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第19章 代谢总论第19章 代谢总论1、 合成代谢2、 分解代谢3、 在能量贮存和传递中,哪些物质起着重要作用?答案:1、又称生物合成,是生物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元件建造成自身大分子的过程。2、有机营养物,不管是从外界环境获得的,还是自身贮存的,通过一系列反应步骤转变为较小的、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3、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可将其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生成的ATP分子又可将其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其他化合物使之获得能量,所以ATP不仅是机体细胞最直接的能源,同时ATP在能量的传递中起中间题的作用。物质氧化产生的高能位电子和脱下的氢原子通过辅酶
2、或辅酶传递给生物合成中需要还原力的反应。FMN和FAD都能接受两个电子和两个氢原子,它们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特别是在氧化呼吸链中起着传递电子和氢原子的作用.乙酰CoA形成的硫脂键和ATP的高能磷酸键相似,都在水解时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因此可以说,乙酰-CoA具有高的乙酰基转移势能。第20章 生物能学1、 生物氧化2、 氧化磷酸化作用3、 磷氧比值4、 底物水平磷酸化5、 解偶联剂6、 怎样判断一个生物化学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的方向?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肌酸、葡糖糖6-磷酸在水解时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分别为-30。5kJ/mol、-61.9 kJ/mol 、43.1kJ/mol、-13。8k
3、J/mol,当反应物、产物的起始浓度都为1mol/L时,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磷酸肌酸+ADPATP+肌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DPATP+丙酮;葡糖糖6磷酸+ADP葡萄糖+ATP。7、 从ATP的结构特点说明其在机体细胞能量传递中的作用.答案:1、 生物氧化指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由于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气而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物氧化又称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2、 伴随着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发生的ATP的合成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并合成ATP的主要方式。3、 在氧化磷
4、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与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摩尔数称磷氧比值(P/O)。4、 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脂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5、 使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偶联过程分离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解偶联剂。它使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泵出线粒体内膜的质子不经质子通道回流,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使质子返回线粒体基质,从而破坏了内膜两侧的电化学梯度,结果使电子继续传递、组织耗氧增加,但没有ATP合成。6、 在标准状态下,生物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可根据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判断:若G0小于零,反
5、应向正方向进行;若G0大于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若G0等于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对于“磷酸肌酸+ADPATP+肌酸”的反应,可以看成是磷酸肌酸肌酸+Pi和Pi+ADPATP相偶联的反应,ATP进行磷酸基团水解的G0为30.5 kJ/mol,那么其逆反应的G0为+30。5 kJ/mol,根据偶联反应G0的可加和性,磷酸肌酸+ADPATP+肌酸反应G0=-43.1 kJ/mol +30.5 kJ/mol =-12。6 kJ/mol,所以“磷酸肌酸+ADPATP+肌酸”向右进行。同理可知,反应向右进行,向左进行.7、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一个ATP分子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
6、个相连的磷酸基团组成。三磷酸腺苷中的三个磷酸基团依次与核糖5羟基形成磷酸脂,分别称为、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与腺苷之间的磷酸酯键为普通磷酯键,而和磷酸基团之间和、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酯键为高能磷酸键。、磷酸基团在水解或者基团转移时都能释放出30。48kJ/mol的自由能,而普通磷酯键在水解或者基团转移时能释放出的自由能在20kJ/mol以下,在生物机体细胞内还有一些高能化合物,在磷酸基团水解或者基团转移时能释放出4060kJ/mol的自由能,甚至更多。这些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可将其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生成ATP,生成的ATP分子又可以将其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其他化合物使之获
