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总结高考地理必修一植被与土壤总结(重点重点)超详细超详细 选择题 1、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是描述植被群落及其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2005 年,广东省受自然灾害影响植被覆盖度明显低于前后两年。下图示意 20002010 年广东省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广东省森林植被中非纬度地带性的植被包含()A.热带季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针叶林 D.红树林(2)对广东省不同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热量 B.地形 C.城市化进程 D.土地利用类型(3)导致 2005 年广东省植
2、被覆盖度明显低于前后两年的灾害最可能是()A.旱灾 B.寒潮 C.风暴潮 D.洪涝 答案:C A D 2 【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广东省跨热带和亚热带,故当地地带性植被有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针叶林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故常绿针叶林是广东省中典型的
3、非纬度地带性的植被之一。故选 C。(2)据图可知,广东省植被覆盖度总体自北向南呈带状降低,这与北高南低的地势有关;广东省南部经济较北部发达,城市用地规模大、城市化水平高,则当地植被覆盖度较北方低。南部水热条件较好,一般条件下植被覆盖度应该更高。故选 A。(3)2005 年,广东省降水量较往年更多、更强,出现洪涝灾害,大片农作物死亡,导致植被覆盖度明显低于前后两年。旱灾出现的年份,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促进了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同时广东省河网密布,旱灾对当地植被影响小。广东省纬度较低,且受地形影响,受寒潮影响较小;风暴潮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影响较小。故选 D。3 2、亚寒
4、带针叶林指从北极苔原南界树木线开始向南延伸 1000 多千米的北方塔形针叶林带,几乎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分布到西海岸,跨地域广,内部差异大。东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极其寒冷,这里的针叶林容易倒伏。下图示意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东西伯利亚地区针叶林容易倒伏的最主要原因是()A.风力强 B.扎根浅 C.植株高 D.树龄老(2)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冻土广布、河网密集,其针叶林被破坏后最可能退化为()A.灌丛 B.沼泽 C.苔原 D.荒漠(3)一般情况下,较小的林火过后针叶林更新加快,其主要原因()A.提高了地温 B.增加了降水 C.增加了肥力 D.增加了透光性 答案:B B D
5、【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4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答】(1)东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极其寒冷,冻土广布且深厚,针叶林主根向下扎根深度浅,所以容易倒伏。故选 B。(2)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平缓,河网密集,加上冻土和凌汛的影响,容易长期积水。地面积水,气温低,针叶林被破坏后难以恢复,容易退化为沼泽。故选 B。(3)较小的林火可以烧掉部分枝叶,增加透光性,促进幼苗生长。故选 D。3、贵州省梵净山山体构成以变质岩为主。梵净山脚景区门口中
6、央广场有一棵百年大树,经常有游客在树下遮阳休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正午时能容纳最多游客遮阳的是大树的 A.西侧地面 B.东侧地面 C.南侧地面 D.北侧地面(2)这颗大树最可能 A.常绿针叶树 B.落叶阔叶树 C.常绿阔叶树 D.常绿硬叶树(3)梵净山周边区域地下暗河广泛发育,但梵净山区地表河流水非常丰富,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多 B.蒸发量小 C.地势起伏小 D.岩石不透水 答案:D 5 C D【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1)贵州省正午时分,太阳一定位于其正南方向,影子朝向
7、正北。正午时,大树的北侧地面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最多,D 正 确。故选 D.(2)贵州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梵净山山脚的自然带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带,因此,位于梵净山脚的该大树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树,C 正确。故选 C。(3)地下暗河广泛发育是由于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由材料可知,梵净山山体构成以变质岩为主,受流水溶蚀作用弱,岩石不透水,地下暗河发育差,地表水丰富,D 正确。故选 D.【解答】6 此题暂无解答 4、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季节影响形成的,一年产生一轮。每年春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生长很快,材质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或春
8、材;而在秋季,气温渐凉,雨量稀少,树木生长缓慢,材质紧密,颜色较深,称为晚材或秋材。同一年的春材和秋材合称为年轮。第一年的秋材和第二年的春材之间,界限分明,成为年轮线,表明材木每年生长交替的转折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上图中树木“年轮”宽窄不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风力强弱 B.水热条件 C.海拔高低 D.土壤肥力(2)下列森林中树木“年轮”最不明显甚至没有的是()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B 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2)本题主要考查了植被。【解答】7 (1)水热条件好的年份,树的新生
9、细胞长的多,树木生长快,年轮就宽,相反年轮就窄。故选 B。(2)气候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木处于休眠状态,形成明显的年轮。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树木一直在生长,所以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故选 A。5、如图为祁连山东西段南北坡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1)祁连山西段缺失永久冰雪带,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低,温度高 B.降水少,冰雪来源少 C.光照强,融雪快 D.地势陡,冰雪易下滑 (2)祁连山东段北坡甲自然带,可能是()A.高山苔原带 B.阔叶林带 C.常绿林带 D.山地针叶林带 答案:B D【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8 解析:(1)主要
10、考查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主要考查了自然带(植被)的知识。【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祁连山西段海拔较高,气温低,A 错误;祁连山降水主要来自于东部太平洋,东段降水多,西段降水少,因此西段缺失永久冰雪带,B 正确;祁连山东西段光照、地势相差不大,CD 错误。故选 B。(2)祁连山东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比西南坡(或南坡)多,东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较小,甲自然带可能是针叶林带,D 正确;甲自然带位于海拔 2200-4000 米之间,祁连山高山苔原带应该分布在海拔 3800 米以上,A 错误;甲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阔叶林带位于温带、低海拔地区,B 错
11、误;常绿林带位于亚热带、低海拔地区,C 错误。故选 D。综合题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9 (1)比较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异同点。(2)请推测伊犁河谷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变化的总体特点
12、并解释其自然原因。(3)请比较伊犁河谷乌孙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并阐述理由。(4)调查组研究发现,伊犁山地草地开垦为农田会使土壤有机碳总量约损失一半,请分析原因,并指出草地开垦为农田后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答案:(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典型草 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 量降幅较小(2)土壤有机碳大致随海拔升高而波状增加。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 碳积累量较高。(3)南坡的有机碳含量较北坡低。理由:由于南坡是阳坡,阳坡植被稀疏,有机碳输入量小;加
