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前 言11. 评估目的和意义12. 评估工作程序2第一章 评估依据41.1 评估范围和内容41.2 评估依据4第二章 项目概况82.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82.2项目基本情况82.3项目用能情况112.4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12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153.1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153.2 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163.3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233.4 辅助及附属设施节能评估313.5 本章评估小节34第四章 节能措施评估354.1项目节能措施概述354.2节
2、能措施管理384.3单项节能工程434.4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434.5节能措施效果评估444.6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454.7本章评估小结46第五章 项目能源利用状况核算475.1节能评估前项目能源利用情况475.2 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475.3 本章评估小结60第六章 项目能源消费及能效水平评估616.1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评估616.2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636.3项目能源供应条件及落实情况636.4能效水平评估636.5本章评估小结65第七章 评估结论66102第一章 可行性研究总论 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榕江县大利等民族文化旅游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民族村寨)2、项目建设地址贵州省榕江县,距省会贵阳365余公里,距州府凯里173公里。大利距县城25公里,宰荡距县城26公里,卡寨距县城97公里,晚寨距县城50公里。3、规划范围民族村寨用地规模为60公顷。4、项目运营期项目运营期25年,包括建设期5年。5、项目业主单位本项目业主单位:榕江县旅游局法人代表:石松敏单位地址:榕江县古州镇6、项目总投资该项目估算总投资8057万元。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目的、依据及内容1、编制目的遵循项目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出可靠依据;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对建设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
4、提供依据。2、编制的依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范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1月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GB/T18971200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旅游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实务全书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编报工作的通知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贵州省乡村旅游规划规范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92015)卡寨村消防建设规划(2008)大利村消防建设
5、规划(2008)榕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其他资料2、主要内容本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基本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原由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市场分析和游客规模预测旅游发展与营销战略项目规划方案项目配套工程规划投资估算效益评价风险分析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项 目单 位 数 量总规划面积Ha60总员工数人200总投资万元8057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万元8002固定资产投资万元7720流动资金万元337投资利润率%11.83内部收益率%12.34资本金净利润率%1906.84投资效果系数 %20.76投资回收期年13.03盈
6、亏平衡点(BEP)%52.74保本点营业收入万元1854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理由一、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一)、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态势“十五”期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五年内旅游生产力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完善,旅游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十五”计划确定的多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实现了从“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将达13710万,占世界市场8.6%的份额,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旅游强国。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1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
7、。其中,外国人2611万人次,增长17.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576万人次,增长2.9%。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人数5472万人次,增长9.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亿美元,增长23.5%。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095万人次,增长18.6%。其中因私出境3492万人次,增长21.3%,占出境人数的85.3%。国内出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总收入7771亿元,增长24.7%。(二)、贵州旅游业发展状况贵州省已经形成了集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全省旅游产品结构向多样化、复合型转变的速度明显加快,旅游增长方式正向质