7、得能量,所以ATP不仅是机体细胞最直接的能源,同时ATP在能量的传递中起中间体作用。第21章 生物膜与物质运输1、 钙调蛋白2、 协同运输3、 基团转运4、 什么是Na+泵和Ca2+泵?其生理特点是什么?5、 什么是生物膜的流动性?膜脂和膜蛋白有几种主要运动模式?答案:1、 钙调蛋白是由Cheug和Kakiuchi等在1970年发现的一类蛋白质,它在调节神经突触膜、脂肪细胞膜、小肠基底膜以及红细胞膜等的Ca2+运输中起着重要作用.2、 一些糖和氨基酸的主动运输并不是直接通过水解ATP提供能量,而是依赖于以离子梯度形成贮存的能量。例如小肠或肾脏细胞中葡萄糖的运输是伴随Na+一起运输入细胞的,所以
8、这种运输成为协同运输.3、 物质通过膜运输需要对该物质进行化学修饰,加上一个基团。例如有些糖在通过细菌膜时需要进行磷酸化反应加入一个磷酸基团,以糖-磷酸的形式才能通过膜。4、 Na+泵也称为Na+-K+泵,它是一种跨膜的酶,又叫Na+,K+-ATP酶.Na+泵通过水解ATP提供的能量主动向外运输Na+,而向内运输K+,对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梯度极为重要。ADP +Pi + H+ATP Na+,K+,Mg2+Ca2+泵是指存在与肌质网膜上的Ca2+-ATP酶,催化以下反应:2 Ca2+(外)+ATP(外)2 Ca2+(内)+ADP(外)+Pi(外)Ca2+泵能够激活Ca2+-ATP酶活
9、性,心肌和骨骼肌中Ca2+主动运输是通过Ca2+-ATP酶的作用来实现的,Ca2+泵主动运输Ca2+是通过水解ATP提供的能量驱动的。每一分子的ATP酶大约可以水解10个ATP分子,每水解1分子的ATP运输2分子Ca2+;Ca2+-ATP酶是肌质网的主要成分。5、 膜的流动性是指膜的运动状态,是生物膜的主要特征之一。膜脂的运动方式:(1)磷脂分子在膜内侧作侧向扩散或侧向移动;(2)磷脂分子在脂双层作翻转运动;(3)磷脂烃链围绕CC键旋转而导致异构化运动;(4)磷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相垂直的轴左右摆动,从整个磷脂分子来看,这种运动还表现出梯度现象;(5)磷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相互垂直的轴做旋转运动。
10、膜蛋白的运动方式:(1)膜蛋白的侧向扩散:指膜蛋白在生物膜二维流体的侧向移动;(2)膜蛋白的旋转扩散:膜蛋白围绕与膜平面相互垂直的轴进行旋转运动.第22章 糖酵解作用1、 EMP途径2、 糖酵解途径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是_酶催化的2磷酸-甘油酸的分子内脱水反应,造成分子内能量重新排布,产生高能磷酸键。3、 糖酵解途径中三个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酶依次是_、_和_。4、 用14C标记葡萄糖的第一位碳原子,用作糖酵解底物,写出标记原子在糖酵解各个中间体化合物中的位置.5、 为什么砷酸是糖酵解的毒物?氟化物和碘乙酸对糖酵解过程有什么作用?6、 在EMP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受ATP的反馈抑
11、制,而ATP却又是磷酸果糖激酶的一种底物,试问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使酶失去效用?答案:1、 在细胞液中,糖或糖原分子经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而转变成丙酮酸的过程,它是糖酵解、生醇发酵及有氧氧化的必经途径。2、 丙酮酸激3、 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4、 在糖酵解过程的第一阶段即活化阶段,葡萄糖C1标记原子在从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的过程中位置不变.在生成磷酸丙糖时,标记原子位于甘油醛-3磷酸的第3位,即生成CHO-CHOH-*CH2OPi.在随后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乳酸等中间产物中,标记碳原子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12、,都在第3位,即丙酮酸和乳酸的甲基所在的位置。5、 砷酸的结构和性质与磷酸相似,糖酵解中,它替代磷酸生成1砷酸-3-磷酸甘油酸,砷酸化合物很不稳定,迅速水解生成3-磷酸甘油酸,而不能像高能化合物甘油酸-1,3-二磷酸那样,能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相偶联,在生成甘油酸3磷酸的同时,使ADP磷酸化生成ATP.氟化物和碘乙酸是一些巯基酶的抑制剂,糖酵解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就是含有巯基的酶,所以氟化物和碘乙酸能抑制该酶的活性,影响糖酵解的正常进行。6、 磷酸果糖激酶(PEK)是一种调节酶,又是一种别构酶.A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也是别构抑制剂.在磷酸果糖激酶上有两个ATP的结合位点,即底物结合位点和
13、调节位点。当机体能量供应充足(ATP浓度较高)时,ATP除了底物结合位点结合外,还和调节位点结合,使酶的构想发生改变,酶活性抑制。反之机体能量供应不足(ATP浓度较低),ATP主要与底物结合位点结合,酶活性很少受到抑制。第23章 柠檬酸循环 1、 三羧酸循环2、 回补反应3、 组成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三种主要酶是_、_、_,五种辅酶是_、_、_、_、_.4、 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周,共进行_次脱氢,其中3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_,1次脱氢反应的辅酶是_。5、 将乙酰辅酶A的两个碳原子标记后,经一轮三羧酸循环后,这两个标记碳原子的去向是_,两轮循环后这两个标记碳原子的去向是_.6、 如果将柠檬酸和琥珀酸分
