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61.1基本情况61.1.1区位概况61.1.2行政区划61.1.3自然条件61.1.3历史沿革71.1.4经济状况71.1.5农业生产现状资料71.2规划编制动因81.3与周边乡镇的对比分析91.3现有规划解读91.3.1东乡回族自治县县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阶段成果91.3.2东乡回族自治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阶段成果91.3.3上版规划101.3.3实施成效10第二章规划期限、依据和原则122.1规划期限122.2规划依据122.3规划指导思想122.3.1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工作方针122.3.2
2、转变规划编制思路与理念122.3.3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122.3.4注重与其他规划的衔接132.3.5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132.4规划原则132.5规划重点132.5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132.5.1规划范围132.5.2规划期限13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43.1社会经济发展SWOT分析143.1.1优势143.1.2劣势143.1.3机遇153.1.4挑战153.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体系153.3总体发展战略163.4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73.4.1区域协同战略173.4.2城乡统筹战略173.5主导产业分析173.5.1现状分析173.5.2
3、产业发展战略183.5.3产业发展战略19第四章乡域体系规划204.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分析204.1.1人口现状特征204.4.2乡镇人口增长与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204.1.3乡域人口规模及城市化水平预测204.2乡村体系规划204.2.1乡村体系现状情况204.2.2指导思想214.2.3乡村体系规划214.2.4村庄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24.3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234.3.1行政管理设施234.3.2教育机构设施234.3.3医疗卫生设施234.4乡域基础设施规划244.4.1公路交通系统规划244.4.2乡域公用工程设施规划244.5乡域空间管制规划264.5.1适宜建设区
4、264.5.2限制建设区264.5.3禁止建设区264.5.4“三线”的划分26第五章乡域环境卫生及环境保护规划285.1环卫及环保现状及存在问题285.2规划发展目标285.3污水治理规划285.4乡域防灾减灾规划295.5防洪规划295.6消防规划30第六章乡镇区性质与规模316.1城市性质316.2城镇规模316.2.1城乡人口规模316.2.2城市用地规模31第七章乡镇区发展策略与用地选择327.1发展方向选择327.1.1功能发育评价327.1.2建设引导性评价327.1.4开发可操作度评价327.2空间发展策略32第八章乡镇区总体布局338.1布局原则338.2规划结构338.3用
5、地布局338.3.1居住用地规划338.3.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3第九章道路广场规划359.1乡镇区道路交通359.2广场规划635第十章公用工程设施规划3610.1给水规划3610.1.1近、远期用水量估算3610.1.2消防用水量估算3610.1.3供水管网3610.2排水规划3610.2.1污水量估算3610.2.2排水体制3610.2.3排水管网3610.2.4规划目标3610.2.5污水处理与利用3610.3电力规划3710.3.1电力负荷预测3710.3.2供电电源规划3710.3.3供电线路规划3710.4供热规划3710.4.1现状概况3710.4.2供热规划3710.5通讯工
6、程规划3710.5.1电信网发展目标3710.5.2电信网规划方向3710.5.3移动电话发展目标3710.5.4广播电视系统规划方向3810.6邮政规划3810.7燃气工程规划38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3911.1大气环境规划3911.1.1规划目标3911.1.2规划措施3911.2水环境保护规划39113固体废弃物处理3911.4环境噪声规划39第十二章环卫设施规划4012.1规划目标4012.2规划原则4012.3环卫设施规划40第十三章防灾规划4113.1消防规划4113.1.1消防现状4113.1.2规划原则4113.1.3消防规划4113.2抗震规划4113.1.1地震背景4113
7、.1.2防灾目标4113.1.3规划要点:4113.1.4疏散救援通道4213.1.4避震疏散场地42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4314.1建设规模4314.2近期建设年限4314.3近期建设发展方向4314.4建设内容4314.5近期重点建设项目43第十五章建设管理控制规划4415.1乡镇区用地控制4415.1.1强制执行用地4415.1.2控制引导用地4415.1.3灵活选择用地4415.2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4515.3基地平面布置规定4515.3.1建筑间距4515.3.2建筑后退道路红线4615.3.3建筑后退地块边界4615.3.4出入口方位与停车位配建46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建议4616.1
8、增强城乡规划法律意识,统一城乡规划管理4616.2处理好总体规划和下一层次规划的衔接4616.3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节约用地意识46第一章规划背景1.1基本情况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经1031044,北纬353036之间。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以东乡族发祥地和丝绸古道南路上的重要通道而闻名,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西宽51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462平方公里。1.1.1区位概况位于东乡族自治县西南部。东西长10千米,南北宽8千米,面积48.01平方千米。2008年末,农业人口1976户10
9、445人。辖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百和岘村,距县城16千米。蒿(支沟)锁(南)公路穿境而过。1.1.2行政区划全乡辖百和岘、何阎家、大岭、达柴坪、康家坪、赵家沟、丁赵家、王家川、刘家、杜家、新同、石头湾12个村委会。(1)百和岘百和岘村现有215户1413口人,劳动力674人,常年外出务工47人,共有耕地1698亩,林地1350亩,其中2014年牲畜最高饲养量余2901(头)只,其中大畜400余头,小畜840余只,年末羊存栏1661只。 (2)何阎家何阎家村现有149户793口人,劳动力500人,常年外出务工52人,共有耕地1363亩,牲畜最高饲养量4227余(头)只,其中小畜1010余只,大
10、畜362余头,年末羊存栏1855只。(3)大岭大岭村现有187户933口人,劳动力397人,常年外出务工38人,共有耕地1810余亩,牲畜最高饲养量4210余(头)只,其中小畜1800余只,大畜306余头,年末羊存栏2014只。(4)达柴坪达柴坪村现有165户882口人,劳动力476人,常年外出务工23人,共有耕地1278余亩牲畜最高饲养量余(头)只,其中小畜3624余只,大畜349余头,年末羊存栏1375只。(5)康家坪康家坪村现有199户950口人,劳动力702人,常年外出务工56人,共有耕地2202亩,牲畜最高饲养量3895余(头)只,其中小畜1490余只,大畜375余头,年末羊存栏20
