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28235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阅读诗经 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托物起兴(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不怕艰难

2、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描写写主人公对淑女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二、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

3、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

4、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三、式微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和对“君”的行为的

5、怨怒四、子衿子衿(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希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五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答:(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抒发送别之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中显出

7、诗人阔达的胸襟。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答: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别具一格: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4.怎样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答:“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使全诗气氛由悲凉变为豪放。5.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8、,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9、。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4、品味颔联中“蒸”和“撼”字。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 和气势博大的特点5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

10、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6、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分)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7.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七、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

11、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理解选择:1. 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

12、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3.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

13、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4.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D )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5.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A )(2分)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

14、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清寂的景色。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6.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炼字:“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手法情感:这两句

15、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7.“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8.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主旨)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八、送友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1分)2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

16、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3 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运用 细节描写,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写出了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侧面写出了离愁别绪。4.归纳本文的主旨。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九、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

17、,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 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色调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 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3、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息于寂寞冷清的沙洲。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5、前人认为“恨

18、”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可以说,本词以鸿写人,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6、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这首词运用了象征(比兴)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怨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以及处境的真实写照。7.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

19、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8主旨归纳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十、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营造了寂

20、寞、苦闷、凄清的环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的品质。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3.归纳本文的主旨.这是陆游的咏怀之作。虽写梅花的遭遇,却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通过赞颂梅花花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21、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1)“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的境遇之惨蓄势。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

22、的理解。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3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陆游笔下的“风雨”还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伯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4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达作者推己及人,希

23、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夏”,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情怀。5.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舍己为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6.归纳本诗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十二卖炭翁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已经结了冰,炭车压过留下车辙印,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出卖炭翁的勤劳。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这两句诗运用了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描绘出“宫使”仗势欺人,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的形象。3、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诗人运用外貌描写和衬托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来写“伐薪烧炭”的艰辛。4、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来卖炭翁衣着单薄但又希望天气寒冷能买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生动地表现了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