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年10月《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题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 )。
【选项】
A.数学方法
B.系统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
【答案】C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考点】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题干】自然经济( )。
【选项】
A.是开放性的经济
B.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
C.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D.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一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势;二是自然经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封闭性经济;三是自然经济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
【考点】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3.【题干】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
【选项】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
【答案】B
【解析】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考点】商品和价值——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4.【题干】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选项】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积累理论
C.商品二因素理论
D.劳动二重性学说
【答案】D
【解析】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坚实基础
(2)劳动二重性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建立的重要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理论体系及其他一系列理论建立的理论基础
【考点】商品和价值——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5.【题干】1只绵羊=2把斧头,是( )。
【选项】
A.简单价值形式的公式
B.扩大价值形式的公式
C.一般价值形式的公式
D.货币形式的公式
【答案】A
【解析】简单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考点】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形成与本质
6.【题干】资本总公式是( )。
【选项】
A.W—G—W
B.W—G—W'
C.G—W—G
D.G—W—G'
【答案】D
【解析】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资本家首先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才能进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活动。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货币转化为资本
7.【题干】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选项】
A.资本集中
B.剩余价值
C.资本积聚
D.扩大再生产
【答案】B
【解析】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8.【题干】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是( )。
【选项】
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
C.生产阶段
D.消费阶段
【答案】C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它只有不断的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才能保持资本的活力,体现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一本质。
【考点】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分割——资本循环
9.【题干】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被称作( )。
【选项】
A.利润
B.利息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答案】A
【解析】考察利润相关概念。
【考点】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分割——剩余价值的分割
10.【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
【选项】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同盟有的新的发展,一是跨国公司取代国际卡特尔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二是出现了由国家出面组成的国际垄断同盟。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1.【题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于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 )。
【选项】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
C.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
D.生产资料资本家所有制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居于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2.【题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必须( )。
【选项】
A.完全限制政府干预经济
B.把市场排除在经济活动之外
C.使市场成为调节经济的唯一手段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答案】D
【解析】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题干】经济增长的内涵反映的只是( )。
【选项】
A.经济总量的增长
B.经济结构的优化
C.经济质量的提高
D.经济效益的改善
【答案】A
【解析】经济增长就其内涵来说,反映的只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只是是经济总量增加了,也就实现了经济增长。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从经济增长到发展
14.【题干】新常态下解决发展动力的核心问题是( )。
【选项】
A.赶超发展
B.创新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激进式发展
【答案】B
【解析】创新发展是“新常态”下解决发展动力的核心问题。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从经济增长到科学发展
15.【题干】从实物形式看,一国当年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是( )。
【选项】
A.社会总产值
B.社会总产品
C.社会净产值
D.社会净产品
【答案】B
【解析】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是当年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综合,用于满足社会再生产的需要。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关系
16.【题干】社会总供给的组成部分是( )。
【选项】
A.收入、储蓄、消费
B.收入、消费、投资
C.收入、储蓄、进口
D.消费、投资、出口
【答案】C
【解析】社会总供给由国内供给与国外供给两部分组成,国内供给部分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国外供给部分是以海关统计的进口总值来统计。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关系
17.【题干】商业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
【选项】
A.国际贸易
B.直接投资
C.间接融资
D.对外援助
【答案】A
【解析】商业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借贷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间接融资,产业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对外直接投资。
【考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本质
18.【题干】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形式是( )。
【选项】
A.国家直接投资
B.国家间接投资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D.跨国公司间接投资
【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形式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考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本质
19.【题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冲突的内在根源是( )。
【选项】
A.发展不平衡
B.政策不协调
C.体制有差别
D.模式有差异
【答案】A
【解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是贸易冲突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变动必然导致各国在世界市场所占比例的变动。
【考点】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20.【题干】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属于( )。
【选项】
A.贸易平衡
B.贸易顺差
C.贸易逆差
D.贸易收支不确定
【答案】B
【解析】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属于贸易顺差;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小于进口贸易总额属于贸易逆差。
【考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与战略格局
二、多项选择题
21.【题干】下列选项中属于商品的有( )。
【选项】
A.空气、阳光
B.网购的奢侈品
C.自产自用的瓜果
D.超市里的曰用品
E.农贸市场的蔬菜
【答案】BDE
【解析】商品的特点: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二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即购买者有用的;(3)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用以满足他人的需要,而不是商品自产者自身的需要。
【考点】商品和价值——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22.【题干】资本技术构成与资本价值构成的关系包括( )。
【选项】
A.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资本价值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以资本技术构成为基础
C.两者都是从物质形态上考察资本构成
D.两者都是从价值形态上考察资本构成
E.两者分别从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上考察资本构成
【答案】ABE
【解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从物质形态看,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中间的比例,称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以资本的技术构成为基础,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称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23.【题干】财政政策包括( )。
【选项】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国家债务
D.企业债务
E.预算平衡
【答案】ABCE
【解析】财政政策是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和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4.【题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发展理念有( )。
【选项】
A.创新发展
B.协调发展
C.绿色发展
D.开放发展
E.共享发展
【答案】ABCDE
【解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发展理念有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从经济增长到科学发展
25.【题干】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形式有( )。
【选项】
A.跨国公司协调
B.国际经济组织协调
C.政府首脑会晤协调
D.区域性经济联盟协调
E.非政府组织协调
【答案】BCD
【解析】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协调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和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
【考点】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二、辨析题
26.【题干】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答案】错
【解析】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7.【题干】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c+v+m)=Ⅰ(c+△c)+Ⅱ(c+△c).
【答案】错
【解析】该公式反映了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28.【题干】区别于基本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多数人的小康。
【答案】错
【解析】全面小康社会不是一部分人的小康,而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小康。
29.【题干】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是增强经济实力。
【答案】对
【解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和保证。
三、简答题
30.【题干】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1)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1.【题干】简述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
【答案】(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为了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所以,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了,商品价值就会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社会价值超过个别价值的差额。
32.【题干】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
【答案】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33.【题干】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答案】第一,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为基本出发点的原则
第二,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原则
第三,以法治化管理为目标的原则
第四,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原则
34.【题干】简述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第一,跨国公司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第二,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三,国际经济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不断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被认为是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三大支柱
四、论述题
35.【题干】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如何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答案】第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从质上来看,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在利润的计算中,剩余价值似乎是由预付总资本产生的,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第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与他所雇佣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量上有了差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仿佛只有利润的多少只与资本数量有关,从而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来源与本质。
第三,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36.【题干】试述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依据和主要目标。
【答案】(1)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是:
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
3.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
(2)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