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36970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黄桥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60分)命题人:周锋 审题人:邵留祥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渣滓/浸渍 脚踝/青稞 芳菲/菲薄 陨落/殒身不恤B 客栈/信笺 作坊/工作 奴婢/先妣 枕藉/杯盘狼藉C 盘桓/垣墙 谄媚/陷阱 谂知/稔熟 晦朔/横槊赋诗D 积攒/攒射 强迫/强颜 倾轧/札记 当道/长歌当哭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今年4月,我市启动新桥、黄桥、溱潼、戴南4重点城镇的建设工作,旨在进一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B公安部强

2、调,各地须严格按照“逐步推动酒驾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酒驾整治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延伸,继续保持严管严查态势。C“长江人链”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为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部追授位大学生英雄“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D“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这是钱学森对金钱的态度。为了笼络钱学森的心,不但美方为他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而且还授予他上校军衔。3请用成语为下面这幅漫画题名。(3分)题名: 4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2009年,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华诞。60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60年像一幅画,有冷色

3、也有暖色; , ;60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祖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

4、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

5、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6、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赵急,请救于齐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C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我固知齐军怯 人固有一死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并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款待。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

7、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3分)译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分)译文: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分)译文: 三、古诗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5分)答: (2)诗的三四句

8、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5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李密陈情表)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 (王实甫长亭送别)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司马迁报任安书) ,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择死与择生中华民

9、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萦着我。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诗人

10、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

11、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12、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临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

13、马迁!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11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 (5分)12作者为什么认为“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6分) 13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14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他们择死与择生”的崇高意义。(6分)(1)屈原择死: (2)司马迁择生: (3)他们择死与择生: 六、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不差钱

14、,就缺朋友 “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这些话语和感慨折射着现时代的社会“症候”: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情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 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症候的人际关系物化,深深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是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当物化关系遮蔽了人的精神维度时,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就失去平衡,甚至被肢解或摧毁。同时,交际物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让人感觉到“尘世如同冰窟”。人们不禁唏嘘,什么

15、都是假的,都不可信了,甚至包括自己的爱人、父母和朋友。交际物化也可以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有研究表明,物化关系导致人的生命内在的失衡,其为了调节失衡,很可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性的破坏行为。 下面让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探究交际物化产生的原因。 物化时代的社会物化。人类拜倒在以金钱为核心的“物神”的面前。人类社会的精神空间被物质主义的论调挤压得不能再小,人文维度被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遮蔽得严严实实。没有健康的社会,就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重新弥合,私人空间消失。在现代社会中,公私领域两分畸变为公共领域的

16、的无限扩大,以致侵占了原有的私人空间。私人领域也失去了原有的“感情第一”的原则。如此以来,人用于悠游的空间被功利化的事务塞满了。人际物化危机的发生势所必然。随着私人空间的消失,时间也宰制着人的本质性的活动,时间伦理出现异化。如果一次交往行为失去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功利目的,就是浪费生命。由此,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物化交际形式在今天的凸显就不难理解。 社会的流动性、易变性所带来的“我是谁”的认同危机。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之下,人们被抛进了陌生的城市,“陌生化”、“我是谁”是生活的普遍感觉。由于没有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等制约,交际的唯一目的就可能变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除此之外,人性物化也是交际物化

17、的原因之一。在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把交往的对象仅仅当作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自利目的,“利”字当头,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其实,我们觉察到和不满于这些问题并批判与考问个中缘由本身已经表明,社会物化和交际物化危机并未弥漫于社会的第一个角落,社会昌明、交际“人化”的前景依然存在。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的确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只有这样,突围物化世界,摆脱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差钱非诚勿扰中的台词折射着现时代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性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的社会“症候”。 B在陌生的城

18、市里,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制约的缺失,使交际的目的演变成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成为可能。 C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把人文维度遮蔽得严严实实,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被物化的社会中不被异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D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要想摆脱难填的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必须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16从文中看,“交际物化”有哪些危害性?(6分) 17作为物化社会中的“孤独人群”,我们需要持存、守望什么?联系全文加以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新东方一个中国大地上响当当的教育品牌,而她的缔造者俞敏洪先生却演绎着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被北大

19、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新东方发展的脚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又顽强地站起来,这也正是新东方校训的精髓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之所以没有被困境压垮,在痛苦的磨难中坚持到最后,靠的就是自己不屈不挠的勇气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请以“永不言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江苏省黄桥中学20092010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题纸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3.(3分)题名: 4.(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8(10分)(1)(3分) (2)(3分) (3)(4分) 三

