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郑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考点精题训练
1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的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选举会上,他哗众取宠,自吹自擂,无非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
B.是什么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连接在一起?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她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一弯腰,双手把花朵上的蝴蝶一捧。
D.骗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D
A 哗众取宠: 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这里使用正确。
B 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这里使用正确。
C 蹑手蹑脚: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这里使用正确。
D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这是一个褒义词,句中用来斥责骗子的手段,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要想准确地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然后结合所给语境去判断正误。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2、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②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③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④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⑤“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⑥我们为什么活着?
A.⑥②④③⑤①B.⑥⑤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⑥③⑤D.④②⑤⑥③①
答案:A
此题可以用排除法。阅读这几个句子,可以看出这几句话围绕“我们为什么活着”这句话来写的,其中第⑥句是总领句,应放在首位,故排除CD。而第⑥句提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后,第②句就承接这个句子给出一种理解。故第②句应放在第二位,故排除B。按A排序阅读,句子排序符合逻辑。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件事我无能为力,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B.北京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C.曹雪芹从赫赫扬扬的官宦世家,坠入“绳床瓦灶”的境地,这一急剧的变化,使曹雪芹甚为痛苦。
D.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这次庆国庆联欢会,他主持得特别棒,真是一鸣惊人。
答案:D
A.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这里使用正确。
B.雕梁画栋: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也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这里使用正确。
C.赫赫扬扬:①光明盛大的样子。②形容兴旺显赫。这里使用正确。
D.“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与句中的“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相矛盾。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要想准确地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然后结合所给语境去判断正误。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4、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chù) 睥睨(pì) 咆哮(xiào) 祈祷(qí)
B.国殇(shāng) 稽首(jī) 驰骋(chĕng) 诡谲(jué)
C.波澜(lán) 污秽(huì) 阿谀(ē) 得逞(chĕng)
D.虐待(nüè) 徘徊(huái) 鞭挞(dá) 罪孽(niè)
答案:C
A:有误,“伫”应读“zhù”。B:有误,“稽”应读“qĭ”。D:有误,“挞”应读“tà”。
故答案为: C。
【点睛】本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话剧。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屈原”“凄惨”“收揽”“景仰”等词语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动词、形容词。
答案:B
A.《天下第一楼》的作者是何冀平;
C.戏曲中的动作也是抽象的;
D.“凄惨”是形容词,“景仰”是动词。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及辨析词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6、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呼告、反复)
B.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呼告、比喻、反复)
C.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呼告、排比)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呼告、排比、反复)
答案:C
选项的句子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这是屈原在内心对“风”“电”(象征着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革新力量)的呼唤。因此ABCD都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而“咆哮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毁灭,毁灭,毁灭”都是连喊三句,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此,ABD判断正确,C判断有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
B.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C.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D.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
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难度不大。D:考查叹号的用法。此句最后变得的是陈述的语气,并没有感叹,所以不用叹号。
故答案为:D
【点睛】考生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其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在平时要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某景区用“纣王妲己”做宣传,真是哗众取宠,自毁长城。
B.雕梁画栋的古戏台,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C.小明写完作业,关了灯,蹑手蹑脚地上床睡觉。
D.一场暴雨把我困在了公交站台,正在我无可奈何时,朋友齐鑫拖泥带水地出现在我面前。
答案:D
A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这里使用正确。
B雕梁画栋: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这里使用正确。
C蹑手蹑脚: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这里使用正确。
D拖泥带水: 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因为在汉语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语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语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9、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答案:D
要正确把握“枣儿”的象征义及对剧本思想内容的多方面理解。D项理解错误,对老人的怀旧思想作者没有批判的意味。
故答案D