8、量、效益型增长转变。贵州省目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确立了第一批三个优先发展重点旅游景区,开发了一大批景区景点,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贵州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被确立为后续支柱产业。贵州省与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在贵阳举办的“2006 中国乡村旅游国际论坛”更使贵州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贵州红色旅游势头猛进,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和遵崇公路全线通车为契机,加快发展红色旅游。全面实施20052010年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贵州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多样的生物资源和人文资源。由于工业化进展缓慢,贵
9、州许多地方的河流山川仍保留着完好的自然生态,被称为 “活着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它们具有原始性、奇秀性、古朴性、神秘性。文化与旅游结合使贵州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贵州正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特别是民族族旅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贵州省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626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8%;实现旅游总收入5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表21贵州省2007年旅游业发展指标统计表指标名称计量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接待旅游总人数其中
10、:国内旅游人数 境外入境旅游人数其中:外国人 港澳台同胞全省旅游总收入 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万人次 万人次 万人次 万人次 万人次亿元亿美元6262.896219.8943.0015.4827.53512.281.2931.931.933.844.628.432.412.2(三)、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几年来,黔东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各要素协同发展,游客量和旅游收入迅速增长。2007年黔东南全年接待游客114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53亿元。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经过多年的努力,黔东南州旅游产业要素基本齐全,旅游设施不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了以民
11、族文化旅游为主体,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旅游等为特色的产品体系。黔东南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是全国侗族、苗族人口比例最多,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处于黔桂湘大侗族文化旅游圈与苗族文化旅游圈的核心位置,侗、苗民族文化和其它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构成了现代旅游的极佳资源。在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榕江处于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的重要位置。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最南端,黎平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榕江、从江、锦屏等县的部分地区。区域内的都柳江沿岸景色秀丽,河谷两侧和区域内计多地方座落着众多富有特色的侗寨建筑和象征侗族文化的鼓楼及风雨桥。该区内主要旅游吸引物还包括黎平八舟河风景区、
12、东风林场、榕江的车江大坝及三宝、侗寨和古榕树群、摆贝(苗)、隆里古镇、岜沙(苗)、肇兴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景区。目前,制约黎从榕旅游区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较差,特别是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总体上公路质量等级不高,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体系尚未形成等。根据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生产力布局安排及全省首批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工作安排,榕江县位于全省旅游布局的黎平一从江一榕江优先发展综合旅游区,属于全州“六大精品系列”的侗族原创性文化旅游精品系列、“八大水景旅游区”的都柳江旅游区,在黔东南州具有突出的产业地
13、位。从旅游区位优势看,榕江县位于黎从榕综合旅游区连接省内黔东南凯里镇远综合旅游区和黔南荔波综合旅游区的中心地带,紧靠仰阿莎水上休闲旅游区,为张家界、桂林、昆明二大国际旅游城市所环抱,县境内外是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域,体现了良好的地缘联动优势。从周边旅游的竞争态势看,榕江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迅猛,将成为榕江县旅游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对手,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一是榕江县可以借助周边地区共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利用周边业已形成的旅游市场,进行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和市场营销,力争使榕江县的旅游产品成为周边地区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二是有利于与周边地区在旅游开发上
