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题技巧总结.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11169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题技巧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题技巧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题技巧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题技巧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题技巧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题技巧总结1单选题1、罗威廉的史学著作红雨采用了“长时段和小地域结合的研究方式,“在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以及太平军和捻军叛乱期间,麻城都惨遭屠戮,可麻城的共和革命却是罗曼蒂克、甚至温文尔雅的,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被推翻了。”材料中的“共和革命”应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答案:B解析:由材料“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被推翻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共和革命”应是辛亥革命,B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并没有推翻帝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领域的解放运动,没有推翻帝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国

2、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此时帝制已经被推翻,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社会结构得到完全意义上的重建,各种旧势力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平民的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据此可推知A广大人民的政治悟性还没有觉醒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改变C辛亥革命隐藏着巨大的失败危机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缓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种旧势力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且没有群众基础,这说明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不是广大人民的政治悟性还没有觉醒,排除A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体

3、现的是辛亥革命隐藏着巨大的失败危机,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缓慢,排除D项。故选C项。3、有学者研究指出,袁世凯当政期间,中央政府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当时的政治格局,是一个日益倾向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的总统,主持着一个事实上的联邦政府。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袁世凯决定回归帝制。据此可知A民主共和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恢复帝制基于当时的现实需求C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的艰难答案:D解析:当时的背景之下确实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但是由于受到个人的视野、思想观念与野心等影响,袁世凯把加强中央集权和恢复帝制两件事划上了等号,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从侧面体

4、现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民主共和是当时的发展潮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袁世凯时期中央集权式微,其恢复帝制,有强化中央权威的目的。但恢复帝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中央政府缺乏对南方各省的实际支配力,不能体现南方各省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4、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在对教育改革实施规划和监督时,时刻不忘贯彻“中体西用”思想,并将其具体细化为“忠君”“尊孔”“尚公”等教育宗旨。清政府的这些做法A意在恢复传统的纲常伦理B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D违背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潮流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时刻不忘贯彻

5、中体西用思想”“忠君”“尊孔”等信息可知,清政府特别重视在新学教育中对传统纲常伦理,即所谓“中体”的强调,这说明清政府注重控制民众的精神意志,从而维护自身统治,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中体西用”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是1903年袁世凯创办的直隶工艺总局部分部门的设置情况。据表可知,该局的设立旨在部门概况高等工业学堂设化学、机器、绘图等科,外员讲授劝工陈列所陈列中外工业产品,研究工艺、包装、成本、销售等各环节问题教育品制造所陈列中外各种教育书籍、仪器、标本、模型等,以供咨询应用A完善近代教育体系B振兴民族工商实业C学习西方

6、自然科学D重塑北洋政府形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创办工艺总局部门有高等工业学堂、劝工陈列所和教育品制造所,学习西方机械制造、化学、工艺等内容,是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故选B项;袁世凯的做法有利于近代教育发展,但不是他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内容涉及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部分,但不是目的,排除C项;材料与塑造北洋政府形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1911年春,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林觉民回国,于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随后毅然投入广州的黄花岗起义。这说明当时知识分子A照搬日本经验救亡图存B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C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D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留学日本的学

7、生归国后参加起义,体现了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故选B项;“照搬”表述错误,排除A项;“开始”时间不准确,排除C项;黄花岗起义时武昌起义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7、结合下侧辛亥革命形势图,对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评述,正确的是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完成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C充分发动了全国各地群众的力量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任务,也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更没有解决矛盾,排除BCD项。故选A项。小提示:8、日俄战争结束后,立宪纪闻撰文称“及甲辰日俄战起,识者

8、咸为之说曰,此非日俄之战,而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也”。就连驻法公使孙宝琦、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等官僚也纷纷上书朝廷,奏请立宪,清政府最终决定变法。这表明,晚清政府A意图变革封建专制统治B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形势影响C适应民主共和历史潮流D利用帝国主义矛盾开展变法答案:B解析:日俄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包括驻外公使、地方督抚在内的知识分子,强烈呼吁变革政体、实行立宪,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表明晚清政府决定变革政体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B项正确;晚清预备立宪意在维护而非变革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晚清政府并未因为日俄战争和官民请愿立宪而实行民主共和

9、,排除C项;日俄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已经沦为了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其改革是为了讨好列强,并非利用帝国主义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9、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A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C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D新潮女性反抗传统习俗答案:A解析:根据“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享国家平等的幸福。”可得出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宣扬女权主义,推动女性的解放,A项正确;“共识”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