14、别加入到三羧酸循环中完全氧化成CO2,形成的NADH和FADH2,经过呼吸链将H交给氧生成H2O,各需要经过多少次循环?7、 利用分离出的线粒体可以研究细胞呼吸,可测定各种不同状况下氧的消耗。如果将0.01mo/L的丙二酸钠添加到正在进行细胞呼吸的线粒体(以丙酮酸为燃料来源)中,呼吸作用很快会停止,并造成代谢中间产物的堆积。问为什么会有中间产物的堆积?堆积的中间产物是什么?氧的消耗为什么会停止?8、 然后理解三羧酸循环的双重作用?三羧酸循环中间体草酰乙酸消耗后必须及时进行回补,否则三羧酸循环就会中断,植物体内草酰乙酸有哪几种回补途径?答案1、 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即在线粒体中,糖、
15、脂、氨基酸等有机物代谢的共同中间体乙酰辅酶A首先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再经过脱氢、脱羧等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将乙酰辅酶A转变成CO2并生成NADH和FADH2的过程。它是生物体内糖、脂、氨基酸等有机物代谢的枢纽。2、 若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进入糖异生途径或转变为氨基酸等其他物质了,为了维持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需要补充某些中间物,如在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下由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在转氨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和a-酮戊二酸等,这种使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体得到补充的过程称为回补反应.3、 丙酮酸脱氢酶,硫辛酸乙酰转换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TPP,硫辛酸,CoASH,NAD,FAD;4、 4、
16、NAD+,FAD;5、 草酰乙酸,CO2和草酰乙酸;6、 柠檬酸净降解的过程是首先沿三羧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暂时脱离三羧酸循环,脱羧生成丙酮酸,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成乙酰辅酶A。如果只考虑进出三羧酸循环的碳原子数,乙酰辅酶A使2个碳原子进入循环,再经过1轮三羧酸循环,即可将其两个碳原子转变成CO2。如果用同位素标记乙酰辅酶A的两个碳原子,则其中的羰基碳原子必须经过两轮三羧酸循环,才能转变成CO2,甲基碳原子经过3轮三羧酸循环,才能有1/2转变成CO2。琥珀酸含有4个碳原子,它依次转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然后再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从消耗的碳原子数考虑,完全
17、氧化琥珀酸需要2轮三羧酸循环。7、 在以丙酮酸为燃料来源的线粒体有氧呼吸体系中,加入0.01mol/L的丙酮酸钠时,会造成三羧酸循环途径中许多中间产物的堆积,主要原因在于丙二酸是琥珀酸的结构类似物,它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丙二酸与琥珀酸脱氢酶能结合,但不发生反应,从而使琥珀酸不能转化成延胡索酸,琥珀酸、a酮戊二酸、乙酰辅酶A等中间体堆积.由于琥珀酸脱氢反应的受阻,使草酰乙酸的再生困难,三羧酸循环途径中断。乙酰辅酶A的堆积又使丙酮酸氧化脱羧受抑制,因而整个体系中的NAD+、FAD+都呈氧化态,生物氧化停止,自然也就没有氧气的消耗了。8、 在绝大多数生物体内,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
18、物质,都必须通过三羧酸循环进行分解代谢,提供能量。所以它是糖、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的共同分解途径.另一方面三羧酸循环中的许多中间体如a-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等又是生物体进行物质合成的前体.所以三羧酸循环具有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双重作用。植物体内,草酰乙酸的回补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完成的:a.通过丙酮酸羧化酶的作用,使丙酮酸和CO2结合生成草酰乙酸:丙酮酸+CO2+ATP+H2O草酰乙酸+ADP+Pi;b.通过苹果酸酶的作用,使丙酮酸和CO2结合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再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丙酮酸+CO2+NADPH苹果酸+NADP+,苹果酸+NAD+草酰乙酸+NA
19、DHH+;c。通过乙醛酸循环将2摩尔乙酰辅酶A生成1摩尔的琥珀酸,琥珀酸再转变成苹果酸,进而再生成草酰乙酸;d.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2+ H2O草酰乙酸 +Pi。第24章 生物氧化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1、 摩尔葡萄糖酵解能净生成_摩尔ATP,而1摩尔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产生_摩尔ATP.2、 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H+H+必须依靠_穿梭系统或_穿梭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成线粒体中的_和_。3、 以NAD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参与_作用,即参与电子从_到_的传递作用;以NADPH为辅酶的脱氢酶类主要是将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上的_转移到_反应中需电子的中间物上.
