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年电大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123951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电大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电大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电大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电大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电大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形式: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的讨论提纲。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个人的讨论提纲以及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无论自己是什么观点,都要结合本课程所学的内容,联系你最了解的民族的历史或现实予以说明。题目: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

2、融合有什么区别?1、个人的讨论提纲。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1)什么是民族同化?(2)民族同化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民族组合?(4)什么是民族融合?(5)民族融合的特点是什么?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民族同化和民族组合的区别:(1)民族同化是甲变成乙或乙变成甲,或者是甲乙的某一部分向对方的转化。但是,民族组合是甲、乙等民族或其一部分,组合成非甲非乙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中的异源同流就属于这种情况。(2)民族组合中也许会以某一民族的特征为主要部分,再吸收其他民族的特征部分的内容,它毕竟与一民族完全同类化于其他民族的现象是

3、有所区别的。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的区别:它们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范围、发生的结果上不同,实现的途径上也有所不同。(1)民族同化在民族的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它是个别民族的单方面的变化,结果只是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数量的相对减少,而民族现象依然存在。民族融合是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的,是全世界一切民族的变化,其结果是人类的民族差别、民族界限的消失。民族作为客观实体自然消失,出现新的人类统一体。(2)民族强迫同化是凭借暴力和特权进行的。民族融合不是凭借暴力特权的认人为结果,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自然力量的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3)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4、。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2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至第九章之后。题目:运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联系实际(这里所指的实际,不局限于身边发生的事例,页包括网络、报刊等报道的事例)撰写一篇小论文。(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内容:围绕主题任选一个角度撰写。例如为什么在中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少数民族不仅可以在某一地区成立自治区,还可以分别在其他地方成立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如何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自治地方有何不同特色,等等。为什么在中国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特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是事关

5、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把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完善,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是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对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解决民族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比较,最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共和国成立前的1947年,在内蒙古建立了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正式确定在我国实行民

6、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我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第一,几千年来,我国各民族都把国家统一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统一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历代王朝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治理政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创建了带有自治色彩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依据。第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抗争中,各族人民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促进了中华

7、民族的伟大觉醒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这样的民族关系格局,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第三,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同时各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这样的民族分布和发展状况,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其前提是国家的集中统一,核心是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制度因素与法律因素的统一

8、,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自治地方共计155个,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44个民族实行了区域自治,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保障,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巩固发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

9、增强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有力地抵御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的各种破坏和渗透。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制度。 在当代中国,只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别的什么制度,能够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上世纪八十年末,针对苏联和东欧出现的动荡,邓小平对一些来访的外国领导人说:我们中国是团结的,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是好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没有搞什么民族自治共和国。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

10、优势,不能放弃。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3时间:学习完教材十至十四章之后。形式:模拟测试一、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写错别字不给分)1、(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

11、之分。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5、民族发展的(权利和义务),是民族发展关系的核心问题。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8、我国陆地边境线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9、从民族平等的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题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

12、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1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在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政治发展B.经济发展C.文化教育发展D.社会发展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A.氏族B.部落C.部落联盟D.民族5、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

13、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C)。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A.16个B.18个C.19个D.20个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个国家接壤。A.7 B.8 C.10多 D.20多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民俗文化10、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徒(D)。A.6千多万B.7千多万C.8千多万D.1亿多人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

14、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序号内。每题2分,共20分)1、民族理论研究的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ABDE)。A.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B.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C.研究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E.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2、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ABE)。A.常态发展B.异态发展C.渐进式发展D.突变式发展E.跳跃式发展3、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ABE)。A.普遍性B.国际性C.不定性D.敏感性E.连锁反应性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ABCDE )。A.民族结构B.民族素质C

