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毕业论文-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以青野五音戏为例.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118053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以青野五音戏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以青野五音戏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以青野五音戏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以青野五音戏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毕业论文-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以青野五音戏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地方戏曲发展瓶颈和对策的调查研究以青野五音戏为例【摘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始终具有重要作用。而地方戏曲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和艺术魅力,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今天,地方戏曲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面临着受众大幅减少和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面对此问题,我们的调查报告将以地方戏曲五音戏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等方法从政府管理、剧团自身经营、受众群体以及结合当地实情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从而为我国地方戏曲寻求发展创新之路提供借鉴。【关键词】 青野五音戏 政府支持 受众群体 文化产业 市场化运营Abstract: Opera

2、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tistic form of expression alway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ts development .While the local opera as a kind of regional culture, has a unique regional style and artistic charm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 non-material cultural

3、heritage. However,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opera is not perfect. Whats more, it is faced with the awkward situation where none inherits it and its audience is sharply reduced. Faced with this problem, our investigation report will focus on the local opera dram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4、We analysis it mainly via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uch as records from the audience group, their own business of the troupe,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it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locally and so on. So we are able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seeking new development innovation for the lo

5、cal opera.Keywords: Wuyin Opera of QingYe 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 The market management The culture industry一、前言(一) 调查背景1、简述当代地方戏曲发展瓶颈:任何一种艺术文化在历史社会的变迁中都会受到种种考验,如今摆在地方戏曲面前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新科技革命的冲击下,各类文化形态的崛起和市场化的运营使得它不断被边缘化,面临着被大部分文化消费者所遗忘,被排斥在文化产业大军之外的严峻局面。并且地方戏曲还不同于京剧等主流剧种,他们传播范围窄、受众群体少,再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等,处

6、于后继无人甚至失传的现状。而从剧种自身来看,内容思想陈旧、人才缺失和演出质量下降等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境。因此,不论是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发扬地方特色形成地方文化产业经济的角度来说,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都是刻不容缓的。 2、以五音戏为调查对象的主要原因:(1)五音戏的历史源远流长,有200百多年的历史,是地方戏的典型代表。这对于发展地方戏曲特别是对农村文化传播而言有很大益处,故它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2)相对于其它地方戏,五音戏有更强的发展优势。五音戏发源于农村,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深受观众喜爱;剧目多样丰富,据统计,保留下来的五音戏剧目有160 余出,对于其它地方剧种的发展也有很大的

7、帮助。(3)但是相对于它的优势,它存在的问题在地方剧种中也很有典型性。特别是我们在做了大量的访谈分析和问卷调查后,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政府扶持方面、剧团自我发展方面、群众认识方面以及面对新时期的外来文化冲击等方面,我们都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 (4)作为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研究五音戏这一地方戏曲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会从专业涉及的多个角度来分析阐述五音戏的发展瓶颈和对策。3、五音戏简介: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发源于山东章丘青野一带,流行于山东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其产生、发展、定型大致经历了秧歌腔、五人班和五音戏三个时期。其表演曲调口语化,唱腔

8、酸中带甜,地域特色鲜明。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后经发展增添了文场伴奏,剧目也更为丰富。五音戏的传统剧目主要有王小赶脚、彩楼记、拐磨子、王美蓉观灯、墙头记等。由于表现的多是当地农村居民的形象和生活状态,故生活气息浓厚,地方特色鲜明。用当地方言来演唱,表演生动幽默,深得一方百姓喜爱。艺名“鲜樱桃”的邓洪山是“五音戏”表演的集大成者。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邓洪山曾到上海百代公司灌制唱片,因其唱腔优美动听,唱片公司赠送他“五音泰斗”的锦旗,“五音戏”也由此定名。早期的五音戏已成为流传地区百姓节假婚庆、自娱自乐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近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急剧变革给五音戏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加

