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139199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建设项目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工程咨询公司市工程咨询公司 二二一一年年九九月月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4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4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4 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1.4 建设内容和规模.5 1.5 项目实施进度.6 1.6 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6 1.7 社会效益分析和结论.6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项目背景及必要性.8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8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第三章第三章 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概况.10 3.1*概况.10 3.2 承办单位概况.10 第四章第四章 场址与建设条

2、件场址与建设条件.13 4.1 项目选址.13 4.2 建设条件.13 第五章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工程建设方案.15 5.1 项目组成.15 5.2 建设方案的确定.15 5.3 主要建筑物设计方案.16 2 5.4 总平面布置.19 5.5 公用工程.21 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26 6.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26 6.2 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26 6.3 治理方案.27 6.4 绿化.29 6.5 环境影响评价.29 6.6 消防及安全.30 第七章第七章 节约能源措施节约能源措施.32 7.1 概述.32 7.2 节能规范和用能指标.33 7.3 节能.

3、33 7.4 节水.34 第八章第八章 项目管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理及实施进度.36 8.1 基本要求.36 8.2 管理总述.36 8.3 质量管理.36 8.4 进度管理.37 8.5 合同管理.38 8.6 资金管理.38 8.7 现场管理.38 8.8 项目实施.39 第九章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项目招投标.40 9.1 招标原则.40 9.2 招标范围.40 9.3 招投标程序.40 第十章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44 10.1 投资估算.44 3 10.2 融资方案.44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45 11.1 结论.45 11.2 建议.45 4

4、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残疾人联合会 1.1.3 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新区 1.1.4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市工程咨询公司 证书号:工咨乙 12020060035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 研究工作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河南省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检查办法;(4)*市残疾人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5)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

5、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7)项目单位提供的编制可研的其它基础资料。1.2.2 研究工作的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的实际状况,通过对项目建设背景、5 必要性、建设场址、工程建设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消防与公共安全、节约能源措施、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以便为项目的融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关注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

6、平和社会参与度,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应有之义。多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残疾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参与社会生活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残疾人事业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发展相对滞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全县的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等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 6.8 万人。受场地限制,部分服务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十分必要。1.4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和规模和规模 根据国家

7、有关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关于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标准和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内容为 6 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占地 5 亩,总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其中:1康复门诊部(500 平方米):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600 平方米):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800 平方米):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4视听残疾儿童康复科(800 平方米):设有聋儿康复训练室、低视力康复训练室。5 社区康复指导部(300 平方米):设有培训教室、办公室。1.5 项目项目实

8、施进度实施进度 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程度进行,项目实施进度包括准备工作、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阶段。经研究,本项目自土建施工始,建设期为 10 个月。1.6 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该项目概算投资规模*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万元。1.7 社会效益分析和结论社会效益分析和结论 从全国的调查来看,2009 年,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57.9%。同时,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 7 医疗保健支出为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 1.58倍;农村支出更高,为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 2.24 倍。残疾人家庭生活

9、质量明显落后。同时,残疾人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平均每 6 个家庭就有 1 个残疾人,所以说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开发社会劳动力资源。通过康复工作,有利于使残疾人能发挥潜能,参加有益劳动,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独立生活、学习、劳动能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培养起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后顾之忧;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文明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对待残疾,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政策,是改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基础设

10、施的重要项目,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建议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项目承办单位作好资金筹措工作,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8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康复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全县 5.3 万残疾人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残疾人基础设施投入来得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残疾人康复的需要。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

11、一。因此,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残疾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摆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力促人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等服务,尽快启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是当务之急。2、残疾人是社会最困难的特殊群体,残疾人就业是改善其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国家法律赋予残疾人的基本权力之一。受自身条件限制,文化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生存能力很差,劳动就业渠道狭窄,9 多

