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南方地区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水文河湖众多,河流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土质黏重、有机质少,呈酸性,需要改良。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及水稻种植地区的水稻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热带地区有热带季雨林和雨林。资源有色金属矿、铁矿、磷矿、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的洪涝、盛夏的伏旱、春季的低温阴雨,冬半年的寒潮,沿海地区冬春干旱、夏秋季的台风,等。农业类型季风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甘薯、棉
2、花、油菜、甘蔗、茶叶、天然橡胶、蚕桑、热带亚热带水果农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油菜主产区、甘蔗主产区、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桑蚕基地、淡水渔业基地和海洋渔场、用材林基地工业及分布长江沿岸工业地带、沿海工业地带两大工业地带和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两大工业基地交通水陆交通发达,内河运输在货物运输中占重要地位。人民生活喜食米饭;房屋建筑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古代交通用船较多,爱好游泳、划龙舟等水上运动。2长江中下游伏旱的成因:7、8月份,夏季风和锋面雨带推进到了华北、东北一带,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控制,形成高温、晴朗、干旱的天气。此时,
3、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所以,伏旱往往会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3华南及西南冬、春干旱的成因: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农田有作物生长,需水量大;西南地区易发生干旱还与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损失有关。4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1)有利条件: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利于种植业发展;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最好,有利于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河湖众多,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水产业;濒临广阔的海域,可发展海洋水产业;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
4、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2)不利条件:季风气候,气象灾害多(梅雨期的洪涝、盛夏的伏旱、春季的低温阴雨、寒潮冻害、沿海地区夏秋季的台风);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5台湾布袋盐场的形成原因位于台湾西部平原沿海,有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地处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晴天多,雨天少,蒸发旺盛。6湖南、江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湖南有冷水江锑矿、水口山铅锌矿、江西有德兴铜矿、大余钨矿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该地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可提供廉价电力;工业基础较
5、好;交通便利。7上海市的区位优势:交通便捷。上海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地处长江航线的出海口,有京沪、沪杭铁路联系全国铁路网。经济腹地广阔。上海位于我国沿海、沿江两大经济地带的交叉点,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带沪宁杭城市带的核心城市,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多以这里作为进出海洋的门户,并可通过铁路、公路等同全国各地连接,与我国广大地区有广泛的经济联系。劳动力素质高。劳动力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农副产品供应充足。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基地之一,可以为上海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食品。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8我国最先在东南沿海建设核电站的原因人口稠密,经济
6、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本区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核电站燃料运输量小,地区适应性强。9解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能源不足的措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回答。(1)开源方面:开发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海洋能,建核电站;引进能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和国外进口。(2)节流方面: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调整产业结构;等等。10台湾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农产品加工工业和纺织工业为主;20世纪6070年代,利用多优良港口及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资,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和能源,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桃园为中心的北部工业区和以高雄为中心的南部工业区两大工业区;20世纪80年代后,高科技产业和重工业发展迅速,建立了新竹等高科技工业园区(“台湾硅谷”)11香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北靠祖国大陆,南近东南亚,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的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有便利的海运和航空运输,是中国大陆出口商品的重要转口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政策优惠;中国大陆为香港提供淡水、原料、燃料、副食品和建筑材料等,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