10、能说明男女平等,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不是新潮女性,排除D项。故选A项。小提示:10、“晚清怪杰”辜鸿铭在春秋大义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这表明A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二战严重冲击了西方文明C西方工业文明已经彻底破产D种族之间存在着优劣之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辜鸿铭认为中国人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华文化

11、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种族之间不存在着优劣之分,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为晚清时期的一幅漫画禁口不谈天下事,温度计上标有“立宪”字样。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促进预备立宪运动B预备立宪运动受到各阶层赞同C作者旨在揭露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D清政府对预备立宪持支持态度答案:C解析:温度计上标有立宪,温度高的原因是政府在底下煽风点火,因此漫画命名为禁口不谈天下事,意在揭露清政府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资产阶级革命与预备立宪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反映出各阶层对于预备立宪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

12、的不是清政府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2、关于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割裂旧文化。但有学者指出,仅凭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的批判就断言割裂,实在是低估了旧文化的生命力。这一学者的观点A过于强调了新旧文化的对立关系B对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竭力推崇C深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D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答案:D解析:材料“仅凭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的批判就断言割裂,实在是低估了旧文化的生命力”体现的是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未完全割裂新旧文化之间的联系,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旧文化之间的联系,非对立,排除A项;材料与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推崇说法无关,排除B项

13、;材料与深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小提示:13、如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属于日本和英国的分别是A和B和C和D和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9061921年,国在华商号数量最多,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扩大在华扩张,因此是日本;国在华商号数量增长缓慢,1916年后在华商号数量迅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俄国,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继续扩大对华输出;国在华商号数量未增长,但其在华商号数量在四国中大体居第二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英国,由于之前其实力强大,侵华较

14、早,其在华势力大,此时为一战期间,忙于欧战,无暇东顾,在华投资下降;国在华商号数量未增长,但其在华商号数量在四国中大体居第三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德国,由于之前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华势力较强大,此时为一战期间,忙于欧战,无暇东顾,在华投资下降。因此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4、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创办河南月刊,发表了大量涉及中外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文章,如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易水送别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产生了很大影响。据此可知,当时的留日学生A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B主要追求民主与科学C试图借助列强来排满D存在暴力

15、革命的倾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07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青年肖像华盛顿指挥军士肖像”“樊于(於)期以首付荆卿田光自刎以报太子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留学生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不是复古与媚外观念并存,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与科学,排除B项;材料不是借助列强来排满,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图是钱病鹤所作漫画国人皆曰可杀(1917)。该漫画可折射出当时A民众思想的进步B辛亥革命成果丧失C反侵略的一致性D对俄国革命的效仿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和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勋复辟帝制遭到国人反对,这说明

16、当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这体现出民众思想的进步,A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取得了一定成果,张勋复辟最终失败,而未能使革命成果丧失,排除B项;材料与反侵略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效仿俄国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填空题16、兴起(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2)主要阵地:_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鲁迅、钱玄同。答案:青年杂志北京大学胡适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17、民国初年经济的发

17、展(1)原因和条件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_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_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_,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_、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发展的表现以_、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达到200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_答案:政治上兴办实业欧战抵制日货荣宗敬社会力量解析:(1)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18、,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1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拥护“_”和“_”;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用_代替文言文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_答案:“德先生”“赛先生”白话文民

19、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19、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1)兴中会成立:1894年11月在_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2)成立同盟会。时间1905年8月20日领导人孙中山与黄兴等地点_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用_答案:檀香山日本东京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

20、,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20、军阀割据混战(1)军阀割据派系首领支持者控制地区直系_英美支持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支持皖、浙、闽、鲁、陕等省奉系张作霖_的靠山东北三省(2)军阀混战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_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答案:冯国璋日本北京政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

21、、军阀割据的局面,主要包括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冯国璋;日本;北京政权。21、1917年初,_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_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答案:蔡元培陈独秀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随即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2

22、2、积极方面(1)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的_革命。(2)这次革命推翻了_,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_政体,传播了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_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_思想的藩篱,打击了_,为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反帝反封建民族民主清王朝统治君主专制制度共和民主共和思想封建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民族资本主义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

23、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3、表现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_,走上革命道路同盟会:_年8月孙中山黄兴在日本东京创建_提出_成为同盟会的纲领,后在_发刊词中发展成“_”起义:1911年的_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轰动较大的答案:兴中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解析:孙中山首先举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

24、方式的近代教育。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深知改良道路不能挽救国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从此,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开始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除继续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外,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

25、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24、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激起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_。(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各军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控制了_(3)结果:成立_,推黎元洪为都督。(4)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答案:保路运动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解析:(1)有利时机: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

