驱动和直流主轴伺服驱动的应将电刷从直流电动机中取出以免由于化学腐蚀作用使换向器表面腐蚀造成换向性能变坏甚至使整台电动机损坏参考文献1机械设计基础 许勇评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 吴拓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机械制造工艺学 王启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4金属切削加工方法与设备 陈根琴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数控机床结构与维修 王海勇 成方杰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6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 王伟平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 致谢 三年的学习即将结
37、束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隋艳伟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拜年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意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是没有办法完成我的毕业论文的。同窗之间的友谊永远长存1 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8、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
39、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
40、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
41、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