11、30只。(6)赵家沟赵家沟村现有202户995口人,劳动力695人,常年外出务工40人,共有耕地1585亩,牲畜最高饲养量3879余(头)只,其中小畜1460余只,大畜277余头,年末羊存栏2142只。(7)丁赵家丁赵家村现有110户442口人,劳动力455人,常年外出务工15人,共有耕地1055亩,牲畜最高饲养量3458余(头)只,其中小畜2000余只,大畜333余头,年末羊存栏1125只。(8)王家川村现有75户345口人,劳动力273人,常年外出务工38人,共有耕地1355亩,牲畜最高饲养量3218余(头)只,其中小畜1770余只,大畜225余头,年末羊存栏1223只。(9)刘家村现有1
12、81户872口人,劳动力369人,常年外出务工40人,共有耕地1460亩,林地1500亩,牲畜最高饲养量3714余(头)只,其中小畜1930余只,大畜380余头,年末羊存栏1404只。(10)杜家村现有202户1159口人,劳动力724人,常年外出务工50人,共有耕地1750亩,牲畜最高饲养量3458余(头)只,其中小畜2000余只,大畜362余头,年末羊存栏2074只。(11)新同村现有189户972口人,劳动力527人,常年外出务工31人,共有耕地1244亩,牲畜最高饲养量3606余(头)只,其中小畜1650余只,大畜268余头,年末羊存栏1688只。(12)石头湾村现有186户993口人
13、,劳动力515人,常年外出务工12人,共有耕地1410亩,牲畜最高饲养量3627余(头)只,其中小畜1660余只,大畜306余头,年末羊存栏1661只。1.1.3自然条件东乡族自治县地貌呈方圆形,四面环水,中间高突。东乡族自治县最高海拔2664米、最低海拔1736米,平均海拔2610米。境内山峦起伏,六大山梁夹着六条山沟,以县城锁南镇为中心向东乡族自治县伞状延伸遍布。2 气候东乡族自治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干燥,冬长夏短,无霜期年平均138天,年降雨量为200500毫米。自然资源东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有石英石等。1.1.3 历史沿革东乡族因居住临夏州以东(古称河州,以河州城为中心,城周围分东、
14、西、南、北四乡),东乡便由此得名。共和国成立以前历代统治者以“东乡回”称之。这是因为东乡族在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基本上与临夏回族相同,在历史文献上常把它归属于“回回”民族之内。人民政府经过民族识别工作,尊重本民族意愿,确定为东乡族。其自治地方命名为东乡族自治县。1950年设百和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东乡族65%、回族占25%。蒿(支沟)锁(南)公路穿境而过。辖百和岘、何阎家、大岭、达柴坪、康家坪、赵家沟、丁赵家、王家川、刘家、杜家、新同、石头湾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薯类。产酸巴梨。1.1.4经济状况
15、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746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217万亩。粮食总产量2939.37吨,财政总收人46万元,财政支出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038元。1.1.5农业生产现状资料东乡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全县总耕地面积为37.64万亩,其中山旱地占87.33%。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以稳定、高产为特色的山地旱农耕作体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豆类等,尤其盛产洋芋品优、质好、产量高;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胡麻、向日葵等。林业中全面落实“谁种谁有、林木归已、长期不变、允许转让”的政策,大搞生态造林和经济林栽植,累计造林面积达37.74万亩,林场2个、苗圃3处,林业总产值高达39
16、5.53万元。经济林木有50多种,主要有大接杏、桃、花椒等。畜牧业是全县农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水平现状:1.2规划编制动因1、宏观层面区域背景的变化要求团域发展战略与城乡定位与时俱进(1)小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小城市是中国城市化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之尾、乡之首。党的十五大指出:“发展小城市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十六大报告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摆在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地位,而把建设小城乡视为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至十七大,“要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促进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不仅使得小城市发展成为城市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环节,更把中小
17、城市提到了等高的地位;而“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则更是指明了小城乡之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使得小城市切实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中坚力量。(2)新的未来趋势将对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规划是对未来的预期与相应对策的调整,但对未来的预期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变化的,在未来20年内,从资源利用、产业结构到生活方式均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白杨河乡的建设提出了如环境生态化、功能齐全,生活休闲、重视人居等趋势均对资源空间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2、具体背景(1)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相继规划或建设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为进一步整合这一区
18、域的空间资源和联系,从宏观生产力布局的需要,一系列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提出,给百和乡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2)东回族自治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是国列省扶的重点贫困县,也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东乡族的发祥地。其境内地形气候复杂,自然环境恶劣,森林覆盖率低,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大风、沙尘暴、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全县28万多群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之说。全县辖19个乡、5个镇、229个行政村、1893个合作社。2011年底,全县总