9、之保护措施滞后和资金不足,这一剧种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二) 调查情况简介:1、文献查阅法: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文献查阅。通过查阅相关论文和书籍等对五音戏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具体。同时在网络上也大面积搜寻关于五音戏的资料,包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淄博五音戏剧团网页等。2、实地观察法:去章丘青野村进行实地调查,除了采访几位主要访谈人物之外,也对青野村村民进行了随机采访;在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也与城区居民积极探讨关于地方戏曲特别是五音戏相关的话题。3、访谈记录法:组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访谈记录。我们把青野村村委会书记、义务奉献章丘五音戏的退休教师杨孔志、青野五音戏剧团团

10、长马乃转作为主要访谈对象,记录他们对于五音戏的看法和见解,并结合小组成员意见,在其后附上我们的访谈分析。4、问卷调查法:另一组负责调查问卷。从11月3号到16号,包括调查问卷以及分析。小组成员在人员流动量大的地方有针对性的选取各类人群,边调查边采访,保证较广的调查对象的范围,以及较高的问卷回收率。二、 青野村实地访谈结果及分析(一)实地考察过程及分工:1、考察时间:2012年11月4号2、考察地点:山东省章丘市文祖镇青野村3、考察对象:青野村书记、村民代表杨孔志、青野剧团团长马乃转及青野村村民4、考察方式:访谈、电话访问5、实地考察分工:资料查找及访谈记录:代钱钱;访问者:王娜娜、王倩;摄像及

11、拍照:杨允武(二) 实地调查情况: 1、村中多妇孺,少青壮年,人烟稀少,略显荒凉。其中几乎所有的青野剧团成员都已不在本村常住,多数人选择到有更多工作机会的市中心打工挣钱。2、在考察中,大多数村民对五音戏没有想象中的熟知,对其惨淡的发展现状大都持漠视态度,年轻人更是对五音戏知之甚少。3、青野村面积很大,村民相对较为富裕,在对青野村书记进行采访时,书记说村委可用资金却相当少,导致无法为剧团提供资金,能做的也只是春节时在村里组织剧团演出,反映总是平平。4、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是我们还是坚持去问更多的人,想从更多的人那里得到答案。有很多人都是看到我们就远远躲开,倒是年轻人好些,虽然不了解五音戏,却很热

12、情,这让我们对调查有了更大的动力。(三)访谈结果及分析:1、青野剧团作为一个农村剧团,现在的发展可以用惨淡来形容。现在的青野剧团是文革后青野村委及村子里的积极分子为扶持五音戏的发展创立的。他们从当时没有上学的孩子们里选拔了一部分进行培养,因此成员们的学历水平不高,素质偏低,由于偏见,演员全为女性,势必会使得五音戏在艺术表现上有所欠缺;没有创作人员,剧本均沿用邓洪山时期的剧本,内容过于陈旧;经费不足,剧团演出入不敷出(所以演员也不是专职演出,而是节庆出演,平时务农),这使得青野地区的五音戏相对来说质量不高。2、剧团成员对于现在五音戏的发展现状甚是无奈,感叹没有传承人。确实,与兴趣班辅导班相比,现

13、在的家长不太可能愿意把孩子送去学不甚有名的五音戏。而戏曲本身的人才培养是以20年为一个周期的,显然第四代传人之后,青野五音戏就面临着断代的尴尬局面。而培养传承人这件事由政府出面会产生会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据杨孔志老师说,他也曾多次向政府反映过,可是都收效甚微,政府没有实际行动。五音戏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当给予其发展空间及扶持,如若没有,那么继续发展将会非常困难。而这一点淄博五音剧团做的相对就好些。五音戏起源于青野,却在淄博发展的很好,而作为起源地的青野村却是一副凄凉的场景,这的确是一件很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3、在考察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村民代表杨老师或是团长马乃转甚至当地村民都一味的将责

