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L360-200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fus****123 文档编号:21434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64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L360-200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SL360-200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SL360-200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SL360-200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SL360-200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S 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 L3 6 0 - - 2 0 0 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 T e c h n i c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m o n i t o r i n g s t a t i o n 2 0 0 7 0 2 0 2 发布 2 0 0 7 0 5 0 2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 0 0 7 年第1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以下1 2 项标准为

2、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二0 0 七年二月二日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沙棘原果汁S I ,3 5 3 - - 2 0 0 62 0 0 7 0 2 0 22 0 0 7 0 5 0 2 水质初级生产力 2铡定“黑白瓶”S L3 5 42 0 0 52 0 0 70 2 0 22 0 0 7 0 50 2 测定法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 3 测定多管 S L3 5 5 - - 2 0 0 62 0 0 7 0 20 22 0 0 7 0 5 0 2 发酵法 水泵模型及装置模型 4S L1 4 0 一2 0 0 6S L l 4 0 9 72 0 0 7 0 2 0 22

3、 0 0 70 5 0 2 验收试验规程 小型水电站建设项目 5S L3 5 6 - - 2 0 0 62 0 0 7 0 2 0 22 0 0 7 0 5 0 2 建议书编制规程 农村水电站可行性 6 s L3 5 7 2 0 0 6 2 0 0 70 2 0 22 0 0 7 0 50 2 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农村水电站施工 7S L3 5 8 - - 2 0 0 62 0 0 7 0 2 0 22 0 0 70 5 0 2 环境保护导则 永剥水电工程环境 8 保护概估算编制 S L3 5 9 - - 2 0 0 62 0 0 7 ,0 20 22 0 0 7 0 5 0 2 规程 地下水监

4、测站建设 9S L3 6 0 - - 2 0 0 52 0 0 70 2 0 22 0 0 7 0 5 0 2 技术规范 大坝观测仪器 1 0S L3 6 1 - - 2 0 0 62 0 0 70 2 0 22 0 0 7 0 5 0 2 位移计 大坝观测仪器 1 1S L3 6 2 - - 2 0 0 62 0 0 70 2 0 22 0 0 7 0 50 2 测斜仪 大坝观测仪器 12S L3 6 32 0 0 62 _ ( ) 0 70 2 0 22 0 0 7 0 5 0 2 锚杆测力计 前言 根据水利部2 0 0 3 年标准制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 写规定( S Ll 一2 0

5、 0 2 ) 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6 章1 1 节7 1 条和4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监测站建设的一般技术要求; 监测井结构设计及施工; 井口装置、站房设计与施工及水准标石埋设; 一一自动监测系统设计、设备安装与调试; 监测站工程验收。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主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工作办公室 黑龙江省水文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英爱文刘汉松李砚阁姜衍祥 张平黄菊杨建青杨桂莲 徐蕾李薇 本标准审查

6、会议技术负责人:杨景斌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1 2 3 总则 术语 监测井结构设计与施工 3 1 一般规定 3 2 监钡4 井结构设计 3 3 监测井施工 目次 4 井口装置、站房设计与施工及水准标石埋设 4 1 井口装置设计与施工 4 2 站房设计与施工- - 4 3 水准标石埋设 5 自动监测系统设计、设备安装与调试 5l 一般规定 5 2 自动监测与采集子系统设计 5 3 自动存储子系统设计 5 4 自动传输与接收子系统设计 5 5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 6 监测站工程验收 附录A 监测井结构设计图绘制要求- 附录B 监测井施工任务书编写要求 附录C 监测井工程报告书编写要

7、求 附录D 井口装置、站房及埋设水准标石工程报告书 编写要求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0 0 0 0 mM鹅珀珀加龃船孔孙 髂约札 1 总则 Lo 1 为统一地下水监测站建设的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1 0 2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内容应包括:监测井、井口装置、站 房和水准标石的设计与施工以及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和设备安装 与调试。 1 o 3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行业地下水监测站设计、施工及工程 验收。 1 o 4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应在取得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规范( G B5 0 0 2 7 - - 2 0 0 1 ) 规定的勘探阶段水文地质资料,并在 完成了符合地下水监测规范( s L1 8 3

