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总 复 习一、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知识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2、熟练掌握数的改写的方法,会正确地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一个较大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3、能正确比较整数、分数、小数的大小。4、通过对数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数的改写和省略以及大小比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回忆:学习了六年的数学,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2、师总结,并板书课题。二、回顾与交
2、流: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你对这些数有哪些了解?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教学例1(1) 复习数的读、写法先在小组里互相读出表中的数,再指名读,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多位数时应注意什么?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全班交流,总结多位数的读、写法和小数的读、写法。(2) 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同桌二人互相交流表中的分数、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再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归纳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3) 复习数的改写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3题,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用“亿”做单位的数的方法。(4) 复习用“四舍五入”法
3、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4题,并在小组内讨论: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万位或亿位?指名汇报,全班交流。(5) 独立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5、6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怎样比较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的大小?指名汇报,全班交流、总结。3、教学例2(1) 出示例2,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填一填,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2) 全班交流。(3) 议一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三、当堂检测:1、完成练习十七17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订正。2、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四、全
4、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布置作业:导学案“巩固达标”。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的认识教学目标:回顾有关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复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点,巩固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辨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有关数的认识的内容。板书课题。二、回顾与交流:1、再现所学内容提问:什么叫整除?关于数的整除这部分内容,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说一说(1) 让学生举
5、例说明什么叫整除、因数、倍数、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2) 让学生说一说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3、教学例3(1) 让学生结合表中的数议一议: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想一想: 上面的自然数中,奇数和偶数各有哪些? 用蓝色的笔圈出表中的质数,剩下的数中除了1都是什么数?在表中任找两个数写出它们各自的因数。 什么样的数可以分解质因数?在表中找一个这样的数分解质因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 圈一圈: 在表中圈出3和5的公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在表中圈
6、出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4) 在表中任意找两个数,求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三、当堂检测:1、练习十七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2、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8、10题。六、课后反思:2、数的运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数的运算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3、引导学生通过
7、回忆、讨论和交流,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计算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教学难点: 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关于数的运算,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下来,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分小组汇报。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板书课题)二、回顾与交流:1、议一议: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教学例1(1) 出示例1,让学生认真审题,再想一想每题各应选择什么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8、(2)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3) 指名演板并讲述计算方法,全班交流、订正。(4) 反馈练习: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3)题,小组内检查、订正。3、教学例2(1)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运算定律思考: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独立思考后,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总结板书。(2) 出示例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三、当堂检测:1、课堂活动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1、2、3、4题,小组内交流、订正。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查”、“巩固达标
9、”。小组内检查、订正。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八5、7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的运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独立完成导学案“温故知新”,指名汇报,并且说一说是
10、怎样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2、直接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解决问题:1、教学例3(1) 出示例3,想一想: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3) 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法。(4) 指名演板,全班交流,并说一说具体的思考和解决过程。2、教学例4(1) 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看图,指名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并说一说题中的和各表示什么意义?(2) 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3) 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4) 指名演板,全班交流,并说一说具体的思考和解决过程。3、教学例5(1) 出示例5,获取
11、信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 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3题。(3) 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 指名演板,全班交流,并说一说具体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三、当堂检测:1、课堂活动1、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演板并讲解解决思路和方法,全班交流。2、练习十九1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检查、交流、订正。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 在小组内检查、交流、订正。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九6、7、8、10六、课后反思:3、方 程教学内容:方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
12、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的方程。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交流,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列方程解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的优越性,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能熟练地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难点: 能用方程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板书课题:方程。二、回顾与交流:1、再现所学的知识,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 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3、(2) 等式的性质是什么?(3) 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2、教学例1(1) 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信息。(2) 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第1题。(3) 小组内交流、讨论。(4) 全班交流、订正。3、教学例2(1) 出示例2(2)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并指名演板,全班交流。4、教学例3(1) 出示例3,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2) 指名说一说题中五折和六折的含义。(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全班交流。(4) 说一说: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三、当堂检测:1、解方程:0.75
14、1.25 8440.7102 0.5444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订正。2、练习二十36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里交流、讨论,指名演板并讲解,全班交流订正。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第2题,导学案“巩固达标”五、课后反思:4、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比、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尺、解比例、正反比例的量和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5、,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并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二、回顾与交流:1、回忆: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全班交流。2、讨论:(1) 什么是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2) 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解比例?(3) 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实例。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3、教学例1(1) 出示例1,从中获取信息。(2) 观察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全班交流。(3) 独立完成导学案“
16、激疑导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4) 指名汇报演板,全班交流、订正。4、教学例2(1) 出示例2,从中获取信息。(2) 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 指名汇报演板,全班交流、订正。三、当堂检测:1、解比例: 0.6:21.8:4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订正。2、练习二十第10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全班交流。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小组内交流、订正。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第11、12、13题六、课后反思:二、空间与图形1、平面图形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牢固掌握常
17、见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明确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2、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清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联系,初步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3、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明确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1、谈话激趣2、迁移导课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共同整理和复习有关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整理复习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1、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全班交流,师小结。2、独立完成导学案“
18、温故知新”,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3、复习角的画法及角的度量(1) 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时,应注意什么?(2) 指名演示画角的方法,全班交流,师总结。4、复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重合。(2) 复习平行线、垂线的画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5、议一议:你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105页表格,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公式的推导过程,再组织全
19、班交流。6、教学例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7、出示例2(1)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 小组讨论完成,指名回答,全班交流。三、当堂检测:1、106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全班交流。2、108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1、2、3、4、5题五、教学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反思:2、立体图形教学内容: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及相应的体积单位。能正确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20、回顾、梳理、反思、应用等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立体图形二、回顾与交流:1、回忆:小学阶段你都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1) 明确表面积、体积和容
21、积的含义,举例说明。(2) 整理体积、容积单位。思考:体积和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什么?指名回答,全班交流。(3) 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提问:你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你会用字母表示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温故知新”的第3题的表格,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总结板书。3、教学例3(1) 出示例3,从中获取信息。(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部分,再指名演板,并讲解解题思路和过程,全班交流、订正。三、当堂检测:1、练习二十二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22、练习二十二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交流、订正。再指名汇报,全班交流。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小组内检查、交流、订正。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二4、5、6题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反思:三、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统计与概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和交流,结合练一练,加上对所学的内容得理解,提高掌握水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
23、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统计和概率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与概率二、回顾与交流:1、回忆:在统计的学习中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在可能性的学习中,你都有什么收获?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教学例1(1) 出示例1,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2)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小组内交流。(3) 先让学生根
24、据统计表在方格纸上制成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然后同桌交流、订正。(4) 交流:从上面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3、教学例2(1)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2) 独立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订正。三、当堂检测:1、练习二十三1、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2、练习二十三5、6、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小组内检查、交流、订正。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3、4题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反思: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