14、任推向政府,并没有过多的从自身找原因,从实际出发,也没有把保护传承五音戏当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为五音戏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力。这可能和他们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拮据有关系。且假设她们全都专门从事五音戏表演,那就没有了生活来源。作为没有学历的农村妇女,让他们因为这个而放弃讨生计的工作是不现实的。4、在采访过程中,他们之间的访谈记录也有不少冲突的地方,例如在谈到五音戏的受众上,村支书的说法是很多村民爱看会唱,然而杨孔志老人和马乃转团长给出的确是鲜有人看。这说明在面对五音戏问题上,他们在认识上就出现了断代,彼此信息闭塞,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首先就为五音戏寻求发展之路制造了障碍。三、 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15、(一)问卷调查情况及分工1、调查时间:2012年11月3日至11月16日2、调查地点: 济南大学西校区及附近居民小区3、调查对象: 济南大学部分师生及校外附近小区青年及中老年人4、调查报告分工: 武影影:参与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分析第11和13题调查结果以及对总体调查结果的整理与总结。 单丹丹:参与问卷发放与回收;分析第8、9、10题调查结果。 杨金粟:参与问卷发放与回收;分析第12、14、15、16(1)(2)题调查结果。 李文龙:参与问卷发放与回收;分析第4、5、6、7题调查结果。 王文婧:针对整个研究课题宏观分析地方戏曲的发展现状,原因分析及策略。5、调查问卷内容:共发放了150份,回

16、收了125份,有效回收率83.33%。(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问卷详见附录)(1)-(3)属于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渗入在接下来的问卷分析中。(4)关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地方戏的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了解程度年龄非常了解了解一些一般了解很少完全不了解1822岁05101882345岁03816144560岁1246460岁以上03478表1.1图1.2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几乎没有人敢说对自己的地方戏非常了解,其中也包括老年人,这是让我们非常惊讶的,因为之前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年人会对地方戏相当了解,但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对地方戏一点也不了解的竟然占到该年龄段调查总数的38.1%;在18-22

17、岁的年轻人当中,大部分人都表示对地方戏曲很少了解,即仅限于在新闻、课本上听说过而已;在23-45岁的人群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完全不了解的,可以看出戏曲在此年龄段人群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在调查的人群中,对地方戏曲非常了解的人竟仅占调查总体的0.8%。虽然此次调查结果不排除会受到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地方戏曲微弱的知名度。(5)下图是调查关于对地方戏曲的了解方式的有关数据: 图1.3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所有的调查者当中,66.4%的人都是通过电视网络了解地方戏曲;而仅有3.2%的人会自己主动去了解,也主要是集中在456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部分

18、传统地方戏曲还难以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人们接受戏曲还是很被动的,即使是通过相关媒介了解的也无法排除被动接受的因素。此外,通过相关书籍杂志了解戏曲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比重相当,虽然总体比重较低,仅占12.8%,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信息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6)关于民众所青睐的地方戏曲的演出形式的调查,结果如下:图1.4通过图1,4可以看出,喜欢剧院演出和野台演出的调查对象分别占总体的24.8%、28.8%,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野台演出形式的喜爱倾向更明显;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更喜欢戏曲以电影或电视剧形式展现的调查对象占整个调查群体的39.2%,主要集中于1822及2345岁这两个年龄段,这与现

19、代传媒技术的日趋发展不无关系。因此,在地方戏曲的发展与传承问题上,戏曲的演出形式应因群体差异而多样化。(7)关于对人们是否听说过五音戏的问题调查,以下是各年龄段人群对五音戏了解程度占该阶段总人数的比重情况: 图1.5据调查结果显示,在18-22岁、23-45岁及45-60岁这三个年龄段中,没听说过五音戏的人占对应年龄段总人数的比重均超过50%,在23-45岁中达到了最大的比重90%,这进一步说明了五音戏现今的影响力远不能引起当地人的重视与了解;而在60岁以上的老人中也有48%的人没有听说过五音戏,这从侧面反映了五音戏传播力度上的不足。 (8)在听说过五音戏的人当中我们作了进一步进行调查,目的是

