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37315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一节 项目概况1一、项目基本情况1二、项目建设背景2第二节 承办单位概况3第三节 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4一、预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4二、预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4第四节 研究结论5一、主要研究结论5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三、存在问题及建议7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8一、滨江生态园建设是沿江开发的需要8二、滨江生态园建设是加强生态省市建设的需要8三、滨江生态园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9四、滨江生态园建设是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需要9五、滨江生态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0第三章 投资环境分析11一、政策投资环境11二、地方经济环境11三、

2、自然环境11四、社会文化环境12第四章 建设条件13第一节 项目场址13第二节 社会经济13第三节 自然条件14第四节 基础设施条件15一、交通15二、供电15三、给水16四、排水16五、通讯16第五章 工程初步方案17第一节 总体建设方案17一、功能定位17二、建设规模17三、建设内容17第二节 工程建设初步方案17一、道路及管线工程17二、绿化园林工程19三、人工湖工程19四、拆迁安置19第六章 环境保护、节能与劳动安全20第一节 环境保护20一、标准及规范20二、建设期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20三、项目建成后的环境保护22四、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及建议23第二节 节能及劳动安全23一、节能23二

3、、劳动安全23第七章 项目组织、经营与管理25第一节 项目组织25第二节 项目经营25第三节 项目管理26一、管理体系26二、建设管理27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标30第一节 总体建设进度计划30一、进度安排原则30二、总体进度安排30第二节 项目招标31一、编制依据31二、项目概况31三、招标基本情况32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4第一节 概 述34一、投资估算依据34二、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编制说明34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四、流动资金估算编制说明36五、总资金36第二节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36一、资金来源36二、投资计划36第十章 项目收入分析37第一节 项目收入37一、项目计算期、建设

4、期和运营期37二、土地转让收入计算37第二节 营业税金及附加37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38第四节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38第五节 不确定性分析39一、不确定性分析39二、财务评价结论40附表:辅助报表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辅助报表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估算表辅助报表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辅助报表3.1土地开发成本摊销估算表辅助报表4项目销售收入估算表基本报表1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基本报表2损益表基本报表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基本报表4资产负债表附图:附图1: 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区选址范围图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建设项目外合资生产经营10000吨/年聚丙烯丝束项目 第一章 总 论项目名称: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建设项目建设单

5、位:靖江华森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联系人:建设地址:靖江市新城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靖江市工农路木金寺传 真:邮 编: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地点及建设规模靖江滨江生态园位于靖江市的东南部,北起东天生港,南至长江边,西以新长铁路为界,东到蟛蜞港,项目总用地面积为9890亩。2、用地规划方案本项目为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土地整理拆迁工程,通过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试点项目获取建设用地(1750亩)主要用于发展第三产业,其余土地中7410亩用于规划建设林木和水域等空气净化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730亩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30亩沿江高等级公路已完成

6、)。本项目的生态环境用地比例近75%,具体各项用地比例见表1-1。 表1-1项目用地情况表序号用地性质面积(亩)比例1道路用地7307.38%2生态环境用地741074.92%2.1绿化用地500050.56%2.2水域用地241024.37%3建设用地175017.69%合计9890100.00%3、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包括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绿化园林、人工湖、土地整理拆迁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有:(1)区域内的道路网络建设,主要包括生态园区内各种道路以及道路沿线的绿化、照明等配套工程,总用地约为730亩,现有沿江高等级公路230亩左右,本次建设道路工程用地为500亩。(2)区域内的管

7、线建设主要包括:给排水网络建设、供电网络建设、供气管线和通信集约化管线建设。这些工程主要沿道路铺设。(3)区域内的绿化园林建设主要包括生态园区内种植的常绿草坪和绿化树木、花木等,总用地约为5000亩。(4)区域内的人工湖建设主要是通过湖面的开挖将已有的池塘相连接,规划人工湖占地面积2410亩。(5)区域内的土地整理拆迁工程。本项目共拆迁2158户居民,拆除民宅634700平方米,通过拆迁集中安置,规范农村建设,置换出农村宅基地并转化为建设用地,共计面积116.67公顷(1750亩)。4、建设进度本项目总建设期3年。二、项目建设背景靖江市“十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沿江开发重大机

