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pdf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44638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2015-2016 学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对物质染色鉴别的试剂、结果全对的一组是()A 蔗糖斐林试剂砖红色DNA 甲基绿绿色淀粉碘蓝色B RNA 吡罗红红色脂肪苏丹橘黄色染色体醋酸洋红红色C 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DNA 甲基绿绿色RNA聚合酶双缩脲紫色D 脂肪龙胆紫紫色酒精重铬酸钾灰绿色CO2溴麝香草酚兰黄色AA BB CC DD 2某 50 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 CH3)2 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

2、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肽键数目减少2 个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 个C氢原子数目增加8 个D氧原子数目增加4 个3 青蒿素(C15H22O5)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出来的,该药物在治疗疟疾上具有显著疗效青蒿素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阻止疟原虫吸收氨基酸,迅速形成自噬泡,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青蒿素会改变疟原虫的膜系结构B青蒿素抑制原虫所有蛋白质的合成C该物质可能对线粒体、内质网、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D自噬泡中含有大量的水解

3、酶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所需要的ATP不仅来自线粒体B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5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 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 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BO2CK+DNa+6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DNA数目加倍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C丙戊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7一动物

4、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 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分别是()A4,8,8 B2,4,8 C8,16,16 D8,0,8 8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病人的双亲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B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C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D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9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

5、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10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列出的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配子YR Yr yR yr YR 1 2 YyRr Yr 3 yR 4 yr yyrr A表中 Y、y、R、r 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B1、2、3、4 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几率大小为32=4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或D

6、表中 Y、y、R、r 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11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1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13某患者血液中甲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人在第b 天时甲抗体浓度高,说明该病人此

7、时比第a 天时病情严重B该抗原再次入侵时,机体产生的相应甲抗体快而且多,可在较短时间内消灭抗原,机体一般不会患病C其它的浆细胞不能合成甲抗体,控制甲抗体合成的基因是该类浆细胞所特有的Db 处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形成的14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B激素、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D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15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白鼠每次注

8、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16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B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兴奋的传导和传递C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17取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a、d 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

9、经和骨骼肌;b 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 为神经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正常时,用a 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下列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A如果刺激 c、a 点中间任何一点,都可检测到电位变化,表明传出神经完好B如果用a 刺激神经,在b 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传出神经受损C如果用a 刺激神经,在b 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部位c 受损D如果用d 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表明骨骼肌受损18如图是表示人体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表示反射弧,则其信息都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B若

10、 a 为下丘脑,则c 的分泌物可能是雌性激素C若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 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D若 a、b、c 依次为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则该过程只能代表细胞免疫的部分阶段19下列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无籽西瓜B某人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 DNA和 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菌D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既有黄色圆粒,也有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20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

11、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面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1 荠菜果实形状三角形和卵圆形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 和 B、b 决定AaBb个体自交,F1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在 F1的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均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1三角形果实荠菜中所占的比例为()ABCD22一种生物个体中,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在 F1个体只能自交和可以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A、B、C、D、23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12、h,再光照 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组别一二三四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温度/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B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C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 24用二倍体早熟易感病茄子(aatt)和四倍体晚熟抗病茄子(AAAATTTT)为材料,培育纯合的二倍体早熟抗病茄子以下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取四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二倍体植株AATT B基因型aatt与基因型A

13、ATT植株杂交,可以从F2中直接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C取 B选项 F1植株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种植 C选项得到的植株,成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25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 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 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二、非选择题(共50 分)26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个

14、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一天24 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 l,图 2 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1)图 1 中所测气体为_;该大棚内的蔬菜一天内是否积累有机物?_(2)与它们各自的前一阶段相比,EC段和 DB段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是_、_(3)对应图1 中的 B点时,图2 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_,而对应图1 中的DB段,图 2 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_(以上均用图中字母表示)(4)大棚蔬菜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是在图1 中的 _点(用图中字母表示),若要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夜

15、间_27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 _、_个染色体组;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阶段(填标号)(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乙图中的_时期(填标号)(4)基因突变最可能在甲图中的_细胞中发生(5)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_(填写、或);细胞 IV 的基因型是 _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28如图是内环境稳态调节

16、机制图,a 为物质,b、c、d 为信息分子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 b 为_,它通过与 _上的受体结合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当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2)若 a 仅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则a 表示 _,分泌它的细胞是_,此细胞可由 _或_分化而来(3)餐后参与调节的信息分子c 主要为 _,其生理作用是_(4)若 d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其分泌受_激素的调节,而d 参与的激素分泌过程存在着分级调节和_调节机制(5)较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的体温仍会维持相对稳定,这是_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与炎热环境下相比,此时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应该是_(增加、减少或不变)29某种鸟的