20、要了解他们主要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五音戏的。下表是关于各个年龄段人群了解五音戏方式的调查结果:38图1.6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除了极少部分中老年人会主动到剧院去了解五音戏外,18-22岁及23-45岁的人几乎不会主动去剧院了解;而主要通过书籍、杂志或网络了解五音戏的人群占总数的19.2%。我们了解到,在18-22岁年龄段中,虽然有78%的人表示通过书籍、杂志、网络了解五音戏,但他们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仅仅止于了解,或者仅仅知道名字,但大部分老年人对五音戏还是很热衷。(9)主要是调查民众对五音戏是否有必要传承下去的意愿,以及对五音戏是否传承的看法及其态度。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选项群体有必要没必要无所

21、谓调查对象为18-22岁群体3236调查对象为23-45岁群体3127调查对象为46-60岁群体1511调查对象为60岁以上群体1344合计911018表1.7(1) 群众对五音戏是否有必要传承的态度调查结果如下所示:图1.7(2)从图1.7(2)中,我们可以看出有78的人认为五音戏有传承下去的必要,并认为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有7的人认为五音戏没有传承下去的必要,认为五音戏不适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有15的人对五音戏是否传承下去自己并不持什么观点,认为无所谓。这反映了绝大部分人希望五音戏可以继续传承下去,这也为进一步传承五音戏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青少年及中年对五音戏是否有必要传承的态度调查结

22、果如图1.7(3)所示: 注:A 有必要 B 没必要 C无所谓图1.7(3)中老年对五音戏是否有必要传承的态度调查结果如图1.7所示,如下:注:A 有必要 B 没必要 C无所谓图1.7(4) 从图1.7(3)和1.7(4)可以看出,无论是青少年、中年还是中老年,绝大部分人还是希望五音戏可以继续传承下去的。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五音戏是否传承下去的态度是积极的,并未出现中老年人希望五音戏传下去而年轻人冷漠的状况。(10)主要调查民众在了解五音戏的情况及现状后对其的态度,从中可以揣测民众对五音戏的存在及其传承所持的态度。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选项群体 感兴趣,很支持比较支持无所谓不支持调查对象为18

23、-22岁群体622101调查对象为23-45岁群体23061调查对象为46-60岁群体5742调查对象为60岁以上群体7840合计2067244表1.8(1)民众在了解五音戏的相关情况后的态度调查情况,如图1.8(2):注:A.感兴趣,很支持 B.比较支持 C.无所谓 D.不支持图1.8(2) 从图1.8(2)可以看出,民众在了解五音戏的相关情况后,17%的人非常感兴趣;59%的人比较支持,但没有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而21%的人却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民众对五音戏还是很支持的,这反映出民众对五音戏的振兴的强烈期望。(11)关于导致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遭遇困境的最主要因

24、素的调查,结果如下: 图1.9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在1845岁的调查人群中,50%人的认为戏曲本身内容落伍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此外,不同年龄段人群都普遍认为政府保护措施不力也是也是一项重要制约因素。总之,政府、普通大众、剧院及戏曲本身四个方面都有导致地方戏曲发展遭遇困境的因素所在。(12)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着重改善之处的调查,结果如下:图2通过图2可以看出,在1822及2345岁的调查人群中,他们普遍认为,戏曲内容、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都应是地方戏曲发展着重改善和突破的地方,尤其是戏曲本身内容的创新;而45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则不是非常注重戏曲形式的改变。(13)、(14)的开放性

25、的问题结合调查总结一起分析。(三) 问卷调查分析总结 1、从调查问卷设置的角度分析,通过(4)、(5)、(7)、(8)题的调查结果可看出,大部分人对地方戏曲的了解程度偏低。当然,这与部分地方戏曲自身的传承与发展状况较差等诸多因素不无关系。同时也反映出民众了解戏曲的方式主要是电视网络及书籍、杂志,这对促进地方戏曲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以主要大众媒体传播为主,多途径传播发展戏曲文化。 通过第(6)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民众所青睐的戏曲演出形式会因自身年龄等背景而有所差异,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电影或电视剧形式展现的方式开始倍受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喜爱。 通过(9)、(10)题的调查结果可看出,从本质

