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必练题总结
1
单选题
1、如图是利用数字化电压—电流传感器测量电阻后绘出的不同电阻的U-I图像。由图可知,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R1<R2<R3B.R1>R2>R3
C.R1=R2=R3D.无法比较R1、R2、R3大小
答案:B
由图像可知,当电压一定时,通过R1、R2、R3的电流关系大小为
I1<I2<I3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R=UI
所以三个电阻的大小关系为
R1>R2>R3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C.小灯泡亮度变亮,电路总电阻变大
D.小灯泡亮度变暗,电路总功率变小
答案:D
AB.由电路图知道,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知道,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灯泡的电阻值,由于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所以,闭合开关S,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UR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由U=IR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AB错误;
CD.闭合开关S,向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P=I2R知道,灯泡功率减小,亮度变暗;由于电源电压不变,由P=UI知道,电路总功率变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关于对欧姆定律的公式I=UR,及变形式R=UI其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共同决定的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也都为零
C.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答案:C
C.根据欧姆定律的内容可知,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故C正确;
AB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并不为零,故AB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为3V,R1、R2均为定值电阻。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当开关S、S1都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则( )
A.R1=6ΩB.I1:I2=2:3 C.R1:R2=2:3 D.R2=15Ω
答案:B
电流表A、A1测电路中的电流;当开关S、S1闭合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电流,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
A.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S1断开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则R1的阻值为
R1=UI1=3V0.2A=15Ω
故A不符合题意;
B.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两电阻并联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仍为0.2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2的电流
I2=I-I1=0.5A-0.2A=0.3A
则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
I1I2=0.2A0.3A=23
故B符合题意;
D.电阻R2的阻值为
R2=UI2=3V0.3A=10Ω
故D不符合题意;
C.R1、R2的电阻之比
R1R2=15Ω10Ω=32
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军分别画出了电阻R1和R2的I-U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1与R2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们的电阻也为0
B.用不同的电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C.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D.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1:2
答案:D
A.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他两端是否加电压无关,当R1与R2两端的电压为0时,仍有电阻,故A错误;
B.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用不同的电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一样的,故B错误;
C.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决定了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不由电流大小决定,故C错误;
D.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
R1R2=U1I1U2I2=3V0.6A3V0.3A=12
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说法中( )
①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只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②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应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
③在“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要把质量相同的钢球放到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④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计算平均值减小误差
A.只有③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①②正确
答案:A
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除了用到控制变量法,还通过观察泡沫塑料凹陷深度,反应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到了转换法,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所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探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应控制钢球的质量相同,把钢球放在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以改变速度;故③符合题意;
④在“探究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利用UI得到多组电阻值,再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故④符合题意。
所以正确的是③④。
故选A。
7、如图是小成同学做“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的电路图,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均没有偏转,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故障可能是( )
A.电阻R1断路B.电阻R1短路
C.滑动变阻器R断路D.滑动变阻器R短路
答案:C
BD.若R1或者R短路,电路仍然处于通路状态,有电流通过电路,电流表会有示数,故BD不符合题意;
A.如果R1断路,则电路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测量的是R1两端的电压,由于电路只有一处故障,电压表仍然与电源两极相连,此时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有较大的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
C.如果滑动变阻器R断路,则电路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示数为零,指针不偏转;同时电压表与电源正极断开,也没有示数,指针不偏转,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3V,R1=5Ω。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0.1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R1的电流为0.6AB.R2的电阻为25Ω
C.R2两端的电压为3VD.R1两端的电压为2.5V
答案:B
A.该电路是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流表示数为0.1A,所以通过R1的电流为0.1A,故A错误;
B.电源电压为3V,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
