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126959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新蔡二高教学设计 16级语文组 主备课人:王丽 时间:2018.3.8 课题 《当仁,不让于师》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与弟子间深厚的感情。 教 学 重 点 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 学 难 点 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 法 设 计 2、自主学习、启发式、讨论法 学 法 指 导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弟子眼中孔子的形象以及孔子的为师之道。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在学问道德方面的追求。 教 学 反 思 审阅 签字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万世师表最早是用来形容谁的?为什么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在弟子们的眼中到底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对待自己的学生又是如何态度的?今天我们就揭开谜底,来认识一下孔子。 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则。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则。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则。 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一)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 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3,语意略说: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所谓“能一日与此人共存今日之世,则是吾人一日之光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所谓“永垂不朽”是也。 二),阅读第三则,自己疏通文意。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教师明确: 1,几个熟语理解好并积累应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 2,“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主要是翻译时,注意动补句式。 3,这则内容有三:高度评价老师,也是用比喻的手法;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五、小结 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 板书: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课文第1、2、3则。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课文第9、10、11、12、13则。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则。 《当仁,不让于师》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当仁,不让于师》9——13则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当仁,不让于师》反映的主要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学习第二部分“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阅读9—13则,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第10则略过不看。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6第11》 10,略。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6第10》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11第9》)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11第10》) 教师明确: 1,这几则里面,有几个后世常用的惯用语,注意积累: 箪食瓢饮,不堪其忧,不改其乐,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注意“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这个特殊句式的理解。两个“为”,都是介词,读weì。 3,语意略说: ①第9则,孔子对颜回的评价着眼于颜回的“安贫乐道”。世有大成就者,唯安贫乐道者能为,但安平乐道,说易行难。 ②第11则“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非常伤痛之语,所谓悲不自胜,难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竟有此疾,所谓“好人无好报”。 ③第12则,表现的是颜回之死对孔子的沉重打击。这种悲痛要远远深于伯牛之死所带来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颜回之死,孔子是绝望,是痛彻心肺。原因在于孔子在颜回身上,寄托着很大很多的理想。对颜回,孔子视之为自己道德、思想和学问的传人,颜回早逝,无人承传薪火,所以是“天丧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④第13则,孔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当孔子过于伤痛时,有人提醒他:子恸矣!言下之意,夫子你这样做不合平素主张,而孔子说不为这样的人哀恸为什么人哀恸呢?后世王戎丧子,悲不自胜,山简谓:“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吾辈。”有类于此。这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性情中人。 4、课外拓展: 孔子对颜回的好感,还因为颜回的好学。 比如: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11第7》) 孔子在这里不顾及其他学生的感受,而言现在没有好学之人,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堪为典范的印象。 但孔子毕竟是注重“礼”的,即便是对颜回,他也不愿失去“礼”的制约。如: 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11第8》) ②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11第11》) 这两则说明孔子的清醒和理智——不愿意为着世俗的热闹虚荣而违背“礼”。 三、小结 四:作业:习题二 《当仁,不让于师》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4——8则,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教学重点 领会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复习 二、新授 学生朗读,疏通第4-8则。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7第34》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5第36》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7第24》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17第4》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6第28》 教师明确: 1,理解好以下字词: 若,诲人不倦,当仁不让,割鸡焉用牛刀,莞尔一笑,子路不说,矢。 2,语意略说: ①第4则,是体现孔子的谦逊,但伟大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难以踵从的。 ②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反对老师;二是孔子的教育非专制教育。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出一辙。 ③在第6则里,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保留的。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的一个简单辩护。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 ④第7则,孔子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话,意谓“如此小城,何必动用礼乐教化”,这体现了孔子轻松随意的心态。子游则据理而争,也体现出了对师道的理性态度、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⑤“子见南子”章,一般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子路对老师仍然持率真的态度,不因是老师,就对自己不满之事三缄其口;一是孔子面对弟子的不满,为取信于弟子,连连发誓的窘态,说明孔子不是一个一直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长者,在生活中,他有着常人一样的平常性格。 三、问题探索。    学习了本文,请同学们根据生活实际,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师生间的关系应该的如何的? 四:小结 五:作业 :完成课时训练之《当仁,不让于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论语》的相关常识,了解孔子生平(略)和教育思想(详)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字、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文中孔子的弟子们的志向,树立自己正确的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2.了解重点字、词、句意思,能够通译全文 3以“志”为文章的核心,了解四位学生的性格和志向,以及孔子对他们各自的评价,讨论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准备。 范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山东旅游么?如果有同学去过那么一定去过孔庙。孔庙是为了纪念谁啊?(孔子。)对,就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今天啊,我们就要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走进孔子的课堂。 (二)阅读课文: 1.学生齐读。 2.音频范读,对照刚才的齐读,标注出读错的字音。 3.学生自由朗读。 (三)合作学习: 2.逐字逐句疏通文意,过程中注意特殊句式的学习和掌握。 例:(1) 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 不了解我们。(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即“则以何哉”,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3)浴乎沂——介词结构后置: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4)为国以礼——介词结构后置: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 3.课文分层: (1)第一层(1 ):孔子问“志” (2)第二层(2 —12):学生谈“志” (3)第三层(13—17) :孔子评“志” 4.以“志”为核心,展开讨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志向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 特点? (2)简析孔子对学生述“志”的态度。 A.子路——哂之: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冉有——叹之: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 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C.公西华——惜之: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D.曾皙——与之: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生在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 年的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 (3)结合课文中孔子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A.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 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 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 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 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B.课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 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 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 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 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 5.展开交流,互述志向。 附:板书设计 子路: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唯求则非邦也与 孔子问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学生谈 志 孔子评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 ——非诸侯而何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吾与点也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