26、上说有一定的相似度,它们都在调查五音戏的受众心理。从五音戏的受众心理调查中,可以看出五音戏依然是比较受民众拥护的,也就是说,五音戏及其他地方戏的传承并没有失去群众基础,它们依旧是人民大众希望振兴的传统文化之一。所以,使五音戏回归并且使它不再衰亡是一个可以采取措施解决且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第(11)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剧院及戏曲本身、政府及普通大众都应对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负责,即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剧院规范化管理,戏曲本身加以创新等多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通过第(12)题调查结果可知,戏曲本身内容的创新,各种舞台效果的美化及丰富,演员造型的丰富等多方面都是促进地方戏曲发展的落脚点与出发

27、点。通过对开放性题目的调查可知,针对当今部分地方戏曲发展的不容乐观的形势,弘扬剧场文化是重要途径之一,剧场可通过采取适当降低票价等途径吸引观众以实现剧场受益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双赢。2、从此次整个问卷调查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实地实时的调查,让我们对类似五音戏这样的传统地方戏曲在当代社会中发展中所面临困境有了更透彻的认识。加之我们在调查中的所见所闻,我们认为地方戏曲发展形势不佳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从戏曲本身来看,部分戏曲的形式过于呆板,内容陈旧,曲目稀少等都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还有部分戏曲传承带的断裂,影响了戏曲本身精华的延续,甚至有些优秀戏曲作品已面临失传,严重影响后人对戏曲本身的领悟

28、与理解。其二,从戏曲外部看,部分戏曲因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而被埋没。得不到资金支持,一些艺人便难以维持生计而该行;一些剧院也无法正常运作而关门。因此,我们小组经调查研究后认为,地方戏曲的发展需要其本身的创新及政府与观众的支持。简单说来,一是戏曲本身应将优秀文化基底与时代元素融合,加以创新,使之迎合包括年轻一代人的大部分群体的欣赏风格;而是要靠政府的资金支持,使传承戏曲文化的重要基地剧院,有效运作起来,还要加强宣传,包括电视网络及广播等多种途径;培养传承人,如戏曲进课堂等模式。 四、地方戏曲发展瓶颈(一)外在瓶颈1、时代背景恶劣的生存环境任何一种艺术文化在历史社会的变迁中都会受到种种考验,作为中国传

29、统文化之综合的戏曲也不例外。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种一度曾居于文化消费主导地位、深受群众喜爱的古老艺术逐渐被人们忘记,在文化市场大潮中残延苟喘。近几年来,随着昆曲被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如何保护传统戏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对于只流行于一定地区,受众范围有限的地方戏曲来说,他们面临的是严峻的生存危机,几近销声匿迹。以本次课题研究的五音戏为例,作为一个有两百年发展史并影响了其它剧种产生发展的地方戏,现在仅存一个专业演出团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而在我们主要研究的五音戏起源地章丘市文祖镇青野村,却只存在一个由农村妇女组成的业余演出班子。

30、2、政府财政扶持力度不够地方戏曲作为文化遗产,它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政策支持。自中共十六大关于“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决策以来,国家开始加强发展文化产业,更加重视保护、扶持地方戏曲的发展,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及措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落实力度还远远不够。例如在2006年,五音戏分别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但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限制,青野村五音戏剧团目前还是一个自由组合、自负亏盈的演出队,连固定的表演场所都没有,农闲则

31、聚,农忙则散,不仅演员全部是女性,而且都是兼职演出,演员流动性大。政府应该在文化市场的建设中起引导作用,应该加大对发展地方戏曲的财政支持力度,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戏曲。一个剧种既然能存活二百多年,并能影响其它剧种的产生发展,那么它一定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遇到的问题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整个社会会重新看到它的存在价值。3、市场化冲击和娱乐方式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进行,文艺团体和剧院被抛入了市场大潮之中。完善市场机制,走市场化的道路,让演员和剧团直接接受观众的检验,对戏曲发展是有好处的。但现实情况是,曾经适宜戏曲生存的丰厚

