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东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命题研究.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25130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命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命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命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命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命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 .2004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命题研究兼论2006历史高考主观题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杨国海为了更好地迎接2007年高考的备考工作,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和命题考试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整体的能力要求,对近几年的高考题尤其是非选择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无疑能增强其针对性和前瞻性。解析高考,洞悉趋向,渗透新课程的内在要求,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类文明演变的规律,对于今年的历史学科备考很有意义。当然,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旨在启发,讨论和交流,使大家对局域性历史复习备考的关注,从而引起较深入的探索和思考。一、不拘一格,多方取材如若把近三年的考题摆在眼前,我们可以清晰看到,2006年

2、的非选择题材料不仅阅读难度不太大,而且跟我们教学训练中的材料比较眼熟,似曾相识,有一种亲切柔和,知识相融的感觉。考生面对的不再是一片陌生又略带恐惧的题壑。实际上材料似识而非,设计角度对命题者也是一种立意技术,核心把握和切入水平以及情境包装能力方面的考验。2006年广东历史令人清新的一个特点就是今年的非选择题的材料大大有别于往年,以较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为主。例如反映周人饮食生活状况的试题,既有礼记、周记的原文,又有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的图片资料;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题源于农村政策文件和国务院相关文件;英国政府的新条例及相关法规则选自保尔芒图、王珏和吴于廑、李世安等卓有研究的专家文集。其它四库全书、

3、百科全书图片和尼克松主义的材料则直接、间接地来自一些历史文献。实际上这些材料、图片及表格不仅形式灵活,图文并茂、设计精巧,而且可读性比较强,没有碍障,松轻愉悦,饶有趣味。尤其是很多材料与日常的训练主题相似,材料相识,使考生的陌生感减弱,题与心之间距离拉近,也提高了识题、辩题和答题的效率。因此,2007年高考非选择题的材料除国家政策文件,历史研究文集,最新史学成果外,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影视作品折射出的明史热,宋史潮和汉唐盛世,人们关注的和谐社会,大国崛起,全球气候变暖,社会转型,物权意识的觉醒等都有是有可能走进材料中的。另外,面向21世纪的未来发展趋势让我们必然想起汤因比历史研究,阿诺思的全球

4、通史,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等都强烈的体现了现实关怀和未来意识。今后考试的材料源自四种实验版新课标教材或略加改造引入试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全国2006历史试题的38题就来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三。而上海2005年的31题更是明确指出材料“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垄断组织的理解,根据考试实践情况看效果还是很好的。因此,考试不在乎材料的出处,更重要的是如何取舍,剪裁和发掘。二. 依托考纲,突出主干2006年的历史考题一方面较好地把握考纲要求,同时也突出了主干性历史知识。实际上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主干知识的考察往往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应。而这一点历来都为人们所重视。例

5、如广东2004年的商鞅变法,2005年的王安石变法乃至2006年的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的对比都属于主干性知识内容,另外2006现代史上的所有制结构的阶段变化及影响、2005年的三次基本路线的内容,作用,2006年的民主共和取代封建王朝的原因分析,不难发现对比题和比较题都是历史复习中的重中之重。而世界史部分除了2004年出于反猜题考虑,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意大利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外,2005年则着眼于一战前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和华盛顿会议的调整。到2006年的尼克松主义背景,目的和措施无疑是重新对中美关系改造“包装”的结果。另外我们还发现,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内容尤其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

6、辟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工业革命发展和20年代经济危机,法西斯上台等大事,都被巧妙融入其中。“凡一华”体系、中美关系等也是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可谓题在书外,答在书上,若即若离,形散神聚。究竟哪些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呢?观察下表是不难得出结论的。2007年广东历史学科必考内容古代中国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白家争鸣 2、汉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7、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二、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 2

8、、巴黎公社五、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 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侵华日军罪行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二、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三、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二、罗斯福新

9、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五、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六、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

10、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

11、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五、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六、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 2、商鞅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 5、欧洲的宗教改革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俄国农奴制改革 8、明治维新 9、戊戌变法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一、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 2、卢梭二、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 2、内战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 2、人权宣言 3、中

12、华民国临时约法四、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六、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宪章运动 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三、渗透文明史观,反映历史规律纵观近三年来的非选择题,除了注重基础,凸现历史学科性外,一个非常突出的方面就是渗透文明史观,反映历史演变的规律。如果我们的复习训练中没有渗入这一主旨,不能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理解、阐释历史的能力,那么势必会造成损失。2004年、2005年乃至2006年广

