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毕设论文--育体中心地上部分框剪结构施组设计.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37812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设论文--育体中心地上部分框剪结构施组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毕设论文--育体中心地上部分框剪结构施组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中心地上部分框剪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体育中心地上部分框剪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篇 编制综合说明 12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2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3 第一节 各方主体单位 13 第二节 现场概况 13 第三节 设计概况 13 第二篇 施工部署篇 20 第一章 总体部署 20 第二章 施工组织部署 21 第三章 总体分区及资源配置 22 第四章 主要施工方法 23 第五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穿插搭接安排 24 第六章 总体施工顺序与空间组织 24 第一节 结构施工阶段的区段划分与组织 24 第二节 安装阶段的区段划分与组织 25 第三节 装饰阶段的区段划分与组织 25 第七章 施工准备计划 28 第八章 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四新”技术部署 29 第一节 十项新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概述 29 第二节 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总目标 29 第三节 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步骤 29 第四节 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计划表 29 第四篇 现场平面布置及管理篇 31 第一章 办公、生活区布置 31 第二章 生产设施布置 31 第三章 大型机械设备的布置 31 第四章 临时用水方案 31 第五章 临时用电方案 33 第一节 电气设备及总体线路布置 33 第二节 负荷计算及电器设备选择 33 第六章 现场临时排水及污水排放 35 第七章 现场形象布置 36 第八章 各阶段现场平面布置图 37 第九章 临时用房面积及用地规划表 37 第五篇 施工组织与资源需求计划(劳动力、主要材料和机械设备、施工设施) 39 第一章 施工准备 39 第一节 合同准备 39 第二节 技术准备 39 第三节 现场准备 39 第四节 试验检测准备 40 第二章 劳动力配置 40 第一节 总劳动力需求计划 40 第二节 劳动力平均需求量计算 40 第三章 主要周转材料配置 43 第四章 主要机械设备、材料试验、质检仪器配置 44 第一节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需求计划 44 第二节 主要材料试验、质检仪器设备需求计划 47 第五章 主要施工设施需求计划 49 第六篇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51 第一章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各节点工期安排 51 第三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 51 第四章 专业分包工程、甲供材料的施工进度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专业分包工程工期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甲供材料、甲供设备的工期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工期保证措施 53 第一节 工期履约的组织保证措施 53 第二节 工期履约的制度保证措施 53 第三节 工期履约的资源保证措施 53 第四节 工期履约的技术保证措施 54 第五节 对招标人另行发包的专业工程的进度配合措施 54 第六节 对分包商的进度协调 54 第七节 可能延误工期的关键工序及补救方案 55 第七篇 工程重、难点技术篇 58 第一章 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58 第二章 复杂结构工程测量定位方案 61 第一节 测量工作概况 61 第二节 测量准备 62 第三节 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62 第四节 施工测量方法 64 第五节 沉降观测 67 第六节 施工测量的协调配合 67 第七节 主要质量保证措施 68 第三章 超高弧形劲性梁模板支架施工方案 69 第一节 工程概况 69 第二节 环梁模板方案确定 69 第三节 劲性环梁吊模设计 69 第四节 劲性环梁吊模计算 70 第五节 环梁吊模施工脚手架的设计 72 第四章 超高大截面劲性斜柱施工方案 73 第一节 工程概况 73 第二节 斜柱模板的选型与设计 73 第三节 模板分析计算 84 第四节 斜柱支撑分析计算 87 第五节 施工准备 92 第六节 模板制作 93 第七节 模板安装注意事项 93 第四章 超长弧形看台施工方案 94 第一节 工程概况 94 第二节 施工段的划分 94 第三节 看台模板的选型 94 第四节 斜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94 第五章 预应力大梁施工方案 95 第一节 预应力梁概况 95 第二节 施工准备 96 第三节 施工方法 97 第四节 质量要求及控制措施 103 第六章 超长结构无缝连接施工技术措施 104 第一节 超长混凝土无缝连接概况 104 第二节 连接部位易开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104 第三节 施工技术措施 105 第七章 与钢结构吊装协调配合措施 107 第一节 钢结构工程简述 107 第二节 钢结构现场安装的总承包管理 107 第三节 为配合体育场钢罩棚施工,总包单位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108 第四节 计算机在项目中的应用 109 第八章 分阶段施工技术措施 109 第一节 分阶段施工总体流程 109 第二节 分阶段施工技术措施 109 第九章 现浇清水砼施工措施 111 第一节 现浇清水混凝土概况 111 第二节 施工部署 113 第三节 清水混凝土模板选型与设计 113 第四节 清水混凝土材料设计 114 第五节 现场清水混凝土墙柱样板 115 第六节 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115 第七节 清水混凝土成品保护 120 第十章 电气工程特别重要用电负荷可靠性保证的技术措施 120 第一节 电气工程特别重要用电负荷可靠性保证的分析 120 第二节 奥体中心电气工程概况 120 第三节 20KV变电设备及配电设备安装施工采用的技术规范 122 第四节 为保证特别重要用电负荷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22 第十一章 暖通工程多种冷热源设备施工重点、难点及解决技术措施 124 第一节 暖通工程多种冷热源设备概况及技术状态 124 第二节 暖通工程冷热源设备施工的重点、难点 125 第三节 江水源热泵系统的重点与难点与解决措施 125 第十二章 智能化(弱电)系统与总包的机电工程协调配合措施 129 第一节 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概况、分析与归类 129 第二节 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的重点、难点 132 