32、土壤被稀释和瓜分了,戏曲的商业价值远不如其它文化产品,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远远处于落后地位。于是剧院经营亏损、演员另谋出路、后继乏人等问题连连出现。淄博五音戏剧院孙强院长曾说:“五音戏目前的演出状况是大演大赔、小演小赔、不演不赔。剧院始终被经费不足所困扰。每年春节期间的近百场下乡演出,几乎占到了全年演出场次的一半,而每场只有2500 元至3000 元的微薄戏酬,维持收支平衡都很困难。”另外,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消费方式多元化的的冲击下,人们更愿意选择上网,看电影,看电视,听演唱会,登山,打球,逛街,团体聚餐这些五花八门的休闲娱乐项目,看戏听戏几乎不再是年轻人的选择。再加上地方戏曲大多内容单一、

33、形式陈旧,艺术水平降低,不断失去观众的喜爱。乡下的演出环境过于嘈杂,农村也进入了较快的生活节奏,其娱乐功能也逐渐被新兴休闲活动所取代。如知名歌手刘欢说:“我们现在接触面比较窄的原因,实在是因为整体的社会节奏与它脱节的太厉害了,首先一点,我们现在要听一首流行歌,三分钟五分钟解决问题,我怎么会还想着有时间坐下来三个小时去看一个东西,现代人没有这样的时间。” 调查问卷显示,年轻人追求时尚和快节奏生活,他们本身是对戏曲没多少兴趣的,而连老年人,由于身体不便等也更愿意把时间用在锻炼身体上。4、观众群流失,影响范围进一步缩小如今,地方戏曲不仅年轻人不喜欢,甚至老年人也不爱看;不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而且在农

34、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缩小。现在的观众群陆续流失之后,若不能培养足够的新观众,那么地方戏曲的命运可想而知。观众群流失的原因,首先是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不开设传统艺术课,不培养年轻观众,年轻一代普遍缺乏对传统戏曲的欣赏能力。学生不知道唱腔、身段中的审美文化,看不懂歌舞结合,虚实相生的表演程式,欣赏不了戏曲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社会的风俗人情、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第二是文化的断层。我们曾经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冷淡了传统文化,使得文化之间的断裂尤其明显,形成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偏差,大多数年轻人的艺术价值观仍然是“国外优于国内”,认为西方艺术文化水准较高,中国本土艺术文化都极为庸俗,既不值得观赏更不会投入学习;

35、而且认为“现代胜于传统”,觉得只有现代才是层次较高的艺术,传统都是老旧的,没有学习的价值。这种偏差的价值观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课程及社会教育缺乏传统艺术课程所致。大学生缺乏对地方戏曲艺术的认识,自然无法产生兴趣,没有兴趣当然不愿意去欣赏传统戏曲。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便在不了解当中错失互动机会,而演员失去年长观众的支持,又无法吸引年轻一代观众的欣赏,其演艺失去动力,演艺精神与水准当然也会随之下降。(二)内在局限1、内容陈旧戏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相应的历史背景,题材内容大多是取自历史事件、故事、传说,目前演出的剧目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就是上世纪百姓生活的家长里短,缺乏与现

36、代社会的沟通交流。在传统剧目中所表现的忠孝仁义、相夫教子的传统道德标准,体现的是农耕社会或前工业时期的价值观,没有充分反映出当下思想的多元、多样、多变状况,没有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五音戏经典剧目王小赶脚,故事讲的是一位小媳妇回娘家,和赶毛驴的小孩一路说笑、逗乐,打情骂俏的故事。在中老年人看来可能比较亲切,它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极强的地域特色;然而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的青少年来说,多少会感觉到不适应或庸俗无聊。相反,现在时兴的影视剧作,流行音乐,却非常贴近年轻人的生活,适应了市场经济大潮。对于青少年来说,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欣赏传统戏曲,不如去看一场电影,听一首歌。大众对于文化消费品的追求