R=UI=3V0.1A=30Ω
则R2的电阻
R2=R-R1=30Ω-5Ω=25Ω
故B正确;
C.R2两端的电压
U2=IR2=0.1A×25Ω=2.5V
故C错误;
D.R1两端的电压
U1=IR1=0.1A×5Ω=0.5V
故D错误。
故选B。
9、某科技小组为快递公司设计的分拣计数装置简化电路如图所示。R2为定值电阻,R1为光敏电阻,当有光照射光敏电阻时其阻值变小。激光被遮挡一次,计数器会自动计数一次(计数器可视为电压表)。闭合开关,激光被遮挡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1的阻值变小B.通过R2的电流变大
C.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D.电阻R2两端的电压变大
答案:C
由图可知两电阻串联,计数器(电压表)测R1的电压,已知当有光照射时电阻变小,故激光被迟挡瞬间电阻R1变大,由串联电阻的规律,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路的电流变小,根据U=IR,R1的电压变大,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一根铝导线接在电路中,它的电阻为R,现在要使它的电阻小于R,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将这根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
B.将这根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
C.减小这根导线两端的电压或者增大通过它的电流
D.用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铁导线代替该导线接入电路
答案:A
A.由电阻影响因素可知,将这根导线对折,则导线横截面积增大,阻值减小,长度变短,阻值减小,所以阻值将变小,故A符合题意;
B.由电阻影响因素可知,将这根导线拉长,则导线横截面积减小,阻值增大,长度变长,阻值增大,所以阻值将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电阻是导体的性质,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所以减小这根导线两端的电压或者增大通过它的电流,对导线电阻大小没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铁导线比铝导线的电阻大,所以用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铁导线代替该导线接入电路,阻值将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V,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0.5V不变
C.将R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左移
D.将Rx从5Ω换成10Ω后,应将滑片P向右移
答案:D
A.根据图乙可知,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A错误;
B.由图乙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
UV=IR=0.1A×25Ω=……=0.5A×5Ω=2.5V
故B错误;
CD.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7Ω,R2=8Ω,S闭合,电压表示数为4V,则电源电压为( )
A.2.5VB.7.5VC.14VD.3.5V
答案:B
如图,闭合开关R1、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通过R2的电流
I=U2R2=4V8Ω=0.5A
电源电压
U=IR1+U2=0.5A×7Ω+4V=7.5V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泡L突然熄灭,电路中只有两个电表有示数。电阻R或灯泡L仅有一个出现了故障,其它元件均完好。下列说法中( )
①可能灯泡L断路 ②可能灯泡L短路
③可能电阻R断路 ④可能电阻R短路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
答案:A
由图得,灯泡L与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V1测量灯泡L的电压,电压表V测量电源电压。若灯泡L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V均与电源相连接,因此电压表V1、V均有示数;若灯泡L短路,电中只有电阻R工作,电路中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灯泡L两端无电压,即电压表V1示数为0,电压表V仍测量电源电压,仍有示数;若电阻R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V1被断开,无示数,电压表V仍测量电源电压,仍有示数;若电阻R短路,电路中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V、V1都测量电源电压,都有示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由欧姆定律I=UR变形可得R=UI,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
D.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决定
答案:C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不会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而电路中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路中的电压一定时,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通过电阻的电流会与电阻成反比,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如图甲,当开关S从2转到1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U-I坐标系中描绘了相对应的点,如图乙,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8VB.R1的阻值为20Ω
C.R2的阻值为20ΩD.S接2时通过R2的电流为0.4A
答案:C
A.由电路图知道,当S接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乙知道,电源的电压U=6V,故A错误;
D.当S接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由图乙知道,U1=2V,电路中的电流I=0.2A,故D错误;
BC.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2两端的电压
U2=U-U1=6V-2V=4V
由欧姆定律知道,电阻R1和R2的阻值
R1=U1I=2V0.2A=10Ω
R2=U2I=4V0.2A=20Ω
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多选题
16、如图,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准备了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的电阻,当将5Ω的电阻接入R所在位置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再分别用10Ω、20Ω的电阻替换的5Ω电阻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入5Ω和10Ω开始读数时电流表示数之比1:2
B.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R两端的电压不变
C.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电阻实验时,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向右调节2.5Ω
D.为了完成实验滑动变阻器电阻不得小于10Ω
答案:BCD
A.由题意可知,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1=2V不变,根据I=UR可知
I1I2=U1R1U1R2=2V5Ω2V10Ω=10Ω5Ω=21
故A错误;
B.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接入电路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故B正确;
C.当接入电路的电阻R1=5Ω是,电阻两端的电压U1=2V,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1=U1R1=2V5Ω=0.4A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2=U-U1=3V-2V=1V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R滑1=U2I1=1V0.4A=2.5Ω
当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由A选项分析可知,此时电路的电流是5Ω时的12,即
I2=12I1=12×0.4A=0.2A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仍然为1V不变,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R滑2=U2I2=1V0.2A=5Ω
即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从原来的2.5Ω增大到5Ω,即向右调节2.5Ω,故C正确。
D.接入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应该保持为2V,由分压原理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一直为1V,当接入电路的电阻R3=20Ω时,这时电路中的电流