14、的联合与协作;三是可以利用周边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定旅游业发展策略和政策以实现后来居上。需要清醒认识的是,由于目前榕江县旅游品牌知名度不算很高,产品不够成熟,榕江县发展旅游应树立竞争意识与危机感,充分发挥与周边区域的线路联动效应,努力做到以产品赢得市场,以特色吸引市场,以质量取信市场,力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榕江县基本概况1、地理区位与建制沿革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史称古州,曾为江南八百州之一。榕江地跨珠江、长江流域,介于东经1080410844,北纬25362627之间,东与黎平、从江两县相连,南与黔南州荔波县接壤,西接丹寨、雷山与黔南州的三都县,北与台江、剑河毗邻。榕江县城驻古
15、州镇,位于都柳江中游与寨蒿河、平永河交汇处,分别距省城贵阳365公里、州府凯里173公里、广西桂林340公里、柳州390公里。是连接贵阳至广西桂林、凯里至桂林、黎平至贵阳、黎平至荔波樟江等景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连接州内南线中线北线的交通要道。榕江地处都柳江中上游,历史上曾是贵州南部航运重要码头,是黔、桂、湘三省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城内至今保存着会馆、古码头、古建筑,以及清代总兵署、古衙门、红七军军部旧址。榕江县从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起,历代都有建制,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立古州厅,民国2年(1910年)改古州厅为榕江县。全县总面积3315.8平方公里,东西宽66.5
16、公里,南北长93公里。2、气候与自然条件榕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总积温6635(10年有效活动积温5445),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39.5,极端最低5.8);年均降水量1211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0,无霜期3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312.6小时,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区域性气候差异明显等特点。县境土壤条件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质地多为轻粘轻壤,三河流域(平永河、寨蒿河、都柳江)沿河河谷和坝子土地的农业可利用率高,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境内物产丰富,种类繁多。有农作物500多种(系),鱼类150余种,野生动物有500余种,野生植物有258科6
17、78属1400余种。小个子黄牛、香猪、香羊是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畜产品。境内溪河密布,都柳江在县内逶迤而过,直下从江,通达广西。八开河、平永河、寨蒿河等主干流,均位于都柳江上游,属珠江水系。平阳乡、两汪乡、朗洞镇属长江水系。水能资源理论蕴藏25.8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4.68瓦,已开发利用仅有7243千瓦,占可开发量的4.93。1998年,雷榕110千伏输电工程架通,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动力基础。榕江县森林资源丰富,是贵州省10个林业重点县之一。全县有森林面积327.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968.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67。月亮山、雷公山尚保存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是天然生物种群最为丰
18、富的地区之一,珍稀动物有国家级的秃巨蜴、小型人形动物“大鲵”等,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宝库。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县辖19个乡镇,268个行政村,1653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总人口33.72万人,共有15个少数民族,以侗、苗、水、瑶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84.8。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82、1.47、3.64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2%、13.5%、33.3%。财政总收入完成56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37万元,比上年增长16.34。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比上
19、年增长8.38%。总体上榕江县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仍低于全省水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州确定的“新两山”(月亮山、雷公山)扶贫重点的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县内321国道、202省道、雷榕公路、炉榕公路、锦榕公路在县城交织,正在建设中的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常称“两高”)将从榕江通过,县道榕寨公路穿过车江万亩大坝,还有县道平永至乐里至朗洞至寨蒿把榕江北部地区的乡镇穿连在一起。20个乡镇全部通车,全县通车里程已达951.6公里,基本形成公路网络。程控电话、移动和联通在20个乡镇全部开通。 榕江县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属于“两江生态屏障”地区,再加上长期以农林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