37、不再是为了提升文化修养,冶炼情操,而是更愿意选择轻松、简单的娱乐。大众的消费追求娱乐化,传统戏曲内容形式陈旧化,二者之间的鸿沟使得戏曲越来越淡出群众视野。2、人才缺失,储备力量不足戏曲作为一种口头传授的传统艺术,一般是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对于演员的培养极其困难,处在一种耗时长,成本高,难以出成果的状态。这种状态造成了人才断层,储备力量不足的局面。由于后继无人,演员老龄化趋势严重,结果只能是走向消亡。像五音戏,无论是在淄博还是在章丘,都没有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这样再往后发展就会变得很困难。在戏曲创作上也面临人才不足的困境,缺乏优秀的创作人员,编剧、导演、作曲、舞美人才青黄不接,很难出新戏,只能

38、演旧戏,随意搭台。像青野五音戏剧团这样的自由组合的演出队伍就很难保证戏曲演出的质量。3、演出质量低,演出设施简陋传统地方戏曲演出型态几经变迁,除了大剧团能够在剧院演出外,像青野五音戏剧团这样的剧团目前仍以野台演出为主。大多数野台剧团限于成本考量,演出前没有排练,剧情结构松散。演出时,道具、服装任意拼凑,不具备戏曲美感;由于人手不足,任意删减传统戏曲角色,也没有精湛的表演技巧,表演艺术性降低。 此外,限于成本考量,像青野五音戏剧团的布景、灯光及音响都十分简陋,舞台效果差,仅有简单的音乐伴奏。所以,不论从剧本内容、演员唱腔、念白、身段、装饰,或是舞台布景、灯光、音乐伴奏等方面来评量传统戏曲,都可看

39、出现今戏曲艺术水平大大降低。五、地方戏曲的发展对策(一)政府加大支持措施1、推进地方戏曲保护立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法律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力保障。例如昆曲申遗成功后,2004年底国家出台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从2005年到2009年5年间国家财政将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门扶持昆曲;江苏省政府也在2006年颁布了戏曲保护地方法规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相比较之下,我们在对待五音戏的保护上就比较欠缺,像济南市、淄博市等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在借鉴其它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完整的财政保障体系。地方政府应该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它的发展前景,它能

40、带来的社会效应,把它建设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加大对戏曲教育机构和演出团体的支持。针对戏曲人才缺失、演出团体难以维持等实际问题,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对戏曲教育机构和各类演出团体的支持。在教育方面,针对五音戏没有正规的教育机构这种情况,应采取设立戏曲传习所,建设戏曲学校等相应措施。对于建立的戏曲传习所或戏曲学校,给予减免学费的优惠政策,如北京上海等地财政都对戏曲本科生学费实行减免政策。而对于演出团体的扶持,可以通过改革戏剧院团体制,拓宽演出渠道,给予演出补助,建立戏剧院,设置固定的戏曲演出场所,健全地方戏曲院团保护的体制机制。高校可以进一步建立戏曲遗产保

41、护研究中心,县以下可以建设戏曲演出基地。3、普及戏曲艺术教育,培养青年观众群体。美国文化遗产保护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美国政府把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中,当书本中涉及到历史遗产的内容时,就组织学生到相应的博物馆和遗产地去进行现场教学,有老师讲解,老兵讲解,和真人示范。我们可以把国外文化保护的成功案例运用到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目前我国戏曲艺术的观众群体主要以中老年人和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青少年却对此知之甚少,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使观众从小就能接触地方戏曲,了解戏曲的魅力,使他们从内心产生对戏曲的向往。如开设戏曲相关课程、开设相关频道、