8、 - - 2 0 0 5 ) 规定的站网规 划与布设和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l - O 5 地下水监测站站址的确定,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l 符合地下水监测站站网规划与布设和信息系统建设规划 的相关规定。 2 站址的地形地貌、交通、通信等条件应便于施工、监测、 信息传输和监测站的维护、管理。 3 站址附近的天然水体和水利工程设施不应影响监测精度。 1 O 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和相关设备,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或具有检定部门检测合格的产品。 1 O 7 监测井、井口装置、站房、水准标石及自动监测系统设 计、施工的经费预算可按照现行价格标准另行编制。 1 0 8 地下水

9、监测站建设的施工单位,应具有乙级或乙级以上 资质证书。 1 0 9 地下水监测站通过正式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1 0 1 0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条款: 焊接钢管( G B3 0 9 2 1 9 8 2 ) 】 连续铸铁管( G B T3 2 4 4 一1 9 8 7 )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 B1 2 8 9 7 9 1 ) 水文地质术语( G B T1 4 1 5 7 1 9 9 3 )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 B T1 4 5 3 8 - - 1 9 9 3 )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 B5 0 0 2 7 - - 2 0 0 1 )

10、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G B T5 0 0 9 5 1 9 9 8 )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 B5 0 2 9 6 - - 9 9 ) 水文普通测量规范( S L5 8 1 9 9 3 )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S L6 1 2 0 0 3 )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井管( S L T1 5 4 1 9 9 5 ) 地下水监测规范( S L1 8 3 - - 2 0 0 5 ) 水环境监测规范( S L2 1 9 - - 1 9 9 8 ) 机井技术规范( S L2 5 62 0 0 0 ) 1 0 1 l 地下水监测站的设计、施工及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11、的规定。 2 2 术语 2 0 1 本标准采用G B T1 4 1 5 7 - - 1 9 9 3 、G B T5 0 0 9 5 - - 1 9 9 8 和 G B5 0 2 9 6 9 9 术语。 2 0 2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 l 地下水监测站g r o u n d w a t e rm o n i t o r i n gs t a t i o n 为获取地下水水位、开采量、泉流量、水质、水温等监测数 据而设置的监测设施,包括:监测井、井口装置、站房、基本水 准点和校核水准点水准标石以及自动监测系统。 2 地下水监测井w e l lf o rg r o u n d w a t e rm

12、 o n i t o r i n g 为获取地下水水位、开采量、水质、水温等监测数据而设置 的水井,分专用地下水监测井和非专用地下水监测井两类。 3 专用地下水监测并s p e c i a lw e l lf o rg r o u n d w a t e rm o n i t o r i n g 专门用于地下水监测的水井。 4 成井工艺w e l lc o m p l e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探井、采集岩土样、换浆、破壁、安装井管、填充砾料、封 闭和止水以及洗井、测量地下水静水位、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 工序的总称。 5 无岩芯钻进c o r e | e s s

13、d r i l l i n g 不采集岩土样的钻进。 6 终井w e l lc o m p l e t i o n 钻井施工达到了设计目的,满足了井深、井径和采集岩土样 要求,终止钻进。 7 过滤器s c r e e na s s e m b l y 位于监测目标含水层( 组) 所在井段,起滤水、阻砂和护壁 作用的装置,由过滤管、缠丝和在环状间隙填充的砾料构成。 s 环状闻隙l o o p i n t e r s t i c e 3 位于过滤管外壁与井壁之间的空间。 9 滤料g r a v e lp a c k 充填在环状间隙中有一定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颗粒状砂砾。 l O 井斜w e l ld