20、合理,“三农问题”突出,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亟需确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和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五)、榕江县旅游业发展概况榕江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特别以侗族文化为主要民族特色,是开展以侗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好地方。近年来,榕江县人民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取得了许多历史的成就,为榕江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科学规划,有序发展。榕江县于2005年完成了榕江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在积极推进规划的实施,深度开发三宝、大利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2、旅游品牌初步建立、发展势头趋向利好。通过多年的努力,榕江县旅游业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以三宝为
21、中心,辐射至大利、宰荡、摆贝、八蒙等旅游村寨的都柳江原生态多民族旅游精品线和以茅人河漂流为中心辐射至空申、小丹江、卡寨、乐里、晚寨旅游村寨的环雷公山苗侗风情旅游精品线。部份景区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行业认定和市场的青睐。古榕风景区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宝千户侗寨被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琵琶文化艺术之乡,宰荡被评定为侗族大歌文化艺术之乡,打造了萨玛节、琵琶歌、珠郎娘美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空申超短裙、摆贝百鸟羽毛服、苗王庙、古榕树群等生态文化品牌。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自2003年以来分别接待游客5.4、7.5、11.6、17.2、28.8万人次,分别实现旅
22、游综合收入812、1200、2130、3500、5600万元。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致力于构筑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目前全县境内以及与周边的交通网络建设得到了逐步完善,榕江至寨蒿、大利完成了通乡通村油路,榕江至计划(月亮山)、小丹江至乐里、乐里至两汪的油路正在建设中,榕江至荔波、榕江至黎平、两汪至剑河(仰阿沙湖)的油路也正在规划中。同时许多民族旅游村寨的通村公路也得到了改善。特别是目前过境的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三至五年,交通的状况的改善将历史性地改变榕江的区位条件。、大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县城、各景区和许多民族旅游村寨的投入,大力夯实旅
23、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先后完成了县城主大街和321国道榕江县城段的改造,实现了街道的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在街道两旁建设了休息凳和中英文对照的景点和民族旅游村寨介绍的特色石刻,种植了许多景观树小叶榕,设置了带有旅游景点图片的灯箱等,大力营造旅游地的氛围。按三星级标准设计的榕江旅游接待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的三分之一,按四星级标准设计的榕江大酒店已破土动工。其次,加大三宝侗寨的开发建设,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完成了三宝鼓楼、表演场、停车场、生态步道、排污管网、寨门、萨玛祠的维修扩建及车寨鼓楼的维修等。特别是2008年,借第三届旅发大会之机,已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对三宝侗寨进行了深度开发,完成了三宝千
24、户侗寨垃圾转运站、沿江生态游览步道、寨门、民族旅游接待站、标识标牌、长廊搬迁扩建、鼓楼维修等工程,停车场、萨玛祠新建工程正在建设中,投资300万元的三宝污水处理站已启动。还加快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的建设,三宝生态酒店建设已签约,并很快动工。近年来,还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完成苗王庙、小丹江风雨桥、晚寨鼓楼、大利鼓楼、八蒙花桥、空申表演场和步道等项目的建设;维修扩建了红七军军部旧址;引资建设了小丹江宾馆等;另外还投入240余万元开发茅人河漂流项目,建设了表演场、停车场、管理房、公厕、码头、沿河步道、长廊、观景亭等。2008年,大利和卡寨还进行了消防示范点建设,实施了部份电改、水改、厨改、厕改等工程,晚寨重
25、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本项目的提出创造了条件,也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榕江共有大小宾馆32家,1026个床位;有招待所30家,床位760个。4、积极推动旅游商品开发榕江县旅游商品资源丰富,为构筑旅游产业,放大旅游经济的效应,加大了旅游商品开发的工作力度。先后扶持和引导成立了榕江县盛源天然食品开发经营中心,开发了野生菌类、腌肉、水果类、葛根系列产品等。另外随着优惠政策的引导和良好发展平台的提供,特别是通过“两赛一会”,推动和促进了旅游商品的开发,使旅游商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各民族村寨旅游商品加工销售行业也开始逐步兴起,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银饰、芦笙、刺绣、蜡染等特色旅游商品
26、加工销售的专业户。5、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较好榕江县车江大坝是全省有名的平坝之一,有万亩大坝之称,土地肥沃,四季不休,与三宝侗寨紧紧相依。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已建设成为贵州省科技示范园,形成了西瓜区、荸荠区、甘蔗区、早熟生态蔬菜区、锡利贡米、竹笋区、脐橙区等。今年由外商投资兴建1000亩的现代科技园区正在实施中。根据规划,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生态游览步道、观景长廊、科技展厅等,把侗族悠久的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将东江大坝打造成为生态农业观光和民族文化体验的高品味的综合旅游产品。6、发展乡村旅游措施有力,旅游带动初现成效。发展乡村旅游,农户是实施发展主体,农
27、户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县委政府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2007年县财政拨款由旅游局帮助扶持建立了10户农家旅舍,每户免费配备了床、被子、床单等配套设施。2008年又按三朵花旅舍标准在三宝、大利、卡寨指导建设了12户农家旅舍。目前正组织人员进行指导,验收合格的将给予每户1万元补助,同时三宝30户的移民搬迁户也按照乡村旅游接待要求进行建设,政府帮助修建的道路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已逐步竣工和完善。近几年来,先期建设的农家旅舍(包括参加文艺表演、销售工艺品等)每户每年平均获得了1万多元的收入,这使农户在旅游业发展中得到了一定实惠。另外农户还通过出售刺绣、土布、蜡染等获得部分收益,目前最为突出