42、组织免费观看地方戏曲表演,或者在剧院演出中设置价格低的学生票等,以扩大戏曲艺术的受众群体。4、加大戏曲作为口述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针对社会普及力度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地方戏曲宣传力度,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媒体展示戏曲抢救、保护的最新成果,演出信息。例如:与当地电台协定,定期开辟普及地方戏曲艺术的专门栏目;在报刊、网络开辟固定栏目,普及地方戏曲艺术;结合地方戏曲的演出,活动,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上广泛宣传。 (二)革新戏曲内容与形式 地方戏曲今天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其自身艺术性的低落关系有着密切关系,这就需要地方戏曲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戏曲创作人员、演职员也要努力

43、寻求自身发展,不能一味依靠外界扶持。在内容革新上,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保有独特的古典文化韵味的同时,力求创新,使其能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紧随时代的发展的潮流。例如淄博是蒲松龄故乡,对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了解度较高,淄博五音戏剧院借此优势排演了新剧云翠仙,从剧本、舞美、灯光、道具等多个方面都反复打磨、修改,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形式上,要创新演出形式,学习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例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样板戏开始,京剧的伴奏中就吸纳进了交响乐演奏;2004年保利剧院上演昆曲长生殿就请了电影界非常出名的叶锦添做美术指导;2006年,江苏省昆剧

44、院排1699长生殿请了话剧界新锐女导演田沁鑫担任导演。艺术应该百花齐放,演员应该博采众家之长,加强艺术之间的交流,使各种艺术之间相互借鉴学习,创造出“思想精深、艺术精良、制作精湛”,的作品,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三)采取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在文化产品高度商业化、市场化,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今天,对于传统戏曲的运作,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融资手段,最终使其能够融入现代文化产业的运行机制。1、市场运作在市场运作上,要对作品进行推广和包装,充分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对戏曲作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造势。创新的传播手段可以借助年青一代人比较喜爱的方式,比如制作精美的戏曲宣传短片,在豆瓣网人人网这类社

45、交网站转载宣传;制作高质量的数字录音,供大众下载欣赏。例如,在2011年9月27日,南京市举行了“昆曲大美,地铁有戏昆曲进地铁” 活动,在地铁中再现真人昆曲演出,将古典戏曲与现代交通技术结合,通过地铁这个流动的舞台,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昆曲艺术。这就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2、融资方式在融资方面,改变传统的单一资金来源,不在只单一依靠演出收入,或者一味求助政府拨款,拓宽资金渠道,要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文化扶持基金,找到政府文化基金与五音戏发展的对接点,灵活引进演艺公司、基金会、公益组织的资金。改革资金渠道更深一步的要改革好戏剧院体制机制,找对适应发展的模式。3、名人效应和品牌效益的运用对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

46、的利用在促进地方戏曲的发展上作用显著。利用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引人注意,扩大影响力,带动人群,再加上媒体界、文化界的宣传推广,配合有规划有策略的品牌作用,能形成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有效地打开市场。 比如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西海岸连演12场,场场爆满,关锦鹏在北京导演的怜香伴引得媒体广泛关注。白先勇作为著名作家和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子,关锦鹏作为国际著名导演,他们自身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不仅能够吸引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加盟创作团队,争取社会各界对戏曲的支持与赞助,也能带来更加庞大的消费观众。这种名人效应能使作品的艺术水准和观众市场都有较好的保证。但是,像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能复

47、制,从一定角度说,这只是一个机缘巧合,是白先勇的名人效应,也是选对了剧目、选对了演员,又有强大财团的支持,有很多方面配合,不可以一概而论。一味的模仿是否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很难说的。各个地方戏曲应该通过分析这些成功案例,找对适合自己的路子。(四)运用各种推广手段1、大学校园推广对于我们的传统艺术文化,年轻人喜欢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只要年轻人喜欢,这门古老的艺术才能有活力,才能有发展下去的可能性。而对于我们的戏曲,培养年轻观众,大学校园是最重要的阵地。把观众群体锁定在青年学子身上,培养潜在市场,是戏曲传承必要之路。比如现在戏曲校园推广成功案例有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中国人民大学京剧与中国文化系列学术讲座。对于校园推广,借用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话叫做:“不入园林,怎知春色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