8、遇,深入推进大开发、大开放,联动发展、集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发开放的体制不断优化,构建了“一区四园”开发格局;沿江开发全面提速,两岸联动、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对外开放的平台更为坚实,成为全省沿江开发的亮点和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增长1.9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经济结构渐趋合理,由10.1:47.3:42.6调整为6.5:57.8:35.7。2004年,该市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79位。李源潮书记来靖江考察时强调,在沿江大开发的同时要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抓,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发展。为此,靖江市制定了“十一五”发展的基本思路

9、“深入实施沿江开发、工业立市、科教兴市、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环境生态化和人的现代化,把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民富裕、初步现代化的港口工贸城市”。在上述背景条件下,靖江市本着推行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规划建设滨江生态区,将该区域建成农业结构调整、土地集约整理和生态环保的示范区”。为把靖江滨江生态园将建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一流的集适宜人居、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具有水乡特征的郊游性森林生态公园,靖江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靖江市滨江生态

10、园区管委会和靖江华森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建设。目前,靖江市滨江生态园区管委会和靖江华森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已做了一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拆迁调查摸底工作已经开展,并同步开展本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第二节 承办单位概况本项目由靖江华森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是由靖江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3月为滨江生态园建设项目而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园林开发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房屋拆迁,土地项目整理。公司享有资产收益权、重大经营决策权和经营者选择权等出资者权利。按照市场化原则,利用公司自有资金,自行选择有收益权的市政公用设施项目,通过投资、控股、参股等

11、方法组建项目法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实施项目的建设、经营,获得投资回报和经营收益。在公司运作过程中,政府各职能部门将予以大力配合,减少审批环节,提供高效服务。公司以城市基础设施开发为重点,政府通过公司的运作充分发挥宏观指导和营造环境的职责,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滨江生态园的建设。同时,公司通过适时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营运,参与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投资,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综合实力,为靖江滨江生态园的建设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三节 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况一、预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本预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2、项目投资环境及建设条件分析;3、工程

12、建设的初步方案;4、项目建设管理和进度的确定;5、项目的投资估算;6、项目的财务分析。二、预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如下:1、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2、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3、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5、靖江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2月;6、靖江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行动纲要(草案), 2006年2月;7、靖江市国

13、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2006年2月;8、靖江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行动纲要(草案), 2006年2月;9、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建设部共同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0、靖江滨江生态园区管委会与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签订的咨询合同。第四节 研究结论一、主要研究结论1、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滨江生态园的建设是沿江开发的需要,体现了“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抓”的精神,有助于当地生态市的建设。本项目中的土地整理节约了土地,有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时本项目的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点的集聚布局,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缩小城乡差别,带动当地旅游业和其它第

14、三产业的发展,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投资环境和建设条件本项目是靖江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行动纲要中规划建设的项目,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项目所在地南临长江,交通便利,区内有地热资源并在近期恢复建设崇圣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好,给园内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靖江生态园区临江而建,西依靖江经济开发区,南濒长江黄金水道,境内外有广靖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新长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本项目范围内土地整理开发完成后,扣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绿化用地和人工湖占地后的可出让土地主要为第三产业用地。目前,

15、靖江新城区经过几年的建设,道路系统日趋完善,交通十分便利,电、水、热、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较完善,供应充足,本项目临近新城区,各项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将来直接与新城区连接使用,具有良好的实施基础和开发建设条件。3、初步工程方案本项目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沿线管线工程(包括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收集管线等)、绿化园林工程、人工湖工程、土地整理拆迁工程等专项内容,该工程初步方案合理可行。4、投资及回报 项目总资金13745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7257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项目资本金137257万元,其中滚动投入77809万元,初期的启动资本金59647万元,这

16、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融资。流动资金200万元全部由项目资本金投入。 本项目开发总收入175000万元,总开发成本为141141万元,开发利润总额35774万元。 项目的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86%,投资回收期为3.98年,财务净现值14456万元。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2。 表1-2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序 号指 标 名 称单 位指 标 值备 注1建设规模1.1开发面积平方公里6.59合9890亩2工程内容2.1拆迁户户21582.2拆迁民宅面积平方米6347002.3道路及管线工程平方米333333合500亩2.4绿化园林工程平方米3333333合5000亩

17、2.5人工湖工程平方米1606667合2410亩3经济指标3.1项目总资金万元1374573.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1372573.1.2流动资金万元2003.2资金筹措万元1374573.2.1资本金万元137457其中用于流动资金200万元其中:滚动投入万元778093.3总营业收入万元175000计算期内3.4总成本费用万元141141计算期内3.5利润总额万元35774计算期内3.6全部投资盈利指标3.7.1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16.863.7.2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14456折现率 8%3.7.3全部投资回收期年3.98含建设期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项目建设资金量较大,需尽早开