13、东历史高考题,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以文明发展演变史观为主线,串联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其中尤其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模块,整合历史史实,择其精华与旨要,把文明的内涵深入浅出地揭示出来。尤其2006最为显目如经济与科技、政策调整、人的发展、民主政治、大国关系、文明差异、生产关系的变革、风俗史和人的权利等。(1)世界经济发展与工业革命例如: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他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

14、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材料二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考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据

15、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材料三】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警察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王珏: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1) 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5分)(2)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

16、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原因。(3分)(3) 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4分)点评:该题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人阶级工作与生活状况恶化,阶级矛盾尖锐,工人阶级斗争高涨的现实,而英国政府出台各项法会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工人的处境,体现了统治者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与觉醒,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这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有现实意义的。但是答案似乎回避了一个典型的现实:那就是当时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的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例如:卫生状况差;传染病流行

17、;居住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学徒和童工受教育机会少;失业情况严重。(5分)工业革命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劳资矛盾加剧,事业情况严重等;工人阶级不断斗争;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相应措施。(3分)英国政府出台各项法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工人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并未得到实际保障,其他社会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2分)(2)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民主、科学,进行启蒙思想例如:2006年的第29题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的对比题,把十八世纪中后期东西方文明的差异特别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跃然纸上,让学生在认识二者的影响时能把社会意识对存在物质反作用以自己的体验反映出来。使考生感受到百科全

18、书对欧美革命的推动是巨大的。29、(14分)18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同一时期,法国的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辞典。请回答:(1)分别简述这两部著作出现的社会背景。(4分)(2)编撰(撰)这两部巨著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中学历史教学园(3)这两部巨著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 )调整生产关系,注重人的生存发展例如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雇户贫户中户富户新富农地主其他1948年831971161802721953年3743550407材料二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

19、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材料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请回答:(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

20、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6分)(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体制”具体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他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4分)(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点评: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成为当时农村阶级结构变化的根本,需要深层次认识的能力。而小农经济的分散和工业化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的是共产党为解决矛盾的创造性。而人民公社的制度弊端呼唤的是70年代末的大变革。材料昭示的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和农村废除土地税的深层改革的历史感。(4)风俗史中的文明演变和历史承载例如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

21、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

22、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8分)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5分)点评:从饮食之礼深入到加强团结,沟通社会的作用以及饮食礼俗的形成,进而把饮食礼俗所体现的等级制度和“贵贱有序”门第思想反映出来,的确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思考。没有一定的理论思维和比较广阔的社会思考,恐怕是难以做出正确的认识的。( 5 )大国关系下世界局势的缓和例如 31 (8分)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

23、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起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请回答:(1)“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5分)中学历(2)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在哪些措施?(3分)参考答案(1)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与美国三足鼎立。(3分)它的目的是继续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2分)(2)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转攻为守)。(3分) 点评:可以说它是材料题,也可以说它就是问答题。应该说它是中美关系的典型性包装改造题。知识怎么说都在课内。四 乡土情浓,接轨广东广东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源地,还是中国

24、人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地域,同时近代工业也在此捷足先登。近年来随着文化大省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呼声高涨,作为区域性的高考历史也把触角伸展到这一热土。2006年的第30题主题虽然是民主共和国取代旧王朝,正值电视剧走向共和热播之际,此题的立意,载体与设计大大超出了前些年的命题水平,技术上日至臻成熟。有人称之为“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虽说谑说,亦有一定的道理。说简单,不过是背景加上约法而已。的确,孙中山不仅是广东的财富,更是全国的骄傲,甚至可以说他是世界性的人类文明的缔造者之一,历史考试的乡土情浓,体现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情感。20世纪初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不可抗拒,改良思想则悄然隐退。例如30.