I3=U1R3=2V20Ω=0.1A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R滑3=U2I3=1V0.1A=10Ω
由以上选项分析可知,接入电路的电阻分别为5Ω、10Ω、20Ω时,对应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为2.5Ω、5Ω、10Ω,故滑动变阻器的的最大阻值不能小于10Ω,故D正确。
故选BCD。
17、如图是小虹设计的一种“身高测量仪”,其中滑片P将电阻丝分成上、下两部分,身高数据可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测量时,身高越高( )
A.电压表示数越小B.电压表示数越大
C.电流表示数越大D.电流表示数不变
答案:BD
如图所示,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相当于滑动变阻器滑片处于断路,滑动变阻器始终处于最大阻值处,即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时不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根据欧姆定律,电源电压不变,电阻不变,电流也不变,即电流表示数不变,滑片向上移动,电压表测试范围内的电阻变大了,电流不变,其示数变大,故AC不符合题意,BD符合题意。
故选BD。
18、公式R=UI的物理意义是(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导体中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C.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无关
D.导体的电阻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之比
答案:CD
ABC.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我们可以使用公式R=UI去计算导体的电阻,即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9、疫情期间,手持式电子测温仪最为常见,如图甲是某款电子测温仪,图乙是它内部的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是热敏电阻,用于靠近人体测温,定值电阻R0为保护电阻;在测人的体温时,当被测温者体温较高时,显示仪的示数也会变时临大。下列关于此测温仪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显示仪是由电流表改装成的
B.被测温者温度越高,电路电流越大
C.热敏电阻R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减小
D.将R0更换为阻值更大的电阻,测相同温度,显示仪示数变大
答案:BCD
由图得,电阻R0与显示仪并联后再与电阻R串联。
A.因为显示仪与R0并联,所以显示仪是电压表,故A错误;
BC.依题意得,被测温者温度越高,电压表示数越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越大,电路中电阻变小,由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可知,R电阻变小,因此热敏电阻R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减小,故BC正确;
D.温度相同,说明热敏电阻的阻值不变,将R0更换为阻值更大的电阻,由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可知,R0两端分得的电压变大,因此显示仪示数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BCD。
20、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恒为3V,更换5个定值电阻Rx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B.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保持2V不变
C.将Rx从10Ω换成15Ω后,应将滑片P向右移D.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1~5Ω
答案:CD
AB.由题意和图象可知,接入电路的电阻是变化的,电流与电阻之积,即Rx两端的电压
U=IRx=0.5A×5Ω=2.5V
保持不变,该同学研究的是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压表保持2.5V不变,故AB错误;
C.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Rx电阻由10Ω改接成15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故C正确;
D.变阻器的电压为
U变=U总-U=3V-2.5V=0.5V
当电流为0.5A时,变阻器的电阻为
R变=U变I大=0.5V0.5A=1Ω
当电流为0.1A时,变阻器的电阻为
R'变=U变I小=0.5V0.1A=5Ω
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范围为1~5Ω,故D正确。
故选CD。
21、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潍坊市将坐位体前屈作为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原理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6V,R1的电阻为30Ω,其中电阻丝R2粗细均匀,总长度为30cm。闭合开关,推挡板P在B端时,坐位体前屈成绩为0,电流表的示数为0.05A;推挡板P在A端时,坐位体前屈成绩为30cm。则( )
A.电阻丝R2的最大阻值为90Ω
B.挡板P在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V
C.电流表示数的大小能反映被测试者的成绩
D.电压表示数为3V时,被测试者的成绩是20cm
答案:ABD
A.根据题意,如图所示,由于电压表接在滑片上,所以电流经过整个滑动变阻器,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右侧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相当于接入了最大阻值,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R总=UI=6V0.05A=120Ω
由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
R2=R总-R1=120Ω-30Ω=90Ω
故A符合题意;
B.当挡板P在A端时电压表测整个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其示数为
U2=IR2=0.05A×90Ω=4.5V
故B符合题意;
C.由于移动滑片无法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是一定的,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压表示数为3V时,则电压表测量的电阻为
RPB=U2'I=3V0.05A=60Ω
则PB的长度为
PB=30cm90Ω×60Ω=20cm
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2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的整个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U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B.电阻R1的阻值为5Ω
C.当变阻器滑片P处于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V
D.当变阻器滑片P处于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
答案:AC
AB.由题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R1两端的电压为为3V,电流为0.1A,根据I=UR得
R1=UI=3V0.3A=10Ω
故A正确,B错误;
CD.由图像知,当变阻器滑片P处于b端时,滑动变阻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1A,电压表的示数为1V。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23、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得到R1、R2中某电阻的U—I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 )
A.电源电压等于6V
B.R1的阻值为10Ω
C.变阻器滑片P向b端滑动过程中,电流表A示数变大
D.P滑动过程中,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变大
答案:ABC
由图可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V1测量R1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R2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第二个图中电压表示数测量范围为0∼4V,而电压表V1测量R1的电压示数不可能为零,故第二图为R2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AB.由图可知,当U2=4V时,电流I=0.2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为
U=U1+U2=IR1+U2=0.2A×R1+4V①
当U2'=0时,电流I'=0.6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为
U=U1'+U2'=I'R1+U2'=0.6A×R1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U=6V,R1=10Ω