19、户数5.5万户,总人口28.72万人,其中东乡族占87.04%,汉族占9.96%,回族占2.9%,其他少数民族占0.1%。全县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0人。全县总耕地面积为36.7万亩,人均1.32亩。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作物结构单一,灌溉设施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使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3)上轮总体规划仅仅是镇区建设规划,缺乏村镇体系规划部分,需要补充完善。随着近几百和乡发展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村镇体系布局及城镇用地的总体布局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上一轮总体
20、规划在村镇空间体系结构、乡域现状村组的合并调整、乡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乡域土地空间管制和村组建设的土地使用等方面有所欠缺,农村建设的投资分散,造成投资不足,且投资效益低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广实施和城镇整体建设的宏观设想,上一轮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白杨河乡城镇化发展快速推进的步伐。急需一个包含内容全面、完整的总体规划作为白杨河乡建设的主要依据,使百和乡在整体发展建设的协调方面有系统的规划指导。1.3与周边乡镇的对比分析本次规划对百和乡乡周边的24个乡镇进行对比分析,从城镇规模、城镇经济职能及综合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更科学合理的判定百和乡的城镇定位和职能。(1)城镇规模对比规划
21、百和乡乡周边城镇的地域面积及人口规模进行统计,对比如下:表1-2周边城镇规模(2011年)统计表地区名总人口(万)到县城距离(KM)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锁南镇1县政府所在地49204 达板镇24055364河滩镇2.73043628那勒寺镇1.61662258唐汪镇1.43046304春台乡0.8778103柳树乡0.6156494东塬乡1.12073151坪庄乡0.97.540225百和乡1.11649224关卜乡0.92034265赵家乡0.52034147五家乡0.72238184果园乡1.12593118沿岭乡0.5736139汪集乡0.91678115风山乡0.5
22、305689东家湾乡0.3424961高山乡0.3306546大树乡0.687382北岭乡0.51027185龙泉乡1.210111108考勒乡0.63557105董勒乡0.53210647根据以上多方面的对比分析,与周边城镇对比,百和乡在经济社会、综合实力等均处于中等的水平,百和乡今后的发展定位应立足于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和现代农业种植。1.3现有规划解读1.3.1东乡族自治县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阶段成果1.3.2东乡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阶段成果1.3.3实施成效(1)对乡域整体层面引导不足,无法有序指导镇区以外用地的开发建设。仍未脱离传统小城镇规划
23、的编制模式,规划关注的重点仍是镇区空间、功能的完整性,缺乏对乡域层面的整体引导。而近五年,白杨河乡的建设重点包括镇区和镇区外,造成的实际问题是:镇区有规划无建设,而镇区以外有建设无规划。(2)城乡统筹需进一步深化2006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开始试点,2008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供管理依据。实践证明,增减挂钩政策确实可以帮助各地解决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市化“缺土地”、农民增收“缺渠道”、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缺平台”等一系列问题。在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推进了农村土地管
24、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一政策背景下,百和乡目前的乡村体系显然已不适应新一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挂钩政策为白杨河乡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3)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实际需要上轮“总规”主要对镇区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未有对乡域范围内的产业、村镇体系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4)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相对滞后主要公共设施沿过境路带状布局,未考虑其服务半径及辐射能力,文化设施缺乏。居住用地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住宅以一层建筑为主,居住环境较差,未得到改善。总体上来说,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用地扩展相对滞后。第二章规划期限、依据和原则2.1规划期限近期:2016-
2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2.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村庄和集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7)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决定(2006)(8)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10)东乡族自治县县志(11)百和乡乡相关资料2.3规划指导思想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党的
26、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充分发挥交通、地缘、政策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二、三产业,增强城镇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等全面协调发展,以实现农村城镇化。2.3.1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工作方针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是事关乡镇长远发展的大事。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集中各方智慧,共同把这件大事做好做实。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应对规划编制工作负总责,进行统一领导和部署。编制过程中要注意部门合作与协同,要充分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认真吸收采纳。要扩大和优化公众参与,通过充分吸收广大群众参与来保证规划修编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2.3.2转变