25、(14分)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论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请回答:(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10)(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过和以往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4分)点评:(1)从经济上看,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2)从阶级关系上看,民族资产阶级的日益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3)从思想上看,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4)从力量对比上看,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5)从革命时机的成熟上看,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宣告失败。当然,此题还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军

26、事和民族等方面分析。或者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来思考,如果从开始,发展,进一步发展,高潮等角度思考也是可行的。但是从答案上看,似乎忽略了封建王朝在20世纪初因其反动,腐朽和卖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已经成为主流,不可抗拒。根本不同在于新政权制定了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实质上是宪法所规定的内容的差异。五、贴近生活,人文性强饮食、服饰、交通、媒传、婚丧,嫁聚、休闲、娱乐这些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方面的历史事物,在史学界称之为社会生活史或喻之为风化史,但不论怎么说,这一领域继前些年南宋末至明代人们衣食方面变化题出现后似乎再现不多。近几年

27、广东高考对2004年长安、东京城市商业对比起,2006年又要求学生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题为切入口,通过两个层次的能力要求,既归纳史,又体现论、尤其是认识到团结、礼俗和等级的反映。周人饮食这一源于奴隶制文明时代的普适性现象,其人文不是以人为本,人为中心的内涵,更多的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礼俗风情,它有别于野俗乡俚,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演进,当然更包含有浓郁的人文气息。2007年的广州一模考试也基本上体现出了这一主题。例如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28、”摘自明史舆服志【材料二】“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摘自明史舆服志【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依据上述材料,由表及里地概述明朝官服的信息。 (11分)第层次信息: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不同场合的着装有规定。第二层次信息:皇帝服饰的独享,反映了皇权独尊;官服的规定,反映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六、时代性增强,反映史学发展趋势联系社会现实近些年的广东命题对变法、改革的考察屡屡出手,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体现了我

29、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考题对共和国史的重视也是不遗余力的,特别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两个发展的黄金阶段,先后有所有制结构、基本路线、承包制内容的考察。对中美关系的20年代,70年代也多有涉猎。而史界的成果如2005年英国谷物法的兴废及影响,考察的就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原因。而同一年份关于唐代扬州的经济繁荣及原因除地理位置、转运使设立外,更主要的是唐政府保护商贸的政策,如今我国加入WTO后,如果对待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和关税收入问题值得思考。因此,教学中要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社会现实及社会问题为素材,突出国家方针政策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历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规律,与时代,社会和人

30、的发展结合起来,揭示出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规律七、渗透探究性考察深层能力虽然广东课改始于2005年,但在2006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已经比较浓烈地感受到了这种课程改革的前瞻性,它寓能力于包装中,把历史文化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似以往能找到或背到现成的答案,有死硬搬迁之嫌,整个试题灵活、开放、精巧,深深地反映出命题者的能力立意,主题立意。例如(北京卷第37 题)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拟举办“18 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回答:( l )展览一:18 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表四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

31、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2 )展览二: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840 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如: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令乙子改制都); “只有这两位先生(德生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其中两个主张的实质和作用。( 3 )展览三:20 世纪的世界战争与人类文明以下是展览主题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1937 年

32、 国共合作宣公布;1942 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运用所学知识,向参观者介绍这两个文献产生的背景,并说明其历史经验。( 4 )展览四:当代文明发展的经经和挑战。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联合国千年报告指出,建设。解决全人类面临的贫穷、疾病、环境恶化等问题。请根据结束语和所学历史知识,就解决当代文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一条建议。点评:人类文明是多样的,中外文明融为一体,新的世纪要培养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开放社会、未来发展和责任感,使命感.。开放性,探究性,灵活性色彩浓。是一道非常成功的历史选拔性试题,又如:2006第26题,要求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第30题(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

33、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应该这些都是比较开放的亮点性试题。这种包装,并非让学生直接去再现,再认并迅速作出判断,而是增加了分析,体会和思考的含量,经过改变切入点,重新包装后,试题变得开放灵活,更能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与进一步发展的潜质。概述时还须分析,理解,进一步得出较高层次的认识,不是就事论事,民主共和而非封建王朝,潜藏着比较的色彩,隐性联系,必须发掘可比点,分类于政治、经济、思想状况方面,但参考答案可能稍显不足。再看深圳2007一模试题第29题2006年11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该片以对大国成败兴衰的感悟,唤醒民众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在国人中引

34、起强烈反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围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说:“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存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它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试以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意志帝国的兴衰历史说明上述观点。(8分) (2)欧盟现在试图走与以往的传统强国不同的道路,崛起成为国际力量中的重要一极。欧盟崛起_有何特点?试分析欧盟国家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都有哪些共同因素?(2分) 点评:德国完成统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增强,成为世界强国。但它的政治制度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倾向严重,侵略扩张。其强国地位不可能长久。欧洲国家通过经济合作,发展到政治的合作,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2007、4匆于珠海二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