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班别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6、北京的春节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导学课 2012 年 3 月 1日
主备课人: 黄桂香 学科组负责人: 朱珍明 学科主管: 付敏辉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以前我们学过他的课文有《草原》《养花》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我会读
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杂拌儿
翡翠 榛子 栗子 风筝 鞭炮 逛庙会
2、我会填
腊七腊八, 。 灯 庙 七八
万象 不同 张 灯 各 各
3、我知道
1.文章按 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 就开始了,到 才结束的民风民俗。
2、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记下来。
【合作探究】
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围绕“民风民俗”安排了什么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合作填表.
时间
风俗习惯
概括感受
3、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课文哪些部分写的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拓展提升】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课堂大闯关】1、用“√”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蜜饯(zhàn jiàn) 毛驴(lú lǘ) 榛子(zhēn zēn)
掺和 (huó huo) 间断(jiàn jiān) 的确(de dí dì)
2、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积累的两幅春联.
【反思与收获】本节课我收获了
师生研讨区
班别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6、北京的春节班别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共享课 2012 年 3 月 1 日
主备课人: 黄桂香 学科组负责人: 朱珍明 学科主管: 付敏辉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北京春节热闹和喜庆的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细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春节的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难点】
领悟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 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回顾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品读课文,自主学习】
学法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体会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
朗读老舍先生详写的相关句子并要划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什么?
(2)除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人们都做些什么?
(3)初一与除夕是怎样的“截然不同”?初一这一天人们在做什么?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4)元宵节是怎样的情景?找出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的句子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学法提示: 请抓住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反复朗读感悟来回答。
【借鉴表达方法】
作者采用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通过学习全文,请你归纳老舍先生文章的语言特色.
【主题阅读,课外延伸】
学习提示:可以想一想通过这三篇文章的对比,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课文,比较:同样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课堂大冲关】
短文,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chǔ chù)是酒肉的并积极向课外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 ),不许间断(jiān jiàn),鞭炮声(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jiào júe),都要守岁(suì shuì)
1、用横线划出文中的中心句。 2、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3、按照原文填空。
3。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 、 、 、
、 、 、 。
4.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 、 、 、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5、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什么?
【反思与收获】本节课我收获了
师生研讨区
7*西藏
班别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导学课 2012 年 3 月 1 日
主备课人: 黄桂香 学科组负责人: 朱珍明 学科主管: 付敏辉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学习过程】
预习指南:
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西藏相关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及传统戏曲的有知识。
2、读通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画出来。
3、熟读课文,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藏戏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何特点?
4、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他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是为了
。
家长签名: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连续使用三个反问句的相关句子,想一想,这样表达你觉得有什么好处或概括出藏戏的什么特点?
3、藏戏为什么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的手法,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学法指导:你还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藏戏或谈感受哦!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拓展提升】
向父母介绍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要说清楚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课堂大闯关】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咆哮 ( ) 俊俏( )敦厚 ( ) 两面三刀(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在藏戏里,( )的人物所带的面具,其( )和( )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 )色的,代表( );
国王的面具是( )色的,代表( );
王妃的面具是( )色的,代表( );
活佛的面具是( )色的,代表( );
巫女的面具是( )色的,象征其( )的性格;妖魔的面具( ),以示( )和(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 )或( )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 )。
1、这几段话主要讲了什么?你能仿写几句吗?
2、这几段话与前面哪句话相照应,有什么好处?
【反思与收获】本节课我的收获或疑惑
师生研讨区
8*各具特色的民居班别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导学课 2012 年 3月 1 日
主备课人: 黄桂香 学科组负责人: 朱珍明 学科主管: 付敏辉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建筑特点,体会祖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学习过程】
预习指南:(读文、批注、填表、合作探究,领悟文章写法)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_______次.
我能读好下面的词语, 并知道词语的意思。
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崇山峻岭
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家长签名: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比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填写下面的表格
客 家 民 居
傣 家 竹 楼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内涵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借鉴表达方法】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 举例说明:
2、 举例说明:
3、 举例说明:
4、 举例说明:
学法指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你可以按上面表格上的内容向游人介绍哦。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两篇短文,在描写内容和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异同?
【拓展提升】
为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设计一份导游词
【课堂大闯关】
一.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世界民居奇葩〔bā pā 〕 2.用鸡蛋清做黏(nián zhān)合剂
3。二层当贮(chú zhù)仓 4。在土中掺(cān chān)石灰
5。一幢幢(chàng zhuàng)竹楼
二。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择合适的答案,写在括号里。
⑴举例子 ⑵列数字 ⑶作比较 ⑷打比方
1。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 )
2.一百之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
3。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楼。 ( )
【反思与收获】本节课我的收获或疑惑
师生研讨区
9*和田的维吾尔班别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导学课 2012 年 3 月 1 日
主备课人: 黄桂香 学科组负责人: 朱珍明 学科主管: 付敏辉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
2、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预习指南:自主阅读,抓住文中段落的中心句,了解课文内容,合作探究民风民俗,品读佳句,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说一说,你对新疆维吾尔族的了解.