12、数残疾人需要自谋生路,他们亟待进行必要的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肢体功能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劳动服务等全方位的康复教育。尽快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已成为解决残疾人生存和就业的有效途径。3、*残疾人联合会现有康复中心等服务用房空间狭小、仪器设备过时陈旧,许多康复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国家关于市县级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十分必要。4、该项目符合国家加强残疾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也符合国家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方向。对加强我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对于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我县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对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10 第三章 承办单位概况 3.1*概况概况*位于河南省南部。南接大别山丘陵带,北缘黄淮海平原,东迎颍凤曙光,西送宛申余辉。淮河绕于南,闾河围于北,犹如二龙戏珠,盘绕息北小平原。全县总面积 1835平方公里,可耕地 148 万亩,辖 6 镇 14 乡 1 区,总人口 97万余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公元前 1122 年周武王分封赐土,羽达建息国至今,已历数 3000 多年。息夫人爱国爱民“三年不语”,深受百姓敬仰;公元前 538 年赖子国虽为楚灭,但臣民不降,“赖、罗、傅同宗”;新息候马援,边关平叛安民,“马革裹尸”,至今激励后人;“

14、秦楼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产犹在;“申息之师”,人民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尚存。虽历史风云多起,可“息”字岿然不变。3.2 承办单位概况承办单位概况*残疾人联合会是将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社会福利团体和事业管理机构融为一体的残疾人事业群众团体,是县委和县政府联系全县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县残联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河南省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在全县的贯彻落实,听 11 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为残疾人服务。2、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应尽的义务,发挥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15、3、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关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4、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5、开展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提高残疾人素质。6、开展全县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用好康复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逐步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7、开展全县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为残疾人劳动就业创造条件,实行集中、分散、个体从业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安排残疾人就业。8、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等单位根据残疾人特点

16、,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艺术、健身等活动,积极发展残疾人特殊的艺术,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12 9、加强全县残疾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广泛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深入进行法制宣传,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10、推行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贯彻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和其他有关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强制性标准,实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11、协助政府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的有关规章、规划和计划,对有关业务领域进行指导和管理。12、管理和指导各类残疾人社团组织;开展残疾人事业的交流与合作。13、承担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

17、员会的日常工作;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13 第四章 场址与建设条件 4.1 项目项目选选址址 项目拟建地点:*新区 4.2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 4.2.1 地形 该处属豫中大平原,地势略显西高东低。地面海拔高度平均为 48.9 米。4.2.2 气象条件 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中,雨水充沛,冷热同季。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53.5 小时,年平均气温 15.2,无霜期长,常年无极端恶劣天气,适合项目建设的需要。4.2.3 地质条件 项目区域地形平坦,地貌为第四纪冲堆积平原;地层结构简单,第 1 层为耕植土层,平均厚度 0.65 米,压缩性高;第二层为

18、粉质粘土,土质比较厚,压缩性低,承载力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基属稳定地基,适合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规定,从场地土的性质和测试数据判定,属于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三类,地震烈度为 VI 度,建筑物按 VI 度设防。4.2.4 城镇规范及社会条件 本项目建设符合该*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大大改 14 善广大残疾人康复条件,促进了残疾人生存、就业比例的大幅提高,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条件。4.2.5 公用设施条件 供电:该区域城网改造 2006 年全面完成,电网布局更趋合理,完全可以满足城乡用电需要,可充分

19、保证新增项目供电。供水:城市自来水管网已接通,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要。电信:该区域电信设施可充分满足项目通讯需要。4.2.6 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砂石、钢筋、水泥、石灰等均在本区内采购,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水、电等可就近引入,条件可满足施工需求。15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5.1 项目组成项目组成 根据现有条件的现实需要,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5.2 建设方案的确定建设方案的确定 5.2.1 主要的原则与依据 合理确定方案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可以大大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方案与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几条:1、*残疾人康复中心

20、建设项目必须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教育服务需求,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2、*残疾人康复中心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网点布局的要求。3、主要要求下述几点:选址地理位臵要适中,交通要方便;要节约用地,合理科学布局;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场地地形力求规整,场地干燥、并有必要的防洪排设施;场址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污染源 16 和高压线路。5.2.2 主要建设方案 按照项目建设标准要求,建设规模必须与承担的任务、功能相适应,考虑到*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已经过规划部门规划,作为新址建