28、的是三宝侗寨,每户在销售工艺品中每年能获得2万至3万不等的收益,推动了农户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积极性。 7、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工作力度和措施得到加强榕江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一直得到省、州、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结合“两高”建设,一是成立了“榕江县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领导小组”,加大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收集、整理和保护力度,其中侗族专家普虹同志独立研究并出版了侗族音乐史、侗族曲艺音乐、侗歌乡土教材长大要当好歌手、侗族大歌文学古籍本等著作,合作出版了侗族文学史、侗族通览等著作。二是把民族音乐正式引入课堂,目前在乐里、裁麻、车江等重点民族村寨已全部普及。同时还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在栽麻所有小学
29、和车江中学实施侗语与汉语的双语教学实验点,目前正全面推广实施。另外还引导成立少儿艺术团、少儿文艺队等,形成本土文化走进课堂的示范园地,使民族音乐和舞蹈得到很好传承。三是牵头召开跨省跨县的“侗族地区民族音乐进课堂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四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目前已有3项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相关整理申报工作力度还在更一步加大。五是加大了民间艺人的保护,多次对民间艺人进行表彰,鼓励他们为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积极向省州乃至国家上报杰出传承人,宰荡村胡官美200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六是
30、鼓励民间办节,政府重点扶持侗族萨玛节和苗族茅人节等,引导开展好民间文艺汇演、比赛活动,通过大众参与的方式使民间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8、加大乡土旅游人才培训所有事业都是由人创造的,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为促进一方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榕江县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人才素质。2008年榕江县推荐8名大中专毕业生到省旅游学校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导游培训。选派了20名乡村人才到省旅游学校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宾馆饭店服务技能培训,选派18名乡村优秀人才到凯里旅游学校学习导游业务。另外还邀请凯里旅游学校的优秀教师到榕江县授课,多渠道开展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此外,还在
31、县职中开设了旅游专业班,同时旅游局还组织人员对宾馆、农家旅舍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达260余人次。还计划与相关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制定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计划,采取实习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以引进高校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榕江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9、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知名度不断提高。为抓住“两高”建设给榕江县旅游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榕江县积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近年来分别前往贵阳、重庆、成都、深圳、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开展大型宣传促销活动,开展民族歌舞展演,发放宣传折页和手提袋,并与多家旅行社达成了共建旅游线路协议。邀请和接待了国内数十家电视台、韩国KBS电视台、香港凤凰电
32、视台、香港商报、台湾MOOK电视台、日本旅游杂志总编、日本作家协会及旅行社人员等到榕江采风摄影;制作完成“贵州旅游在线榕江专版”和“榕江旅游网”等;2005年还在CCTV网站开通了榕江旅游专版;2007年县艺术团15人组成的表演队前往西班牙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巡回宣传演出,使国外更加了解到了榕江县丰富的民族文化,培育了潜在旅游市场。2008年为抓住“第三届旅发大会”的机遇,分别在省电视台播放专题片和在黔东南日报进行专版宣传。根据省委的安排,2008年10月,还组织民族演员代表贵州前往澳门开展为期一周的旅游宣传推介。通过各种宣传推介,榕江县的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0、游人及收入增幅加快1998
33、至2007年,榕江县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90万人次,游客接待人次年均增长达到30.3:旅游总收入累计超过5700万元,年均旅游收入增幅达到21.3;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渐加大(见表22)。表22近年来榕江县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年份旅游人数(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万元)全县GDP(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19982.146046329106580.94.319993.2562.449403113881.14.920004.2641.948934135801.34.720014.981