【点睛】提炼文章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或事件的发展、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概括说明文的主旨应抓住那些最能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本质内容;议论文在概括主旨时要紧扣最能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字。(2)仔细研读全文和寻找关键语句: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过材料取舍、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来表现的。它统摄全篇,渗透在全文材料中,又往往体现在某些关键语句中。因此,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离不开在熟悉全文内容、剖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寻找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语句。(3)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文章是社会客观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产物。任何作品都难免留有时代的烙印,渗透着作者的主观认识。因此,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思想状况,也是概括文章中心的重要途径。(4)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把握文章主旨的准确性:“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把同一题材不同主旨或主旨相近而题材、文体、手法不同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或不同点,探究其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和提炼文章的主旨。
10、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翘首(qiáo) 蓦然(mò) 踌躇(chóu chú)
B.童谣(yáo) 蹲坑(dūn) 咀嚼(jǔ juě)
C.时辰(chén) 眨眼(zá) 囫囵(hú lún)
D.掸去(dǎn) 竹匾(biǎn) 晒干(shài)
答案:C
ABD读音正确。C读音有误,“辰”这里应读作chen;“眨”应读作zhǎ。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注意有些字在词语里应读轻声。
1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喃喃自语 喜出望外 无可耐何
B.开杯大笑 垂头丧气 状如雕塑
C.摄手蹑脚 心事重重 紧紧搂住
D.囫囵吞枣 嫩白光滑 跌倒在地
答案:D
A“耐”应写作“奈”;B“杯”应写作“怀”;C“摄”应读作“蹑”。D书写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对汉子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音字形的识记本题考查对同音字字形的识记,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12、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幌(huǎng)子 老匾(biǎn) 耷(dā)拉 窝囊(náng)
B.拨(bō)拉 鼎(děng)盛 砧(zhēn)板 行(xíng)头
C.撂(liào)杆 煞(shà)白 遛(liù)弯 嬉(xī)笑
D.怯懦(nuò) 捣(dǎo)蛋 幛(zhàng)子 拾掇(duō)
答案:B
ACD读音正确。B鼎(dǐng)。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答案:B
此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学生要熟悉各种病因,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滥用否定词,与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删除“不要”;C项逻辑错误,应项了解,再保护。“保护”和“了解”调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在“发展”后面加上“的需要”。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的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D.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答案:C
A项,有语病,语序颠倒,“广泛参与”与“积极响应”调换一下位置;
B项,有语病,句子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在“读书”之后加上“的习惯”;
C项,没有语病;
D项,有语病,前后不一致,“保护得好”仅包含一个方面,“损失的大小”包含两个方面。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我们必须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15、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体育课上,丽丽被旁边足球场上飞出的足球砸到后去了医务室,几位同学课后前去看望她。____________
A.小芳说:“丽丽,你头脑清醒着没?可别砸坏了脑子。”
B.小兰说:“丽丽,你现在要多注意休息,听医生的话就能快点好。”
C.小颖说:“撞你的那个家伙抓到了没?我去会会他。”
D.小倩说:“看到你大难不死,我真是太开心了。”
答案:B
A.“头脑清醒”“砸坏了脑子”不文明,不得体;C.“家伙”“会会他”含报复语气,不得体;D.“大难不死”语气夸张,不得体。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要注意文明得体、语言平实、不夸张不矫饰,语气要自然。
填空题
16、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翘 首 踌躇 咀嚼 囫囵 吞枣
答案:qiáo;chóu chú;jǔ jué;hú lún
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翘”不读三声,“嚼”不读“jiáo”。
【点睛】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1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②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③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④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答案:拟人;反复;比喻;反复;反问
①“咆哮”一词把风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咆哮”反复使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②这句话把电比作是犀利的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烧毁”反复使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④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是东君。属于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①拟人;反复;②比喻;③反复;④反问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18、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窝nang( )
huǎng( )子
qiè( )懦
忌huì( )
侦jī( )
dǎo( )蛋
答案:囊;幌;怯;讳;缉;捣
窝囊:1 . 因受到委屈或事情不顺利而心中烦闷、难受。 2 .形容人无能、怯懦。 幌子: 1 .也叫望子。旧时挂在店铺门外高处,表明店铺性质的标志。 2 .比喻为了掩盖真实意图而假借的名义。 怯懦: 胆小怕事 。忌讳:1 .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2 .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 。侦缉: 侦查缉捕 。捣蛋: 借端生事,无理取闹 。注意“囊”不要写作“攮”等字,“幌”不要写作“皇”等字,“怯”不要写作“窃”等字,“讳”不要写作“会”等字,“缉”不要写作“揖”等字,“捣”不要写作“导”等字。
故答案为:囊;幌;怯;讳;缉;捣
【点睛】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积累。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形声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对于同音字,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选择使用哪一个字。
19、下面的台词分别出自课文中哪个人物之口?
①过了正五过初六,过了初六还照旧,说话这年就过完了。
②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
③你告诉他们,这儿是老唐家的买卖。把钱柜打开。
④孟实苦干了十年,有点儿积蓄不假,可是,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拾掇得名噪京师,就落了这名声,就太冤枉人了。
⑤成顺,拿起来。侍候下今天这些座儿,我升你当灶头。散!
答案:王子西;常贵;唐茂昌;玉雏儿;卢孟实
本题中的台词分别出自课文中的如下人物之口:①王子西;②常贵;③唐茂昌;④玉雏儿;⑤卢孟实。
故答案为:①王子西;②常贵;③唐茂昌;④玉雏儿;⑤卢孟实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平时在学课文的同时注意积累知识,特别是人物个性化语言等。其次,根据题干要求,联系自己的积累作答即可。
20、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国殇 污晦 收览 婵娟 土偶木梗
景抑 鞠躬 犀利 雷霆 指天划地
; ; ;
答案:“晦”改为“秽”;“览”改为“揽”;“抑”改为“仰”;“划”改为“画”
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晦”改为“秽”;“览”改为“揽”;“抑”改为“仰”;“划”改为“画”
【点睛】本题考查对字形的准确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