26、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激起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保路运动。(2)各军士兵纷纷响应,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25、_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_,恢复_年号答案:1916取消帝制中华民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因此,处为1916,处为取消帝制,处为中华民国。材料分析题26、19世纪中期,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各阶级为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

27、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材料二材料三“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

28、在探索国家出路上进行了哪些实践?他们的实践有何共同局限性?(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是如何思考国家出路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答案:(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或反帝反封建)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2)实践: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未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3)出路:主张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趋势: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趋势

29、。解析:(1)主题根据“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依据、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实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是洋务派代表之一,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这些实践的共同局限性在于它们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未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3)出路根据“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可知是主张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综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

30、中国人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的趋势主要是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趋势。27、西学东渐材料一明末清初发生的、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传教而展开的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历史事件,可以称为西学东渐第一波。它给17世纪中国科技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却因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交互作用,在18世纪逐渐走向终结。刘大椿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材料二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先进中国知识分子的言论简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魏源17941857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1842年海国图志序

31、康有为18581927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1898年请定立宪开国会折陈独秀18791942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5年青年杂志1卷1号敬告青年(1)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请依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原因。(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人物的言论,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思想主张是如何与时俱进的。答案:(1)经济:明清政府固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治: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排斥

32、科学技术等知识,且八股取士,束缚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思想: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忽视自然科技;对外关系:坚持天朝上国的华夷观念。(2)参考答案示例康有为和陈独秀的思想主张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主张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反对封建专制,提倡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1915年,陈独秀主张从思想文化的层面上向西方学习,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康有为的思想于19世纪90年代提出,随着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的思想汇聚成一股思潮,反映了当时救

33、亡图存的时代潮流。陈独秀的思想于20世纪初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强烈要求破除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束缚。新文化运动符合了这一时代要求。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西学的传播,从康有为到陈独秀思想主张的变迁,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从仿行制度到提倡民主科学的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推动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近代化。解析:(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对外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具体而言,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政府固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排斥科学技

34、术等知识,且八股取士,束缚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忽视自然科技;对外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坚持天朝上国的华夷观念。(2)参考答案示例以选择康有为和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为例根据材料“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主张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反对封建专制,提倡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根据材料“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可知,1915年,

35、陈独秀主张从思想文化的层面上向西方学习,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开展了新文化运动。从两人思想出现的原因角度分析,康有为的思想于19世纪90年代提出,随着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的思想汇聚成一股思潮,反映了当时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陈独秀的思想于20世纪初提出,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强烈要求破除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束缚。新文化运动符合了这一时代要求。从两人思想的影响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西学的传播,从康有为到陈独秀思想主张的变迁

36、,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从仿行制度到提倡民主科学的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推动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近代化。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m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婴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材料二民族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堪称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1912一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

37、1042家,投资金额达7100万元。摘编自苏文菁主编商发展史总论卷(近代部分)材料三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己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

38、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思想上: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促使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2)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实业。(3)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封建势力的压迫等。解析:(1)政治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

39、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经济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思想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使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根据所学知

40、识可知,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根据材料“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1912一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7100万元。”可知,海外华侨回国投资实业。(3)因素:根据材料“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可知,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阀割据混战,政局动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势力的压迫等。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时期,中国对“东西

41、方碰撞交融”的积极应对,并不限于基层商人的层面。在文化知识的层面,同样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一方面,随着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文化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的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激烈变动中的下层平民的要求,特别是反映了那些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城市市民的要求,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陈支平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猛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君学”,但他和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李大钊主张“打倒

42、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这是东西方文明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摘自李大钊全集(1)明朝中后期,西方思想及科技日渐向外传播,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面对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国有哪些积极应对?(2)依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3)综上,分析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对外殖民扩张应对:明朝的士大夫们

43、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进步思想家倡导与西方进行交流,提倡个性;下层平民和城市市民阶层对新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2)辩证地看待东西方文化;提倡东西方文明能够相互融合;对中华文化前途充满信心。(3)特点: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解析:(1)原因: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应对:根据材料一“呈现出比较开放与包容的态势”可知在面对西方文化碰撞时明朝的士大夫们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徐光启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合作,促进了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李贽等人主张独立个性,强调独立思考;从下层平民和城市市民方面,他们往往对西方事物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兴趣。(2)根据材料二“但他和很多新文化

44、运动的倡导者们都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可见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能够辩证地看待;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因此李大钊提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从材料可知李大钊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信心。(3)从魏晋佛教、晚明“西学东渐”以及近代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在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兼收并蓄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0、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

45、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