第三节 总包机电安装工程与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协调、配合的重点 132 第四节 智能化(弱电)系统与总包机电安装工程协调配合的解决措施 133 第六节 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协调的组织保证措施 135 第十三章 体育场专用照明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135 第一节 体育场专用照明重点、难点的提出 135 第二节 体育场专用照明设计要求与概况 135 第三节 对体育场专用照明需求分析 136 第四节 体育场专用照明重点、难点的解决措施 138 第十四章 总包协调配合措施 141 第十五章 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 141 第八篇 土建施工技术篇 143 第一章 主体结构主要施工方法 143 第一节 主体结构工程概况 143 第二节 主体结构施工流程 143 第三节 钢筋工程 143 第四节 模板工程 150 第五节 混凝土工程 155 第六节 钢骨砼结构施工方法 157 第四章 砌体施工 158 第一节 砌体质量控制要点 158 第二节 砂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 158 第三节 烧结多孔砖砌块施工 159 第四节 构造柱 159 第五节 成品保护 159 第五章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160 第一节 防水概况 160 第二节 屋面防水做法 161 第三节 内防水 164 第四节 看台结构防水施工方案 164 第六章 装饰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69 第一节 楼地面装饰工程 169 第二节 内墙面装饰 177 第三节 外墙面装饰工程 181 第四节 吊顶装饰 185 第七章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方案 186 第一节 建筑节能设计概况 186 第二节 主要施工方法 186 第三节 质量验收 194 第八章 垂直运输和脚手架施工方案 195 第一节 塔吊基础及安拆方法 195 第二节 群塔作业方案 199 第三节 施工电梯基础及安拆方法 202 第四节 脚手架施工方案 203 第九章 高大模板施工方案 211 第一节 工程概况 211 第二节 重难点及关键技术 212 第三节 超高超重梁模板支撑设计 212 第四节 支模架构造要求及措施 219 第五节 模板应急措施 220 第十章 主体育场、训练场地主要施工方案 221 第一节 塑胶跑道施工 221 第二节 足球场附属设施施工 224 第三节 撑杆跳场地附属设施施工 224 第四节 跳远沙坑施工 225 第五节 铁饼链球场地施工 225 第六节 铅球场地施工 226 第九篇 钢结构施工技术篇 227 第一章 钢骨柱工程设计概况 227 第一节 结构设计概况 227 第二节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应解决措施 229 第二章 构件加工制作部分 230 第一节 加工制作方案 230 第二节 原材料的采购及质量控制措施 231 第三节 劲性十字形柱加工制作工艺 231 第四节 劲型柱栓钉焊接 233 第三章 钢结构运输及成品保护 234 第一节 构件运输 234 第二节 构件成品保护措施 235 第四章 钢结构安装 235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235 第二节 现场安装顺序 239 第三节 钢骨柱柱脚锚栓的施工 242 第四节 钢骨结构安装 245 第五节 铸钢节点高空就位安装 249 第五章 施工测量 250 第一节 施工准备 250 第二节 吊装测量程序 252 第三节 关键工艺的测量控制 253 第四节 钢柱安装质量验收标准 254 第十篇 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篇 255 第一章 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255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概况 255 第二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流程 255 第三节 施工准备 256 第四节 预留、预埋 256 第五节 给排水设备安装 257 第六节 支、吊架制作安装 259 第七节 管道安装 259 第八节 阀门及管道附件安装 267 第九节 卫生洁具安装 268 第十节 管道试验及冲洗消毒 270 第十一节 管道的防腐与保温 272 第十二节 系统调试 272 第二章 电气工程施工方案 273 第一节 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273 第二节 预留预埋施工 274 第四节 变配电系统 275 第五节 动力及照明系统安装 279 第六节 体育场地照明系统 285 第七节 防雷接地系统安装 285 第八节 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287 第九节 电气工程调试 288 第十节 电气工程安装注意事项 290 第三章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方案 290 第一节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组织与施工流程 290 第二节 设备安装 291 第三节 冰蓄冷系统安装 292 第四节 江水源热泵系统安装 293 第五节 风管的制作与安装 294 第六节 空调水系统的施工 296 第七节 绝热工程的施工 297 第四章 机电专业系统综合管线深化设计 299 第一节 综合管线深化设计的重点内容 299 第三节 机电综合管线深化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299 第四节 机电综合管线深化设计流程 301 第五节 深化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 301 第五章 机电联合调试方案 302 第一节 联合调试的简述 302 第二节 联合调试的策划 302 第三节 联合调试的组织、管理与协调保证措施 302 第四节 通风空调系统联合调试 304 第五节 消防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联合调试 307 第六节 智能化建筑联合调试 309 第十一篇 施工总承包管理和配合协调 311 第一章 项目总承包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311 第一节 工程分类及界面的划分 311 第二节 施工总承包管理内容 311 第二章 工程总承包管理组织 312 第三章 对专业分包单位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314 第一节 总包工期管理目标 314 第二节 分级计划控制 314 第三节 总承包对工程进度的控制 316 第五章 项目技术总承包管理 316 第一节 技术协调 316 第二节 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洽商管理 317 第三节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管理 317 第四节 技术交底管理 317 第五节 技术检验、材料及半成品的试验与检验管理 317 第六节 技术资料的管理 318 第六章 总承包质量管理 318 第一节 总承包管理质量目标 318 第二节 总承包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318 第三节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318 第四节 质量管理程序 319 第五节 主要质量管理制度 320 第六节 对各专业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322 第七节 工程竣工质量保修管理 323 第七章 