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23923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教学策略实践课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郾城区龙城镇第一中学 语文教研组一、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教学研究二、 课题提出的背景(一) 国内外现状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一个优秀的民族传统要求新一代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经典古诗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升诵读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诵读运动。1994年,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诗文诵读量,丰富学生的诵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二)学校研

2、究现状 .“诵经典, 打造书香校园”诵读实验,我校已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010年9月,由我校制定并实施“名著阅读的实验与研究”区级课题实验,为班级、校园、阅读文化的构建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 3.“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并规定每年的十月为学校的读书活动月。4.2012年11月,学校开展了“晨诵经典、暮读名著、”的诵读实验,每周安排2课时阅读时间,全面实施经典诵读活动,对美文诵读、名著阅读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三)问题与不足: 虽然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深入,表现在: 1.学校虽有一定量的藏书,但仍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2.教师层次

3、不一,教师内在素养与教学水平仍待提高; 3.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家长对阅读重视不够,间接削弱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4.部分诵读书目偏于艰涩难懂,应适当加以调整,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诵读的趣味性。5.学生本身的心理及行为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恒心、被动诵读、动机不明等。以上诸多因素制约了学生诵读的兴趣、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书籍就是力量-培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使他们在诵读中认识自己,受到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需要读书来开化,一个人的心灵需要读书来浸润,一个人的精神需要读书来培育。为此,我们确定了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

4、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享受诵读的乐趣,体验精神的愉悦。1. 经典诗文诵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古诗文功底是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激发教师职业进取心的一个基本途径。2.经典诗文诵读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展经典阅读,关注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师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需求,把学校建成充满智慧、充满文化、充满理想的精神家园 。3经典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六个单元满足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只有开展好语文经典诵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和适当的指导,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4.经典诗文诵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

5、要。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经典诵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四、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界定经典诗文诵读:就是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性和文学性的经典,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从内容上而言,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主。(二)研究依据.心理学理论诵读文化经典自古就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文化经典是圣贤思想智慧、人格心灵的结晶和化身,千百年的实践检验和当代实验证明,诵读文化经典对

6、开启其智慧、培养其道德、静定其心性、提升其成绩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眼睛看文字与念唱的律动刺激和启动了右脑,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同时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3.人本主义理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4.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转化。经典阅读以其经典性、人文性使学生在书籍中得到熏陶,从而整合到自己的知

7、识结构体系中。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实践,寻找易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并能取得较好诵读效果的活动形式,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能开拓学生课外学习的诵读经验。(3)通过研究、探索、寻求古诗文诵读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4)以诵读为突破口,探索特色化办学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书香校园,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六、研究内容 (1)全面了解全校学生课内外阅读情况,了解学生人文底蕴的现状。 (2)探索指导学生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的策略研究; (3)明确人文底蕴与经典诵读核心概念基本内涵(4

8、)构建经典诵读教学模式,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和文化素养。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收集教师、家长、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2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经典阅读研究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查阅有关阅读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比如实验前的确定课题的论证,实验教材的选择,诵读方法的使用等等。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

9、、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4行动研究法:关注教师的阅读指导行为,发挥每周三半日教研作用,进行经典阅读指导课课程的研究和读书活动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坚持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持续性、创造性原则,采取个别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七、研究的思路、对象本课题的研究面向7-9年级全体学生,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以诵读经典美文为载体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并辅以学校营造的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通过观察、调查、总结经典诵读对人文

10、精神的影响。八、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订1年时间完成 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负责人:卢凯义)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1)完成课题设计,编写校本教材。 (2)课题开题,完善方案。 (3)制订教学方案。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 (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 (负责人:朱洪涛、马红娜)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2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3)迎接专家验收课题结题。 (负责人:蒋建华、刘杰)九、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汇报、结题报告)。 2.构建出成型的晨诵课、诵读指导课等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集或发表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4.每年读书月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堂观摩及诵读大赛活动。5.论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