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1
单选题
1、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B.风能C.天然气D.石油
答案:B
分析: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A、煤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
B、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
D、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正确。故选B。
2、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B
分析: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水能导电,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故B不正确;
C、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降温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则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物品,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故D正确。故选B。
3、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答案:C
A、纸张是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是空气不足,纸张不会燃烧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符合题意;D、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4、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超速行驶
答案:A
A、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汽,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面粉粉尘,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故做法正确;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做法错误;
C、更换灯泡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以防止人接触灯泡的金属部分时触电,故做法错误;
D、在高速公路上,由于汽车超速行驶,会酿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故做法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
答案:A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
A。
6、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低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D.纸杯不是可燃物
答案:B
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
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项正确;
C、纸杯外壁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7、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是一种新开发的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页岩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C.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3O2点燃__2CO+4H2O
D.页岩气燃烧放出热量
答案:C
A. 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说法正确;
B. 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
C. 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选项错误;
D.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页岩气燃烧也会放出热量,说法正确;
故选:C。
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D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故B正确;
C、 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充分,故C正确;
D、 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或损坏电器等,故D错误。
故选D。
9、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
答案:B
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
B.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A
A、农作物秸秆随意焚烧,会产生粉尘等有害物质,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生活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
答案:A
分析:石油属于混合物,它是由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等沸点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石油通过分馏即可得到上述物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煤气、煤焦油、焦炉气均属于煤加工的产品。
A、煤焦油属于煤加工的产品,故选项符合题意。
B、润滑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C、柴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D、煤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12、“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2B.CH4C.COD.NH3
答案:A
A、液氢是液态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其化学式为H2,符合题意;
B、CH4是甲烷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C、CO是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D、NH3是氨气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B.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A
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油站周围空气中油气含量较高,油气为可燃气体,面粉厂空气中有面粉的扬尘,面粉的扬尘为可燃物,则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避免爆炸或引燃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为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进入口鼻,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4、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C.隔氧又降温D.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灭火的三个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除可燃物,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湿抹布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同时湿抹布又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C。
1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答案:C
A、加油站的空气中可能含有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不符合题意;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不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提高,符合题意;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可燃物,以控制火势,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多选题
16、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能量观: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C.转化观:汞和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答案:AD
A、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氢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此选项不正确;
B、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此选项正确;
C、汞和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汞与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加热可分解得到汞,此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变,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D。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桌上少量酒精洒出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充分
C.森林着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达到爆炸极限时,在有限的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BCD
A、实验桌上少量酒精洒出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是隔绝了氧气,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增加了燃烧时氧气的浓度,则煤炭燃烧更充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森林着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是隔离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在爆炸极限内,在有限的空间中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D。
18、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得两装置的质量均增加,则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只是甲烷,也可能只是一氧化碳
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D.三种气体可能都存在
答案:AB
分析:将燃烧后的气体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说明气体燃烧后生成了水蒸气,则气体中有氢元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说明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中还含有碳元素。
A、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一氧化碳中只含有碳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气中只含有氢元素,不含碳元素,故选项符合题意;
C、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混合后,气体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9、单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一般是氧化物B.一定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