故AB符合题意;
C.当滑片向b端移动时,R2变小,R1为定值,则总阻值变小,由I=UR可得,电流变大,所以电流表A示数变大,故C符合题意;
D.电压表V1测量R1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为R1阻值,R1为定值,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4、如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天然气泄漏检测电路,其中R为气敏电阻,它的阻值随天然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R0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电压恒定不变,当电流表示数达到或超过某一值时,触发电路报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的阻值随天然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B.天然气的浓度越大,R0两端的电压越小
C.电流表示数越大,表明天然气浓度越小
D.若想要天然气浓度很低时就报警,可以增大电源电压
答案:AD
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A.由图乙可知,天然气浓度变大,气敏电阻的阻值变小,故A正确;
BC.由图乙可知,当天然气浓度增大时,气敏电阻R的阻值变小,R0为定值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 R0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根据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变大,故BC错误;
D.若调低报警浓度,天然气浓度就要变小,则气敏电阻的阻值变大,R0为定值电阻,装置报警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I=UR总可知,报警时的临界电流不变,可以增大电源电压,故D正确。
故选A D。
25、为了能自动记录跳绳的次数,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计数器,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是一种光敏元件,每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能记录AB间每时刻的电压,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2V,某时段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端电压为6V时,跳绳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
B.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电路的电功率会增大
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和R2的阻值相等
D.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会变为R2的5倍
答案:CD
B.由甲图电路知,R1与R2串联,AB间电压为R2两端电压。由题知,当射向R1的激光被挡时,R1阻值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根据P=U2R 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小,故B错误;
A.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R1分得电压增大,R2分得电压减小;由图象知,此时
U2=UAB=2V
因为R1的电阻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即AB间电压为2V计数一次,故A错误;
D.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
U1U2=U-U2U2=R1R2
即:
12V-2V2V=R1R2
所以:R1=5R2,故D正确;
C.当射向R1的激光没有被挡时,R1阻值变小,R1分得电压减小,R2分得电压增大,由图象知,此时
U2'=UAB'=6V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
U1'U2'=U-U2'U2'=R1'R2
即:
12V-6V6V=R1'R2
所以:R1'=R2,故C正确。
故选CD。
填空题
26、有一只标有“2V”字样的小灯泡L和一个定值电阻,如图甲所示是小灯泡L和电阻R的I—U图像,由图像可知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____Ω;若将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最大为____________V。
答案: 10 7
[1]由图甲可知,当R两端电压为2V时,电流为0.2A,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
R=UI=2V0.2A=10Ω
[2]小灯泡L标有“2V”的字样,所以灯泡两端电压最大为2V,由由图甲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A,由于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串联,所以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也是0.5A,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UR=IR=0.5A×10Ω=5V
有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电源电压
U=U灯+UR=2V+5V=7V
27、在课外电子小组活动中,小明想了解某半导体器件的一些特性,为此他进行了一些实验并收集了相关的实验数据。他根据收集的实验数据做出了通过该器件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此器件两端的电压为3.0V时,通过此器件的电流为___________A;在器件两端电压从0V到4.0V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器件的电阻值将_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变大”或“变小”)。
答案: 0.2 变小
[1]从图象中可以直接读出3.0V对应的电流值为0.2A。
[2]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电压是3V时,电流为0.2A,电阻为
R=UI=3V0.2A=15Ω
电压为4V时,电流为0.4A,电阻为
R'=U'I'=4V0.4A=10Ω
所以器材的电阻值变小。
28、在“怎样使两个灯泡都亮起来”的活动中,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连接,结果两个灯泡都亮了,这时,两灯的连接方式是 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若电源电压为3V,两只灯泡的电阻均为10欧(不考虑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通电后通过灯泡甲的电流是 _____A。
答案: 串联 0.15
[1]如图所示的方法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两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2]两灯泡串联时的总电阻
R总=R1+R2=10Ω+10Ω=20Ω
电路中的电流
I=UR总=3V20Ω=0.15A
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甲灯泡的电流也是0.15A。
29、如图,电源电压不变,已知R2=15Ω,合开关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为0.5A、0.2A,则通过R1的电流为_______A,电源电压为_______V。
答案: 0.3 3
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R2并联,电流表A2测量通过R2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由题意可知,通过R2的电流为0.2A,干路电流为0.5A。
[1]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I1=I-I2=0.5A-0.2A=0.3A
[2]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故电源电压为
U=U2=I2R2=0.2A×15Ω=3V
30、如图所示是汽车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原理图,图中的油量表实质是______表改装而成的,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______,在加油的过程中,油量表的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电流 保护电路 变大
[1]电流表与待测电路串联中,由图可知,油量表是串联在电路中的,因此油量表的实质是电流表改装而成的。
[2]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时,若没有定值电阻R0,电源会短路,因此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3]在加油的过程中,油液面上升,浮标上升,杠杆顺时针转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会变小,由串联电阻的规律,电路的总电阻会变小,根据I=UR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变大,即油量表示数变大。
2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