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47014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教育学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2、。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

3、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26学记中

4、:“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

5、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的民本

6、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1、遗传素

7、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18、美育的任务:(1)使

8、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24、教师的素

9、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

10、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

11、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

12、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

13、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重要的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14、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15、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16、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17、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

18、、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

19、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6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

20、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准 7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8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

21、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9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教学过程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

22、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1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五、教材开发

23、与管理 12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13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

24、样化。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教材质量

25、,降低价格。 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材。六、课程评价 1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

26、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15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

27、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七、课程管理 1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

28、,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17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

29、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18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

30、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20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

31、革的专项经费。 为使新课程体系在实验区顺利推进,教育部在高考、中考、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实验区给予政策支持。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单位、集体、个人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心理学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 2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4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梅生津。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 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 9兴趣的稳定性是持

32、久性的品质特征. 10人脑对直接作用感言的客观学习的综合整体反映是知觉,如看见红旗、立即认识它。 12“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人”写成“丫”对比. 13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 14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15看书用红笔划重点,利用知觉选择性。 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 18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 19时间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20客体复杂,任务多,注意范围狭窄。 21医生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思维的间接性。 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 23直观时运

33、用变式方法的目的的主要是掌握概念. 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 25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6看到“天安门”想到城楼是表象。 27长系列教材,中间内容记忆效果差,是双重抑制干扰。 28“由骄兵想到必败”是因果联想。 29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30操作技能的特点: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31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是操作整合。 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33遗体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34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35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 36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

34、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 MA(智龄) 37IQ(智商)= -100 CA(实龄) 38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9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4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激情应激 4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 4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 43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44“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45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4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47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4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 49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

35、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50“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 51“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 52阿德勒提出性格的优越与自卑类型划分。 53持消极人性观的心理咨询流派是精神分析。 54自由联想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教师招聘考试:师德、教师法、教育法必考试题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

36、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

37、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

38、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 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

39、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 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 (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

40、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B )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B ) 。 A。学费 B.杂费 C. 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 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 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 CD )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 A、靠教师 B、 靠社会 C、 靠法制 D、 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41、( BC )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 (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 A、共产主义 B、

42、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事业编/企业编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