20、4、 鱼藤酮、抗霉素A、CO对呼吸链的抑制部位分别在_、_和_。5、 线粒体内膜外侧的a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而线粒体内膜内侧的a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6、 在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作用有何联系?7、 在抗霉素A存在时,通过氧化磷酸化能否产生ATP?如果可以,双电子供体还原时的P/O比值为多少?答案1、 6,322、 甘油-3磷酸,苹果酸天冬氨酸,FADH2,NADH3、 呼吸,底物,氧,电子,生物合成4、 NADH和 COQ 之间,Cytb和 Cytc1之间,Cytaa3和O2之间5、 NAD+,FAD6、 在线粒体氧化体系中,电子传递链也称为呼吸链。从功能上看
21、,呼吸链有脱氢酶、传递体、氧化酶三部分组成,作用是将代谢物上的氢激活脱落,再经过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最后交给被氧化酶激活的氧(O2)而生成水,同时电子的传递是线粒体内膜两侧产生了跨膜电位.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指伴随呼吸链电子传递而出现的ATP的合成.电子传递链的功能和氧化磷酸化作用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电子传递链是氧化磷酸化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而氧化磷酸化作用是完整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的必然结果7、 抗霉素是A属于电子传递抑制剂,它能抑制电子从还原型COQ到细胞色素c1的传递,使经泛醌的电子被阻断,氧化磷酸化不能进行。但有些底物如抗坏血酸(Vc)、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等可将两摩尔电子经细胞色
22、素c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传递,最终交给氧,这样就能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其P/O比值是1.第25章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经1、 乙醛酸循环2、 磷酸戊糖途径3、 丙酮酸羧化支路4、 糖异生作用5、 向含有磷酸戊糖途径全部有关酶和辅助因子的溶液中,加入C6标记的葡萄糖,试问那些物质上会带有放射性标记?6、 什么是糖异生作用?糖异生过程的原料是什么?简述其生理意义?答案1、 在植物和某些细菌、酵母中,由于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的存在,能将两分子的乙酰辅酶A合成琥珀酸,该途径有乙醛酸参与,故称为乙醛酸循环途径。它是三羧酸循环的补充2、 磷酸戊糖途径又称磷酸己糖支路,它是以葡萄糖-6-
23、磷酸为起始物,在细胞浆中经过氧化和非氧化两个阶段,代谢产生NADPH和核糖-5-磷酸的途径.在该途径的氧化阶段,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核酮糖-5-磷酸和CO2,并生成两分子中NADPH;在非氧化阶段,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生成核糖5-磷酸或转化为酵解中的两个中间代谢物果糖6-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NADPH是动物体内还原力的主要来源,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基本原料,一些其他中间物为生物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提供了碳骨架。3、 丙酮酸羧化支路:在糖异生途径中,由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丙酮酸经草酰乙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称为丙酮酸羧化支路。丙酮酸羧化支路消耗
24、ATP是丙酮酸绕过“能障”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进入糖异生途径4、 非糖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甘油、脂肪酸及某些氨基酸在生物体内转化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叫做糖异生作用。5、 C6标记的葡萄糖在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磷酸,接下来的代谢转变包括氧化、碳单位的转移、异构体的互变中都不涉及标记碳原子,标记碳原子在各中间体化合物中都可出现,并且标记碳原子均位于各中间体化合物的最高位碳原子上。即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6磷酸、核糖5磷酸、核酮糖5-磷酸、木酮糖5-磷酸、甘油醛-3磷酸、赤藓糖-4-磷酸、果糖6磷酸和景天酮糖7磷酸最高位碳原子都可能标记.6、 非糖物质转化成糖或糖原的过程
25、称为糖异生用。糖异生的原料是一些非糖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生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物质。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对维持血糖稳定具重要意义;在特殊生理条件下,加速乳酸、丙酮酸的利用以防止其堆积,糖异生作用节约了氨基酸在体内的分解消耗。第26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1、 糖原的a1,4-糖苷健在细胞内的分解是由_ 酶催化的_反应,a1,6糖苷健的分解是由_酶催化的_反应。2、 植物细胞内将淀粉磷酸解为葡萄糖1-磷酸,需要_ 、_和_三种酶协同作用3、 在糖原的生物合成中,糖基的供体是_4、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_,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_5、 为什么说葡萄糖-6磷酸是各个糖代谢途径的交