13、之土温高、微生物活性强、矿化速率快,有机碳易分解而不易积累。(4)相对于草地,农作物根系较不发达,地下生物量较小;农业生产(农作物)收割后,地上凋落物较少,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作用较弱,有机碳易流失。草地开垦为农田后造 成全球气候变暖。解析:本题组以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为材料,考查了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1 小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及图文转化能力;2 小题根据坐标图信息推测随海拔升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需要分析有机碳的形成原因;3 小题利用乌孙山南北坡土壤有机碳不同特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4 小题需要思考人10 类活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重视环境问题,反映人地协调观的
14、考查。(1)根据图示图例,阴影代表 0-10cm 土层深度,折线代表 10-20cm 土层深度,读图可知,典型草原与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点是典型草原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大,而落叶阔叶林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较小。(2)根据横轴的植被类型判断海拔高度,纵轴表示有机碳含量,高山草甸、草甸草原等分布海拔较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沼泽植被、河谷次生林等分布海拔较低,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可推测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山地海拔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体的速度变缓使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较高。(3
15、)乌孙山南坡是阳坡,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比较干燥,植被分布稀少,岩石裸露,故有机碳来源少,且南坡太阳辐射充足,地表温度较高,微生物活性强,有机碳易分解而不易积累。乌孙山北坡缓而短,坡面为茂密的的森林草原覆盖,有机碳来源多,且温度低不易分解。故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少于北坡。(4)农作物根系不发达,定时收割,产生的落叶等生物量较少,且收割后产生的地面覆盖物较少,土壤表层易被侵蚀,导致有机碳会流失。草地开垦为农田后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低,固碳作用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小提示: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高一期末复习期间,小慧同学对地理必修一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手
16、绘了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结合绘图把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适当总结。地理老师大明发现小慧的知识梳理和归纳有待完善和修订,请你帮助小慧同学一起来完善和修订。11 (1)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失的两个环节是_和_。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_。(2)关于植被的总结中,对_(填“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的描述有错误,应改为_,_。(3)对乙地土壤深厚原因的叙述有误,应改为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_(填“较快”或“较慢”),_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4)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_共同构成的。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水可以分为
17、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_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答案:(1)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2)落叶阔叶林 有明显季相变化 无茎花、板根现象(3)较慢 成土母质(4)岩石圈 陆地水 解析:12 本题考查水循环、植被特征、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1)结合图示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水循环示意图中缺少下渗和地下径流两个环节。该水循环联系了陆地和海洋,属于海陆间循环。(2)落叶阔叶林春季发芽,秋季落叶,夏季葱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无茎花、板根现象(该现象多出现在热带
18、雨林中)。(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乙地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地表疏松物质被侵蚀的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4)结合所学知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构成。陆地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小提示: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砂田也称石田,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 1015cm 的砂石层覆盖,发展农作物种植。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良好。下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下图为 4 月末作物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统
19、计图。13 (1)与裸田相比,说明砂田对水循环的影响。(2)与裸田相比,砂田还具有提高地温、防止土壤盐渍化等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功能。请分析砂田提高地温、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原因。答案:(1)宁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砂石覆盖层能够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抑制蒸发,保水蓄水。(2)提高地温:白天,砂石覆盖层吸收太阳辐射快,升温快,并将热量传导到土壤中;砂石覆盖层能将土壤表层与空气隔开,减少土壤因蒸发和辐射而消耗热量。夜晚,虽然砂石覆盖层降温较快,但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大,散热较慢,能较好地保持土壤温度。防止土壤盐渍化:砂田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增加土壤水分下渗,使土壤盐分下移;由于有砂石层覆盖,土壤蒸发量减少,
20、盐分在土壤上层聚集量减少。14 解析:该题以宁夏砂田为背景,考查了水循环和土壤盐渍化等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学科素养。(1)水循环基本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削减了地表径流,增加了下渗量,砂石覆盖层可以阻隔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因此砂石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蒸发,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2)提高地温:白天,砂石覆盖层由于比热容较小,吸收相同的太阳辐射后升温较快,并将热量传导到土壤中;砂石覆盖层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避免了土壤因蒸发而消耗热量。夜晚,虽然砂石覆盖层降温较快,但表层土壤含水量较大,故比热容较大,降温较慢。防止土壤盐渍化:砂田能够在降雨后减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从而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淋溶土壤中的盐分;由于有砂石层覆盖,土壤蒸发量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因毛细作用上行减少,盐分在土壤上层聚集量随之减少。小提示: