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育技术考研复试专业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06720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考研复试专业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考研复试专业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考研复试专业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考研复试专业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技术考研复试专业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技术考研复试专业知识点总结 作者: 日期:13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复试教育技术问答1、初试科目的分析?本专业考试科目,首先说C语言与Web技术:C语言编程和Web技术各占一半,C语言以C程序设计一书为主,侧重理解基本计算机逻辑,如循环语句、条件判断、数组、指针、链表等,其中指针和数组是重点。Web技术有两个方面:一是Web互联技术,即我们所学习的网络基础部分,TCP/IP原理,了解网络的基本硬件和软件架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应用服务.二是Web编程。即我们所学习的HTML编程、ASP编程等内容。ASP编程无可避免地涉及Web数据库编程.另外一门专业课是教学设计或数据结构。实际上这

2、是偏文和偏理两个方向,任考生选择.教学设计除了以乌美娜的教学设计一书为主要参考书目外,可能还要看其他一些书,例如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的教与学等相关书籍.数据结构则参照清华大学的严蔚敏的数据机构(C语言版)即可,当然要选择一些习题集做做以求熟练。2、教育技术的热点问题专题一: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1、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2、 教育技术学学科体系理论与建设3、 教育技术哲学研究4、 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建设与发展研究5、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题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 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3、 信息素养教育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三

3、: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1、 教育技术与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应用2、 教育技术与绩效评估的理论、方法、应用3、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4、 教育技术支持的绩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四: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1、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 基于网络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 教育技术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五: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1、 学习环境的理论研究2、 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3、 学习环境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个案研究专题六:教育技术与知识管理1、 教育中知识管理

4、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 教师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 学生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 基于blog的教育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专题七: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1、 由师范教育向教育教育转变中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 教师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问题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 教育技术与教师的职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 教育技术与教师的入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 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6、 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体系、途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八:教育技术应用的个案 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案例.李克东教授在山西师范讲座,从什么是研究生,研究生做什么,怎样

5、做好一个研究生三个方面出发,讲解教育技术学当前的形式问题。他指出,本科生重在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生则重点学习怎样做研究,怎样在实践中学习.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以德走天下,以志创未来,以发作学问.同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当今社会的科学研究仅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李教授对教育技术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教育技术是应用技术优化教学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网址中国教育技术网中国教育技术学网http:/www.chinaet.org/tg/4、介绍教育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

6、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3具有媒体(幻灯投影、电视电声教材、计算机课件)制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5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教育技术学是一门

7、以教育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教育技术的本质、概念、形成与发展以及类型的学科。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但只有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逐渐产生一个用于专门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以教育科学的教授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在既定的目标前提下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对于教育技术学的归属问题,国内外教育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1。 教育技术是教育

8、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2.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3. 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4。 此外,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5、介绍看过的一本书?书 名: 教育技术学作者:何克抗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内容简介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思路是在不打破原有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加以优化、补充和更新.通过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科学论证,以及对AECT05定义与94定义所做的对比分析,我们提出了能较真实地反映现阶段国内外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状况的、相对比较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即:“教育技术学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

9、、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教材第二版的整个理论体系正是依据这一定义所规定的“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这两大研究对象,以及这两大研究对象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等五个研究范畴而展开的。在各个章节的修订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贯彻混合式学习的理念、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在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内容,力图反映新技术及其在教育和培训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并介绍了美国当代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理论成果,以及我国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图书目录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概述 第二章 教

10、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三章 教学资源 第四章 教学过程 第五章 教学系统设计 第六章 教学系统开发第七章 教育技术运用 第八章 教育技术管理 第九章 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评价第十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6、有哪些教育技术期刊?中国电化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理论 电化教育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7。、教育技术人物介绍?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

11、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 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 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 计算机技术 。 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 电化教育研究 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 电化教育 祝智庭(

12、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 桑新民(南京大学) 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技 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 中心兼职研究员等。2003 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 丁 新(华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

13、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教育部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远程教育张际平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博导。长期以来,对现 代教育技术理论、计算机和多媒体 教育应用、网络远程教育应用、计 算机辅助教学(CAI )、 多媒体教学系统、 计算机接口技术等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和关注.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 远程教育、 学习支持系统(SPSS )、课件开发技术、 虚拟现实(虚拟学习环境)。8、教育技术学现在的热点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张际平) 1、在新教学环境(技术支持的环境)下,需采用何种新教学模式和策略2、技术对改

14、善学校的哪些工作所起的作用最显著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围绕学校工作的几个方面展开.学校管理:校长的决策支持、教务和总务管理、教师和学生档案管理等教学方面的应用:教师的教学工作支持、课堂的辅助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课外辅导、图书资料的电子化等校园网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网校的建设、网络的教学应用、通讯和对外交流等3、技术对哪类学科和对象更为有效 问题的提出基于现代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对象所起的效果将是完全不同的假设。这一假设也是技术教育门类和学科的多样性以及学习对象的不同性和差异性4、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5、成本效益问题9、教育技术学几个名词解释远程教育:现代远

15、程教育网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有这样几个显著的特征: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准永久性地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学生主要是作为个人在学习,仅为了社交和教学目的进行必要的会面。 通常认为,远程教育已经历经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的基

16、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需要说明的是,后一代远程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前一代的否定或取代,不能把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看成是过时的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休手段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可以说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内容简介:随着因特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基于web的远程教学

17、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学习是必然趋势。对于终身教育来说,传统课堂之外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这些人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甚至工作场所也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需要借助身边的一切可联网的设备,如计算机、PDA、手机等,随时随地连入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学习.所以,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在教育领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对移动学习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移动学习的概念、产生、特点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技术,如设备独立、设备自适

18、应、短消息眼务、基于串口的通信等;第三部分通过案例介绍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践。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作者:王建华 张珑电子学档:作为教学信息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新事物,电子学档强调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自己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评估、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过程,这极大地促进了学习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方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能,另一方面提高学习者的素质,从而促进学习。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电子学档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电子学档的基本概念,阐述了电子学档的教学特征和功效,并拓展了电子学档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时下开展的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和网络学习的展开有所启示。电子学档

19、(elearningportfolio,缩写为 ELP或ePorffolio)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有关学习的一种集合体.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主要用于现代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和知识的管理、评价、讨论、设计等,主要由学习者本人在他人(如教师、学伴、助学者等)的协助下完成,档案的内容和标准选择等必须体现学习者的参与。图1给出的是电子学档的内容框架。结合电子学档概念的阐述,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档案(无论是电子的还是传统

20、的)应该包括下列元素:学习目标;材料选择的原则和量规(从随意的成长中记录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的作品范例;教师反馈与指导;学生自我反省;清晰合适的作品评价标准(基于量规rubrics的标准);标准和范例。电子学档的应用,信息化学习: ePBL (eportfoliobasedlearning)我们把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电子学档进行自主学习、知识管理、学业评价的基本学习模式概括为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 (ePBL).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能够以一种信息技术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加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这是一种全面的学习方式和技术。正如FranciscoMachadoMarch

21、所说,学习档案是学习者实践和智力的所有物,与他们个人的学习和发展相关。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ePBL,能增强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我表现效能感。很明显,基于电子档案的学习(ePBL)是一种基于过程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参与、协作和实施,个人学习需要成为学习的中心,鼓励自我指导(selfdirected leaming)的学习;给学习者更大的学习权限,学习者自己对学习负责,强调学习者个体关于学习过程、目标和方法等的反思;强调基于表现的评估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构建了这样一个框架: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接触到一个自主学习和自主

22、学习表达的电子平台,来创建和继续提高个人的学习档案。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校园数字化的现状:数字化产业已经由原来的注

23、重产品价格向着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方向转型,尤其是教育领域。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但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缺乏统筹有效的投入机制。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能有效满足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需求.在投入内容上,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创意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意产业实指文化创意产业,狭义的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

24、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目前人们在使用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时,基本上混同了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甚至在智慧产业和文化产业层面上错误地加以使用。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这实际上是广义的创意产业解释)“创意产业”这一新术语的出现当然有其自身的背景和语境。新术语、新行

25、业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对旧术语旧行业的反思与批评。反映了对旧行业的理论范式、现有机制、政策趋向和实际运作的调整或反拨。创意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 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通过越界,寻找 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数字媒体艺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

26、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

27、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媒介素养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学者鲁宾分析,主要有三个层面,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

28、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9、介绍何克抗的最新文章21 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2009文书从教育技术学科理论基础的完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教学设计理论的拓展、信息化教学理论的形成、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的创建以及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大规模贯彻实施等六个方面,较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本世纪以来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新发展.认清这种发展趋势,既对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科与教育技术专业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也对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2009 本文从基础教育

29、在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出发,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国为迎接这一挑战所采取的,比较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权威性的最新应对举措与做法-主要涉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有效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能力素质;作者将这些不同应对举措与做法分成“西方学者的对策”和“中国学者的对策”两大类,并对二者作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以便为广大读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基础教育信息化路在何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0910、介绍教学论本书内容提要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它在借鉴、吸收国内外有关著述的

30、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出教学论的各基本论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反映了时代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独创的见解.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要素、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教学论的科学化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学科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第一章教学概述 第二章元学习概念及其教学论意义第三章教学要素 第四章教学规律 第五章教学过程 第六章教学目的第七章教学内容 第八章教学环境 第九章教学原则 第十章教学细则、方法和手段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与管理 第十一章教学评价 第十三章教学论与学科 第十四章教学轮的科学化问题后记11、在教育技术实践中,哪种基础

31、理论对教育技术影响最大? 答: 主要理论基础有:一、客观主义的感觉论 二、传播理论 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四、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观、系统理论、系统方法12、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

32、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 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

33、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 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

34、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 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

35、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3、能力培养和知

36、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13、学校在成绩评定中,百分比和标准分是如何描述学生成绩的? 14、教师绩效考核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履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以及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一、教师素质考核(40分)1、思想道德素质2、文化业务素质二、教学工作考核(360分)、备课(10分)、上课(20分)、作业(15分)4、其他(5分):教学计划、教师专业知识集锦簿(每学期不少于一本)、听课记录、试卷分析、教研活动每项1分,看质量和

37、数量,每项质量不高或数量不足不得分。5、教学成绩(310分)三、特长生培养(10分)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是建设和谐校园,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但是我们在制定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的时候,存在着重管事轻管人的倾向.使本来创造性的管理成为机械性的管制。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甚至使部分教师产生了逆反和对立情绪。笔者通过对A校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的分析与思考,认为制定有效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必须明确三个原则。一、要公开征求意见(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应开门征求教师的意见,而不是领导自己闭门自悟方案。)二、要体现人文精神(人与人之间离不开情感的沟通.领导人不但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理性的思维方式,更要注重运

38、用“感情管理.)三、要公正平等(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公正,管理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学校的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促进教师生命成长的过程。)15、谈谈你对个别化学习的认识。个别化学习,或称个体化学习,或称个性化学习.这些称谓和表达互相间是否等同或有差别暂且不论。从一般意义上说,个别化学习的概念是相对于班组学习的概念产生的,其内涵可以包括非班组学习的、没有教师面授的所有学习活动.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过于强调这个概念的形式特征,认为个别化学习就是个体自学,混同于“独立学习;更有甚者,把个别化学习仅仅定位于学习者在家或在单位利用多种媒体自学,排斥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活动,排斥学习者在学校的所有

39、的集体学习活动,然而,一旦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的时候,有人就说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学习在我国是很难实现的.笔者认为,作这样的强调,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不适宜的。 个别化学习的概念源于个别化教学的概念。所谓个别化教学就是“学校教学中以指导学生个别学习为主,而不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的各种教学形式的总称。实行班级教学制以前学校教育曾以个别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实行班级教学制以后也包含有某些个别教学活动(如答疑)。20世纪60年代后期各种个别教学形式发展很快。其一般特点为:注重“学”甚于注重“教,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将学习分解为较小的单元进行,对各单元及总的学习目标有具体详尽的规定,学生自定学习

40、进度,强化学习考查,总结反馈评定信息便于及时改进学习等,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各自应有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深化,元认知策略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逐渐被建构主义理论所取代,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顷刻间盛行起来,特别是随着网络教学的兴起,“学习为中心则成了教育思想中的一个主要理念,人们普遍地用学习(Learning)这个概念去替代教育(Educa-tion)、教学(Teaching)的概念,因而个别化教学的概念自然就被个别化学习的概念所取代。从个别化学习概念的产生本身,说明了个别化学习并不意味着与教师教的脱离,更不是排

41、斥。个别化学习和个别化教学始终是一个整体,即使在现代远程教育中也是如此.关于这一点,霍姆伯格说得好:“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远程教育中师生间的相互沟通,通过通信、发电子邮件、发传真、打电话等,导致师生间一对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任何教育都是无可匹敌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6、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学习理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阐述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17、为了更好地支持研究性学习,如果你是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请说明你需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做哪些修改调整?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

42、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研

43、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8、你读过印象最深的书是什么书,说说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研究生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