20、、古诗鉴赏(10分)9 (5分)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 (2) (3) (4) (5) (6) (7) (8)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11.(5分) 12.(6分) 13.(1) (3分)(2) (3分) 14.(1) (2分)(2) (2分)(3) (2分)六、论述类文本阅读题。(15分)16. (6分) 17. (6分) 江苏省黄桥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B(A.z/z hui/k fi/fi yn/yn B. zhn/jin zu/zu b/b ji/j C. hun/yun chn/xin shn/rn shu/shu

21、D. zn/cun qing y/zh dng/dng)2C(A成分赘余,去掉“为目标”;B.成分残缺,在“常态化”后加“的要求”;D.语序混乱,把“美方”放到“不但”之前。)3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等意思相近即可)460年像一首歌曲 有低音也有高音 乐曲渐趋高潮 (第一条横线:填写出比喻句上与前后的“60年像”构成排比得1分。第二条横线:与中所填的比喻句合理地构成一个整体得1分:填写的句式为“有也有”,得1分。第三条横线:所填语句能与中所填的内容呼应,得1分;与“长河”、“画卷”“史诗”构成排比,得1分。)5A(B 再:两次;C 客:像对待客人一样;D 明日:第二天)6D(A “和”/

22、“交往” B “向”/“比” C “表修饰”/“表承接” D 本来)7B(“去邯郸”应该是“离开邯郸”的意思,而不是“去了邯郸”)8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骑兵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昼夜兼程地)追击齐军。也想用它研究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古今的变化,而成为一家的学说。若能顺着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他还要依赖什么呢!9(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3分);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分)。(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

23、(2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1分),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1分)(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10 长安回望绣成堆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此情可待成追忆 疏林不做美 仲尼厄而作春秋 举世皆浊我独清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5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

24、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12(6分)这忽视了屈原作为“政治家”的一面,作为诗人的屈原不必去死,而身为三闾大夫的屈原却必须沉江;(3分)。屈原对自己的定位,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死是作为政治家的屈原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3分)13(6分)(1)屈原在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死,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3分,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整理,意思对即可。)(2)司马迁为完成崇高的使命,敢于与传统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选择了杰出的生。(3分,“与君臣伦理观念决裂”,不可少。)14(6分)(1)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2分)(2)司马迁择生,

25、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死践志(2分)(3)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对中华民族崇高生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分)15(3分)C(文中说“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并不是不存在可能性)16(6分)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答对1点1分,答满4点得满分)17(6分)在物化现实面前保持自己精神空间和人文维度。把持“感情第一”的原则,防止私人空间和时间的功利化。在流动多变的社会中,约束自我,不迷失自我。保持人性不被物化,抵

26、制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参考译文】齐国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受刑囚犯的身份暗中求见齐使,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使认为孙膑是一位奇才,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齐将田忌认为孙膑有才就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田忌屡次与齐国几位贵公子下很重的赌注赛马,孙膑见田忌的马匹的脚力相差不远,这些马匹可分上、中、下三等。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于是)和齐王及各位公子下了千金的赛马赌注。等到临近比赛,孙膑说:“今天用您的下等马匹与他们的上等马匹比,用您的上等马匹和他们的中等马匹比,用您的中等马匹与他们的下等马匹比。”双方赛马完毕,田忌

27、一负二胜,终于赢得齐王千金。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遭受重刑的人难当重任。”齐王于是让田忌担任统帅,而让孙膑担任军师,坐在有篷盖车中,为齐军出谋划策。田忌要率领齐军直奔赵国,孙膑说:“理乱丝只能用手徐徐解开,不可紧握拳头使劲;排解斗殴也只能好好的劝解,不可插手帮打。现在魏赵两国交战,魏国的精兵必定全部用在国外,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率兵快速直奔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的真正空虚之地,魏国就一定会舍弃赵国而前来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

28、同时消弱魏国的力量。”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了赵国都城邯郸,与齐军在桂陵打了一仗,结果田忌大败了魏军。又过了十三年,魏与赵联合攻打韩国,韩国紧急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前往救韩,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了消息,就撤离韩国回头追击齐军,但此时齐军已奔西而去。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国军队一贯骄横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魏兵以齐兵为怯,齐兵就伪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兵法上说:(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供应也不及)这样,虽上将也难免受挫,(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先期到达。让齐军进入魏地后筑供

29、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供五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供三万人吃饭用的灶。”庞涓率军连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仅三天,齐军中的逃亡者就超过了一半。”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骑兵昼夜兼程追击齐军。孙爱估计庞涓的行程,晚上将到达马陵。马陵一带道路狭窄,道旁有许多障碍,可埋伏军队。于是(派人)砍去一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木质部分,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让善于射箭的一万齐兵弓弩手夹道埋伏,约定说:“晚上见到举火的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到夜晚到达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未等读完上面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逃散。庞涓自知败势不可挽回,就割脖子自杀了。齐军于是彻底打败了庞涓的军队。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