34、6.752053141871.65.720025.5984357186164411.55.120035.481261800184001.34.420047.55120467300206001.85.8200511.78213073690267002.98200617.2350086300321044.110.9200728.85600109000364005.115.4(六)、存在的主要问题1、旅游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虽然近几年来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但由于资金不足,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三宝景区的部分设施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和其他景区和民族村寨基础设施仍然得不到建设和完善,特别是旅游交通滞后,游客
35、到达景区和民族村寨较难,这使榕江县实现旅游大发展的目标存在很大困难。2、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榕江县虽被列为全国十佳旅游精品线路,但县内许多景点尚未开发,未能纳入省内外旅行社的重点线路乃至常规旅游线路进行销售和推广。3、旅游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虽大,但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只是通过前往部分重点旅游目的地进行单一的宣传,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宣传机制,有忽冷忽热的现象,宣传也没有适销对象。除了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进行宣传外,未能在覆盖面较广的全国性的大型宣传媒体作宣传。4、农户在旅游业发展中所获得的收益还比较少,目前除了三宝景区有4家专业旅游商品销售店一年能获得上万元收入外,其他群众主要是参与表演、开设农家旅舍
36、和出售手工艺品等,收益甚微。为此在景区项目建设方面,农户配合度还不高,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还未全面调动起来,有积极性的也是个别少数。二、项目所在地基本情况第一、大利、宰荡所在地栽麻乡概况栽麻乡位于榕江县东北部,东南面与从江县的往洞乡接壤,东北面与黎平县的九潮镇相连。全乡幅员面积165平方公里,辖十二个行政村,四十五个自然寨,七十三个村民小组,2007年年末,全乡总人口17000余人,耕地面积9234.1亩,人均耕地0.59亩,农业总产值38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5元。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因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上,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林木生长茂盛,植被保护完好;天气
37、常年温润、凉爽,加之纯朴的民俗、民风以及享誉世界的侗族大歌,是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乡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硅矿和高岭土,主要的农特产品有香菇、木耳、天麻、茯苓等多种中药材以及侗家腌鱼等。近年来,由于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经济开发和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力度,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群众生活基本实现了温饱,正努力向小康迈进。拟开发建设的大利侗寨和宰荡侗寨位于栽麻乡境内。第二、卡寨所在地朗洞镇基本情况朗洞镇是榕江县北部边陲重镇,距县城108公里。位于东经1083010835,北纬26172624,地处雷公山腹地,东与黎平县尚重镇、德化乡相邻,北达剑河县太拥乡、南哨乡,南接寨蒿镇,西至乐里
38、镇和两汪乡,为榕江、剑河、黎平三县交界之处,国土面积24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万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21元。全镇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9个村民小组,77个自然寨,5090户22178人,其中苗族8518人,侗族7452人,少数民族占74.71。平均海拔1288米。全镇森林覆盖率为72.1。朗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城内尚存多座古建筑。乾隆二年(1737年)在朗洞设立分县,隶属黎平府。宣统元年(1909年)分县拨归古州厅,民国三年(1914年)分县隶属榕江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县撤销,所设乡(镇)隶属于县。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朗洞休整并在东门
39、外江家大田召开数千人军民大会,宣传我党、我军的政治主张,在大街小巷张贴和书写革命标语,东门街小巷至今还留下红军标语手迹。一九八O年榕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其列为重点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朗洞不仅有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而且是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分水岭,以卡寨为起点往北经两汪、平阳为界几乎都是苗族居住,从色边村往南至寨蒿、车江、黎平、从江均为侗族居住区。因此,朗洞镇内苗、侗民族风情和以色边至扦谢为中心的侗族民俗文化,十分浓郁;芦笙舞、苗歌、侗族琵琶歌让人留连往返;多彩的苗、侗刺绣让人目不暇接;新米节、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苗年情人节更有特色。还有高邦、高略的千年古松、水杉、红豆杉更令人难以忘
40、怀。朗洞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8,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八万山的原始常绿阔叶林里有红豆杉、榉木和飞虎、山蟒、山猴、娃娃鱼等国家保护动植物,还有大血藤、桔梗、当归、芍药、百合、松茯苓等百余种中草药材与自然优美的原始生态组合成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旅游景区,有百鸟巢枫、文笔舒天、九狮奔浴、塔影横江等朗洞八景。第三、晚寨所在地寨蒿镇基本情况寨蒿镇位于榕江县北部,于育洞河与八妹河交汇处,距县城43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831至10840,北纬2607至2616。古称太极镇,东界黎平县,南界忠诚镇,西界乐里镇,北界朗洞镇,东南与栽麻乡接壤,西南与崇义乡毗邻。由于自古以来商业比较发达,享有商贸古镇