26、叉点?6、 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人体如何维持血糖的恒定?7、 为什么糖原降解选用磷酸解,而不是水解?答案1、 糖原磷酸化,磷酸解,去(脱)分支,水解2、 磷酸化酶,寡聚-(1,41,4)葡聚糖转移酶,脱支酶3、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4、 糖原合成酶,糖原磷酸化酶5、 葡萄糖经过激酶的催化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可进入糖酵解途径氧化,也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生核糖-5-磷酸、赤鲜糖-4磷酸等重要中间体和生物合成所需要的还原性辅酶;在糖的合成方面,非糖物质经过一系列的转变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还可以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作用下生
27、成葡萄糖1-磷酸,进而生成糖原。由于葡萄糖6-磷酸是各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体,由它沟通了糖代谢分解与合成代谢的众多途径,因此葡萄糖-6磷酸是各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6、 (1)血糖的来源:食物淀粉的消化吸收,为血糖的主要来源;贮存的肝糖元分解,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或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大多数氨基酸等通过糖异生转变而来。(2)血糖的去路:糖的氧化分解供能,是糖的主要去路;在肝脏、肌肉等组织中合成糖原,是糖的贮存形式;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须氨基酸等;转变成其他糖类及衍生物如核糖、糖蛋白等;血糖过高时可由尿排出。(3)人体血糖水平的稳定:主要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来调节。
28、血糖水平低时,刺激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促进糖元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当血糖水平较高时,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促进糖元合成抑制糖异生作用,加快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7、 糖原水解反应的产物是葡萄糖,而糖元磷酸解的产物是葡萄糖-1磷酸。机体内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广泛存在,因此糖元磷酸解的产物-葡萄糖1磷酸很容易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不需要消耗能量,直接进入糖的分解代谢。而糖元水解反应产物葡萄糖要进入分解代谢,还要消耗能量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所以糖原降解选用磷酸解是机体的一种节能行为。第27章 光合作用1、 光和磷酸化2、 光反应3、 暗反应4、
29、 卡尔文循环5、 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三者的异同点。6、 根据放氧测定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时,用680nm波长的光照射时比用700nm光照射效率高,但用这两种光一起照射时给出的光合作用速率比单独使用这两种波长中的任何一种光时更高,请解释这种现象。7、 当光系统在标准条件下吸收700nm红光时P700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E0由+0.4V变为1.2V。被吸收的光能有百分之几以NADPH(E0=0。32V)形式被储存答案1、 光合磷酸化: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合成ATP称作光合磷酸化2、 光反应:即光合色素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形成ATP和NADPH
30、的过程。3、 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生成ATP和NADPH的化学能,使CO2还原成糖或其他有机物的一系列酶促过程。4、 也称为还原戊糖磷酸循环和C3途径.它是在光合作用期间将CO2还原转化为糖的反应过程,是植物用于固定CO2生成有机物的主要途径。5、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底物分子氧化分解过程中,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由无机磷酸酯化,形成高能磷脂键,后者在酶的作用下将能量传给ADP,合成ATP。氧化磷酸化是指与呼吸链相偶联的磷酸化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在线粒体内膜两侧产生的H+浓度差,推动了ATP的合成,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性辅酶所含的化学能。光合磷酸化是指与光
31、合作用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两侧产生的H+浓度差,推动了ATP的合成,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6、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光能的捕获由两个光化学作用中心完成,即光系统(PS)和光系统II(PSII)。光系统作用中心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他接收光能而成激发态,然后释放电子,电子流的传递使NADP+还原。光系统II的作用最大吸收波长为680nm,它接受光能使水解,并夺取水分子中的电子供给光系统.对放氧绿色植物而言,当单独用680nm波长的光照射时,光系统II的作用能满足,光系统的作用可以进行,只是此时的效率降低了.当单独用700nm 光照射时,
32、光系统I的作用能满足,但光系统的作用受到较大影响,水光解效率降低,光合速率要比单独用680nm波长的光照射时低。当同时用这两种光一起照射时,光系统和光系统II的功能都能很好满足,光系统和光系统II还能彼此协同促进,两种光一起照射时的光合作用速率比单独使用这两种波长中的任何一种光时更高7、 光系统处于基态的P700吸收光子的能量转变为激发态P700,P700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E0由+0。4V变为1.2V,其吸收能量为G0=-nFE0=-296。49kj/v(1.2v-0。4v)=308.77kj/mol;激发态P700*+NADP+P700+NADP,其储存的能量=296.49kj/v(-0。32v0.4v)=138.95kj/mol。所以NADPH(E0=0.32V)形式被储存吸收光能的百分数=138。95/308。771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