14、e f l e c t i o n 井身实际轴线与垂直线之间的水平位移。 1 1 封闭s e a l s 在井壁管或沉淀管外围充填止水材料,阻止水体渗流的 工艺。 4 3 监测井结构设计与施工 3 1 一般规定 3 1 1 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地下水监测井应逐一进行监测井结 构设计,编写并下达监测井施工任务书。监测井结构设计图绘制 要求见附录A ,监测井施工任务书编写要求见附录B 。 3 1 2 施工单位,应按“监测井施工任务书”的要求,严格执 行操作规程、保证成井质量,预防发生不良事故。 3 1 3 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国家级地下水水位监测站和省级行 政区重点地下水水位监测站的监测井应进行抽水试

15、验。 3 2 监测并结构设计 3 2 1 监测井结构设计,应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 1 确定了地下水监测井的类别和监测项目。 2 探明了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 组) 的厚度、岩性特征、 埋藏条件和地下水水质的腐蚀性能。其中,地下水水质的腐蚀性 能应明确有无腐蚀性以及对何种材料具有轻微腐蚀性、中等腐蚀 性或强腐蚀性。 3 掌握了地下水监测井监测目标含水层( 组) 的多年最低 地下水水位。 3 2 2 监测井结构设计的内容应包括: 1 井深、开口井径、终止井径、井段数量及变径位置。 2 岩土样采集设计。 3 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的内径、外径、长度、管壁厚 度、安装深度及管材的选用。 4

16、 过滤器设计。 5 封闭和止水设计。 3 2 3 监测井深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5 1 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 组) 为潜水,当其厚度不大于 3 0 m 时,应凿穿整个含水层( 组) ;大于3 0 m 时,应凿至多年最 低水位以下1 0 m 。 2 地下水监测目标含水层( 组) 为承压水,当其厚度不大 于1 0 m 时,应凿穿整个含水层( 组) ;大于1 0 m 时,应凿至该含 水层( 组) 顶板以下不小于1 0 m 。 3 2 4 监测井开口井径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采用骨架过滤器或缠丝过滤器,且井管管材采用钢管、 铸铁管或塑料管时,监测井开口井径宜为1 0 0 2 0 0 m m 。 2

17、 采用骨架过滤器或缠丝过滤器,且井管管材采用混凝土 管或钢筋混凝土管时,监测井开口井径宜为3 0 0 4 0 0 m m 。 3 采用填砾过滤器时,可按式( 3 2 4 ) 设计监测井开口 井径: D d + 2 b( 3 2 4 ) 式中D 监测井开口井径,m m d 井管外径,m m ; 6 滤料厚度,m m ,含水层岩性为细砂、粉细砂时取 值不宜小于1 5 0 m m ,含水层为其他岩性时取值不 宜小于7 5 m m 。 3 2 5 井管管材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监测井井深和监测目标含水层( 组) 地下水水质的 腐蚀性能,按照表3 2 5 选择井管管材类型。 表3 2 5 各种类

18、型井管管材的适用条件 钢筋 井管管材类型钢管铸铁管混凝土管塑料管 混凝土管 地下水水质的 无腐蚀性 徽弱 强腐蚀性强腐蚀性 中等 适用 腐蚀性能腐蚀性腐蚀性 条件 井深( m ) 2 0 0 2 0 0 1 5 0 l O O 式中D 5 。一1 珑 3 时滤料的粒径,m m ; d 。的意义同式( 3 2 9 1 ) 。 9 1 l 滤料数量应按式( 3 2 9 1 2 ) 计算。 V 一0 7 8 5 ( D ;一D :) L 口 式中V 滤料数量,m 3 , D 。填砾井段的井径,m ; D 。过滤管外径,m ; L 填砾井段的长度,m ; 口超径系数( 无因次) ,口一1 2 1 5