27、规划编制思路与理念从注重建设转变到注重城乡统筹发展,从关注镇区编制内容转向兼顾城乡协调发展,从注重经济发展的规划转变到更多关注公共利益的民主决策的规划,从确定发展目标和增长速度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加强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制。2.3.3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深入研究乡镇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地研究城镇性质职能、发展目标、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结构等战略性问题,把引导、发展、控制和预留结合起来。把握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找准问题,探索自身发展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使得规划实施过程有章可循。2.3
28、.4注重与其它规划的衔接除了按照上位规划的要求以外,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还要做到与东乡回族自治县村镇体系规划(征求意见稿)、东乡回族自治县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东乡回族自治县旅游规划、东乡回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的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2.3.5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把乡镇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统筹考虑;把乡镇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研究,统筹解决,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正确处理好促进乡镇与农村相联结、促进工业与
29、农业相联动、促进经济与社会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四个关系。明确统筹方向和重点,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坚持规划先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同时盘活零散的村镇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城镇空间布局,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2.4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全面统筹重视东乡族自治县和百和乡周边城镇发展状况和比较分析,提出资源共享、产业互链、城乡一体的规划方案,体现县域内各城镇联动发展、城乡统筹的思想,实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综合发展。2、优势带动、增强集聚发挥百和乡的交
30、通、旅游业等优势,增强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扩大城镇规模。3、生态首位、环境优先规划遵循因地制宜、集约用地原则、保证百和乡境内的旅游资源及牧业资源不受破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同时又保护生态环境。2.5规划重点1、根据乡镇发展建设需要,合理确定百和乡集镇区位、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并根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有关编制要求,补充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内容。2、明确职能及定位,在加速产业发展和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核定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整合用地,明确百和乡发展时序。3、结合区域交通建设,合理进行乡域布局结构规划,合理组织镇区交通。4、完善乡域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内容。5、配合城镇近期
31、重点建设项目,明确近期的城镇建设规模,合理安排近期建设用地。6、加强新镇区与周边用地就的合理衔接。2.5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2.5.1规划范围村镇体系规划范围:与百和乡乡的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平方公里。城镇规划区范围:镇区因发展需要控制的区域,面积约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平方公里。2.5.2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远期20162030年。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3.1社会经济发展SWOT分析SWOT-PEST分析法来源于企业战略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识别自身优势和劣势,判别机会与威胁的战略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从白杨河乡内部条件(优势和劣势)和外部环境(机遇和威胁)两个方面分析
32、,为城镇发展战略选择提供基本依据。3.1.1优势1、区位条件优越2、交通优势百和乡3、坚持调结构、促增收,切实推进经济长足发展大力提升现代畜牧业,着力发展高效农业,努力增加以民族刺绣为主的非农收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科学规范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经济促发展,抓农业促牧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农业现代化,畜牧业优质化。4、政策优势3.1.2劣势1、水资源匮乏百和乡属于黄土高原半干旱缺水地区,环境异质性大,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受干旱缺水、农林经济用水缺乏、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2、乡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百和乡的城乡人口规模偏小、现状城镇化水平为28%,镇区规模的
33、骨架虽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并不利于城乡聚集效益的发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城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容易造成行政管理成本高,农民负担重的弊病。3、乡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百和乡的人口规模偏小,镇区规模的骨架虽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并不利于城乡聚集效益的发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城乡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容易造成行政管理成本高,农民负担重的弊病。4、非农经济总量小,招商引资渠道狭窄,工业水平低。企业产值规模和劳动力规模普遍偏小,缺乏产业经济支撑型企业。人口和产业集聚力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同时由于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是很高,研发投入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5、城镇服务功