总包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325 第一节 总体控制目标 325 第二节 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326 第三节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27 第四节 总体目标 327 第五节 培训、意识和能力 327 第六节 协商和沟通 328 第七节 应急准备和响应 328 第八章 总承包合同管理 329 第一节 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式 329 第二节 总承包合同管理层次关系 329 第九章 总承包物资设备管理 331 第一节 物资采购管理 331 第二节 物资现场管理 332 第三节 施工设备的管理 336 第十章 总承包信息化管理 337 第一节 总承包管理系统 337 第二节 进度计划管理 337 第三节 安全管理 337 第四节 资金管理 337 第五节 合约管理 338 第六节 材料管理及机械设备管理 338 第七节 资料管理 338 第八节 现场管理 338 第十一章 总承包项目成本管理方案 339 第一节 编制项目制造成本,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339 第二节 成本控制管理 339 第十二章 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方案 339 第十三章 对专业分包、约定供货的配合、协调 341 第一节 对钢结构工程的配合与协调 341 第二节 与幕墙工程的配合与协调 342 第三节 对弱电智能化工程的配合与协调 343 第四节 对20KV外线工程的配合与协调 345 第五节 电梯工程的的配合与协调 346 第六节 对室外工程、体育工艺的配合与协调 347 第十四章 对专业分包、专业承包工程的服务 349 第一节 专业分包、甲供材料提供卸货、储存、保管场地等服务 349 第二节 施工准备阶段的服务 349 第三节 施工过程中的服务 349 第四节 施工完成后的服务 349 第十五章 同发包人、监理、设计及公共关系的配合、协调 349 第一节 总承包商对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服务 349 第二节 同发包人的配合措施 350 第三节 与监理单位的配合 351 第四节 与设计单位的配合 351 第十八章 与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及公共关系协调 352 第十二篇 工程质量篇 354 第一章 工程质量目标 354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 354 第一节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354 第二节 质量管理制度 356 第三节 质量管理流程 358 第三章 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361 第一节 材料质量控制 361 第二节 计量管理的技术措施 362 第三节 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措施 362 第四节 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处理 364 第五节 施工质量检验检查 364 第六节 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365 第四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66 第一节 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66 第二节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67 第三节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67 第四节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68 第五节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69 第六节 砌体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69 第七节 装修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70 第五章 成品、半成品质量控制措施 371 第一节 半成品保护措施 371 第二节 钢筋绑扎成型成品保护措施 371 第三节 模板成品保护措施 371 第四节 混凝土成品保护措施 371 第五节 砌体成品保护措施 372 第六节 门窗成品质量保护 372 第七节 水电安装成品保护 372 第八节 装饰成品质量保护 373 第九节 精装修成品保护措施 373 第十节 制成品保护措施 379 第十一节 交工前成品保护措施 380 第六章 创杯计划与措施 380 第一节 建立项目创杯领导小组及明确职责 380 第二节 项目部职责 380 第三节 主要人员职责 380 第五节 创优过程和要求 381 第六节 具体针对性创优措施 384 第十三篇  季节性施工措施 387 第一章 雨季、台风季节施工措施 387 第二章 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390 第一节 防暑降温、安全生产施工措施 390 第二节 高温季节施工技术措施 390 第三章 冬季、低温季节施工措施 391 第一节 冬季、低温季节针对操作工人的管理措施 391 第二节 冬季、低温季节施工技术措施 391 第三节 机械设备冬季防寒、防冻、防火、防滑工作措施 394 第十四篇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篇 395 第一章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395 第二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 395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 395 第二节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395 第三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 396 第一节 组织管理措施 396 第二节 管理制度 396 第三节 行为控制 396 第四节 劳务用工管理 397 第四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397 第一节 安全防护管理措施 397 第二节 脚手架管理措施 399 第三节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401 第四节 临时用电管理措施 404 第五节 群塔作业管理措施 407 第五章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408 第一节 施工现场消防保卫机构 408 第二节 消防重点部位 408 第三节 消防设施布置 409 第四节 消防设置平面布置图 410 第五节 消防管理措施 410 第六节 防火档案 412 第六章 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 412 第一节 现场临设 412 第二节 现场布置 417 第三节 项目部综合管理措施 419 第四节 民工工资保证制度 421 第七章 交通组织措施 422 第一节 交通组织实施遵循的基本原则 422 第二节 交通组织总体布署 422 第三节 交通组织措施 422 第四节 交通设施设置 423 第八章 安全文明施工应急预案 423 第十五篇 绿色施工篇 428 第一章 环境保护措施 428 第一节 大气污染控制 428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控制 428 第三节 噪声污染控制 428 第四节 光污染控制 428 第五节 水污染控制 429 第六节 