19、。 3 2 1 0 充填滤料顶端至井口井段和充填滤料下端至井底井段的 环状间隙,应进行封闭和止水,封闭和止水的材料宜选用粒径为 2 0 3 0 m m 的半干状黏土球,并应按式( 3 2 9 1 3 ) 计算封闭 和止水材料的数量。 V 1 0 7 8 5 ( D 乙1 一D 1 ) L l 口( 3 2 9 1 3 ) 式中v ,封闭和止水材料数量,m 3 ; D 。封闭和止水井段的井径,m ; D 。,封闭和止水井段井壁管的外径,m ; L 。封闭和止水井段的长度,m ; 口的意义同式( 3 2 9 1 2 ) 。 3 2 1 1 岩土样采集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国家级水位监测站的监测井

20、,应全部进行全井岩土样 采集。 2 省级行政区重点水位监测站的监测井,宜进行全井岩土 样采集。 3 3 监测井施工 3 3 1 监测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由监测井结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进行现场踏勘, 了解施工条件,查明排水管道、煤气管道、光( 电) 缆等地下管 线和高压电线、电话线、高层楼房等地面建筑物的分布状况,确 定监测井井位,保证监测井井孔中心与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物具 】0 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2 平整施工场地,并做到路通、水通、电通( 或备好机械 动力设备) 。 3 根据监测井结构设计图和监测井施工任务书的要求,选 择适宜的钻机及相关的设备,备足所需管材、滤料、封闭

21、和止水 材料及其他耗材,备足采集岩土样、测量井深的相关设备,并运 抵现场。 4 钻机及附属配套设备的安装,应符合钻机说明书的要求。 做到基础坚实、安装平稳、布局合理、便于操作。 5 在井口设置护口管。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时,应在井口附 近设置可满足储浆要求的泥浆槽和可满足沉砂要求的沉砂池。 6 做好施工人员的责任分工。 3 3 2 监测井成井工艺流程应依次包括: 1 钻进、岩土样采集和地层岩性鉴别,其中,钻进含护壁 和冲洗介质。 2 井管安装。 3 填砾、封闭和止水。 4 洗井。 5 抽水试验。 3 3 3 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松散岩层钻进过程中,当遇到漂石、块石等造成钻进困 难时,可改用冲

22、击钻进或采取并内爆破措施。爆破设计应保证附 近的地下管线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2 井身应圆正、垂直。其中,井身直径不得小于设计井径; 每l O O m 井段的顶角偏斜递增速度不应超过1 。 3 根据地层岩性、错进方法及施工用水情况,确定适宜的 护壁方法。当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时,泥浆密度宜为1 1 1 2 , 遇到高压含水层或流沙层等易坍塌地层时,泥浆密度可酌情加 大;中砂、粗砂、卵砾石地层的泥浆黏度宜为1 8 2 2 s ,细砂、 粉细砂地层的泥浆黏度宜为1 6 1 8 s ;停钻期间,应将钻具提 】 出,并定时搅动井内泥浆;泥浆漏失时,应随时补充。 4 在保证井壁稳定、减少对含水层渗透性影响和

23、提高钻进 效率的前提下,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和施工条件,选择适 宜的冲洗介质。 5 在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测量冲洗介质的各项性能指标, 并保证冲洗介质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3 3 4 岩土样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钻进2 3 m ,宜采集岩土样1 个。松散层每个岩土样 采集量应不少于l k g ,基岩岩芯采取率应不低于5 0 。 2 保证探井揭露的各岩土层,应至少采集1 个岩土样。 3 应记录各岩土样的采集深度,进行编号,并现场填写 “岩土样采集单”。岩土样采集单式样见表3 3 4 。 裹3 3 4 岩土样采集单( 式样 岩土样编号采样置k g 监测井编号岩土样采集深度 监