34、能、服务设施急需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卫生环境缺乏必要的整治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使得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当前乡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3.1.3机遇1、“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提出在城乡二元化社会中,我国农村建设因缺少强大的外力注入,村庄迁并整合进程十分缓慢,空、闲置乡村建设用地难以转化为发展资源;城市发展受严格保护耕地政策制约而缺乏建设用地,开发成本快速增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最初提出是在2000年由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小城乡健康发展的通知。就是城乡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且耕地总量不减少。在百和乡本轮的总体
35、规划当中,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置换,既能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动村庄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能拓展城乡建设用地供地渠道,缓解乡镇区发展空间不足的压力,从而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落实,将会显著提高白杨河乡村庄迁并整合的力度、速度与质量,改变村庄体系内村庄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模式,重塑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2、东乡族自治县现实发展机遇目前,县政府对小城乡建设和城市化水平高度重视,以及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措施进行大力推进的决心。借势木垒县积极发展小城乡的现实机遇,白杨河乡应提升镇区的城乡建设水平,加大村庄整合力度,构建完善而合理的
36、乡村体系结构,实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3、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效益化进程。多措并举大幅度提高现代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夯实适宜发展的规模化养殖之路,引导现代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遵循“探索思路、自愿联合、覆盖管理、促农增收”的原则,建立合作社。3.1.4挑战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全乡人民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乘势而上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勇挑重担、扎实工作的结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百和乡社会事业的发展,各种矛盾和制约因素也越来越突出。1、人口增长较缓百和乡处于城市化增长初期阶段,此时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但此时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比较低,这意味着大
37、量人口迁出城乡,同时流失大量劳动力。从城市返回的补偿流受教育水平较低。制约了城市化进程。2、产业要素集约度低,产业层次不高,关联度小。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种类分散,造成现有产业要素(农产品资源、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使用集约度低。特色产业(畜牧业)鲜明而未成优势,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小,产业集群缺乏市场力,在产品链上的价值攀登有待提高。3、乡域环境建设整体质量不高白杨河乡与其他农区乡镇相比,自然环境较差,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水资源紧缺。3.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体系东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7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一产1
38、0.6亿元,年均增长9%;二产10亿元,年均增长33.7%;三产12.1亿元,年均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8亿元,年均增长18%。城乡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10元,年均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660元,年均增长15.7%。一、二、三产业比重达32.4:30.6:3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08以内,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市化率达45%;农村乡乡和行政村通公路比率100%,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100%,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100%,森林覆盖率
39、达3.2%。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增强科技和文化创新机制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设文明、开放交流的社会环境,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充分就业。(1)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优化发展环境,20122015年,实现全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和商业零售总额年递增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0以下以内。全乡地区生产总产值0.62亿元。文教方面: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契机,以“集中办学”的思