17、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 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A 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1)图甲所示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可能有_等位基因B与 b 的本质区别在于_ 不同(2)图乙所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据图推测,蓝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种(3)2号基因型为 _,4 号基因型为 _(4)3号与 2 号交配生出7 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5)5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若 5

18、号与 6 号交配,后代8 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_30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与植物调节有关的问题:(1)如图甲表示小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表示将一株小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甲中,c 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图乙中a 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_mol/L(2)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后,再分别转入5 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

19、避光振荡培养24h 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丙图丙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mm;与浓度为 1mg/L 的结果相比,浓度为 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上述实验结果能否验证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_,原因是 _实验过程中,需要把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 _中,以得到5 种浓度的A溶液用以实验31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 1 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花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1)两个新性状,棕色是_性状,低酚是_性状(2)诱变当代中,棕

20、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 _(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1 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1 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处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2015-2016 学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

21、对物质染色鉴别的试剂、结果全对的一组是()A 蔗糖斐林试剂砖红色DNA 甲基绿绿色淀粉碘蓝色B RNA 吡罗红红色脂肪苏丹橘黄色染色体醋酸洋红红色C 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DNA 甲基绿绿色RNA聚合酶双缩脲紫色D 脂肪龙胆紫紫色酒精重铬酸钾灰绿色CO2溴麝香草酚兰黄色AA BB CC DD【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专题】实验原理;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

22、、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6)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如被龙胆紫染成紫色或被醋酸洋红染成紫红色【解答】解:A、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B、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B错误;C、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呈蓝绿色,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RNA聚合酶是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呈紫色,C正确;D、脂肪用苏丹检验,呈橘黄色,而不是用龙胆紫检验,呈

23、紫色,D错误故选:C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点评】本题意在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某 50 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 CH3)2 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肽键数目减少2 个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 个C氢原子数目增加8 个D氧原子数目增加4 个【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专题】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24、;蛋白质的合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50 肽,该多肽中含有2 个丙氨酸(C3H7O2N),分别位于第21 号和第 49 号,每脱掉1 个丙氨酸需要断开2个肽键,因此脱掉这2 个丙氨酸需要断开 4 个肽键【解答】解:A、脱掉这两个丙氨酸需要断开4 个肽键,即肽键数目减少4 个,A错误;B、脱掉这两个丙氨酸需要断开4 个肽键,每断开一个肽键就增加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因此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 个,B正确;C、脱掉这两个丙氨酸需要断开4 个肽键,每断开一个肽键需要1 分子水,因此氢原子数目增加 8 个,C正确;D、脱掉这两个丙氨酸需要断开4 个肽键,每断开一个肽键需要1 分子水,因此

25、氧原子数目增加 4 个,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去掉这两个丙氨酸后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3 青蒿素(C15H22O5)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出来的,该药物在治疗疟疾上具有显著疗效青蒿素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阻止疟原虫吸收氨基酸,迅速形成自噬泡,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青蒿素会改变疟原虫的膜系结构B青蒿素抑制原虫所有蛋白质的合成C该物质可能对线粒体、内质网、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D自噬泡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考点】细胞膜系

26、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蒿素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阻止疟原虫吸收氨基酸,迅速形成自噬泡,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阻止胞内蛋白的合成,同时改变疟原虫的膜系结构【解答】解:A、青蒿素会使细胞形成自噬泡,因此会改变疟原虫的膜系结构,A正确;B、青蒿素只能抑制原虫体内部分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青蒿素会阻止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这会影响所以含有蛋白质的结构,故对线粒体、内质网、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C正确;D、自噬泡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加速自身的分解,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借助青蒿素材料考查细胞膜系统相关概念,要善于从材料中查找信息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有丝分

27、裂所需要的ATP不仅来自线粒体B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分析】细胞增殖的分裂期不能进行DNA复制,但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凋亡细胞内与调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增强,与调亡有关的酶活性也增强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解答】解:A、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所需要的AT

28、P可以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B、分裂期细胞不再进行DNA复制,但分裂期需要很多酶的参与,所以有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不是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下降,而酶活性减弱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不是细胞凋亡的特征,C错误;D、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都会使细胞癌变,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增殖、分化、癌变和调亡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产生ATP的场所;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信息表达的时间;掌握癌变的机理,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5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 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

29、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BO2CK+DNa+【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这两种被动运输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解答】解:A、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高于细胞外,运输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属于自由扩散,故A错误;B、人体肝细胞外的O2分压低于细胞外,运输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属于自由扩散,故B错误;C、人体肝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肝细胞能吸收K+,即 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进细胞的,属于主动