18、展招商引资,使项目资本金到位。2、本项目为综合性基础设施工程,门类较多,承建单位应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特别注重项目与项目、工程与工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施工、相互推诿,使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 3、项目的前期工作是大量拆迁,拆迁工作进度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度。拆迁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应尽早加以落实。4、要加强工程的建设管理,建设项目应采用规范化市场运作,以公开招投标形式组织各项工程的施工建设和施工监理等工作,并严格验收,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5、本项目中土地整理出的建设用地是根据项目范围内农民宅基地等建设用地合计出的指标,项目运作过程中应尽快联系相关国

19、土部门落实建设用地指标。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滨江生态园建设是沿江开发的需要21世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江苏省发展的关键时期。沿江地区具有交通和资源集中的优势,同时也具有发展二、三产业的有利条件。发掘沿江的潜力,进一步提高沿江地区的经济实力,是推动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措施。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沿江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6月28日至30日,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到南通、泰州两市调研考察时指出,沿江开发在促进苏中崛起,又快又好地推进“两个率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靖江市作为沿江开发的重点区域,沿江开发的战略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靖江市的工业经济实力不

20、断提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李源潮在调研时强调,要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抓,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发展。为保证省委的精神得以落实,靖江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正确的规划思路,制定了合理的规划方案,进行了科学的、有预见性地规划。本项目的建设正是基于以上各项政策的指导下提出来的,该生态园的建设将成为全省沿江开发的亮点和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滨江生态园建设是加强生态省市建设的需要江苏省委、省政府,靖江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生态建设。2004年12月,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工作,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

21、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2005年,省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环保优先”与“富民优先”、“科教优先”、“节约优先”一起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2006年3月靖江市第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靖江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行动纲要,提出了“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通过建设长江中下游防护林、滨江生态林、绿色通道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充分发掘靖江特色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这些都为滨江生态园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人们难以想象

22、,在一个工厂成片、高楼林立、道路拥挤、污染严重,特别是见不到多少绿色的环境中,如何才能吸引大批外商前来投资。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环境质量,让城市遍布旅游风景点,从城市到农村到处有优美的绿色环境,这样的城市才具有吸引力,才具有吸引国内外投资商的魅力。靖江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行动纲要还提出,在20052007年间,要把靖江建设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20082015年期间,要建成一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工作,彻底扭转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而滨江生态园区的建设正是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最好的行动体现。把靖江生态园区建设成集景观、人文于一体的高品位的生态园林

23、,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三、滨江生态园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靖江作为江苏省中部的县市,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经济发展进步较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土地整理工作,使农民集中居住,城镇化率提高。同时,生态园区的建设将加快完善城区供水系统及污水收集系统,改善各类基础设施条件,落实村、居环境卫生社会化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得到推进。此外,生态园的建设及旅游业的兴起,可以带动地方小商品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商业税收及旅游税收,使得地方财政实力得到加强。生态园区建成后,由于地区绿化面积的增加,对改善靖江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

24、影响,在靖江市滨江地带进行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必将产生持久的效益。同时生态园区可建成一个对外示范窗口,从而优化该区域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客商到靖江投资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滨江生态园建设是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需要由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把土地供应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手段之一。省、市下达给靖江市的农用地转用计划都偏紧,2005年,省、市下达给靖江市的农用地转用计划为1100亩,其中耕地700亩,与该市建设用地需求有很大的缺口。虽然大力推进集约用地、节约用地,但土地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因此,靖江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出发,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积

25、极推进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宅基地的整理,盘活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形成的耕地面积,等量置换为建设占用耕地的规划和计划指标,用于安置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建设,以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拓展发展空间,为靖江市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而靖江市滨江生态园的开发建设正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在生态园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对雅桥、新普、宜稼、宜和四个村落拆迁区的整理,共可整理出建设用地1750亩,可适当缓解了土地的供需矛盾。五、滨江生态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目标充分表明,我们国家要建设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因此加

26、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靖江滨江生态园区的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首先,生态园区的建设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改造和完善了农村道路、给排水、绿化、教育、文化、公共服务设施等。其次,通过拆迁安置,使得农民集中居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改变了农村的精神风貌。最后,生态园区的建设可以带动靖江滨江带的生态旅游热,农民通过发展个体以及从事服务业等可以增加经营性收入,有助于带动农民致富。第三章 投资环境分析一、政策投资环境沿江开发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政府一直以来所