惊恐 恶劣 深邃 铺天盖地 迎风引吭 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 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
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画出下列词语.
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画出能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并把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根据文章的内容,我的概括是:
A、( )维吾尔族 B、( )维吾尔族
C、( )维吾尔族 D、( )维吾尔族
3、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族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 的特点;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 的特点;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 的特点。
【深读品悟,感受风情】
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读一读,说说句子好在哪里,然后抄写下来。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读课
文,结合文中具体的描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法指导:“苦”指生活在沙漠中的人,物质条件很差;“甜”指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
【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课堂大闯关】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载歌载舞(zài zǎi) 肃然起敬(sù shù) 铺天盖地(pū pù)
激昂(áng yáng) 韵味(yùn yìn) 边缘(yuán yǘan) 扼杀(è nè)
2、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热烈激昂的( ) 寂寞而单调的( ) 随风摇曳的( )
飞奔的( ) 爱美的( ) 密密的( )
沙哑的( ) 妩媚的( ) 深邃的( )
3、我知道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这些特点
4、选用课时作业设计。(阅读)
【反思与收获】本节课我的收获或疑惑
师生研讨区
班别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语文园地二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课型:成果课 日期: 2012 年3 月 1 日
主备课人: 黄桂香 学科组负责人:朱珍明 学科主管: 付敏辉
【学习目标】
1、积累“剧种”等词语,能够正确书写“腊月”等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
2、让学生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积累古诗.
3、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
4、交流从本组课文中了解到的民俗以及文法.
【学习重难点】
1、 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良好习惯,并能在习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又到了我们本单元词语盘点的百花园中,看看你能在词语百花园中收获多少?
2、 掌握并正确利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文法。
3、 体会标点符号的妙用.
【学习过程】
【词语展示台】
学法指导:请注意展、览、瓣、截这几个字的书写要点
【交流平台】
1、阅读《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这两首古诗,要求读通读准。2、说说你从中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3、反馈收集到诗人的相关资料。4、小组合作,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5、从这两首古诗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习俗?
。
学法提示:1、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明确交流内容
2、你在本次交流的内容中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可以是民风民俗或是本组课文的写法哦)
90
90
【日积月累】
1、请自由阅读《有趣的标点》,找出文中标点使用不同的地方。 2、仔细观察文中《清明》绝句中的标点发生了几次变化,各是什么变化?
。
【趣味语文】
标点虽小,却能救人一条性命,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位书法家是怎么利用标点符号来救自己的。
【知识链接】
清朝的慈禧太后曾经让一位书法家给她题写扇面。那位书法家在扇面上写的是唐朝王之焕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由于书法家匆忙疏忽,题诗时竟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是故意欺她没有学识,要把那位书法家问成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边忙解释说:“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焕诗意填的词。”并当场断句吟咏出这则词来。慈禧听罢,无言以对,只好赐给书法家银子压惊。
你会加标点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拓展提升】
【学习反思】
学习完这个单元后, 你有什么具体收获或疑惑呢?
师生研讨区
班别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习作二
年级: 六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课型:实践课 日期: 2012 年 3 月 1 日
主备课人: 黄桂香 学科组负责人: 朱珍明 学科主管: 付敏辉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学习重难点】
1、 口语交际时,能抓住手特点说清楚,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 突出特点,能够根据大家的建议对习作进修改、完善。
【学习过程】
预习指南:请搜集有关民风民俗的资料。
【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1)、认真倾听别人介绍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2)、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3)、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3、 【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开展民风民俗发布会】
【知识链接】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师生研讨区
我爱作文!
写作指导: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激发习作兴趣】
表达方法:时间先后顺序,有详有略,先概括后具体,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你最想介绍哪种民风民俗,你了解这一民俗的特点吗?
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指导学生习作 】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评改作文】
写法提示:1、民俗特点要突出2、内容要具体3、语句通顺,表达要清楚
1.自读,认真修改。
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
【例文共享】
家乡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全家人回家乡欢度元宵节.
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家乡虽然偏僻,但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几乎都回家,所以家乡到处人来人往,欢声笑语。
进家片刻后,我随妈妈去点香。我们要点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么粗大,一米多高,而且这一柱香非常精致漂亮,表面有一条张牙舞爪的龙盘着,那条龙栩栩如生,正要腾空而起,真是“神龙盘玉柱".到了大宗祠,这里早已香烟袅袅,许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们来到自己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见盘在香上的龙张着大嘴,好像要来一招“灵龙吐珠",又像是对我们说:“主人,你们终于来了,我已经等很久了,快把我点上吧!"大伯和二伯合力将桶和香搬到一边。接着二伯拿出随身带着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后点着火。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