15、.民族关系D.自然环境E.社会环境5下列省、自治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为33%以上的是(ABC)。A.青海B.贵州C.云南D.宁夏E.内蒙古6、我国散居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人口、分布、文化等原因,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有(ACDE)。A.广B.多C.杂D.偏E.散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ABCDE)。A.坚持民族平等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维护国家统一原则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原则8、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少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的自治区有(ABCE)。A.广西B.宁夏C.新疆D.内蒙古E.西藏9、在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

16、,要努力做到(ACD)。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C.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D.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E.发展乡镇企业10、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A.民族性B.稳定性C.独特性D.发展性E.交融性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 3.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

17、, 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对 4.民族语言文字是历史的产物,最终将消亡。 对,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语言的融合和文字的统一。 5.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对 6.在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往往涉及政治问题。 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1、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3、民族问题关系到国

18、家统一和边防巩固(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4、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第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第9-10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949年底、1950年初,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废除了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2、邓小平明确指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4、凡是两个以

19、上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特定的非赢利目的,以一定的协议形式建立起来的跨国机构都可以称为国际组织。5、联合国下设6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它的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1948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

20、进自由贸易,以便充分利用各国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广泛就业,以及提高生活水平。为实现此宗旨,各缔约国须接受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第二,无歧视待遇原则。第三,关税减让原则。第四,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第五,透明度原则。第六,互惠即对等原则。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世界贸易组织与规则的诞生。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各国政府间国际货币金融组织,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在经营上实行独立运作。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宗旨是:第一,在国际货币问题上进行磋商与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的

21、发展。第二,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第三,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第四,为经常性交易建立一个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第五,为会员国融通资金。第六,争取减轻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4、独联体 独联体是包括苏联地区12个国家在内的松散的国家间组织。根据阿拉木图宣言规定,独联体既不是国家,也不是超国家实体,而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间联合形式。独联体不设中央政权机构,只有协调机制,负责协调和解决各成员国相互关系中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1)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揭开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崭新篇章;(2分)(2

2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为维护国家主权盯住美苏两国压力;(2分)(3)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侧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2分)(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2分)(5)20世纪90年代以来,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2分)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什么?(1)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2分)(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2分)(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1分)3.简述联合

23、国的概念。联合国是世界各国政府参加的最大的世界性国际组织,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由于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因而在国际政治中具有重大影响。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和秘书处。(10分)4.简述联合国作用。(1)推动非殖民化进程。(2.5分)(2)制定国际规则。(2.5分)(3)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2.5分)(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2.5分)5.简述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1)成员资格。国际组织的成员至少来自两个以上的不同国家,根据自愿的原则通过一定的协议结成一个共同体

24、,参加者可以是代表国家的政府和官员,也可以是民间团体或个人;(2分)(2)宗旨目标。国际组织的权力来源于成员的授予,是国家主权在国际范围内作用的结果;(2分)(3)组织结构。国际组织必须具备常设的正式机构和经常性的工作地点处理连续性的日常事务;(2分)(4)拥有一定自主权;(2分)(5)非赢利原则。(2分)四、论述题(共20分)请结合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以及中国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实际,谈谈你如何评价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坚决反对美苏争霸世界,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中国致力于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25、迅速崛起,中国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2分)(1)中国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尊重各国人民自己对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选择,在国际上树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享有较高的声望,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与国际社会接轨和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在国际社会中保持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如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反对建立由美国和日本、西欧国家等少数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6、实行不结盟、不搞集团政治和不当头的对外政策,倡导建立新安全观。中国的主张对于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对当前的经济全球化进行正确引导和驾驭,使其朝着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落后状况和有利于世界整体经济的方向发展。(6分)(2)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积极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在区域合作中所起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还积极参与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合作。中国还就稳定朝鲜半岛局势、实现半岛无核化同国际社会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对于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发挥了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6分) (3)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中国推行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发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供了有利的手段。政治上,中国是构成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经济上,中国是一个潜在的经济大国,并在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军事上,中国作为少数拥有核武器和有能力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拥有重要军事力量的国家之一。(6分)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远程教育/电大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