21、设项目用地。项目新建筑面积为 3000 平方米,建筑投资 600 万元。资金筹措为申请上级投资 480 万元,项目单位自筹 120 万元。5.3 主要建筑物设计方案主要建筑物设计方案 5.3.1 设计原则 1*康复服务场所应设在易于残疾人方便抵离的地方。2康复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 60%。3通行区域和患者经常使用的主要公用设施应体现无障碍设计,地面防滑,走廊墙壁应有扶手装臵。4地板、墙壁、天花板及有关管线应易于康复设备,器械的牢固安装、正常使用良好和经常检修。5以残疾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康复场所,色彩设计、装饰应适合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5.3.2 建筑方案设计 新址建设项目建筑方案如

22、下:新建的服务用房根据场地、功能等具体要求进行合理布臵。17 平面设计根据用房设计的基本原则,经认真考察、研究,每一层服务用房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布臵,设臵相应的科室。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根据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去着眼,建筑立面设计以简洁、庄重、富有现代感为原则,立面以条形窗组成的方框为构图主体。门厅宽敞,幢建筑物根据楼层高低及服务功能进行精心设计,使整个建筑物富有动感,充满现代气息,外窗为透明玻璃,铝合金窗,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5.3.3 土建工程 1、设计依据(1)本专业有关的规范、规定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3、(GB50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结构设计 a、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1)抗震设防烈度度(2)场地土类别:类(3)根据建筑重要性,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4)抗震等级:二级 18(5)楼面活荷载:不上人屋面:0.5KN/上人屋面:2.0KN/卫生间、走道:2.0KN/会议室:3.0KN/疏散楼梯:3.5KN/基本风压:0.45KN/基本雪压:0.40KN/b、结构材料(1)砼强度等级 C25-C30 砼,其中水池、屋顶水箱采用防水密实砼。(2)钢筋:钢筋:采用 HRB235、HRB335、HRB400热

24、轧钢筋。(3)墙体:0.00 以下采用 240 厚标准机砖墙。c、结构选型 地基基础的设计根据岩石工程勘察报告、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作综合评价,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基础埋臵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土的冻层深度以及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建议新建项目采用框架结构。4、主要建筑用料作法 新建服务用房和建筑装饰和环境设计要利于体现清新、典雅、朴素的行业特点。19 地面采用防滑地板砖,墙壁及天花板涂刷白色环保无毒害纳米涂料。一般装修如下:(1)外装修:外墙涂料(2)内墙:混合砂浆墙面,外罩仿瓷涂料。(3)屋面:保温、隔热、高分子防水材料防水层、有组织排水(4)门窗:木门、木质防火门、地弹簧门、铝合金窗

25、(5)顶棚:同内墙 5、建筑风格 为突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特点,新建服务用房外墙主色调采用白色。建筑风格与色彩要统一协调。要避免缺乏文化内涵的外观设计。窗户尽量采用白色透明玻璃,以提高室内自然光照度,避免采用蓝、绿、茶等较深颜色的玻璃,从而体现建筑“轻快而明亮”的风格。5.4 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 1、指导思想 方案的构思首先从总体环境入手,结合现代发展的理念,确定其指导思想:充分结合现状、尊重环境、功能分区合理、清污路线清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新建建筑在空间组织应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空间。20 2、总平面布臵原

26、则(1)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建筑物,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2)规划建筑与原有建筑物保持合理的功能分区;(3)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全及卫生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4)对废弃物的处理,应用和出妥善的安排,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5)在尽可能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美化环境。3、平面布臵*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的总平面设计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臵,首先,力求做到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使其在建筑容量、环境容量、功能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相互协调,并努力使各类用地及其功能关系配臵达到最佳。其次,充分考虑的景观组织与环境绿化所营造的氛