对土壤的保护 429 第七节 环境监测和测量 429 第八节 对地上、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 430 第九节 管线检测及加固措施 430 第二章 节材与材料利用 431 第一节 节材要求 431 第二节 材料管理 431 第三节 材料使用 431 第三章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33 第一节 水资源利用 433 第二节 用水安全 433 第四章 节能与能源利用 434 第一节 节能管理 434 第二节 机械设备与机具管理 434 第三节 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管理 434 第四节 施工用电及照明管理 434 第五节 绿色能源利用 435 第五章 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 435 第一节 临时用地指标 435 第二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 435 第三节 临时用地节地措施 435 第四节 场外、地下资源的保护 436 第十六篇 四新技术应用及科研课题攻关篇 437 第一章 十项新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概述 437 第二章 本工程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总目标 437 第三章 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步骤 437 第四章 十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导管理机构 437 第五章 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计划表 437 第六章 十项新技术应用保证措施 440 第七章 针对工程技术重点、难点的科研课题攻关 440 第一节 科研课题攻关的目的 441 第二节 科研课题攻关项目的实施步骤 441 第三节 课题经费 441 第八章 信息化管理 441 第一节 编目建立计算机文档 441 第二节 电脑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441 第三节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运用 443 第一篇 编制综合说明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杭州奥体博览中心主体育场区主体育场及附属设施工程招标文件; 2、杭州奥体博览中心主体育场区主体育场及附属设施工程答疑纪要; 3、杭州奥体博览中心主体育场区主体育场及附属设施工程的施工图纸、招标文件、答疑、地质勘察资料及其它文件。 4、现行的国家及浙江省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4.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4.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4.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4.4《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2006 4.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GB50119-2003 4.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4.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4.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4.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169-2009 4.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4.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4.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4.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2003 4.1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4.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4.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4.1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10 4.1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4.1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04 4.20《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2-2002 4.2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50231-98 4.2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4.2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4.24《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00 4.2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 4.26《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27-2001 4.27《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97 4.28《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4.29《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2:2005 4.30《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 4.31《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 CECS40:92 4.32《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CECS53:93 4.33《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 CECS71:94 4.3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4.3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验收规程》 CECS49:93 4.3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4.3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4.3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28-2010 4.39《施工升降机检验规则》 GB/T10054-2005 4.40《建设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4.4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2006 