27、鼓励的。同时,省委、省政府强调要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发展,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规划纲要。靖江市委、市政府为了落实省府的精神,在加快沿江开发步伐同时要求加强滨江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靖江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要全力建设实力靖江、活力靖江、魅力靖江、和谐靖江,其中生态建设是工作的重点之一,城市绿化覆盖率要争取达到4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左右,争取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彰显亲水空间、绿色家园、文化靖江的特色,本项目的建设正是这一系列政策的体现。二、地方经济环境靖江是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城市。根据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统计,2005年靖江实

28、现地区生产总值132.82亿元,同比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1亿元,同比增长43.6;财政总收入20.47亿元(含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同比增长38.9。据统计,服务业、房地产、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根据靖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靖江的经济仍将不断发展,综合实力将不断得到提高,随着生态园区的建设,园区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都将逐步得到完善,逐渐与新城区融为一体,整个生态园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发展前景良好。三、自然环境生态园南临长江,站在长江堤防,可远观长江,令人心旷神怡。沿江高等级公路及市区工农路从园区穿过,交通便利,每逢节假日,靖江市民就会结伴到江边游玩,放松

29、紧张的精神,解除因工作带来的劳累。生态园区建成后,滨江地区绿化率将大大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将进一步转好,更加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游客来靖江度周末的兴致。同时,在宜稼镇的裕盛圩和广盛圩之间有一个地热点,可通过开发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建设温泉。温泉的建成可以吸引远方的游人。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增加了投资的机会,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四、社会文化环境靖江市地处长江边,群众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如弦八弹、讲经、孤山泥狗子、腰鼓、孤山庙会、小狮子舞、荡湖船、打莲湘、秧歌舞、龙灯舞、屋脊艺术以及唱凤凰等,各类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靖江还拥有众多的地方特产,如猪肉脯、维生素C、长江三

30、鲜、全羊席、蟹黄汤包、山水盆景、竹编制品等,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生态园区位于靖江市靖城镇,地处城郊结合部,民风纯朴。在沿江高等级公路与工农路交汇地区,风景秀丽,临山环水,气候宜人,是佛家所公认的风水宝地,靖江市拟在此恢复建设崇圣寺,崇圣寺的建设可吸引四方香客前来旅游观光。以上这些都有助于促进生态园区旅游业的发展。第四章 建设条件第一节 项目场址靖江市地处苏中地区,东南西三面临江,隔江与张家港、江阴、武进等市相望,东北至西北与如皋、泰兴两市毗连。有新长铁路、广靖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以及省道姜八、江(都)平(潮)公路穿行其间。市南江阴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南连江阴、苏锡常地区,北接泰州、淮安等

31、地;市北宁通高速公路西连南京、扬州,东接南通、盐城。靖江历来为苏北重镇、大江南北交通枢纽,也是长江金三角江海联运的天然良港。境域东西最长距离43千米,南北最长距离18千米,总面积665.04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51.70平方千米,长江水域面积113.34平方千米。靖江市滨江生态园临江而建,西依靖江经济开发区,南濒长江黄金水道,境内外有广靖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新长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区域位置北起东天生港,南至长江边,西以新长铁路为界,东到蟛蜞港,项目开发总面积9890亩(详见附图1)。该园区地处长三角的几何中心,扼“黄金水道”长江的咽喉,溯江而上,可直达武汉、重庆等

32、中国中西部重镇;顺江而下,呼应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和浦东开发区,沟通中国东部沿海各地区和世界各港口,可逐步建成为苏中沿江地区改革创新和开放率先的一个重要窗口。第二节 社会经济靖江区域面积673平方公里,与新加坡的区域面积相当,人口66万,辖11个镇。靖江,是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城市。1993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全国明星县(市)”,2001年进入中国最发达100县(市)行列,列第65位。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2005年靖江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根据2006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

33、2.82亿元,同比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1亿元,同比增长43.6;财政总收入20.47亿元(含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同比增长38.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35.5。工业经济增速加快,完成工业增加值67.2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全部工业产值311.8亿元、销售261.9亿元、利税22.2亿元、利润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33.5、32和32.4。支柱产业规模扩大,机电汽配、船舶修造等7大类产品销售总额占全部工业的52。建筑业继续拓展,外埠市场占有率提高,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61亿元,同比增长11.2。农业经济稳步提升。完成农业增加值8.67亿元,同

34、比增长1.3。农业布局与品种结构得到调整,建立了10个特色种植和11个特色养殖基地,并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成功防控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10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1.4;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个。服务业持续发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7.34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需求继续扩大,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亿元,同比增长16.5;各类市场成交额35.2亿元,同比增长20%。房地产、信息服务业较快发展,现房销售11.1亿元,同比增长269。金融保险平稳运行,年末各项存款总额157.1亿元、贷款总额7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t和6.