30、运输,故C正确;D、人体肝细胞内Na+浓度低于细胞外,所以 Na+是顺浓度梯度进入肝细胞的,不属于主动运输,故 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6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DNA数目加倍B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C丙戊的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图形:图

31、中甲乙表示染色体的复制;乙丙表示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丁图表示中期染色体,其行为比较固定;戊表示着丝点的分裂【解答】解:A、甲乙的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的染色体着丝点数目不变,因此染色体数目不变,而DNA加倍,A正确;B、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通常用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择图中的丁时期,B正确;C、该染色体变化行为同样适用于减数分裂,丙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戊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D、戊阶段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染色体行为变化图

32、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题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图是本题的切入点7一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 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分别是()A4,8,8 B2,4,8 C8,16,16 D8,0,8【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染色体2n 2n 2n nDNA数目4n 4n 4n 2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染色单体4n 4n 4n 2四分体n n 0 0【解答】解:(1)四分

33、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一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 4 个四分体,说明该动物精原细胞中含有4 对同源染色体,即8 条染色体(2)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因此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因此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分别是8、0、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中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8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病人的双

34、亲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B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C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D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

35、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个体可能是由含有X的卵细胞和含有X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也可能是由含有XX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据此答题【解答】解:A、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个体可能是由含有X的卵细胞和含有X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则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初级精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未分开,A正确;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B、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个体可能是由含有XX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则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未分开,B正确;

36、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会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X或 XYY的个体,但不会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C错误;D、染色体组成为44+XXY的个体可能是由含有XX的卵细胞和含有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则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同,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能根据题干中染色体组成推测其形成的可能原因,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9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

37、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内,并作为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的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能量、场所等均由细菌提供)组装释放【解答】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宿主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如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A正确;B、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B错误;C

38、、外壳留在宿主菌的外面,不能抑制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大量子代噬菌体使细菌裂解死亡,并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错误;D、宿主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而噬菌体不能分裂,D错误故选:A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点评】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再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还要求考生明确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分裂10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列出的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配子

39、YR Yr yR yr YR 1 2 YyRr Yr 3 yR 4 yr yyrr A表中 Y、y、R、r 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B1、2、3、4 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几率大小为32=4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或D表中 Y、y、R、r 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表格: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 1(YYRR)的概率为;2(YYRr)的概率为;3(YyRr)的概率为;4(yyRr)的概率为亲本的性状为 YYRR 和 yyrr或 YYrr 和 yyRR,后代重组性状占【解答】解:A、豌豆是真核生物,真核

40、生物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A正确;B、图中 1 的概率,2 的概率是,3 的概率是,4 的概率是,所以 1、2、3、4 代表的基因型在 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B正确;C、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 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 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C正确;D、图中的基因都是核基因而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所以其载体只能使染色体,D错误故选:D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真核基因的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真核生物的基因

41、的特点,并能与原核生物进行区分;能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棋盘法和逐对分析法解题 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要求考生明确亲本的基因型不同时,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不同的11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验证孟德

42、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A正确;B、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考点】内环境的组成推荐学习K12 资

43、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的考查,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解答】解:A、抗体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A正确;B、合成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生理活动方式的场所,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

44、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某患者血液中甲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人在第b 天时甲抗体浓度高,说明该病人此时比第a 天时病情严重B该抗原再次入侵时,机体产生的相应甲抗体快而且多,可在较短时间内消灭抗原,机体一般不会患病C其它的浆细胞不能合成甲抗体,控制甲抗体合成的基因是该类浆细胞所特有的Db 处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形成的【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人注射甲流2 疫苗及感染甲流后血液中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注射甲流疫苗后人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但抗体的数目会随着时间的

45、推移而逐渐减少;当人体再次感染甲流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将抗原消灭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解答】解:A、病人在第b 天时甲抗体浓度高,是因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A错误;B、该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再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甲抗体,可在较短时间内消灭抗原,因而机体一般不会患病,B正确;C、其它的浆细胞不能合成甲抗体,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控制甲抗体合成的基因在所有浆细胞中都有,C错误;D、b 处的浆细胞主要是由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而形成的,D错

46、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明确曲线中a 表示初次免疫应答,b 表示二次免疫应答,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B激素、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C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D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

47、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解答】解:A、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B、激素、神经递质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人体需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和神经递质,才能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和功能的正常进行,B正确;C、健康人因低血糖而惊厥昏迷的直接原因是血糖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脑细胞供能不足,C错误;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不完全相同,

48、如两者都可以作用于肝细胞,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凋亡、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5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白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

49、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推荐学习K12 资料推荐学习K12 资料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解答】解: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也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做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

50、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意在考查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16下列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B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兴奋的传导和传递C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内环境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