4.4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06 4.4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2005 4.4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4.45《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12-2007 4.4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 DB33/1035-2006 4.47《建筑施工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3-2001 4.48《建筑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4.4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4.5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4.5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4.5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4.53《视频安防监控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4.5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4.5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4.56《喷涂聚脲防水涂料》 GB/T23446-2009 5、浙江省及杭州市现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 6、现行的国家及浙江省的有关标准图集。 7、公司综合管理手册。 8、企业工法和企业工艺标准。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各方主体单位 建设单位:杭州奥体中心滨江建设指挥部 设计单位: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浙江省工程物探勘察院 基坑围护设计单位:杭州浙大福世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总承包单位: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节 现场概况 本工程位于钱塘江与七甲河交汇处南侧。用地西北侧为钱塘江,西南侧为奥运路,东南侧比邻利民河及地铁,东北侧为七甲河。 第三节 设计概况 3.1 建筑概况 主体育场看台和附属用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罩棚为空间管桁架+弦支单层网壳钢结构体系;第一检录处及能源中心为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6.85米,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育场结构使用年限100年,第一检录处及能源中心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 1.主体育场 主体育场占地面积82904m2,总建筑面积212310m2,罩棚最高点结构标高59.400m,地上六层,地下一层。 主体育场中共有座席数80011席。主体育场沿南北向布置,在二层四周规划有室外观众平台,观众可以通过东侧奥林匹克大道和西南侧大台阶到达此平台进而进入各层看台。 2. 第一检录处及能源中心 第一检录处及能源中心建筑面积为3784㎡(地上一层1515㎡,地下一层2269㎡),占地面积2124m2,建筑高度6.85m。 第一检录处及能源中心位于体育场西北侧。首层为运动员更衣及检录厅,地下为能源中心机房。 3、训练场 训练场位于体育场西北侧,训练场地面积27378m2。 3.2 结构概况 1主体育场结构概况 1.1.本工程为特级大型体育建筑,下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钢结构罩棚为花瓣造型的悬挑空间管桁架+弦支单层网壳钢结构体系,地上六层,混凝土看台最高点高度42.263m,钢罩最大悬挑长度52.5m,最高点高度59.40m。 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 1.2.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85国家高程)7.40m。 1.3.本工程采用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并采用桩底后压浆技术,桩径分别Ф700、Ф800、Ф1000,有效桩长约30m~50m; 本工程看台分为低区看台、中区看台、高区看台三部分,整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看台高度:36.445-42.463m,看台栏板采用清水混凝土结构。 二层部分框架梁设置有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采用直径15.24mm,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的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部分梁、栏板、柱采用清水混凝土。 钢结构工程是招标人指定承包的专业工程,钢结构的基本概况如下:本工程混凝土看台区上覆完整的环状花瓣造型的由空间管桁架+弦支单层网壳钢结构体系构成的悬挑罩棚。整个钢罩棚由28片主、次花瓣形成的花瓣组构成。罩棚外边缘南北向长约333米,东西向约285米,罩棚最大宽度68米,悬挑长度52.5m。罩棚最高点标高59.400米.罩棚由上部及下部支座支撑在钢筋混凝土看台及平台上。 主体育场结构工程概况表 序号 设计概况 1 主体结构 六层 地下层数 一层 2 混凝土结构高度 36.445-42.463m 地下室埋深 7m、2.4m 3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 结构形式 框架剪力墙+钢结构 4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乙类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5 设计使用年限 100年 结构抗震等级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 6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 建筑桩基安全等级 一级 7 基础形式 采用钻孔灌注桩基,桩径700-1000mm,总桩数3212根。 8 柱截面尺寸 b×h:方柱800×800mm、800×2000mm、1200×1200mm、600×600mm、800×1200mm、400×600mm、800×1000mm; 圆柱:D=1000mm、800mm、1400mm、1200mm。 9 基础底板 h:500mm 10 承台厚度 1000mm、1500mm、2100mm、2400mm 11 墙板厚度 200mm 、400mm、500mm、变截面800-500mm 12 梁截面尺寸 b×h:800×700mm、800×1700mm、400×700mm、800×1000mm、800×1200mm、600×700mm、800×550mm、800×800mm、1200×1500mm、800×1400mm、1200×2400mm 13 板截面尺寸 200mm、160mm、140mm、120mm 14 砼强度等级 (1).基础垫层:C15,桩:C35。基础底板和承台:C40,抗渗等级P8。地下室挡土外墙:C40,抗渗等级P8。与水土直接接触的地下室顶板:C40,抗渗等级P8。 (2)室内环境(不含与水土直接接触的构件)下的楼面梁板、楼梯、车道:C30。室外环境(包括与水土直接接触的构件)下的屋面梁板、看台梁板、楼梯、车道:C35,抗渗等级P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