41、的美称。现仍有湖南、江西等会馆。其地域与黎平县的九潮、尚重和本县的忠诚、崇义、乐里、朗洞等乡镇接壤,国土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20亩,森林覆盖率68%。全镇共21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共有1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790人,其中农业人口22115人,是一个以侗苗为主的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59%。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推进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的发展,推进榕江县旅游规划的实施。如前所述,榕江处于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的重要位置,榕江是黎从榕优先发展旅游区不可缺少的重要区域。所以,推动榕江县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根据榕江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榕江县旅游业
42、发展的总体布局,该项目属于榕江县重要的、优先发展的景区。所以,该项目的建设对榕江、对黎从榕旅游区的发展意义重大。2、旅游带动 促进当地人民脱贫致富长期以来,榕江经济落后,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元,项目所在地更低。主要是因为缺乏合适的产业带动和就业机会。民族村寨的开发建设,将促进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交通运输、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购物业、旅游商品加工、民族民间工艺品开发、民间文化推广等等,实现开放带动、文化交流、经济往来,促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在建设期、经营期都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居民增加收入。同时,民族村寨的开发建设,将惠及到当地及以
43、外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成为推动当地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3、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区位于榕江县贫困山区,基础设施落后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电力、电信设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持。4、拉动县域经济大发展项目区以山区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体,长期经济落后。整合优势资源,选择适宜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旅游业是关联性、带动性较强的产业,其带动性强、关联度高、乘数效应大。据研究,旅游业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的109个产业和39个部门,相关产
44、业的发展对旅游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都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村寨的建设,正是利用旅游产业关联度高的特点,能够迅速拉动榕江经济的发展。5、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乡村旅游可以扩大农户增收来源,有助于缓解和解决“三农”问题,通过就地就业,为乡村弱势群体(如妇女、老人、残疾人等)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条件。6、增加就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改善榕江县的就业结构,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既可缓解城镇居民的就业压力,又可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提供机会。7、用发展激励当代保护未来通过发展,激励和提升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建设力度,激
45、励和促进当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榕江县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未来。8、通过交流 提升居民整体素质有利于更快地提升榕江县城乡居民的整体素质,由于游客的大量进入,特别是国外和省外游客的进入,扩大了榕江县城乡居民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信息交流和人际交流,加之大旅游环境的形成和大旅游环境对城乡居民礼仪行为的规范要求,都会快速地提升榕江县城乡居民的整体素质。9、有利于提高榕江县的知名度该项目建设有利于提高榕江县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增加其综合竞争能力。10、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及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四个民族村寨是榕江县、是黔东南州乃至贵州较为有特色的民族村寨,多年来已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
46、是国外游客较多,占游人总数近70%左右,说明其旅游价值较高,顺势开发,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这几个村寨,拥有多项殊荣,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开发,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更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使村民尽快脱贫致富。通过经济发展,改变村寨现有较为落后的现状,改变国外游人对贵州农村落后的看法,树立贵州新形象。第三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1、项目位置宰荡侗寨、大利侗寨位于榕江县东北部裁麻乡,宰荡侗寨距榕江县城26公里,大利侗寨距县城18公里;卡寨位于榕江县北部朗洞镇,距县城97公里;晚寨位于榕江县北部寨蒿镇,距县城50公里。2、项目区范围项目区总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其中宰荡1.2平方公里、大利1.1平方公里、卡寨0.8平方公里、晚寨0.9平方公里。二、建设条件(一)、综合可利用条件有趋好的市场条件多年来,大利侗寨已接待了众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已成为榕江县重点民族旅游村寨,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现成的市场,并向利好方面发展。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激情较高通过多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