24、测井位置 采样日期年月日时采样人姓名 4 岩土样应密封、妥善保存,并筛分定名和进行土工试验。 3 3 5 地层岩性鉴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钻进中,应现场鉴别监测井揭露的各岩土层的岩性名 称,并记录相应深度。 2 当有采集岩土样要求时,应根据采集的岩土样,鉴别各 岩土层的岩性名称、深度;当采用无岩芯钻进,且具有水文物探 井资料时,应根据水文物探井资料和钻进中返出的岩土粉屑综合 分析鉴别各岩土层的岩性名称、深度;当采用无岩芯钻进,且没 有水文物探井资料时,应根据钻进中返出的岩土粉屑鉴别各岩土 层的岩性名称、深度。 3 松散层岩土的名称,应符合表3 3 5 的规定。 1 2 囊3 3 5 橙散层

25、岩土的名称 类别名称说明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 0 0 m m 的颗粒超过全重 漂石 的5 0 块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 0 0 m 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 0 碎石 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 0 r a 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 0 土类 碎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 0 m 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 0 蹦 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 r a 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 0 “ 角砾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 m 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 0 砾砂粒径大于2 m m 的颗粒占过全重的2 5 “5 0 粗砂粒径大于0 5 r a 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 0 砂土 类 中砂粒径大于0

26、2 5 r a 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 0 细砂粒径大于0 0 7 5 r a m 的颗粒超过全重的8 5 粉砂粒径大于0 0 7 5 r a m 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5 0 粉土塑性指数b 1 0 黏性 土类 粉质黏土塑性指数b l o 1 7 黏土塑性指数I P 1 7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 3 6 井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管安装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 ) 探井。 2 ) 根据钻进中取得的地层岩性鉴别资料,核定监测井结 构设计中井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的长度和下置位置, 并进行配管。 3 ) 采用泥浆护壁钻进的监测井,应适当稀释泥浆、破壁 和清

27、除井底的稠泥浆。 4 ) 检查井管质量,确保每节井管均符合质量要求。 2 应根据管材强度、下置深度和起重设备安全负荷的大小, 选择适宜的下管方法。当井管的自重或浮重小于井管的允许抗拉 】3 力和起重设备的安全负荷时。可采用提吊下管法;当井管的自重 或浮重超过井管的允许抗拉力或起重设备的安全负荷时,宜采用 托盘下管法或浮板下管法 当监测井的结构复杂或下卧深度较大 时,宜采用多级下管法。 3 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监测井,下管前应在井口设置找中器。 4 安装井管时,井管应直立于井口中心,井管的上端口应 保持水平;相邻两节井管的结合应紧密和保持竖直;处于监测井 下端的沉淀管应封底;井管的偏斜度应符合3 3

28、 3 条2 款的规 定;过滤管安装深度的偏差应为土3 0 0 m m 。 3 3 7 下置填砾过滤器的监测井,井管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填砾。 填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泥浆护壁钻进的监测井,井内泥浆应进行稀释。 2 滤料的质量应符合3 z 9 条8 款和1 0 款的相关要求,滤 料的数量应符合3 2 9 条1 1 款的要求。 3 填砾时,滤料应沿井壁四周均匀连续填人,始终保持井 管稳定;应随时记录已填入滤料的数量和测量滤料充填深度,当 发现填入滤料的数量与根据测量的滤料充填深度计算的滤料数量 有较大差别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稳妥措施进行排除。 3 3 8 封闭和止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充填

29、滤料下端以下井段的封闭和止水,应在填砾之前进 行;充填滤料顶端以上井段的封闭和止水,应在填砾之后进行。 2 封闭和止水的材料宜选用优质黏土做成的黏土球,黏土 球的粒径宜为2 0 3 0 m m ,并在半干的硬塑或可塑状态下缓慢、 连续填人。封闭和止水材料的数量应符合3 2 1 0 条的要求。 3 封闭和止水后,应检验封闭和止水的效果,当未达到要 求时,应重新进行封闭和止水。 4 地面井口管外围,宜采用水泥进行封闭。 3 3 9 洗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封闭和止水后,应及时进行洗井。 2 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洗井方法联合进行洗井。 】4 3 应根据含水层岩性特征、监测井结构和井管强度等因素,