40、路为主导,逐步完善百和乡中心学校的配套设施;发展以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重点加强村级教学点建设和以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双语”教师,建成“双语”幼儿园1所,到2012年普及学前“双语”教育,2013年普及“双语”教育,至2015年,全镇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全镇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100%;小学生辍学率、初中生辍学率为0%;15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中中等教育完成率控制在90%以上。医疗卫生方面:加快发展城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事业,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
41、筑以县级综合医院为主、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完成乡卫生院和中心村的卫生室建设,提高农村医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健全乡、村两级医疗服务网络,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到2015年全乡30%的村能建成县级卫生示范村,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农民就医率达95%以上。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实施“农信通工程”、“信息化示范村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就业、再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方面: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12年,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力争3年内彻底解决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问题。加大城乡特困群众的扶贫
42、救助力度,力争5年内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就业再就业方面: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依托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牧业发展进行转移就业。认真落实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技能培训政策、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政策。(2)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至2030年,全乡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达先进水平。2016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全乡地区生产总产值3.4亿元。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m2以上。继续遵循“集中办学”的宗旨,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全
43、镇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率达到100;文化体育设施健全,乡镇、村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普及率达到100%。建成覆盖面广、布局相对合理、功能较全的乡、村两级公共文化网络体系。2020年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到规划远期2030年,构建完成完善的乡镇医疗保障体系,乡村卫生体系机构较为完备,60%的村能建成区级卫生示范村,全乡农民就医率和村组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乡域村镇体系布局合理,基本完成了村组优化、撤并的工作,大幅度提高了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率。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得到健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通过开辟多个就业渠道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44、逐年降低失业率。3.3总体发展战略以贯彻落实中央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州、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主线,围绕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两大目标,实施“三大战略”,即大建设、大发展、大基地;突出“四个重点”,即项目建设、生态建设、中心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四篇文章”,即做强畜牧、做活集镇、做亮农业、做好民生;培育“四大基地”,即制种基地、优质小麦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特色农作物基地,把白杨河乡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农村示范镇。“以高效农业促进现代畜牧业,以现代畜牧业拉动高效农业,以高效农业和现代畜牧业解放生产力,以解放出来的生产力催生二三产业,以二三产业反哺农牧业”,形成一产、二产、三产
45、“三足鼎立、联动支撑”的产业新格局。这个工作思路的核心,是以落实县委“山川秀美,生态发展,人文和谐”的战略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探索构建生态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建设“生态乡镇”、“特色乡镇”。3.4社会经济发展战略3.4.1区域协同战略百和乡作为东乡族自治县城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应该从木垒县总体发展出发,研究百和乡在东乡族自治县的职能分工及交通区位,明确自身发展的优势条件,实事求是的确定城乡发展的目标和规模。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百和乡与县域其他乡镇的产业互补配套、基础设施共享、社会经济和谐发展。1、区域产业布局及管理相协调百和乡产业内部的重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全乡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整合和重组,大力提升现代畜牧业,着力发展高效农业,依托现有优势,突破发展。2、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协调区域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在加强中心地区的商业、医疗、行政等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对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合理布局和安排,将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贯穿整个乡域,形成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3.4.2城乡统筹战略1、优化乡域村庄体系,实现村庄合理布局在积极强化乡镇区实力的同时,注重合理调整和优化乡域村庄体系。乡域村庄体系结构按照乡镇区中心村居民点三级进行布局;改变人口和产业过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