35、5;各类保费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11.7。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5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5元,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7。第三节 自然条件靖江市地处长江下游,江苏省苏中平原南端,位于北纬31563208,东经1200112033。全境系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惟有孤山耸立于中部。靖江地处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总量约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以引长江水为主,计2.2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地下水源约5.1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矿产有煤,集中于孤山周围,已探明储量800万吨,长江内有适宜建筑用的江砂,其资源有待合理开发利用。

36、靖江地处东亚季风盛行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性和过渡性气候特点。年最高气温39.1,年最低气温-5.8。年平均气温15.3,其中春季平均气温14.0,夏季平均气温26.2,秋季平均气温17.0,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20天左右, 常年平均降水量1062.3毫米, 其中冬季降水量38.3毫米,春季降水量88.6毫米,夏季降水量153.2毫米,秋季降水量74.1毫米。常年日照时数2082.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5%,其中,春季日照时数168.6小时,夏季日照时数207.7小时,秋季日照时数171.6小时,冬季日照时数146.3小时。第四节 基础设施条件靖江地处江苏省

37、中部,紧依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一、交通靖江的交通非常发达,航空方面有高速公路直达上海、南京等地航空港,距离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60 km、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20 km、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90km,车程都在两个小时以内;距离南通机场70 km、常州机场60 km,车程都在一个小时以内。这些机场共有300余条国际、国内航线;海运方面距国家开放港口上海港180km,距张家港港、江阴港5 km,海运直通世界主要港口;内河运输,靖江境内有多条可常年行驶中小型船舶的河流,北通苏中、苏北腹地,向南连接长江,货物运输便捷、价廉。公路方面国家交通干道京沪(北

38、京至上海)高速公路、广靖(广陵至靖江)高速公路、宁通(南京至南通)高速公路、同三(黑龙江同江至海南省三亚)高速公路,均从靖江穿境而过;铁路方面新长铁路纵贯靖江,南连沪宁铁路、北接陇海铁路,靖江设有客运站、货运站。二、供电靖江市电力充沛,用电来自华东电网,具有高质量供电网络,电力供应充足。全市已建成220Kv变电所1座,容量24万千伏安;110Kv变电所5座,容量30.2万千伏安;35Kv变电站9座,容量13.94万千伏安。送配电线路1935.89千米,低压线路4159.37千米,10千伏以上电缆20千米。全年社会供电量81137万千瓦时,工业供电量42708万千瓦时。且政府仍在不断投入资金,用

39、于新建和改造输变电工程和电网建设,生态园区供电从同安变电站(110Kv)接入,建设电源有保证。三、给水靖江市城南第二自来水厂目前日供水能力15万吨。水源取自长江,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为生态园区建设提供充足的水源。四、排水生态园区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长江;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后,送至靖江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靖江市城南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8万立方米/日,能够满足园区建设要求。五、通讯靖江市邮电业发展平稳,电信业快速增长。网络和通信线路发达,装机容量满足全市要求。2001年底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3万门,融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国际互联

40、网等于一体的现代通信网络已形成。第五章 工程初步方案第一节 总体建设方案一、功能定位靖江滨江生态园将建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一流的集适宜人居、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具有水乡特征的郊游性森林生态公园。本项目实施后将成为沿江地区空气净化、调节微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都市森林”。二、建设规模生态园区总用地9890亩,土地使用按功能分为道路、人工湖、绿化园林等用地,其中生态环境用地(绿化园林和水域)占本项目总用地的75%左右,具体面积分配及其所占比例见表5-1。 表5-1项目用地结构用地性质道路用地水域用地绿化园林开发用地合计面积(亩)7302410500017509890结构比例(%