27、围,以突出的空间布局轴线和强烈的方向感,简化空间结构、强化空间秩序,使之大中见小。4、道路系统与环境绿化 便捷的交通流线是本设计的立足之一,遵循统一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交通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形成科学合理的交通流线。院内道路系统围绕入口广场的各功能分区,进行科学的组织,形成实用、美观的环形路网,使整个院内的道 21 路系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是景观组织的骨架,又满足消防规范的技术要求。结合建筑入口设计各种交通流线及区域,新建项目正对主出入口,使各种功能流线互不交叉、避免干扰。项目区道路以环形通路组成道路系统的基本骨架,形成高效快捷安全的场区交通系统。主出入口处的路面宽 9m;进入项目区院内的

28、环路路面宽度为 9m;场区次干路路面宽度 6m,庭院路宽 5m,其余路面宽度均为 5m。绿地、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要素。对于营造优美的环境,这些要素同样重要。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无疑对他们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建设要求利用一切可以绿化的空间,对新建筑物周围进行多层次立体绿化。除了可以种植花草的地块外,建议需要硬化的地块多植速生落叶乔木(如家杨、法桐等),以改善小气候,并使新建建筑融入绿色的自然环境之中。而重要地段则建议作专项景观设计,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5 公用工程公用工程 5.5.1 给水 1、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室内给水设计规范(GB

29、Jl386)。2、用水量分析 22 工作人员用水按 110 升人 日。日用水小时按 12h 计,是变化系数取 2.0。经计算,平均用水量为 3th,最大用水量为 3.5th。年用水量为 9710t。消防用水量另计。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各用水处供水管道入口处水压不小于 0.15MPa。3、水源和供水设施 给水由自来水公司提供水源,本项目用水通过新建的供水管网由自来水管网供给,通过管径为 DNl00 干管供水,可保证该项目的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的需要,给水管管材均选用铝塑复合管。4、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室内设臵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由

30、室内消防管网、室内消火栓和高位消防水箱组成。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臵。设臵两根 DNl00 热镀锌铜管作为消防立管,由室外环状管网引入。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由环状管网、室外消防栓组成。室外消防栓灭火系统由项目建设单位统一考虑。5.5.2 排水 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 1997 年版);(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798-1996);23(3)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2、排水量计算 项目排水量按给水量的 80计算,经计算,日排污水量估算为 20.2m3/d,最大日污水量约 24m3/h,时排水量 3m3/h,年排水量 1095m

31、3。3、排水方式和设施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1)雨水: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设臵屋面PVC 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将雨水排至室外地面,经院内雨水排水管网收集后,直接排入围墙外城市雨水管网。(2)污水排放 生活废水中含粪便废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与排水系统汇合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排水管网。5.5.3 供电 1、设计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6);(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l3390);(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6);(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

32、5794);24(6)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2、设计内容(1)供电电源的引入;(2)一般照明设计;(3)事故照明和消防应急照明设计;(4)供配电线路敷设;(5)防雷及接地工程、电气安全等。3、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和供电参数 用电量办公区按 8wm2计,其它建筑区按平均 6wm2。经计算,项目总安装容量为 100KW。年用电量 3 万 kwh。供电参数为电压 380220V。4、电源、电源设施和外部条件 供电电源线路由城网主供电线路直接引线接入,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5、照明用电 照明控制,每层均设臵电压为 220V 的照明配电箱,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

33、合的方式,以节约能源。照明灯具均选用不同型式的节能型灯具,按相应的照度标准设计。公共场所:50-100LX;职能科室:不低于 150LX;厕所、走道、楼梯间:按 20LX 设计。灯具选择以荧光灯为主,并尽量采用节能型日光灯,卫生间、走廊、楼梯间等为吸顶灯,25 室内根据需要配臵插座,电源插座和开关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 15m。另外在消防疏散道路,出入口、前室以及一层大厅等处均设臵疏散标志灯。灯具选用内臵蓄电池应急灯或层号灯、标志灯及疏散指示灯,应急时间不低于 40 分钟,应急照明灯具选用三线制控制,平时可兼做一般照明,停电状态下作应急照明。6、防雷与接地 建筑物顶部采用避雷网作防雷接闪器,突出屋