C.反应发生均需要点燃或加热D.产物在常温下一定是气体或固体
答案:AB
A、单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时,反应物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气中的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那么生成物中的一定也是两种元素,一种元素是氧,所以说产物一般的是氧化物,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B、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纯氧中低,所以单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时一定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B选项符合题意;
C、自燃时不需要点燃或加热,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的产物为水,水在常温下是液态,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0、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环保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
B.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80多种矿物
C.今年春节期间,哈市居民燃放烟花、爆竹明显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PM2.5也会减少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答案:CD
A、地球表面约有71%被海水覆盖,故A不正确;
B、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中含80多种元素,不是80多种矿物质,故B不正确;
C、PM2.5 指的是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今年春节期间,哈市居民燃放烟花、爆竹明显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PM2.5也会减少,故C正确;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故D正确。故选CD。
2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CO2B.H2C.N2D.CO
答案:BD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C、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BD。
22、下列生活经验正确的是( )
A.进入煤矿等地应做灯火实验
B.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活性炭除臭
C.图书室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晚上家里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
答案:BC
A、进入煤矿等地做灯火实验时,容易发生爆炸事故;故选项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时不会损伤图书。图书室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以保护图书档案;故选项正确;
D、打开排气扇时容易产生电火花,发生爆炸事故;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23、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A.温室效应B.白色污染C.大气污染D.农药、化肥的污染
答案:AC
A、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故A正确;
B、白色污染是指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故B不正确;
C、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会造成大气污染,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大气污染,故C正确;
D、三峡工程不能控制农药、化肥的污染,故D不正确。故选AC。
24、“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图是“国家节水标志”,呼吁人人节约用水
B.有害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烟尘不会
C.煤燃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D.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农药
答案:AC
A、上图是“国家节水标志”,呼吁人人节约用水,故正确;
B、有害气体和烟尘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故错误;
C、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SO2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故正确;
D、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合理施用农药,故错误;
故选:AC。
2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增大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C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
B、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燃气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增加氧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填空题
26、下图是进行有关化学实验的装置或操作。
(1)实验一:测定某河水样品的pH。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河水样品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比较,读出该样品的pH>7。
(2)实验二:探究灭火原理。烧杯①中蜡烛熄灭,烧杯②中蜡烛不熄灭,说明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实验三:探究活性炭性质。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然后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答案: 标准比色卡 隔绝空气(或氧气或O2) 红棕色褪去(或消失) 漏斗中液面上升
(1)测定某河水样品的pH,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河水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故填:标准比色卡;
(2)烧杯①中烧杯中的氧气完全反应后,蜡烛熄灭,烧杯②中蜡烛能接触到氧气,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或氧气)可以灭火,故填:隔绝空气(或氧气或O2);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褪去(或消失),活性炭吸附NO2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少,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漏斗中液面上升,故填:红棕色褪去(或消失);漏斗中液面上升。
27、燃料经过一次次的变革,有效地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1)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______。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______。
答案: 木柴的着火点低 天然气 热值高(或原料广或无污染)
(1)从燃烧条件分析,木柴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煤的着火点高,不易被点燃,故①填:木柴的着火点低;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天然气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煤、石油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故②填:天然气;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有热值高;原料是水,来源广;生成物是水,无污染;故③填:热值高(或原料广或无污染)。
28、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
(1)最近,中国科学家不利用光合作用,直拉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成功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大大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帮妈妈做饭,刮山药皮时手上皮肤奇痒难忍(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所致)。常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_(填调味品名称)来止痒。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2022年6月5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发射飞船的遥十四火箭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火箭推进时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糖类
(2) 食醋 清除可燃物
(3)2H2+O2点燃2H2O
(1)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2)山药中含有的碱性皂角素,去除皂角素要涂弱酸性物质,常用厨房中的食醋呈弱酸性,所以能止痒;饭菜做好后,关闭阀门以熄灭燃气,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
29、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关系密切。
(1)选择下列物质的标号填空。
A.金刚石 B.氦气 C.浓硫酸 D.铜
①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_。
②可用干制电线的是______。
③可用于载玻璃的是______。
④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______。
(2)①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天然气,它们属于______(填“混合物”现“纯净物”)
②煤燃烧时排放的SO2等污染物会形成酸雨。为减缓酸雨的形成,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禁止使用煤 B.用天然气替代煤 C.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③北京冬奥会使用清洁能源作为火炬燃料,该消洁能源是______。(填标号)
A.潮汐能 B.地热能 C.核能 D.氢气
答案:(1) C D A B
(2) 石油 混合物 BC D
分析:根据物质的用途及化石燃料、空气污染物等回答问题。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的是浓硫酸;铜具有导电性,可用干制电线的是铜;可用于载玻璃的是金刚石;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氮气。
(2)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它们都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②为减缓酸雨的形成,下列措施合理的是B和C,目前无法完全禁止使用煤。
③北京冬奥会使用清洁能源作为火炬燃料,该清洁能源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物只有水,是最清洁的能源。
30、请按照要求填空:
(1)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又可以杀菌消毒。
答案:(1)隔绝氧气
(2)煮沸##加热煮沸
分析:(1)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使火焰熄灭,故填:隔绝氧气(或空气)。
(2)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又可以杀菌消毒,故填:煮沸(或加热煮沸)。
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