41、)7.38%24.37%50.56%17.69%100%三、建设内容生态园属靖江沿江开发工程,总占地面积9890亩,建设内容主要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包括道路及管线工程(管线主要为给排水管线、供电管线等工程)、绿化园林工程、人工湖工程和拆迁安置工程。第二节 工程建设初步方案一、道路及管线工程(一)道路工程1、道路规划“十一五”期间,靖江市将实施六大交通工程,分别是沿江高等级公路靖江段全线建成通车、江平公路改线工程、姜八公路改线工程、规划建设南二环公路、实施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工程、规划论证长江通道。滨江生态园对外交通连接道路主要为沿江高等级公路(东北至西南向)和市内工农路(西北至东南向),

42、两条道路穿境而过,对外交通形成互通,出入快捷。本项目中的道路工程主要为生态园区的内部道路,这些内部道路将连接新城区已建道路,达到完善整个园区的路网,合理布局、便捷交通的目的。路网系统可根据需要,结合地形地貌、用地性质确定道路网的功能和布局。园区规划道路建设用地约为730亩,道路覆盖率约为7.38%。其中经过园区的沿江高等级公路230亩已经建成,因此本项目需建设的道路工程用地为500亩。2、道路沿线照明根据生态园区具体需要,在所建道路沿线设置灯光照明系统,以保证道路夜间行驶安全和美化、亮化的需要。道路夜间需满足辩认可靠、视觉舒适的要求,道路应达到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限制三项指标。道路照明灯

43、具根据园区道路照明要求,选择灯具和照明方式,并结合道路幅宽和断面形式进行布置。道路照明应选择效率高、机械强度高、耐温、耐腐蚀的灯具,同时具有重量轻、防水、防尘等性能,并具备寿命长、光效高、可靠性好的特点。(二)管线工程滨江生态园的管线工程主要包括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收集工程、供电工程、供气工程和集约化工程。生态园区供水拟从新城区引水,生态园区给水管道应与新城区给水工程紧密衔接。目前园区尚未敷设市政给水管道,给水管网拟沿园内道路顺延铺设,为保证供水安全,园区给水管网均需建设成环状,市政给水管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生态园区建成后拟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管道收集进市政管网后排入长江,污水进入园区新

44、建的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收集后统一排入新城区市政污水管网,最后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生态园区供电工程主要包括电缆沟开挖建设,园区未来使用天燃气,供气工程主要为燃气管道建设,园区集约化管道工程由电信部门统一规划部署,应注意在道路建设时预留管道,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建设。二、绿化园林工程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绿化园林是必不可少的工程。园内的道路可采用种植行道树进行绿化,树种可选择香樟和榉树等。生态园区道路外侧绿化带主要用于植树、造景和铺设草地,也可以安置小型设备,如路灯变压器、指示牌、旗杆、灯柱、小型警卫站、垃圾箱、垃圾站、警卫站、小型变电站、退水提升站、自来水增压站等设施。种植的常绿草坪和绿化

45、树木、花木等,起绿化、隔音和空气净化的作用,以美观城市景观,提高居住与工作环境的质量。本工程规划总的绿化面积为5000亩,生态园区绿化覆盖率为50.56%,其中常绿草坪面积约为2000亩,树木和花木种植面积约为3000亩。三、人工湖工程生态园功能定位是适宜人居、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娱乐服务,而精致的水景可以增加自然的灵气,鲜活的气息,使自然对人类更加亲近。如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等等。水景不仅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减少尘埃,提高负氧离子的含量,还能在小范围内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靖江滨江生态园区现状拥有大小数个池塘,为人工湖的建

46、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人工湖建成后,将大大改善生态园区的自然环境。规划人工湖占地面积2410亩,生态园区水面覆盖率为24.37%。四、拆迁安置本项目拆迁范围主要包括雅桥、新普、宜稼、宜和四个村庄,具体位置为东至蟛蜞港,西至新长铁路,南至长江大堤,北邻东天生港,共有2158户,分布在39个自然村落,涉及企事业单位9家,学校1所,农贸市场1个。居民和企业拆迁后,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腾出建设用地面积116.67公顷(1750亩)。用地范围内居民的拆迁和安置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本项目建设将把居民的拆迁及安置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严格按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政策对被拆迁居民进行安置。本项目范围内居民拆迁面积为63.47万平方米,拟采用联排住宅安置方式。企业拆迁根据其实际情况评估后补偿。第六章 环境保护、节能与劳动安全第一节 环境保护一、标准及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