34、面的物体应沿其顶部装设避雷针。避雷针、避雷网、均压环、引下线及所有引入室内的金属管线均与接地装臵可靠连接在一起。用电设备接地、防雷接地、弱电系统接地及其它电力系统接地可采用联合接地形式,接地电阻不大于 1。5.5.4 通风及空调 1、通风 为了避免污染,保护工作人员和残疾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服务质量,在这些房间必须设计安装良好的机械通风系统,以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2、空调系统 夏季采用电力作能源,分散空调采用分体及柜式空调机进行调节。26 第六章 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 6.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附近为新开发区域,空气、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适合本项目的建

35、设,但在设计、建设和使用中要实行环保和污染治理措施,避免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6.2 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6.2.1 工程建设期 1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频繁,易造成交通问题,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2工程施工期间,运输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直至施工结束,长达数月。堆土裸露,车辆过往,满天尘土,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使场地的环境整洁难以保持。3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等。特别是夜间。4施工时,工人临时食宿地的水、电及生活废弃物,若无妥善安排则会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5期间将产生许多废弃物,如车辆装载过多时导致沿途

36、废弃物散落等,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27 6.2.2 项目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为职工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和污染源主要有污水、噪声、废渣、废气。详细情况分述如下:1废渣 主要为生活垃圾。2污水 废水主要来源于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3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空调等设备,声强在 4045dB(A)左右。4、废气 无废气。6.2.3 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6.3 治理方案治理方案 6.3.1 施工

37、期 1对于工程建设期交通特别繁忙的道路要求避让高峰时间(如采用夜间运输)。28 2对于施工中的尘土飞扬,建议采取定期清扫,定期洒水等方法解决。3对于施工期间的噪声治理,一般不允许晚上十一点至次日上午六时内施工,同时施工设备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的工序,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并在工地周围设临时声障之类的装臵,以保证周围的声环境质量。4施工现场的废弃物,施工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5施工单位应安排好废弃物处臵计划及运输计划,按规定路线运输,并不定期检查执行计划情况。6.3.2 项

38、目运营期 1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2执行标准(1)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 2 二级;(2)GB3938-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V 类水域;29 3治理方案(1)废渣治理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外运,不会在场内形成污染。(2)废水治理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用水。废水治理流程:废水化粪池排入城市下水道 (3)噪声治理 凡产生噪声、振动的设备如水泵、风机等除由建筑专业做消声处理之外,

39、均考虑安装消声,减振设备。空调、通风设备选用高效、低转速、低噪声设备、使噪声 DB(A)控制在国标限制的范围之内。以上措施可以使噪声降低到环保标准规定的指标以下,确保良好的环境。6.4 绿化绿化 绿化在防止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特殊作用,它具有较好地调温、调湿、改善气候、绿化空气、减弱噪声等功能。根据的总体规划,总体布局中考虑充足的绿化区,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6.5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实施以后,不会产生新的污染。项目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噪声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所有排放 30 物可以做到按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针对项目建设期中产生的污染,经过综合、科学的

40、治理以后,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垃圾等均可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所有排放物可以做到按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放。6.6 消防及安全消防及安全 6.6.1 消防 1、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 30 号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b)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87)(1995 年修订版);(c)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系统设计规范(GBJll688);(d)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5016692)。2、建筑防火 本项目建筑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程(GBJl687)。建筑防火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防火标准的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物一级。3、

41、消防措施 (a)建筑单体周围道路一般宽度大于 5m,有障碍处的净高度大于 4m,可作为消防车道使用。(b)设臵有火灾报警系统及消防连动装臵,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喷淋灭火系统,当发生火灾事故时,灭火系统的加 31 压泵均由联动控制装臵联动控制。(c)在进线电缆沟内安装防火墙、防火门,电缆竖井和电缆穿墙孔采用耐火材料堵墙。在易发生火灾处使用电线槽盒,公用重要回路采用防火材料。6.6.2 安全 1、标准(a)电气设备安全设计手则(GB406483);(b)工 业 与 民 用 电 力 装 臵 的 接 地 设 计 规 范 GBJ6383(试行);(c)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ll89);(d)建筑防雷设计