30、选择适宜的洗井方法。当松散岩层监测井的井管强度允许时,宜 采用活塞与空气压缩机联合洗井;采用泥浆护壁钻进且监测井井 壁泥皮不易排除时,宜采用化学洗井;碳酸盐岩类监测井,宜采 用液态二氧化碳配合六价偏磷酸钠或盐酸联合洗井;碎屑岩、岩 浆岩类监测井,宜采用活塞或空气压缩机与液态二氧化碳等方法 联合洗井。 4 洗井效果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 ) 连续两次单位出水量之差小于其中任何一次单位出水 量的1 0 。 2 ) 洗井出水的含砂量的体积比小于1 2 0 0 0 0 。 3 ) 洗井后进行透水灵敏度试验,试验结果满足S L1 8 3 2 0 0 5 第3 5 1 条第5 款的规定。 3 3 I D

31、 抽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 2 抽水试验前,应设置井口固定点标志并测量监测井内静 水位。 3 抽水试验的水位降深次数、每次水位降深值、稳定标准、 稳定延续时间以及同步监测动水位和出水量等要求,应按照G B 5 0 0 2 7 - - 2 0 0 1 第6 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4 抽水试验后,应分别按照G B5 0 0 2 7 - - 2 0 0 1 第8 2 节和 第8 4 节的相关规定,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该监测井的影响 半径。 3 3 1 1 监测井竣工后,应编写地下水监测井工程报告书,内容 包括文字说明、监测井平面位置示意图、监测井综合柱状图,以 及岩土

32、样筛分和土工试验成果资料。监测井工程报告书编写要求 见附录C 。 1 5 4 井口装置、站房设计与施工 及水准标石埋设 4 1 井口装置设计与施工 4 1 1 各类地下水监测站的监测井,均应设置井口装置。 4 1 2 井口装置应包括井台和标志牌。水位、水温监测井还应 包括井口固定点标志。专用地下水监测井井台的井口应加设井盖 装置。 4 1 3 井台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台应高出附近地面o 3 o 5 m 。 2 井台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监测井的开口井径。 3 井台的井口口径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 ) 便于进行地下水监测。 2 ) 不影响监测井的其他用途。 4 井台宣采用混凝土浇筑

33、,应坚固。 4 1 4 标志牌应设置在井台或站房的外侧。在标志牌上应注明 监测井的名称、编号、监测项目、所属单位名称、设置日期和保 护级别。 4 1 5 井口固定标志应设置在井口内侧、距井台顶面5 0 O O m m 处。井口固定点标志应为永久性标志,应清晰、不易 脱落。 4 2 站房设计与施工 4 2 1 采用自动监测的监测站以及国家级水位基本监测站和省 级行政区重点水位基本监测站均应建设站房。普通水位基本监测 站和水温基本监测站宜建设站房。 4 2 2 站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房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4 m 2 ,站房内净高不应小 】6 于2 m 。 2 宜采用砖石混凝土结构,并具有

34、坚固、通风、防水、防 潮、防冻保温、抗震等功能,应设置防盗门、窗和防雷击装置, 应配置照明设备。 3 采用自动监测的监测站站房应满足自动监测系统设计的 要求。 4 应绘制站房设计图,编写施工材料说明书。 4 2 3 应按照站房设计图和施工材料说明书进行施工。 4 3 水准标石埋设 4 3 1 应在每个水位基本监测站的监测井附近,埋设1 个校核 水准点的水准标石;每1 0 个水位基本监测站范围内应至少具有 1 个基本水准点。 4 3 2 应根据地质条件、岩土状况、冻土深度和坚固建筑物的 分布,按照G B1 2 8 9 7 9 1 第5 2 节的相关规定,选择确定适宜 的水准标石类型、埋设标石类型

35、和确定标石的埋设规格及材料用 量、水准标石的安置和造埋方法以及水准标石的外部整饰。 4 3 3 应编写井口装置、站房及埋设水准标石工程报告书,报 告书的编写要求见附录D 。 1 7 5 自动监测系统设计、设备安装与调试 5 1 一般规定 5 1 1 国家级水位基本监测站应采用自动监测,省级行政区重 点水位基本监测站宜采用自动监测。采用自动监测的监测站,应 作为自动监测系统设计的对象。 5 1 2 自动监测系统应包括自动监测与采集子系统、自动存储 子系统及自动传输与接收子系统。 5 1 3 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中心站和分中心站。 2 自动监测与采集、固态存储、通信和终端接收机等

36、主要 设备。 3 电源、电缆、避雷装置等辅助设备。 5 1 4 中心站和分中心站的设计与施工应按照S L1 8 3 2 0 0 5 第 6 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5 1 5 自动监测系统设计、设备安装与调试,除应符合本标准 的规定外,还应符合S L6 1 2 0 0 3 的相关要求。 5 1 6 应编写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报告书,报告 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施工单位名称,展示施工资质证书,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工程起讫时间。 2 自动监测系统平面结构图,在该图中标示各自动监测站 的平面分布及编号,以及中心站、分中心站的位置及名称。 3 描述自动监测与采集子系统、自动存储子系统及自动传 输

37、与接收子系统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选择和采用情况。 4 遥测终端机和固态存储器的防潮、防尘、防水和防寒保 温措施。 5 自动监测站站房避雷针的接地电阻值,室外传输电缆防 】8 雷击措施。 6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工程完成后,对全部设备进行校验和 调试的工作情况和结果以及与常规监测方法进行同步对比测试的 起讫时间和结果。 5 2 自动监测与采集子系统设计 5 2 。1自动监测与采集子系统用于地下水水位数据的监测和采集。 5 2 2 自动监测与采集子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选择适宜的传感器和遥测终端机等主要设备,水位监浏 误差应为士2 c m 。 2 采用压力式水位传感器时,应根据多年最低地下水水位

38、 确定适宜的放置深度。 3 应选择确保电压波动不超过额定电压的士2 0 和连续工 作时间不少于3 个月的电源。 4 应制定保温、防冻和除湿措菔,使自动监测与采集子系统 在温度为一1 0 4 5 、相对湿度小于9 5 的温湿条件下正常运行。 5 应制定确保自动监测与采集子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不 少于1 0 0 0 0 h 的措施。 s 3 自动存储子系统设计 5 3 1 自动存储子系统用于在遥测终端机的控制下,将监测与 采集的地下水水位数据存储到固态存储器中。 5 3 2自动存储子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1 选用的存储介质应满足固态存储器的容量在最高监测频 次下连续存储1 个站年以上。 2

39、埴制定确保自动存储子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对闯不少于 2 0 0 0 0 h 的措施。 5 4 自动传输与接收子系统设计 5 4 1 自动传输与接收子系统用于将自动存储子系统的固态存 】9 储器中的地下水水位数据传输到分中心站或中心站的终端接 收机。 5 4 2 自动传输与接收子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优先选用有线、无线公网或现有的水利专网进行自动 传输与接收子系统设计。 2 当采用专线网有线传输方式设计自动传输与接收子系统 时,应满足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当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自动传输与接收子系统设计时, 可选用短波信道、超短波信道、G S M 、G P R S 、C D M A 或卫星 信道。 5 4 3 应在2 0 r a i n 内完成将监测站的地下水水位数据从采集到 存储、从存储到传输至分中心站或中心站的终端接收机。 5 5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 5 5 1自动监测系统各种设备安装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1自动监测与采集子系统的遥测终端机和自动存储子系统 的固态存储器,应具有防潮、防尘、防水和防寒保温措施。 2 监测站站房应安装接地电阻小于1 0 f l 的避雷针。 3 当采用交流电电源时,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水利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领证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