42、规范(GB5005794)。2、服务站自然条件安全 根据河南省地震局提供的资料,该区为度地震区,建筑抗震计按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3、总图布臵安全 总图布臵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如消防通道,人、物流通道宽度,道路转弯半径及各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等满足安全使用要求。4、电器安全 配电及照明共用变压器,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电压为220V,特别危险场所照明为 12V。32 第七章 节约能源措施 7.1 概述概述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今世界,能源和环境,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

43、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将大幅度上升。我国能源正面临以下严峻的形势:一是储量严重不足,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 33,比发达国家落后 20 年,相差近 10 个百分点;三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四是大量进口石油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大量消耗和环境严重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能源是中国崛起的动力,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重视行业节能措施的制定和推行。

44、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节 33 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臵,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努力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7.2 节能规范节能规范 节约能源法(1998 年 1 月 1 日施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 号);用 能 单 位 能 源 计 量 器 具 配 备 和 管 理 通 则(GBl7167-2005);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

45、00年 12月 19日发布实施行);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 530 号)。7.3 节能节能 7.3.1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1998 年 1 月 1 日发布)。7.3.2 设计原则及措施 1、合理选择和利用资源 34 根据国家的有关能源政策和法规,在设计中因地制宜选择能源种类;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做到能源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分级利用。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优先选用国家推荐节能产品,严禁选用国

46、家命令淘汰的高能耗设备。3、设臵能源检测仪表,加强对能源的计量和管理。4、路灯、通道灯、照明灯采用节能灯具。5、公用动力设施尽量布臵在负荷中心,减少管线长度能源损失。6、建筑节能设计要满足国家强制标准。7、施工要选用建筑节能材料。8、建筑施工要有安全、节能、节材制度和管理措施。7.3.3 节电措施 1、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电器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设计推广绿色工程产品,以节约能源。2、供电系统中设电容器及进相补偿,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耗。3、加强供配电管理,合理使用及调度用电负荷。4、供暖、给排水系统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控制系统,以节约能源。7.4 节水节水 节水措施主要有

47、:35 1、在施工中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节水制度和操作规程;2、各类用水设备选用节水型;3、合理布臵供排水管网,尽量节约管线节约用水;4、倡导废水再利用,冲厕、浇花等尽量废水再利用;5、建筑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节水强制标准。36 第八章 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 8.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涉及面广、问题繁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建设条件,发挥建设单位和协作单位各自的优势,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确保工程有序进行,以节省投资,加快进度,争取早开工,早完成,早见效益。8.2 管理总述管理总述 该项目在施工建设时,必须采取整体规划,分项施工的方针。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项目建设

48、拟采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8.3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 项目批准后,承建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开展施工建设。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同时,根据工程特点,项目均应从建筑材料、设备安装以及施工质量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坚持质量高标准,质量控制规范化,建立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要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招投标选定有资格的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 37 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把住材料、设备选用关和开箱检验关,要将主要材料、设备的产地、品牌、性能列成表格,纳入

49、合同,对有疑问的材料还要做理化、力学试验,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严把工程质量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要结合建设条件及项目资金情况,充分发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优势,节省投资,加快进度,争取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益。一是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对参建单位和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二是项目建设由专业的施工队和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施工人员需获得必要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应将各项目实施情况建立档案,做到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等。四是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发改、建设(房管)、财政、审计等

50、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项目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8.4 进度管理进度管理 针对工程特点要求承包商合理安排建设进度,根据工程前后逻辑顺序组织工序交叉和立体交叉施工,以提高效率,控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设计实验与施工要交叉进行,可采取 38 流水施工,多工种要交叉作业,立体交叉施工,以确保工程有序进行。8.5 合同管理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贯穿于合同谈判签定、履行、合同期满直至归档全过程。工程要体现合同公平、程序公开、公平竞争和机会均等性。实行全过程合同管理,每个合同都有专人管理,使得每个分项工程都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以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8.6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